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皮肤病
北京中医皮肤病康复总院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基本指导原则有哪些?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基本指导原则有哪些?
林*** | 2016-07-28 15:53:5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7-28 17:29:51
  • 
    中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观念的指导下,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经过对疾病进行周密分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疗理论,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等多方面,这些原则同样可以有效指导皮肤病的治疗。
    
    (1)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强调发现病原并针对之制订治疗方案。因而治病的第一步就是“审证求因”,第二步就是辨证论治。常见的论治方法有“正治”与“反治”。
    
    《素问•至...

    查看全部>>

    
    中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观念的指导下,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经过对疾病进行周密分析,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疗理论,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等多方面,这些原则同样可以有效指导皮肤病的治疗。
    
    (1)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强调发现病原并针对之制订治疗方案。因而治病的第一步就是“审证求因”,第二步就是辨证论治。常见的论治方法有“正治”与“反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到多数的疾病临床表现与其本质是一致的,然而有时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则与其本质不一致,出现了假象。确定治疗原则不应受假象的影响,要始终抓住对其本质的治疗。
    
    正治:是最常用的治法,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的原则。大多数损容性皮肤病均能经由正治而获得疗效。对于黄褐斑、雀斑、黑变病以及各种继发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可以应用白及、白芷、白僵蚕等药物,取其增白褪黑之效,我们称之为“以色治色”,就是一种典型的正治之法0
    
    反治:是指疾病的外在表现与其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暂时采用与疾病的外象相顺从的方药,即所谓“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的方法。最常用的反治法就是反佐法。即于温热方药中加少量寒凉药,或真寒假热证则药以冷服;寒凉方药中加少量温热药,或真热假寒证则药以热服法。如是,可以减轻或防止格拒反应,提高疗效。比如许多酒渣鼻患者外象鼻头红赤,而其部分原因是火不归元,因而经常需要在清热汤药里加用热性的肉桂以引火归元。同样,颠倒散中的硫磺也是此意。
    
    (2)   扶正祛邪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皮肤科常见的正虚是血虚,常见的邪实是湿与瘀。
    
    扶正:就是使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或方法,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适用于正气虚为主的疾病。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各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常常是由于正气的损伤才导致平时的条件致病物侵入人体,因此对此类病的治疗要扶正与驱邪并重。如治疗扁平疣既需要应用解毒之品,必要时也需要加生黄芪等扶正以驱邪。此外,一些涉及内分泌的皮肤病往往需要注意扶正,如黑变病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多表现为肾阳虚,就需要加仙茅、仙灵脾等品;再如男性脱发,与雄性激素分泌有关,则常需要根据具体的寒热虚实应用健脾补肾等方法。
    
    祛邪:《内经》主张“实则泻之”。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有发表、攻下、清解、消导等不同的驱邪方法。正与虚往往是相连存在的。单纯扶正仅适用于正虚为主者,单纯祛邪仅适用于邪盛为主者;先祛邪后扶正则适用于邪盛而正不甚虚者,先扶正后祛邪则适用于正虚将绝者;扶正与祛邪并用则适用于正虚邪实者,即所谓“攻补兼施”,当然亦需分清是虚多实少,还是实多虚少。若虚多则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实多则又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总之,要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
    
    临床运用扶正祛邪这一原则,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邪正消长的盛衰情况,根据正邪双方在疾病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分清主次、先后、灵活地运用,如痤疮有时需要清肺,有时需要化瘀,有时需要除湿,有时需要散结,关键在临床仔细辨证,才能取得良效。
    
    (3)   调整阴阳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以用阴阳的变化来说明,病理上的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以及气血、营卫不和等,都属于阴阳失调的表现。因此,从广泛的意义来讲,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补虚泻实和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诸治法,亦皆属协调阴阳的范畴。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阴寒盛则易损伤阳气,阳热盛易耗伤阴液,故在协调阴阳的偏盛时,应注意有没有相应的阴或阳偏衰的情况。纯实证可以采用
    “损其有余”的方法,即清泻阳热或温散阴寒,大多数皮肤病属于阳热过盛,直清其热即能见效。而虚证多由实证迁延日久而成,故多虚实相兼,因此当兼顾其有余与不足,适当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如黑变病既需散寒又需补阳,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不稳定期常需养阴清热并重。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不足以制阴,多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不足以制阳,多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阴病治
    阳,即在协调阴阳的偏衰时,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若阳虚而致阴寒偏盛者,宜补阳以制阴,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阴虚致阳热亢盛者,则当滋阴以制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若出现阴阳倶虚者,则可阴阳双补,使之达到生理上的相对平衡。由于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在治疗阴阳偏衰病证时,还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亦即在补阴时,适当加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这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贝赫切特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中尤其需要注意。
    
    (4)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人体最外层的器官。皮肤病的损害是不必推理、直观可见的,因而在诊断、分析病情,制订治疗方案的过程中,皮损辨证相当重要。同样,尽管损容性皮肤病的产生多是由于内部失调所致,但在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过程中,外治法、外用药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与内服药物相比较,外治法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局部药物浓度高,定位准确,因而疗效确切。
    
    对于大多数皮肤病,外治法、外用药的作用很重要。如银屑病,内服凉血清热汤药可以阻止新的皮疹产生;而同时应用外用药,如芩柏软膏更能促进已经存在的皮疹较快消退。再如湿疹,糜烂渗出明显的,内服清热除湿汤药、外用中药冷湿敷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当然,在应用外用药时需要注意剂型的选择。
    
    对于顽固性皮肤病,外治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如白癜风,就可内服补肾汤药、外用补骨脂酊治疗。黑光治疗也是可以选择的,每次仅需很短时间,但坚持治疗疗效确切。此外还可以手术移植黑素细胞,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疗效。
    
    此外,一些皮肤病采用外治法比内治法更有优势,举例来说,扁平疣服用汤药治疗或用免疫增强剂、调节剂治疗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用冷冻治疗几次即可治愈,快速、有效、经济。一些先天性的色素性的疾病,如鲜红斑痣、雀斑是服药所不能治愈的,这样就可以选择手术或染料激光等新的治疗方法.
    维*** | 2016-07-28 17:29:51 135 6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皮肤病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