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女儿是否有暴力倾向?

首页

女儿是否有暴力倾向?

大女儿很调皮,有时候真的忍无可忍会打她,有时候还打得有点狠。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女儿现在一岁十个月了,已经懂得打人可以发泄情绪。放学回家进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妹妹,打妹妹的头啦,拉扯头发啦,现在妹妹见到她都是很害怕的眼神。道理跟她说了,打妹妹后有时候了会打她手板,这时候她会回打我。现在只要我们不顺她心,她都会打我们。我该如果调教她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0-23 12:12:00
        对于一岁的宝宝来说是很正常的表现。宝宝太小,还不大会表达,唯一的方式就是这样了。告诉他,妹妹会疼、妈妈会疼的,给他一个类似小皮球或别的软的玩具,跟他讲,如果生气,就打打”它“。孩子有自己的情绪也是一个进步,总要发泄出来的。
      对于在学校的事情,我想可能是还太小,不会处理事情和关系,受了气,所以回家就要发泄不满。
         小宝宝好打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成人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既不能认为宝宝还小,打人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就不予制止,也不能一看到宝宝打人,就一味训斥、打骂,使其在成人的放纵或适得其反的教育下,越变越坏,养成恶习,最后变成一个专门欺侮弱小、蛮不讲理、只用拳头说话的人。
         那么,为了宝宝能尽快改掉好打人的毛病,我们该怎么做呢?   1、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宝宝所产生的影响,并注意为宝宝选择品行好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和游戏,以消除不利因素对宝宝潜移默化的影响。   2、注意利用故事、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行为标准。
      使宝宝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看到宝宝动手打人,不要着急,要保持冷静。先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许这样做。”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师或爸爸妈妈帮助解决,打是没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问。
      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打人。   4、如果宝宝好打人的毛病通过教育一时还难以改正,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剥夺其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的方法,使宝宝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欢,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以帮助他改正缺点。
         5、对于宝宝行为转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成人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宝宝明白打人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欢,有错就改大人才喜欢。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不好的娃娃,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成人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并不怕繁琐,相信宝宝就一定会改掉好打人的毛病,重新成为一个好宝宝。
       “打人”会影响宝宝一生!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持续的特性。研究证明,3岁时爱打架的宝宝,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攻击性的多少将预示着10~14岁时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稳定性对男孩、女孩都适用。 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如犯罪、夫妻不和等。
      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10岁左右爱发脾气,长大后多与同事关系紧张。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专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
      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
      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喜欢打人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两三岁宝宝的父母。有的宝宝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 宝宝为什么打人? 宝宝打人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
      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婴儿生气、情绪发作时,会把东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妈妈晚来了几分钟,宝宝会一把推开水瓶……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工具性攻击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丹丹有意打另外一个宝宝,惹他哭,这属于“敌意攻击”;如果丹丹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打了他,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当出现争端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向父母示威时,两三岁的宝宝通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身体攻击越来越少,会逐渐改为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3岁左右的宝宝还不能判断对方的意图,只是简单地将使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当成对手。

    千***

    2009-10-23 12:12:00

其他答案

    2009-10-24 14:40:21
  • 她可能觉得你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这个妹妹本来就不该出生,所以要打她,把她打回去。

    1***

    2009-10-24 14:40: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