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父母究竟该怎么做?

首页

父母究竟该怎么做?

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30 12:16:37
  •   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家长也应花费一些心思,当孩子学习的时候,您最好也不要看电视,可以看看书\报或干些家务活等,不要总给他学习的道理。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提醒孩子适当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学习,不要逼孩子学多长时间,做多少老师布置以外的作业,否则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反感。
      只要孩子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会,至少考70-80分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只要孩子健康\安全成长,先学会做人,你就应该感到满足。其次,如果孩子学习好,那当然更好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这样)。家庭和睦也很关键,这样孩子回到家里有安全感。
       平时你可以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亲情,这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所以你不要着急,只要养成好习惯,以后你就轻松了,孩子进步也会很快。最后祝你们全家幸福,孩子学习进步! 家长如何能够做到让孩子学会学习呢? 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大学无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但绝不是说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
      实际上,一个人在学校接受的是基本教育,尽管它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热爱学习、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 家长如何能够做到让孩子学会学习、终身热爱学习呢? 一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家长不要马上告诉他解决的办法或者答案,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读书、查阅资料,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时,便会欣喜若狂,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节假日,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要带他们出去参观、旅游或者会见有学问的人,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也便于开拓他们的思路。 三是鼓励孩子多动手。动手实践,是掌握真知的重要途径。在家里,可以为孩子去修理。这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
       作为家长,要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不能够陪孩子一辈子,不能帮孩子一辈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给孩子金钱、住房、汽车等等财富,不如教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好习惯,只有学习,才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小孩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
      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学琴,但家长一定要孩子学,使他一看到琴就产生厌倦的情绪。试问孩子又怎能学得好呢?其实,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并不在于强迫孩子学这一样,不学那一样,而是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而家长就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限制他们,不准他们做。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大家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奠基人,在音乐创作上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与他童年就对音乐有兴趣分不开的。所以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又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
      事实,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书抄抄,那本作文书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但像刚才提到的那个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较具体、真实,有血有肉,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地写出来。
      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提高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兴趣。如玩扑克可以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比如,如果你出一个“3”,小孩就想办法出一个与“3”凑成“10”的扑克。
      孩子就这样在玩的过程当中提高了口算能力,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通过猜谜语等形式教孩子认识、理解字词。可以通过玩卡片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学习英语单词。再如,孩子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这个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我教过有个学生,他小时侯很喜欢听故事,整天缠着奶奶给他讲故事,他奶奶一边给他讲故事,一边告诉他:“书里头有很多很多故事,你如果学会了认字,就可以自己看了。
      ”当孩子产生了学习识字的强烈愿望时,他奶奶又抓紧各种时机,利用多种方式教他认识字,后来这个学生喜欢看书,每天放学回到家就进书房看书。老师知道了之后,就利用他的兴趣特点,让他在班上给同学讲故事,有时要求他讲讲自己看过的故事,有时要求他将课文的故事复述出来,讲完故事后,我又要求他把自己看完故事后有什么感受,自己的体会以日记形式写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教委宣传部组织一次《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征文比赛,我鼓励他去参加,当时学校就是唯一他以童话形式写了一篇文章去参加比赛,还获了奖。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郊外参观、游玩,回来后,老师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爸爸、妈妈听或写下来。
      节假日,家长都会带自己的孩子去旅游,回来后,家长同样可以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写出来,多给机会他们练习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从以上的例子讲明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3.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还要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因为成功。

    我***

    2016-06-30 12:16:37

  • 2016-06-30 12:16:37
  •   培养兴趣最关键,方法最重要,兴趣的培养需要时日,不能一蹴而就;方法有很多种,试着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以下是别人总结的好方法,你可以看一看:
    “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
    1、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
      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
      ”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
      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由于长期坚持这个理念及方法,石飞便养成了自已确认对错的习惯,考试时不急不躁,准确率都很高,考完后心里都是有数的,能估计到自已的考分。
      有趣的是高考时,他估分682,与结果—分不差。 2、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我的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3、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有许多朋友向我请教,说他们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我怎么办。
      说实话,石飞从小到大做作业都是很专心的,总是一气写完,如果情绪不好,他会说:“我现在不想做,想先看看书。”过一会等情绪调整过来了,他便很快将作业做完。也许石飞生来乖巧听话,加上放学以后先尽情地玩,心理得到了满足,因而拿笔就写,从不施拉。所以,用不着我去思考解决施拉、不专心的问题。
      但这毕竟是许多家长都遇到的一个问题,为此我想针对这个问题,提一点建议。 a。 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xxx地方去玩。
      ”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称赞,不能这样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如果这样处理问题,不断不能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换一种方式:“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爸爸首先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象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
      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能性急。 b。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打野、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
      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打野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爱打野,不专心,真是个‘拖皮鬼’。
      ”“快做,不要打野。”“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c。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
      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
      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 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4、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说实说,石飞从小聪明好学,在小学阶段就他课堂学习的内容来讲,一直感到很轻松,家庭作业没有什么不会做的,即使是数学书上的所谓“爬坡题”,对他来讲也不是问题,自己都能拿下来,不需要大人帮他解题。
      我在作业本上的签名,只是说明我知道了他己经完成了家庭作业,可以让他随意去做他喜欢的事情而己。 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
      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b。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
      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
      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 c。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
      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祥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到了上四年级以后,数学题都很难了,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我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

    华***

    2016-06-30 12:16: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