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军队的种类及编制是怎样的?
元朝军队的种类及编制是怎样的?
元朝的军队,按组织成员的不同,区分为四种: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 附军。 (1) 蒙古军 据《元史•兵志》记载:“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 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 马则屯聚牧养”。
由此可知,蒙古军全部都是蒙古本族人民组成的军队,凡家有男 子,无论人口多少,也不分贫富,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全部编组成军,是元军的 主力战斗部队。由于战争的需要,军队不断扩编,后来蒙古军的组织中,也包括有 部分色目人。 (2) 探马赤军 探马赤的名称,来源于突厥语的“答摩支”和契丹的“挞马”,前者意即扈从官, 后者意为前锋之士。
探马赤军是元军的精锐骑兵,也就是选锋,又称为“重役军” 或“先锋军”,专门担负攻坚冲锐等艰巨的战斗任务,也担任战略要地的镇守任务。 其部队成员,是由各部族挑选而来,各部族包括蒙古、色目及少量汉人(契丹、女真 及北方汉人),但部队的核心及骨干,则选自蒙古五部族,即兀鲁兀、忙兀、弘吉剌、 亦乞烈思和札剌儿漠南。
蒙古军是部落分属制,各王的军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王又世袭,不利于中央集权。探马赤制度是中央集权在军事制度上的一种表现。 由于探马赤军是从各部族军中选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原来部族首领对其 所属部族军的权力,使部分军队由部落分离制转变为君主直辖,从而有利于加强 皇权。
(3) 汉军 太宗窝阔台元年(公元1229年),窝阔台称帝后,用蒙古军制来组织北方汉人 部队。《经世大典序录》记录:“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早在成吉思汗时, 就不断有大金国的契丹、女真及汉人军队归附蒙古汗国,加上以后在新征服的地区 招募的军队,就成为广义的汉军队伍。
这支广义的汉军,包括了契丹、釓人、女真 人、山后汉人和中原汉人。成吉思汗和窝阔台,除了发挥蒙古军、探马赤军的战斗 力外,都正式编用汉军,并定制征收赋税,这是他们得以克敌制胜的两个杠杆。随 着金朝的灭亡,汉军中立有功勋的汉人世侯的权势进一步加强。
原来,在这支广义 的汉军中,契丹军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但在灭金、征宋战争中,契丹人损失甚众,只 得从中原汉人的“括签”中进行补充扩建,因而汉人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汉人世 侯的权势也越来越大。这支庞大的汉军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了蒙古统治者不 得不利用、而又不得不防范的政治军事实体。
据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官方 统计:中原地区元籍诸路民户一百万四千六百五十六户,除逃户外,有七十二万三 千九百一十户,随路总签军一十万五千四百七十一名。参军的汉人占当时民户的 七分之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朝决定向南宋发动全面进 攻,增兵十万,加上太宗、宪宗先后征发的汉军,至少在三十万人以上,平均占民户 的三分之一以上。
由此可知,元王朝的军队,除蒙古本族军、探马赤军外,汉军占有 相当大的地位。 (4) 新附军 新附军是元灭南宋后收编南宋降卒组成的军队。元王朝在平定南方后,多次 “差官分头招诱”原南宋军人,“堪当军役者收系充军,依旧例月支钱粮”,“不堪当 军者,官给牛具、粮食,屯田种养。
”这些继续当兵的原南宋军人所组成的部队,叫新 附军。 元朝的军队,按任务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种。《元史•兵志》说,宿卫 诸军在内,而镇戍诸军在外,内外相维,以制轻重之势”。 宿卫军又区分为皇帝直接控制的“怯薛军”和由枢密院领导的侍卫亲军。
答:自蒙古大将木华黎经营中原后,蒙古获得了与金、宋相当的技术制造能力,武器装备实现了标准化,军队和战争规模才得以扩大。当时环境破坏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城市周边绿化较...详情>>
答:步兵战车装甲薄,火力差,比坦克差太远了。详情>>
答:好象没有,他们就信核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