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大小非减持猛于虎

首页

大小非减持猛于虎

2005年5月9日,紫江企业、 三一重工、 金牛能源三家上市公司率先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截至08年3月17日,两市共有1264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工作,完成股改市值为12.7万亿元。
进入2008年,承诺限售期为24个月的股东所持限售股将开始解冻,同时承诺限售期为12个月的股东又有占总股本5%的股份解冻。另外,2006年、2007年实施首发的战略配售部分和定向增发部分的限售股也将在2008年进入解冻期。于是,2008年成为“大小非”解禁首个高峰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08年3月31日,两市预计共有流通市值为75565.74亿元,而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水平,到08年年底,两市总流通市值将增长至93149.81亿元;到09年年底,总流通市值增长为155370.68亿元;到2010年,总流通市值增长为222854.94亿元,相当于在现在市场上再增加近2个市场的流通值。
截至今年2月,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为18万亿元,这些储蓄存款全部进了股市也无法接住这些巨量的大小非。
中信证券公司2007年年报显示,大小非的解禁态度非常坚决,年内减持总股份达到7.43亿股。其中雅戈尔和中信国安在2007年就全部抛售了限售股。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也减持了1.24亿股。董事长王东明将股权激励获得的80万限售股在年内全部清仓。
“小非”们的获利让人咋舌。以长城开发为例,该公司在1999年8月时出资2400万元参股中信证券1500万股,股改时支付了122.51万股的对价,按剩下的1377.49万股计算,平均成本每股1.75元。股份解禁后,长城开发在2007年里分4个阶段清仓了中信证券股权,5.7亿元净收益落袋,这笔投资在8年半里赚了22倍!即使长城开发去年没有抛售掉手中的股票,经过此轮超过50%的跌幅,以中信证券目前50元左右的价格计算,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有可能亏损50%,而长城开发持有中信证券的股票仍能获得近10倍的利润。中国平安小股东之一锌业股份减持中国平安1802万股股份,获利更是高达45倍。
                                                          (来源: 华夏时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4-06 00:01:37
    坚决支持这样的观点。。。。。当前不是救不救市的问题,而是必须紧急纠偏的问题,1,必须纠正偏高的印花税。2,必须纠正偏快的大小非解禁。3,必须纠正偏急的新股发行。4,必须纠正上市公司给股东偏低的回报。5,必须纠正上市公司偏高的融资增发。6,必须纠正新股发行偏高的溢价。当前的股灾是人为造成的,是片面的政策造成的。我认为政府应该有错必纠,有偏必纠。为什么有的人,把纠偏硬说是政策市,是救市,加以反对? 
     
     

    y***

    2008-04-06 00:01:37

其他答案

    2008-04-07 21:10:02
  • 在权重指标股全面企稳而绝大多数个股进入反弹周期的背景下,短线大盘将继续展开反弹,对市场总体而言,牛顿定律总是起作用,下去的东西,必须上来。[有疯狂的下跌就应该有报复性反弹!这就是自然规律律。]  

    x***

    2008-04-07 21:10:02

  • 2008-04-07 12:10:38
  • 指数上攻,但量能仍然不够,故指数还会有复杂振荡筑底的过程,逢高减持为主.

    q***

    2008-04-07 12:10:38

  • 2008-04-06 10:25:00
  • 对4月份解禁股要高度关注,建议不要建仓解禁股!

    1***

    2008-04-06 10:25:00

  • 2008-04-05 22:00:45
  •     大小非问题,应该多方面去看,10几万亿的大小非解禁,对目前流通市值9万亿来说,确实对市场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进水口小于出水口的时候,鱼塘里的鱼都不会好过,在市场没有达到平衡之前股价中枢仍会下移,所有参与者都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
        做为管理层是鱼塘管理者,上市公司是承包鱼塘的经营者,投资者就是鱼塘里的鱼,鱼塘的水干涸鱼全部死掉,管理者及承包者都会面对活塘变死塘,产生不了任何收益的废塘,鱼虽然最先死掉,做为管理者与经营者他们也同样逃不因过管里不善而倒闭,这是三方利益都不愿看到的事实,作为经营鱼塘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会想方设法找来抽水机抽水养鱼,这是利益关系的作用决定了的。
       上市公司如果承包失败,他们最大的风险就是失业,鱼塘被管理者转包给他人,如果鱼塘每年的收益较高,业绩稳定,红利丰厚他们会主动成为抽水机放水养鱼(需要关注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当然市场上多数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较差,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可能还会成为最大的放水机去抢鱼,反正他们是一次性投资,剩下的是空壳,谁想要谁拿去,控制欲望不强。
       我们在关注大小非时,更应该看到由于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可能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变化,就是资产质量高的公司大股东控制欲望较强,为了保持股权不被人在二级市场上恶意收购,他们一是会做高业绩做高股价,增加收购成本,二是积极增持股票,增加控股地位,三是保持上市公司良好形象,担升市场影响力。
       大小非时代我们不但要面对,还更应该在市场受到恐慌性抛售时,寻找优秀的上市公司,逢低买入进行长期投资布局,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其实大小非应该对公司区别对待,优秀的公司在下跌中不但不抛出还应果断加仓,对垃圾题材股才应坚决果断抛出,这些公司大小非减持压力相当大,老紫认为在全流通时代应紧紧盯着公司,只有成长性优秀的公司才会带来股权之争与上市公司较强大的控制欲望。
       个人观点!。

    1***

    2008-04-05 22:00: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股票 相关知识

  • 投资理财知识
  • 投资理财问题解决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