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虞姬自刎是不是影响了项羽当时的斗志和判断力

首页

虞姬自刎是不是影响了项羽当时的斗志和判断力

四面楚歌,英雄末路,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成就了失败英雄不朽故事。但是虞姬的死对项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虞姬以死殉情,做法上虽然壮烈但不明智,她应该开导项羽从失败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并吸取教训,勇敢的回到家乡去面对江乡的父老乡亲,争取他日东山再起,才是一个明智之举。虞姬的自刎应该加重了项羽心中的悲痛,更加使项羽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一起带出来的心爱的女人也自刎而亡了,这时的项羽应该是万念具恢了,当他听听到四面的楚歌声时,更加使他觉得对不起江东父老,已无颜面再回家乡去见他们!
    多这个角度讲,项羽的自杀应该有一部分是由于虞姬的自刎造成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4-06 15:33:46
    虞姬自刎---项羽自杀
    虞姬逃跑---项羽气死
    虞姬叛变---项羽恨死
    虞姬和项羽一同战斗到底---项羽战死
    结论:项羽该死,别赖虞姬。
    

    1***

    2008-04-06 15:33:46

其他答案

    2008-06-05 14:49:53
  • 要是虞姬不自杀,反而鼓励项羽,我以为,项羽不会自杀,不会万念俱灰。有信心做船回江东,失败从头再来。
    刘邦也有失败到把老婆都踢下车,连一个兵都没有的时候!但是他的生存能力和再生能力是项羽远远比不上的!

    U***

    2008-06-05 14:49:53

  • 2008-06-05 10:52:17
  • 虞姬自杀是最好的结果了,项羽当时已经不可能再反盘了,而且相比死在乱军之中或被汉军俘获自杀已经是可以选择的最佳结果了

    贪***

    2008-06-05 10:52:17

  • 2008-06-05 09:20:05
  • 我希望当今社会项羽个性得人多一点,刘邦个性得人少一点?我崇拜项羽但看不起刘邦!大丈夫;论是非不论厉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b***

    2008-06-05 09:20:05

  • 2008-06-04 22:04:51
  • 虞姬自刎---项羽自杀 
    虞姬逃跑---项羽气死 
    虞姬叛变---项羽恨死 
    虞姬和项羽一同战斗到底---项羽战死 
    结论:项羽该死,别赖虞姬。 
    说的不错

    九***

    2008-06-04 22:04:51

  • 2008-05-29 19:13:43
  • 自己本来都已陷入困境,心爱的女人也死了,怎么不会被影响呢。
    虞姬是不是包袱各人有各人的观点。
    但引用一句话“用男人的眼光看战争中的女人他们比什么都伟大”

    海***

    2008-05-29 19:13:43

  • 2008-05-27 18:27:55
  • 从头看到尾,项羽仅仅是个战地指挥人才而已,他根本不具备运筹帷幄决战于千里之外的智谋,楚军能够战胜秦军的其中一点必要条件是 仇恨,楚人对秦王朝的仇恨,然而对于同是揭竿而起的汉军,失去了必要条件的楚军,项羽想力挽狂澜是不非常难做到的事,即便是能跑回江东,也未必能东山再起。还有,估计,虞姬也考虑到虐囚事件的发生,项羽不就被分尸了么。

    新***

    2008-05-27 18:27:55

  • 2008-05-27 12:28:00
  • 小虞已经开导了: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话什么意思?她说,你这样意气消沉,看不起你,还不如我自杀算了。
    但是这歌词确实不像是秦汉时期的风格,有点怀疑是后人伪托的。因为陆贾的《楚汉春秋》今已不存,没有对证。就连小虞死没死、怎样死的,也是谜团。
    自杀的传说比较优美。
    图片是虞姬墓,安徽灵壁的,据说还有一处,还有说身首分葬两处的...唉,可怜的小虞。

    看***

    2008-05-27 12:28:00

  • 2008-05-26 20:09:13
  • 汉军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月***

    2008-05-26 20:09:13

  • 2008-05-26 16:27:56
  • 当然不会!
    虞姬自杀了项羽高兴的差点疯掉!
    有诗为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为什么“奈若何”?
    因为虞姬其实是个男的,是“人妖”!她(他)是楚怀王(和刘邦)安插到项羽身边的奸细。
    项羽后来也知道了虞姬的情况,所以他杀死楚怀王后,顺手办了虞姬。虞姬羞愤难当,很郁闷!
    在韩信十面埋伏了项羽后,虞姬也没办法突围而出,又整天被项羽蹂躏泄愤,所以自杀了!
    项羽看到虞姬无奈的自杀后,非常高兴,所以他作诗曰“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虞姬,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不过虽然项羽逼死了虞姬这个大奸细,可是兵败之势不可逆转,最终自刎在乌江。
    后来陈凯歌导演和张国荣、张丰毅、巩俐按照这个经典的人妖故事,拍摄了嘎纳获奖影片《霸王别姬(鸡)》!

    1***

    2008-05-26 16:27:56

  • 2008-05-24 14:08:19
  • 虞姬是因为怕过苦日子方才选择自杀!那项羽虽有莽夫之勇!但是心里抗压能力差,动不动就抽,以他那牛脾气怎么能过江东!死的有气节!还有我的野史啊,项羽不会游泳!呵呵!!当皇帝本来就要精明像他这样一跟筋的人怎么能斗的过刘邦那个贼小子那!!所以说就算过了江东也不见得项羽能成大事!只不过给项羽一个台阶,显示他很有气节!可能江东早就被刘邦给攻占了!天绝项羽,项羽只有绝自己了!!

    蚂***

    2008-05-24 14:08:19

  • 2008-05-10 17:38:20
  • 对于项羽乌江自刎,历史上的评价可谓见仁见智。有几首诗可以为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枚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
    

    2008-05-10 17:38:20

  • 2008-05-09 14:34:06
  • 凡是带女眷上阵的大多数都是惨败的!因为影响士气

    n***

    2008-05-09 14:34:06

  • 2008-05-08 16:15:02
  • 肯定有点,自己的女人挂了再怎么讲也是亲人啊,虽然是英雄但也是人

    w***

    2008-05-08 16:15:02

  • 2008-05-07 11:41:35
  • 楼主自己站在项羽的角度想一下就知道啦,仗打的快输了,这时老婆又自杀了,哎。。。

    回***

    2008-05-07 11:41:35

  • 2008-04-29 10:02:45
  • 那时候的男人,特别是项羽,会允许虞姬独活?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项羽必死,虞姬也明白,与其被项羽杀死(有这个可能)或受辱而死,不如自刎以求身后名

    左***

    2008-04-29 10:02:45

  • 2008-04-29 01:06:49
  •   首先,项羽是英雄,不是草莽英雄。“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于巨鹿”“号霸王,虎视天下”何等英雄盖世。自古,英雄者,能为情所动,却不为情所迷。因此,“虞姬自刎是不是影响了项羽当时的斗志和判断力?”应该说影响是有限的。作为普通人的项羽会为虞姬的自刎动怀,但,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绝不会为了一个深爱的女人的自尽,完全丧失斗志和判断力。
       其次,项羽是英雄,不是枭雄。英雄、枭雄虽都可以吞吐于天地之间,但英雄却难以卑躬屈膝,苟延残喘。项羽可以是英雄盖世的西楚霸王,却难以做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或是偏安一隅的李后主。所以,虞姬以死殉情做法是“壮烈而明智的”,作为与项羽朝夕相伴的女人,虞姬是了解项羽的,这个她深爱的男人,可以气吞山河,可以用血去争取最后的荣耀,但决不会放下尊严,活着,等待机会或延续生命。
      因此,这时的项羽虽仍有求生和复仇的信念,但最终的结局,已在这位红颜知己的意料之中了。“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且把自己无限深情,化在一腔热血中,随着三尺青峰,抛洒开去,让这个自己深爱着的男人,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抛开儿女情长,去做一个盖世无双的西楚霸王吧。
       四面楚歌,声已起。英雄盖世,悲歌苍凉,一生豪情,皆付幻影。虞兮虞兮奈若何,红颜当归,英雄将逝。是爱是愁,似幻似真。千古传唱,凄婉爱情,惹来轻声嗟叹。香销玉殒处,遥望当年。

    q***

    2008-04-29 01:06:49

  • 2008-04-27 20:29:56
  •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
      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头两句是客观纪实,同时也是虞姬即将抒发感慨的情境铺排。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和项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居然直接导致了对项羽精神状态直至未来命运的否定!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虞姬凭什麽判断出“大王意气尽”了?仅仅凭项羽闻楚歌而“夜起,饮帐中”吗?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麽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话语的煽动力和传染性,虞姬精心设计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一情境铺排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让项羽和诸将失去了决战的意气! 虞姬的态度是非常奇怪的。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女人,当项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败的时刻,她应该挺身而出,激励项羽,而不是附和项羽“时不利”的藉口,诱惑项羽在恶劣的形势面前低头。
      毕竟项羽才三十余岁。她深知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也曾有过“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也曾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可是此时,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类似处境鼓励项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叹“大王意气尽”!此刻项羽身边尚有八百余骑,俱是精兵良将,无不以一当十,即使打不过刘邦,起码可以保护项羽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
      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项羽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可见项羽不是没有渡江生息的机会,只是项羽固执地认为“天之亡我”,不愿渡河,“乃自刎而死”。
      虞姬为什麽不等所有的机会都用尽,再无生路时殉情,就这麽匆匆忙忙就判了项羽的死刑呢? 虞姬这首被人赞誉为“坚贞爱情结晶”以及我国最早的五言诗(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和歌,就这样散发出了可疑的气息。我甚至怀疑她是刘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项羽身边的美女间谍。
      以刘邦的智力和行事风格,以项羽的“妇人之心”和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仅刘邦、项羽、虞姬的籍贯之间找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就连虞姬最早追随项羽的时间也无可考了。

    b***

    2008-04-27 20:29:56

  • 2008-04-24 20:14:23
  • 送您两首诗!
    咏史诗·乌江
         年代:唐 作者: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叠题乌江亭
       作者: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冰***

    2008-04-24 20:14:23

  • 2008-04-23 15:03:00
  • 我心中你最忠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毫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忠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我心中你最忠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毫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忠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2008-04-23 15:03:00

  • 2008-04-21 20:35:09
  • 虞姬必死。
    落到刘邦手里,不搞他个够?
    

    m***

    2008-04-21 20:35:09

  • 2008-04-11 15:24:12
  • 这个问题问得好,先不谈正反。是成也虞姬?还是败也虞姬?我觉得这才有讨论的意义。项羽一个男子汉大丈夫,整天把女人带在身边,这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有谁见过古代军队行军把女人放在军中的?仅重这个细节就能反映出项羽平时恐怕就是惟我独尊,刚愎自用。甚至可以说虞姬的死,项羽是有一定责任的,不重严治军,反而携带家眷,影响内部团结,大搞个人英雄主义,他能有今天全是虞姬的功劳啊!
    虞姬自刎恐怕没考虑那么多,她还没达到那个思想境界。一个普通的美女生前所想的恐怕就是怎么奢侈的生活,她自刎则说明她害怕受辱,死后背个恶名,更何况项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使他能忍辱负重,回到江东,也没有实际意义。墙倒众人推,那个时候所有的矛盾问题都会集中爆发出来,虞姬自刎和杨贵妃被杀是一个道理,触犯众怒,理由是不杀虞姬难平众怒,她的死亡对项羽只有积极的意义。

    z***

    2008-04-11 15:24:12

  • 2008-04-10 13:02:14
  • 多少有点影响吧

    中***

    2008-04-10 13:02:14

  • 2008-04-09 13:45:49
  • 是项羽的濒临绝境导致虞姬自刎,项羽该死,别赖虞姬 
    

    z***

    2008-04-09 13:45:49

  • 2008-04-08 21:25:32
  • 即使虞姬不死,项羽也无法脱身——手下早已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28骑。如果他还能跑得了,除非他是超人,或者刘邦故意放他走。
    况且在刘邦把项羽围在垓下时,四面楚歌,项羽的军队士气极其低落,不可能拼死杀出重围。
    最终的结局仍然是项羽失败。

    s***

    2008-04-08 21:25:32

  • 2008-04-07 10:47:22
  • 个人认为虞姬自刎正是为了能让项羽无所牵挂一心突围。否则项羽为了保护虞姬,最后有可能都冲不出去。
    但是,项羽当时已经大势已去了,好比关公走麦城,无论怎样都是死路一条。他又是个乡土观念极重又极好虚荣的人,所以断然不会再回江东。即使虞姬不自刎,最后与项羽成功突出重围,估计项羽也会把虞姬像乌骓马一样托付给他人后自尽。
    

    h***

    2008-04-07 10:47:22

  • 2008-04-06 21:56:55
  • 此乃颠倒先后的说法,是项羽的濒临绝境导致虞姬自刎,而不是相反。

    萧***

    2008-04-06 21:56:55

  • 2008-04-06 21:56:48
  • 本来就是演义了
    被5000人团团围住
    项羽是不是自杀还有问题了

    人***

    2008-04-06 21:56:48

  • 2008-04-06 19:59:52
  • 项羽该死,别赖虞姬

    d***

    2008-04-06 19:59: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