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推背图到底是什么东东?是不是真能预测而且应验了

首页

推背图到底是什么东东?是不是真能预测而且应验了

请举例说明!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9-20 22:54:15
       推背图解释
     
     推背图,传闻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初唐的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的,由唐开始一直预言到未来世界大同,当中共包括六十象,六十,代表著循环周而复始的意思。由于李淳风推算的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泻, 还是回去休息吧!”,既是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因此得名。
        推背图的预言,主要是对中国於治乱兴替之间的重要关键事件作出的。我们发现由於历史漫长,其中发生过的重要事件无数,而推背图又仅以六十的象来包容,必然会发生一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件而推背图里没有预言的。但其实我们的未来还是未知之数,现在认为重要的事,说不定在未来有其他更重大的事件。
      所以在解释上,不能拘泥於一时的政治事件,要理解这六十象纯粹是作者两人,认为对中国最具有「生死存亡」,有深远意义的「超头等大事」,否则肯定会解读错误。                   查看:推背图全六十象原文     第三四象  谶曰:    头有发 衣怕白    太平时 王杀王 颂曰:    太平又见血花飞 五色章成里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见梦全非   解说:从金圣叹老先生的话里,我们能看出,他已不知道此象预言的是什么了。
      他是生活在乾隆太平年间,自然不知道太平天国之事。他只能推测此乃一乱也。 "头有发,衣怕白" 形容的是太平军的服饰,"太平时,王杀王"直接提到了太平天国的名号,以及最后互相残杀的命运。"太平又见血花飞",太平即是指太平年景的终结,也是暗示了太平天国的名号,"五色章成里外衣" 形容太平军的服饰。
      "洪水滔天苗不秀" 暗示了洪秀全的名字," 中原曾见梦全非" 指的是太平天国一度占了中原的大好河山,但终是一梦。再看图,描绘的是洪水滔天,芦苇边的几具骷髅,即暗示了洪秀全的名字,又暗示了太平天国的悲惨命运。 第三五象  谶曰:    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    帝出不还 三台扶倾 颂曰:    黑云黯黯自西来 帝子临河筑金台    南有兵戎北有火 中兴曾见有奇才   解说:金圣叹老先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天朝帝京,竟会遭此大捷。
      英法联军部大摇大摆的进了北京城逼得皇帝出逃不说,还竟然一把大火,烧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至今国人想起来仍是国耻。 "西方有人,足踏神京" 很好理解,指的是英法联军进北京。"帝出不还" 皇帝被逼得出了城,再也回不来了(咸丰自从逃到热河,就病死在哪了,再也没有回到北京)"三台扶倾",三个藩台保驾才没有使政权倾覆(由于我对那段历史不是太了解,这句可能解释的不对)。
       “黑云黯黯自西来”,西方侵略者如黑云一般攻来。“帝子临河筑金台”,皇帝逃到了热河,其子也在热河继的位。“南有兵戎北有火” 西方侵略者是从南面攻入京城的,并且在京城的北面放了一把大火,火烧圆明园(又一说,“南有兵戎”指的 第三六象  谶曰:    纤纤女子 赤手御敌    不分祸福 灯光蔽日 颂曰:    双拳旋转乾坤 海内无端不靖    母子不分先后 西望长安入觐   解说:看来金老先生受大清开国之女孝庄的影响,认为凡女杰都能定天下,可这回此女非彼女也,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败家子-------慈禧。
       "纤纤女子,赤手御敌" ,慈禧也是不容易,瞧国家给她败的,只能赤手御敌(谁让她把建北洋水师的钱修了颐和园呢)。"不分祸福,灯光蔽日",整天就知道享乐,晚上也是灯火通明的看戏听曲,那里还分得出祸福?"双拳旋转乾坤",垂帘听政,囚禁皇帝,竟把紫禁城的石阶都改为凤在上,龙在下,岂不是倒转乾坤。
      "海内无端不靖",天下的百姓能服么?"母子不分先后",她和光绪死于一天,不分先后奔了黄泉。"西望长安入觐",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她携光绪逃到了西安。而图形容的就是她仓皇逃往西安的情景,路上不时还有小官巴结她,向她跪拜,捐钱献媚。 第三七象  谶曰:    汉水茫茫 不统继统    南北不分 和衷与共 颂曰:    水清终有竭 倒戈逢八月    海内竟无王 半凶还半吉   解说:此象金老推测得不错,却是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也可称为一乱。
      但这一乱,可是开天辟地的一乱,使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彻底倾覆的一乱,是共和深入人心的一乱。民国的成立,真是半凶半吉啊。 "汉水茫茫",武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不统继统",革命虽成功但国家却未统一,还要继续二次革命,前赴后继。(又一解,宣统帝虽退位,但还继续统治他的紫禁城)。
      "南北不分",革命之初,国家分为南北两个阵营(北面是袁世凯,南面是孙中山),但最终通过谈判统一了。"和衷与共",成立了共和体制的国家。"水清终有竭",清朝的气数已尽,"倒戈逢八月",10月10日正是农历8月。"海内竟无王",封建统治终结了,只有总统,没有皇帝了,"半凶还半吉",可是国家并不富强,内忧外患。
       第三九象  谶曰:    鸟无足 山有月    旭初升 人都哭 颂曰:    十二月中气不和 南山有雀北山罗    一朝听得金鸡叫 大海沉沉日已过 金圣叹:「此象疑一外夷扰乱中原,必至酉年始得平也。
      」   解:金老先生猜得很准。正是那倭寇外夷扰乱中原。 "鸟无足, 山有月" 是个岛字(图鸟在山上,也暗示的是“岛”字),岛国作乱也。"旭初升,人都哭",日本开始强大,人人都在哭泣。"十二月中气不和",十二月中为农历六月,即公历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南山有雀北山罗",雀,精卫鸟也--汪精卫。
      罗,爱新觉罗--伪满国。南面有日本扶植的汪精卫政权,北面有日本扶植的伪满国政权。"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到了鸡年(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就日沉大海了。 第四十象 谶曰: 一二叁四 无土有主 小小天罡 垂拱而治 颂曰: 一口东来气太骄 脚下无履首无毛 若逢木子冰霜涣 生我者猴死我雕   先看图,三个小孩,分别代表大陆、台湾和香港, 他们玩的小飞盘,只有通过下面的小孩来传递。
      明白它的含义了吧,很形象吧。 再看诗文:“一二叁四”,很难理解,大家的分歧也很大。一说,“一二叁四”指的是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只有四位总统,蒋家父子、李登辉、陈水扁,所以在大选前人们就预言连宋不可能当选。 另一解,建国初的中国分为四块,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无土有主”,如第一句按第一种解释,那这句应是指民国虽然丢了国土,但还宣称是这些国土的主人。 按第二种解释,如果将一二三四理解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终将收回失去的土地。 。“小小天罡,垂拱而治”,指的是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小朝廷把小小台湾治理的还是很繁荣。
      “一口东来气太骄”,很明显是暗示我们伟大领“一口东来气太骄”,很明显是暗示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字,(还有人说“来”字也暗示了周恩来),联想主席的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够骄的,他把中华民国赶出了大陆。“脚下无履首无毛”,工农红军不就是没有鞋子,没有帽子,一穷二白,小米加步枪打的天下,同时,也暗示首领是姓毛。
      另一解,蒋介石是光头,这一句是暗示他狼狈逃台的情景。“若逢木子冰霜涣,生我者猴死我雕”,此句至为关键,玄机很深,他暗示了民国诞生和民国的灭亡。 “若逢木子冰霜涣”,木子,李也--李登辉,冰霜涣,水变--水扁也,一个姓李的,一个叫水扁的是使中华民国灭亡的关键人物。
      真乃千古绝佳字谜。“生我者猴死我雕”,这句显然暗示民国的诞生与灭亡。猴,狲也--孙中山,雕--美国国鸟也。 第五十六 谶曰: 飞者非鸟 潜者非鱼 战不在兵 造化游戏 颂曰: 海疆万里尽云烟 上迄云霄下及泉 金母木公工幻弄 干戈未接祸连天   解:其实,从伊拉克战争我们就能看出未来高科技战争的形态。
      “飞者非鸟 潜者非鱼”,飞机和潜艇呗。“战不在兵 造化游戏”,非接触战,网络大战, 就像玩游戏一样。“海疆万里尽云烟,”在海上的战船转眼间就能行万里,可能现在的科技还达不到这一点。“上迄云霄下及泉”,太空战及地下战。“金母木公工幻弄”,是幻术战吗?“干戈未接祸连天”,武器还没接触,就已祸患连天了,比核武还厉害的武器? 而图形容的是不是机器人大战? 第五十九象 谶曰: 无城无府 无尔无我 天下一家 治臻大化 颂曰: 一人为大世界福 手执签筒拔去竹 红黄黑白不分明 东南西北尽和睦   解:此乃推背图最后一个预言,世界大同之像。
      推想机制可能像目前的联合国,只不过它替代了各国的政府成为唯一的全球政府。“无城无府无尔无我”,没有城乡区别,无国界之分,也没有政府了,世界不分你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实现了“天下一家治臻大化”。“一人为大世界福”,世界总统?“手执签筒拔去竹”,图可能也是描绘的这句话,可能是一种轮流抽签机制产生总统或主席,可能像现在联合国主席的产生办法。
      “红黄黑白不分明”,红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不再分彼此,也可能是混血,使各人种的区别多不明显,“东南西北尽和睦”,天南地北的人都和睦的生活,世界再无战争。 日—温的一个字“日” 月—胡的一个字“月” 丽天—指贰人共掌政权 群阴慑服—反对派(含国外)折服 百灵来朝 双羽四足—中华强盛,外交顺利 中国而今有圣人 虽非豪杰也周成 四夷重译—chinese 翻译更改 称天子 否极泰来九国春 《推背图》在人们心目中曾经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好像它真的包含着什么“天机”,预言着未来的社会变迁,而且有诗又有图,在中国大陆以外被一些人称为“中国七大预言”之首,所以在我们没有见到它的时候,倒是颇能耸动一些好奇心。
      但是建国以来,《推背图》一直被当成禁书,不要说市面上不能出售,就是家里收藏也是违法的。人们有一种毛病,越是不让看的东西就越是感到神秘,一来二去,不少人心里真的以为《推背图》中藏着什么天机,不然的话,为什么政府不让我们看呢?   记得在“四人帮”快垮台的那年,有人就对我说过:“那伙人快完了。
      某县某村里有位老先生,用《推背图》推出来的。”大家现在都知道了,《推背图》并没有关于“四人帮”的“信息”。但当时人们可以这么说,一是因为民众对“四人帮”的灭亡已有预感,二是正因为谁都不知道《推背图》是什么东西,所以才可以用它来做“证明”。尽管民众仇恨“四人帮”的情绪是合理的,但用这种方式来证明终究还是不对头。
         事情很明显,这种谁也不知何物的《推背图》是谁都可以利用的。要破除人们对《推背图》的迷信,制止一些人利用它图谋不轨,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大家知道《推背图》究竟是什么东西。近几年国内的书摊上陆续出现了几种版本的《推背图》,大多是从港台“引进”过来的,一时很抢手,但一哄而后,便被冷落,看过的人不禁恍然:原来不过是这样!这就证明它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
         但是如果只是把《推背图》印出来,那还是不够的。国外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推背图》的专家,他们当然不是想从中找出什么“预言”,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我们眼下还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版本的《推背图》我们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想看一看了。
      所以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只能“将就材料”地介绍一下《推背图》的知识,这样比单纯地用一句话把它骂倒更合情合理一些。   说起《推背图》的缘起,倒是很神秘。唐朝有个叫李淳风的术士,精通天文历算,曾经因为预感到不久将有武则天乱唐的灾难,便推算起来。他推算得忘了情,一直推演下去,直到被另一位术士叫袁天罡的推了一下后背,道:“天机不可泄漏!”他这才罢手。
      但这时他已经推到千年之后了。李淳风便把他推算的成绩,写成诗歌,又画成图画,通过袁天罡上奏给唐太宗。这种事关国家机密的东西当然是不能再让别人看的,可是不知怎么泄漏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推背图》。这《推背图》不仅把有唐数百年,而且连此后的宋辽金元明清的治乱兴衰都预测得分毫不差。
      真是前无诸葛亮,后无刘伯温!而且最为难得的是它那一幅幅图画,把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外服饰也都预测出来了,满清的花翎马褂,洋人的西服革履,全部画得维妙维肖,如果再描绘得细致一些,完全可以供时装设计师做流行色预测的根据了。   但是,如果再细心地看下去,问题就会出来了。
      吹毛求疵的读者要问:“满清的人穿马褂是不错的,为什么唐朝时的胡人也是顶戴花翎?这不成了唱《四郎探母》,辽国的公主和大清国的格格一样了?莫非李淳风是近视眼,千年之后洞若观火,百年之内却一塌糊涂,连自己穿什么衣服都搞不清了?”还有的读者更爱叫真儿,从地摊上买了几种,对照来看,竟然发现几种并不相同,不但图不同,诗也不同,预测的下限自然也不一样。
      有的预测到清朝初年,有的预测到日本侵华、八年抗战,甚至还可以找到对“文化大革命”的“预言”。据说,海湾战争打过去不久,关于海湾战争的“预言”就已经在《推背图》中发现了。(“飞者非鸟,潜者非鱼。战不在兵,造化游戏。”飞的不是鸟,是飞毛腿和战斧巡航导弹,潜的不是鸟,是核潜艇。
      这不就是海湾战争么!)   这结论只能有一个:这些《推背图》中未必有真,肯定有假。   心急的读者当然急于知道究竟哪一种是《推背图》的真本,可是这实在“说来话长”。但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回答,那只能说:可以说全都是真,也可以说全都是假。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   李淳风实有其人,在《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的传。他是唐太宗时人,博通群书,精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曾经主持铸造浑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但他在史书中又被描写成一个预言家,在小说中更成了出阳入阴,兼判冥事的半仙(故事虽然在《西游记》中为大家所知,但最早却是见于唐人的笔记《朝野佥载》)。
      新旧《唐书》的《李淳风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它与《推背图》关系极为密切,我们把较为详细的《旧唐书》的记载征引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
      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 :“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
      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原文大意是:在唐太宗是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本《秘记》,里面说:“唐代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皇帝就召来李淳风,让他细访此事。李淳风说:“我据天象推算,此事的朕兆已经形成了,这人已经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宫中。
      从现在开始算起,不过三十年,她就要据有天下,几乎要把唐朝子孙诛杀殆尽。”太宗说:“把宫中那些可疑的人都杀了,你看如何?”李淳风说:“这既然是天意,就没有逃避的办法了。该称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杀的人再多,也不过是些无辜的人。而且根据天象,此人已在宫中,并且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她就年纪大了,那时她的心肠也软了些,即使取代唐的天下,可能对陛下下的子孙不会杀伤过烈。
      如果陛下现在把她杀了,上天一定会重新生出一个更年轻的。此人年轻,性情可能更为狠毒。如果这样,陛下的子孙也许就真得被杀光了。”太宗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就罢手了。)   什么叫《秘记》?秘记又叫谶记,还有其它象谣谶、谶语、图谶、图书之类的名字,其实是一种政治性预言的抄本。
      它起源很早,起码不晚于春秋。它用口头形式流传时叫谣言,叫谶语,写成文字、绘成图形就叫图书、秘记。大家都熟悉的陈胜在大泽乡,往鱼肚子里塞了块帛,上面写了“陈胜王”,便是图书;而让吴广学着狐狸的声音叫出来,就是“谣言”了。唐太宗时流传的“秘记”,其实也是这类东西。
      “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谣言是谁造的?已经无从考察,但总不会是武则天家族的朋友。唐太宗虽然天纵神圣,可是遇到这种江山社稷的大事,自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于是太宗皇帝就吩咐李淳风用法术去搜寻,然后杀掉以绝后患。在防止政权易手的问题上,中国历代的大政治家们是“英雄所见略同”的 ,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然而据《唐书》所说,太宗皇帝只听了李淳风一套“天命难违”的话,就再也不追究了。于是我们便从这故事中看到了李淳风数术的高明和李世民的知天命而行仁政。但是事实似乎并没有这样简单和圆满。同样是《旧唐书》,在《李君羡传》中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   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
      ”又有谣言: “当有女主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封为武连郡公)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勾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
      (大意:贞观初年,太白星屡屡在白天出现,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要有女皇帝兴起。当时又有谣言说:“要有女皇帝统治天下。”太宗听了很不安。当时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的时候,做了一个酒令,让每人都说出自己的小名。
      到了李君羡,他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太宗听了一怔,立刻想起了“女主昌”的预言。但他旋即大笑道:“什么女子竟能如此勇猛!”下来后,太宗再根据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郡公,官职是左武卫将军,把守的是玄武门,再加上又叫五娘子,显然“女主武王”就是他了。
      于是他就硬给李君羡安个罪名,把他杀了。)   李君羡究竟是否与妖人有勾结,这本来就是疑案,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为了自己的江山,万岁爷怎么干都是有理的。于是防患于未然,李君羡和他的全家都丢了性命。但现在问题就来了,清代的学者赵翼一针见血地说:   唐太宗何果于除宫外之功臣,而昧于除宫内之侍妾也?此不过作传者欲神其术而附会之!   既然天象已经说那“女主武王”已在宫内,为什么太宗不去狠心除掉,却去杀宫外的功臣呢?何况武媚娘姓氏俱在,比“五娘子”更能合谶呢!说透了,这其实不过是为李淳风编的神话而已。
      按《旧唐书》所记载的李淳风故事,本事见于《感定录》,今存《太平广记》卷二一五,《旧唐书》原封不动地把“小说家言”搬进《李淳风传》,实在失之于滥。   唐太宗的诛杀功臣是有目共睹,他和李淳风的密谈谁见来?(而这两条史料中记载的预言也不相同,一条说是太史占卜的结果和民间的谣言,仅说是女人要当帝王,而另一条就更确定地说是“三世之后”了。
      )所以在这两件互相矛盾的事中,值得怀疑的只能是李淳风的神通了。其实真正更值得我们怀疑的是预言本身。如果社会上果真有这种宫中武氏女子将为女主的预言,熟悉历史而又不迷信文字记载的历史的读者一定应该问:唐高宗永徽六年,召集朝中大臣询问废除王皇后,策立武昭仪为后一事,那些极力反对立武昭仪的大臣如褚遂良、长孙无忌,为什么不把预言拿出来,作为阻止策立武氏的最有力的论证呢?武媚娘的运气真好,唐太宗见了她把她纳为宠妾,儿子高宗索性把她立为皇后,这父子俩把“女主武王”的预言全忘了,而且那些反对立武媚娘为皇后的大臣这时也昏了头。
      这是怎么回事?解释这一现象的唯一答案就是:在唐太宗至唐高宗时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预言! 。

    电***

    2007-09-20 22:54: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