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阿莫西林高端问题

阿莫西林 据说即使第一次吃的时候没有过敏反应 以后也可能出现 过敏反应 这个是否 是真实的?本人从一个医学专家那里 听来的。看看有无其他意见?
另外 阿莫西林 的制剂方式 或者制造过程不一样 是否会造成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不同呢? 我听说的是进口的阿莫西林 或 阿莫西林的分散片 可能 过敏反应的发生几率要低很多,不过 并没有从医学文献 上查到这个资料。请教 请教
r*** | 2008-03-02 21:51:51

好评回答

2008-03-02 23:14:59
y*** |2008-03-02 23:14:59 252 140 评论
首先要明确阿莫西林是羟氨苄青霉素,是青霉素中的一种半合成类青霉素药物。

    药物引起过敏机制相当复杂,但显然与药物本身和使用者两方面有关。从药物角度看,青霉素类本身并不是过敏原,引起患者过敏的是合成、生产青霉素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青霉噻唑等高聚物)。根据目前研究,青霉素过敏反应和其他药物过敏反应相似,都是由于药物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因而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结果。...

查看全部>>

首先要明确阿莫西林是羟氨苄青霉素,是青霉素中的一种半合成类青霉素药物。

    药物引起过敏机制相当复杂,但显然与药物本身和使用者两方面有关。从药物角度看,青霉素类本身并不是过敏原,引起患者过敏的是合成、生产青霉素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青霉噻唑等高聚物)。根据目前研究,青霉素过敏反应和其他药物过敏反应相似,都是由于药物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因而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结果。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致敏物质是什么呢?在研究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曾经发现青霉素分子在pH7.5水溶液中很快重新排列成青霉素烯酸,进而分解为青霉素噻唑酸。这种青霉素噻唑酸可与人体组织内的γ-球蛋白和白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这种青霉噻唑蛋白即是引起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物质。在刚发生过敏反应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测出青霉素噻唑抗体,这也证实了青霉噻唑蛋白在形成过敏反应中的重要作用。青霉噻唑蛋白不但在人体内形成,也可以在青霉素生产过程或储存过程中形成,特别是提纯精制的纯度差或含有杂质较多时青霉素溶液本身就可能含有青霉噻唑蛋白,注射这种青霉素溶液,就可能直接引起青霉素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但是反应的临床症状也不完全相同,有多种表现形式。   
    青霉素过敏的反应主要属于免疫系统的I型超敏反应,主要是青霉素中的杂质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组织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诱发的,严重的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可能造成死亡,但是此类药物由于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以及保存过程中药物的分解,产生的杂质对各人而言,并非每个人都有过敏反应,但是仍要建议使用青霉素的患者一定要做青霉素皮试,以确保安全。
    楼上的某些回答是不严谨的,青霉素过敏头一次使用没过敏,第二次使用就过敏,这不光是和药量以及造成过敏的杂质量有关,曾经有过病例就是因为做青霉素皮试时发生的超敏反应出现过敏性休克而死亡,而皮试中的的药物含量已经是极低的了。
    因为在I型超敏反应中身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刺激时,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首先是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IgE或IgG4类的抗体,抗体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此时的机体被成为被变应原致敏的个体,此阶段可在变应原进入2-3周内发生,致敏状态可维持半年到数年,此阶段中如果没有相应变应原接触到机体,人体内的致敏状态则逐渐消退,但是此时相应的变应原再次接触到致敏状态的机体时,机体中的抗体和变应原结合,一个变应原可以和几个IgE抗体结合并将相邻的IgE抗体“桥联”起来,从而导致IgE抗体变构,激活细胞表面的某些酶类,使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内的一系列酶激活,导致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开始脱颗粒释放炎性物质,这些炎性物质作用于相应的效应器官和组织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由于速发型超敏反应有一定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它的发生相当快,但是作用时间也短,一般不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机体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小。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08-03-03 07:28:41
  • 进口当真不做试敏,它杂质比较少!!
    上*** | 2008-03-03 07:28:41 216 148 评论
    0/300
  • 2008-03-02 21:58:17
  • 青霉素类药品,就象青霉素每次使用都要做皮试,所以说第一次没有过敏,第二次是可能过敏的,只是一个量的问题。
    一般阿莫西林的注射剂更容易过敏,因为它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快,所以有过敏体质的易产生过敏。胶囊和片相对要好点
    阿*** | 2008-03-02 21:58:17 237 14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精神心理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