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名医朱肱对后世做出了怎样巨大的贡献?

名医朱肱对后世做出了怎样巨大的贡献?
1*** | 2017-05-17 21:34:21

好评回答

2017-05-17 22:40:21
猫*** |2017-05-17 22:40:21 71 16 评论
朱肱著有《类证活人书》与《北山酒 经》、《内外二景图》。《类证活人书》原名 《伤寒百问》,后改名为《类证活人书》或《南阳活人书》,这部书也是他医学成就最大 的。全书共二十卷,以问答为体例,首倡以经络论六经方证,提出“因名识病,因病识 证”,强调脉证合参以辨病性,详释张仲景《伤寒论》中的112个正方,又从王焘编著的 《外台秘要》、孙思邈的《千金方》、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等各家的著述中选了 126个...

查看全部>>

朱肱著有《类证活人书》与《北山酒 经》、《内外二景图》。《类证活人书》原名 《伤寒百问》,后改名为《类证活人书》或《南阳活人书》,这部书也是他医学成就最大 的。全书共二十卷,以问答为体例,首倡以经络论六经方证,提出“因名识病,因病识 证”,强调脉证合参以辨病性,详释张仲景《伤寒论》中的112个正方,又从王焘编著的 《外台秘要》、孙思邈的《千金方》、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等各家的著述中选了 126个 杂方进行详解。该书对妇人、小儿伤寒病证及方药也有论述。是较早专门研究《伤寒论》著 作之一。朱肱研究伤寒最重经络,朱肱在其《类 证活人书》中首次将《伤寒论》所说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 阳称为“六经”《活人书》谓:“治伤寒先 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并绘制足六经“经络图”。在用经 络循行部位和生理特点解释伤寒传变的特点,例如:“足太阳膀胱之经,从目内眦上 头连于风府,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与身为经。太阳之经为诸阳主 气,或中寒邪,必发热而恶寒。缘头项腰脊,是太阳经所过处,今头项痛,身体疼, 腰脊强,其脉尺寸俱浮者,故知太阳经受病也。”他还特别强调脉证合参以辨别病症的表 里阴阳。他说:“大抵问而知之以观其外,切 而知之以察其内,证之与脉不可偏废。”他强调表里虚实阴阳是伤寒辨证的大纲,尤以阴 阳两纲最为重要,指出“治伤寒须识阴阳二证”,“治伤寒须辨表里,表里不分,汗下差 误”。并明确指出了各种脉证一般的阴阳表里性质,他还将常见的主要脉象,按阴阳表里进 行分类,所谓“七表阳也”,即“浮芤滑实弦紧洪属于表”;“八里阴也”,即“迟缓微涩 沉伏濡弱属里”。他是最早的论脉分纲领的医者。他对外感热病分类命名,施以不同方 药,在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朱 肱认为:“天下之事,名定而实辨,言顺则事成,又况伤寒之名,种种不同……不得其名, 妄加治疗,往往中暑乃作热病治之反用温药;湿温乃作风温治之复加发汗名实混淆,是 非纷乱,性命之寄,危于风烛。”因此,他具体地将伤寒与伤风、热病、中暑、温病、温 疟、风温、温疫、中湿、湿温、瘗病、温毒等病名区分开来,认为“名定而实辨”这样才 可“因名识病,因病识证”,而治无差误。他所论述的正病名的问题,实际上强调了疾病的 鉴别诊断。论方药加减并补《伤寒论》之不足。朱 肱研究《伤寒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处方时 应该考虑方子与病症相合,灵活加减,不能用现成的方子去治病,并详述了方药的加减之法,并主要着眼病机增减方药,以药合证,这 在当时是一个飞跃。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