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宋朝是二府三司制,那么元明清是什么制度,三公九卿制有什么区别

首页

宋朝是二府三司制,那么元明清是什么制度,三公九卿制有什么区别

宋朝是二府三司制,那么元明清是什么制度,顺便介绍一下宋朝的这个制度和九品中正制,三公九卿制有什么区别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6-19 12:35:33
      三公九卿实质上是中国自秦以后各朝代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
    简单讲就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管政、监察百官和军事,互相监督。
    不过各朝代都有说调整。主要区别在于相权的削弱上。
    九品中正制则是陈群(三国)始构,司马氏实行的一种按士族出身、品德、才能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基本上,是一种大士族、大门阀垄断绝大多数政治资源的制度。 隋便废除了这项制度。当然,仍然是除了科举以外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官员选拔制。一直长期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中国各朝代。 唐,特别是武则天以后,才算真正确立了科举的绝对地位与在政治中的巨大影响力,让庶族甚至是普通百姓都享有同样的政治资源。
       在之前的科举中,考试时基本上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但步入仕途以后,各人的出身仍然会极大影响仕途。 但武则天按照现实政治资源实力来划定门户大小的举措(通过编排贵族谱系),彻底改变了世家大族的长期垄断局面。 可以说至那以后,科举,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另外一种“出身”标志。
      甚至比家族出生更为关键。 ------------------ 汉承秦制,但汉武帝设置了中朝(内朝)来集权,简单讲就是组织一个由自己亲信、内侍组成的小朝廷。汉武帝通过加官,在原有的官职基础上,给自己信任的官僚,加上“侍中、左曹、右曹、诸吏、散骑、常侍、给事中”等头衔。
      无实际职权,但可参与机要,由此变相实现了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因为这些亲信实际上本身既有外朝权力,同时也是皇权的代行人。 所以,汉武帝时期,基本上可以说是把相权都攘到身上。也因此,汉朝的强弱与皇帝才能成正相关。 隋文帝时,设置了三省六部制,既尚书执行、内史(唐中书)决策、门下审议,把相权一分为三。
       六部则是史(唐吏)、礼、兵、都官(唐刑)、度支(唐户)、工六部。即实行分工。 三省六部制为隋文帝对前朝政治制度反复考量后的一项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中央集权与效率兼顾的制度。 说隋文帝雄才大略毫不为过,此后各朝基本在这个框架下,唐以后各代都有所调整,但一般都是在三省机构上做些更改,也即相权调整。
      如果说秦制确定了基本雏形,那么隋制就是成熟体。 唐时,基本沿用隋制,不过在军制上设置了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基本成了土皇帝,是一大失败。不过,当时疆域广与军事需要,造成了藩镇军制的诞生。在当时而言,外强中空,好处是拥有百万雄兵,却对中央财政压力不大。
       宋时,就政治制度而言,是一种异化和倒退。也许因为宋太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缺乏真正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了。在军制上,宋太祖的出身,让他很好的解决了地方割据。但这无法掩盖其在政治上的失败,有宋一朝,政治制度所带来的弊端成为宋朝挥之不去的噩梦。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相权最弱,但是皇帝权力虽大,却并不集中,散而无序。
       宋的政治制度,简单讲就是 二府(政事堂管行政,枢密管军事)、三司(户、盐铁、度支,财政)、台谏(监察)。 宋的三省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物,实际上是闲职。行政主要是在中书门下两省侍郎中,不定员选任为同平章事,成为“中书门下”也即政事堂的长官(相当于宰相)。
      同时设置参知政事为副。 枢密院为军事机构,但是宋重文轻武,多以文职官员担任,而调兵等皆需皇帝批准。军队战斗力低下。 三司管财政,也称“计相”。 这各个机构间有不少职权重复的地方,同时,由于各部门基本皆得奉旨办事,皇帝还时不时派“差遣”去执行具体事务。
      导致各部无法协调。 官员非常多,经常出现中央财政赤字。“冗官” 效率低下,一个原因是皆需奉旨办事;另外,宋太祖鼓励台谏弹劾其他部门官员,导致官员办事自保为先,不思进取,积极性缺乏;同时各部互相独立,组织协调性太差,整体效率很低。 由于杯酒释兵权之后,宋进一步削弱地方权力,地方行政权力更向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方向调整,但机构非常复杂。
       基本结构是路、府、州、军、监。 路的划分与官员任命也很混乱,设官无定式,无定员,甚至连驻地、辖境、名称都随时变动。而这些官员都是由皇帝统一派遣。 到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才基本上形成地方的较稳定的4个结构系统:即帅、漕、宪、仓。但皇帝委派的这些官员性质类似"监军",职权行使中,往往不熟悉地方情况,决策轻率而缺乏连贯性。
       。

    2009-06-19 12:35: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