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学习初中数学,一般会遇到什么问题?

首页

学习初中数学,一般会遇到什么问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6-21 16:21:18
      最近在做期末复习时,给初三学生做了一次测试,考完后分析了学生的试卷,在试卷中体现出的问题可以总结和归纳为以下几类:运算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基本运算能力不强,计算过程不够完善和规范,容易在去括号和负号方面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运算能力作为基本数学能力,是学习好数学的先决条件,在运算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就得在平时强化训练,不断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在平时多下功夫,考试的时候出错的几率就会小许多;所以建议从现在开始坚持每天做一道纯粹的计算题目,中考直接会考到的计算类题目有解方程、解不等式组、解分式方程、化简分式、实数的综合运算等。
      数学思维较弱,题目不会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普遍较弱,读题抓不住重点,不会分析题目,找出课本上对应的知识点并结合题目灵活运用,找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解题。解题的过程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搭桥铺路的过程,桥的一边是问题,一边是答案,搭桥的材料就是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对应的课本知识点,思考和解题的过程就相当于施工的过程,所以解题的过程就是从问题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和课本知识点,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从已知向位置探寻的过程,因此解题的关键在于思路过程。
      一般来说见到一个题目后首先要去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简化并且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示,再根据条件去联想和思考,这与课本上的什么知识点关联,再去回忆某一知识点的具体细节和应用方法,首先做到题目已知条件与课本相关知识点的有效结合,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实际特征,灵活选择方法。
       几何题目解题思路混乱,无头绪学生几何证明题的思路比较混乱,特别是在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的几何题目失分率普遍较高。每种几何图形都有它自身的特征,每一条辅助线的添加都是根据题目的需要来定的,只要认真分析题目的条件一定会寻找到做辅助线的方法。
      比如说在三角形中有了中点,就需要考虑到中线或中位线;在菱形中一定要考虑在对角线的特殊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做几何题中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和研究。关于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一般来说思考的过程和书写的过程刚好相反,思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几何证明题的难度。
      比如说题目需要我们去证明一个结论,那么我们就需要首先来分析和思考,要证明这一个结论需要哪些条件,再结合题目去看看哪些条件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已知的我们可以直接利用,那么对于未知的,就需要我们去证明,然后再去看看要证明这些未知的条件又需要什么条件,再去分析,一般的几何证明题顶多通过这样的两三步倒推寻找,就基本上找出了解题的思路,有了思路,题目也就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几何题目,在解答和求证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我们去尝试和猜测,再根据提供的条件去证明我们的猜测,这与我们物理化学的实验题目有些相似,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的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加以训练。 我的一位学霸学生也跟我说过,很多题目在开始做的时候根本没有多少的思路,只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去寻找蛛丝马迹,然后再去尝试,一条路走不通就去换另一条路,也许在某一瞬间就会豁然开朗,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实就是这样的,对我们熟悉的题目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思路甚至是答案,但是对已一些难题就得不断去猜测和尝试,这也是数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数学题目的无限的,我们不可能在平时的练习中把考试的每一道类型的题目都练习到,那么就需要我们平时注重思维的锻炼,有了完整的解题思维和思路了,一切的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了。
      做一个简单那的总结,做题其实是一门经验活,很多难题的解答靠的就是直觉和灵感,经验的积累第一要靠平时的积累,第二要靠总结和反思,从每一次的练习中寻找思路和方法技巧上的收获。每个同学由于学习状况不同,那么所遇到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别,需要平时多去思考和总结,找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s***

    2019-06-21 16:21:18

其他答案

    2019-06-21 16:21:18
  • 初中数学容易遇到的几个问题一是思维类问题。这是初中数学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没有思维的学习只是僵化的知识点,当前勉强可以,稍有灵活就尴尬了。二是方法类问题。有了清晰思维,如何让这样的思维呈现出来,就是方法问题了。初中阶段的数学方法很多,比如常用的类比、化归、分类等。这些要在平时学习时不断的体会学习掌握。三是计算类问题。有了准确方法,就应该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了,这种能力是小学就应该逐步养成提高的。它涉及到计算的技巧方法步骤,才能够提高计算准确率。四是书写类问。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书写,学生的书写认真,格式正确,步骤完美,答案准确,分数自然就能大大提高。书写是批改教师的第一印象也是最后的印象。

    李***

    2019-06-21 16:21:18

  • 2019-06-21 16:21:18
  •   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小学学习生涯向初中的过渡和初中数学学科特点讨论。  先说小学学习生涯向初中的过渡。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七年级,尤其是七年级上。这个阶段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去讨论。   第一方面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大都是无忧无虑的,作业不多的。
      即便是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基本上都是家长在操心,说得更直白一点,不管是参加培训,还是小升初升学,小学生都只是“出个人”。家长,小学生本身,给予其定位都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动参与者。这个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到初中的学习以后,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初中生的定位应该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这一点非常关键。很多家长其实也没有理解到这一点,所以总是在初二,初三的时候感慨娃娃还没有长大,学习生活都还要自己操心。在我看来,操心是必须的,但是不是事事都操心,这就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解决问题应该从家长的角度入手,家长在六年级,初中开学的那个暑假,要适当的放权,并且多跟孩子沟通初中跟小学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这样的铺垫是必要的,可以让家长在后面的三年少操心,学生在后面的三年不会抱怨,我妈妈只关心我的成绩,而不关心我。 第二方面是初中的知识。七年级尤其是七年级上的知识,虽然在中考中涉及不多,但是,题目当中的思想,方法在后面的考试当中是有继承关系的。
      比如绝对值,这个知识的题目很多都有两个或者多个答案,这种情况下,就会涉及到分类讨论。而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仅仅是要讲题,还要提炼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是理论,做题是实践。毛爷爷说过,理论联系实际,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有这方面的运用,所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更应该注重方法,思想的培养。其他的知识点,比如整式的加减就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引入了参数思想,一元一次方程引入了方程思想,线段和角度的计算引入了探究题思想等等。
      七年级下就是这些思想的具体体现。 到了八年级,初中的数学难度增大,计算量增大,学生会感觉到进入了全新的数学世界。在实数与二次根式学习以后,无理数的计算就在初中数学中无处不在。有了七年级的铺垫,学生基本上也认可了主要参与者这样一个角色,很多学生会主动做一些课后的巩固,课外的练习题等。
      这就跟小学需要家长去督促不同了。八年级数学上遇到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而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问题了。在八年级进入了函数的学习,函数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一个特别头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应该主动多做练习题,或者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解决函数的知识。
      对于函数而言,方法很多,而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做题效率。函数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记忆的函数结论有关系。比如中点坐标公式,两点之间距离公式,一次函数的平移,对称,平行,特殊角等结论,都要熟记于心,做题自然就会更快。八年级还有一个难点是几何。学习了勾股定理以后,几何题目就从证明题过渡到了证明计算题。
      这个时候掌握好七年级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几何模块就特别重要,有必要的话,可以重新回顾。 到了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个时候遇到的问题不仅是知识问题,还有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帮学生减压,而非单纯的关心考试的分数。这里的减压不是不做作业,而是周末的时候花一点时间做一些亲子活动,比如带学生出去走走,聊聊,排解压力等。
      同时,知识点肯定也非常重要,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学习,整理知识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自己不会整理的,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总之,初中数学面临的问题,知识点的和心理上的都有。七年级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家长都应该做好引导工作。
      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这对于学生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至于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面临的几何,函数题的时候,如果有跟不上的情况,可以寻求外部帮助。

    胡***

    2019-06-21 16:21: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