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吴之荣的生平简介

首页

吴之荣的生平简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8-29 01:50:14
      吴之荣,祖籍江西抚州,旗下人,自顺治七年(1650)任归安(今属吴兴)知县。此人一贯善于钻营,贪赃枉法,为达目的从来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当时他得知浙江两位督粮道中,进京押漕的不是李廷枢,而是另外一个满族出身的督粮道。为讨好这位督粮道,他送去大礼,给李廷枢送去的却是一个象征性的礼物。
      李廷枢绝非良善可欺之辈,听说后勃然大怒,着人搜罗吴之荣的罪状,准备上告揭发。未想吴之荣在归安县门目很多,得知此事,也派人搜罗李的恶行,准备以牙还牙。结果事情越闹越大,甚至惊动了远在京师的顺治皇帝。浙江总督、巡抚为替官场遮丑,不顾两人的分头行贿,将二人革职查办,查得李廷枢侵吞钱粮至白银六七万两之巨,吴之荣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按照高层指示,将二人同时治罪,判处绞刑,入狱等待处决。李、吴二人的确神通广大,在狱中托人找关系,花去大把银子,让绞刑一拖再拖,一直拖了六年也没有执行。二人蹲了六年的监牢,到顺治十六年(1659)皇帝大赦天下,被赦出狱,但必须追缴赃款。 吴之荣出狱后情况不佳,不仅丢了官职,被追缴的八万两银子就够他招架。
      当时的刑厅书办施鲸伯,在吴之荣任归安知县时任粮书,为吴所宠信。施鲸伯为感谢吴之荣的知遇之恩,就以百姓名义,声称愿意为吴之荣捐输,说只要吴赴湖州,赃款即可还清。清初,朝廷规定,遇有国家庆典、筹集军饷、皇帝巡幸、工程建设等浩繁开支,准许巨商富民捐款报效。
      其实是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勒索苛派手段。湖州府推官李焕为施鲸伯大言欺骗,笃信不疑,就向督抚申请允准吴之荣赴湖州。督抚也贪银两,默然放行。 吴之荣在湖州三年,诈得赃款数十万,却依旧不知足,正寻机会大捞一把。想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此时见李廷枢携《明史》过来探访,凭着他旗下出身的背景,深知满人忌讳。
          于是吴之荣谋以此为功,告上杭州将军松魁处,牵及其幕客程维藩、巡抚朱昌祚、督学胡尚衡,并归安、乌程两学官等,于是庄氏重赂众人,并删改原书有关的问题字句,重新刊行。吴之荣此计不成,即另购得初版告上京师,事闻于鳌拜,遂而案发。 明史案审结后,吴之荣得到庄家与朱家家产各一半,起用为右佥都御史,后来死于寒热。
      《私史记事》云:康熙四年七月,“吴之荣归自闽中,行至半山,狂风骤起,雷电交加,之荣随成疟疾,寒热夹攻,两日而死,人皆称为天雷击死之。” 这也是报应呀。   。

    月***

    2007-08-29 01:50:14

其他答案

    2007-08-28 20:23:19
  • 吴之荣,原湖州归安县知县,因任内贪赃而革职,明史案发起者,因此得以升官发财,后升至扬州知府,被韦小宝智擒,在庄氏诸君灵前活活吓死 
    

    沙***

    2007-08-28 20:23: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