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每天都吃,副作用不是很大吗?

我老爸有胆囊炎,整天都吃药预防它发炎,每天都吃,副作用不是很大吗?而且他有高血压,也是天天吃药,我老爸有胆囊炎,整天都吃药预防它发炎,每天都吃,副作用不是很大吗?而且他有高血压,也是天天吃药,这西药已经吃了好多瓶了,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既能治疗,而且副作用又小?
1*** | 2007-10-28 17:01:42

好评回答

2007-11-01 19:17:58
小*** |2007-11-01 19:17:58 81 14 评论
急性胆囊炎

类  别:外科

概  述:
急性胆囊炎(普外)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8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包括:1.结石在胆囊管嵌顿引起梗阻、胆囊内胆汁郁积,浓缩的胆盐损害胆囊粘膜引起炎症。2.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U菌,产气?U菌,绿脓?U菌等,大多从胆道逆行而来。3.化学刺激:高浓度胆汁酸盐刺激胆囊粘膜 引起急性炎症。近年来,随着...

查看全部>>

急性胆囊炎

类  别:外科

概  述:
急性胆囊炎(普外)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8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包括:1.结石在胆囊管嵌顿引起梗阻、胆囊内胆汁郁积,浓缩的胆盐损害胆囊粘膜引起炎症。2.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U菌,产气?U菌,绿脓?U菌等,大多从胆道逆行而来。3.化学刺激:高浓度胆汁酸盐刺激胆囊粘膜 引起急性炎症。近年来,随着国人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和高龄化,城市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明显升高,故急性胆囊炎以城市居民为多,成年人发病率高,老年人发病率更高,肥胖女性发病率高,据统计女:男为2:1。本病急性症状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胆囊炎。目前本病外科治疗治愈率高。病情轻的单纯性胆囊炎可选用药物治疗;对于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应及时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

症状表现:
1.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向右肩胛下区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2.发冷、发热、纳差、腹胀。 
3.10%病人可有轻度黄疸。 
4.过去曾有类似病史,脂餐饮食易诱发。胆囊结石引起者,夜间发病为一特点。 
5.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莫菲(Murphy)征阳性。30%-50%病人可触及肿大胆囊有压痛。

诊断依据:
1.白细胞总数>10×10的9次方/L核左移。 
2.腹部X线摄片胆囊区可见阳性结石。 
3.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壁厚>3.5mm,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4.静脉胆道造影胆囊不显影。 
5.CT或MR显示胆囊结石。

治  疗:
治疗原则 
1.低脂饮食或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失调。
2.抗感染。 
3.解痉止痛。 
4.利胆。 
5.病情危重者可酌情应用激素。 
6.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有:药物治疗无效、症状加重者;有寒战、高热、白细胞20×10的9次方/L以上,胆囊肿大,明显压痛者;胆囊坏疽穿孔或有腹膜炎者;老年病人,症状重,可能发生穿孔者。手术方法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
 
用药原则 
1.症状轻者口服33%硫酸镁、颠茄合剂,联合应用抗生素, 
2.症状严重者,加静滴灭滴灵或头孢类抗生素如菌必治西力欣等加强支持疗法。 
3.禁食、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常识:
    急性胆囊炎多因结石梗阻或细菌感染引起。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虾蟹等,多吃鱼类、疏菜。适当进食少量脂肪食物,如肥肉,鸡蛋等,以刺激胆囊收缩,把胆汁排空,防止胆石形成。本病有时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故应及早到医院诊治。如为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应及早手术治疗。如为单纯性胆囊炎,先用药物控制症状后再择期行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高血压病

类  别:内科

概  述: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 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 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症状表现:
1.持续性动脉血压升高为本病最主要的表现。收缩压多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
2.头昏、头痛、耳鸣等症状多见; 
3.本病中、晚期多合并心、脑、肾、眼底及血管壁的损害,可出现相应靶器官受损的症状与体征。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脑血管意外等。

诊断依据:
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60mmHg或/和舒张压90-95mmHg,为临界性高血压。 
2.单纯血压升高,不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一期高血压;同时合并上述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二期高血压;出现上述器官任一的功能衰竭或失代偿者为三期高血压。 
3.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治  疗:
治疗原则 
1.轻型无靶器官损害者,应先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则药物治疗。 
2.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长期、系统、个体化的原则,以期稳定、安全地控制血压。同时应高度重视对靶器官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除服降压药外,应注意不宜紧张、接烟、食物中限制食盐。
 
用药原则 
1.在开始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前所有病例均应接受3-6月的以控制钠盐摄入和运动疗法为主要内容的非药物治疗阶段。 
2.药物治疗宜从单一种类、小剂量开始并逐步调整以达持续、稳定控制血压的目标,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3.治疗方案应考虑年龄、性别、职业、靶器官损害情况等因素,坚持个体化原则。 4.治疗过程应防止过度降低血压,以免影响器官灌注。

预防常识:
    在现代社会中,预防高血压病,从青少年,壮年就应当注意。控制过度肥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高血压、冠心病都与肥胖有直接的关系。不要因为个别肥胖者没有高血压,肥胖就可以忽视。 轻度高血压病人,症状不重的,可以不必服用降压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即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从现有的治疗条件看来,高血压病基本上都是可以控制的,不必精神紧张。 服用降压药,要连续服用,使血压保持在正常状态,用用停停,时升时降,容易发生意外。但是,服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要因人而易,遵照个体化原则。 长期患高血压病的人,要防止情绪激动,精神兴奋紧张,以免发生脑血管、心血管意外。 戒烟、不大量饮酒,对高血压有直接的影响。 自备一付血压计,本人或家人会操作使用,对合理用药,观察血压变化大有好处。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