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劝学古诗(精选4篇)

劝学古诗(精选4篇)

郭*** 22-11-09 古诗

劝学古诗(1)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这篇文章是这样吗?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学生回答:五个)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度低得多)经过提取的过程,靛青不再是蓼蓝的颜色,经过凝结的过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第一句已发展成固定的成语。(学生回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是说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我们还记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吗?(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那么就此看来,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答:因为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说明人经过一定的学习,本性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丰富,能力就会提高。)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答: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为然也。并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4.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答: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三)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使…..快;致,达到。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浅显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拈来的,但它却是作者细心安排的,是为了说明一定道理的。我们思考:“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是由于人的本身固有条件发生了变化吗?(答:不是。)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这种效果呢?(答:是善于借助外物“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凭借外界条件,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工条件,都能帮助我们弥补不足。)自然导出本段最后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罢了。

请一位同学概括本段的内容: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

(四)导入下一段:学习能够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大家齐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学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由土到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量变过程,堆积成高山,那里的气候条件就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答:迎风坡降雨等),是哲学上讲的质变,是一个飞跃。(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相反“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成。找一位同学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生答:学习要善于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学生说及:我们的读书笔记,成语,名言警句等的积累是一种量变过程,伴着积累,伴着成长,气质就发生了变化,是质变过程。)

2.要想做到长期积累,我们该如何做呢?让我们分析下两组比喻句。第一组比喻: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为了活跃气氛,更易于理解,举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二组比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生举铁杵磨针的故事,滴水石穿的事实,说明做事要坚持不懈。)

3.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做什么呢,请看最后一组比喻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学生译出两个定语后置的句子,说出“上”与“下”的用法以及实词“强”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学生说出“寄托”的古今异义)通过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要专心。

四、略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分析语言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并不是开始我们所想象的老学究那枯燥、乏味的说教。

六、总结

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内涵,我们推想荀子写此文的初衷,是针对自己提出的“性恶论”中的“恶”采取的一种措施,要加强后天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修养,去除恶的本性,改变自己不良的天性,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谦谦君子。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该超越古人,上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度: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学习能增长人的学识,学习能改善人的生活,学习能提高人的品位,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请学生举例子(张海迪、海伦·凯勒……)

七、作业

1.写一篇一二百字劝学文字。

2.背诵课文。


劝学古诗(2)

None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劝学古诗(3)

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青,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1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答案:

《劝学》(选自《荀子》)

1、  荀子  学不可以已

2、  学不可以已

3、  《劝学》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5、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6、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7、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9、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劝学古诗(4)

高二语文《劝学》古诗原文和翻译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相关推荐

埃德加·巴雷托

全科知识
埃德加·巴雷托(EdgarBarreto,1984年7月15日-),是一名巴拉圭足球运动员,现在效力于意大利的亚特兰大足球俱乐部,司职中场。目录个人资料参加大赛个人简介俱乐部生涯个人资料中文名:埃德加
展开详情

小学五年级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

五年级语文
七岁大的时候,我就随爸爸妈妈到外地上学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已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县文化馆领导邀请我回乡讲学,我于是有机会回故乡一趟。走在故乡的街上,只见,眼前一排排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金碧辉煌,
展开详情

乌鸦喝水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今天,我在家读了《乌鸦喝水》,讲述的是:一只乌鸦,到处找水喝,它找了半瓶水,可是他的嘴短,瓶里的水又太少,它喝不到水怎么办呢?他一生气,用爪子抓起一块石头向水瓶砸去,可石头却落进了水瓶里,乌鸦发现水有
展开详情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和技巧

高考辅导资料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
展开详情

二年级学英语作文优秀范文

二年级英语
thereare3peopleinmyaremyfather,mymotherandfatherisamotherisaamastudentinxxxfavoritesubjectisenglish,
展开详情

加拿大留学费用

出国留学
加拿大留学费用在发达国家中算是相对较低的,每年需人民币10万~11万元。但是由于许多家长和学生在申请留学加拿大的过程中,对加拿大留学费用的要求不太了解,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是浪费了许多资金。那么,在留学
展开详情

七年级英语下册语法知识点

七年级英语
【重点单词】newspapern.报纸readanewspaper看报纸use使用;运用soup汤makesoup做汤wash洗movie电影gotomovies看电影just只是;恰好eatout出
展开详情

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

家庭教育
一个小学生受到的环境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取决于现代家庭中家长必备的素质,这不仅仅体现在家长的自身素质,也有其在社会中
展开详情

圆周长教学设计(汇编6篇)

教学设计
圆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
展开详情

除法课后练习题

试题
有余数的除法课后练习题一、先圈一圈,再填空。(17分)1.11棵,每2棵一份,分成了()份,还剩()棵。11÷2=□(份)……□(棵)2.13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块,还剩()块。13÷4=□(块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小学升初中军训心得体会300字 社会实践心得 风筝教案(热门17篇)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 七巧板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考试的作文 一年级家庭教育心得 春节发生的事作文 如何准确解答高考化学简答题 父亲节父爱如山600字八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有趣的发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热门19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数学高考备考心得 数控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绘画教学计划(汇集18篇) 实心球教学设计(优选8篇) 绒花教案(优质18篇) 主题班会课教学反思(优选4篇) 以日落为话题的高一作文范文 羊皮卷读后感优秀范文 《冬天》读书笔记 学生个人事迹材料 初二语文下学期知识点 中国地理概况重难点 虐心句子古风(必备7篇)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汇集6篇) 家庭介绍英语作文(必备18篇) 关于思念朋友的诗句(甄选5篇) 2022高考英语985个考试大纲核心词汇(建议收藏) 高中英语选修七课文知识点 餐厅实践心得 语文议论文范文高三作文 青春舞曲音乐教案(汇编14篇) 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经典儿童故事大全(集锦18篇) 论语读后感范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心得范文800字 三伏天传统吃什么 清凉峰 读《骆驼祥子》有感优秀范文800字 八年级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手指读后感范文 怎么写好pep小升初英语作文 车前草现代文阅读答案 2007年教师节祝福语 笨女孩安琪儿读书心得体会 高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2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2022高考语文成语知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推荐15篇) 初三语文常考知识点 数蛤蟆教学反思(通用10篇)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怎样描写哥哥的优秀范文 晨会简短小故事及感悟(优质6篇) 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总结 感谢痛苦高一作文范文 幽默搞笑故事(汇总5篇) 高三冲刺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开学典礼暨教师节庆祝大会 真善美征文(合集7篇) 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梳理 有关读书笔记作文600字 扫地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初中论语读书笔记300字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三分钟范文 2022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人 英语诗歌朗诵稿(合集6篇) 小学生防火灾安全知识 2022天津市最好的专科学校 小狮子爱尔莎续写(汇总3篇) 《小英雄雨来》故事读书笔记 纸船和风筝教案设计(汇总6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高一作文范文叙事 2022秋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劳动美实践心得体会 三峡话题作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过河教学反思(通用16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汇集3篇) 提高高考英语完型填空的技巧 教师节感怀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推荐15篇)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快乐王子读书心得800字范文 大学生暑期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母亲节的作文六年级精彩范文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精选1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2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人教版 有理数除法说课稿(热门5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童年》第一章读书笔记 适合小学生看的笑话大全 2022高考英语完型填空的满分答题窍门 小威向前冲教案(实用7篇)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反省600字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检测试卷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优质6篇) 大学军训自我总结200字 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难以忘怀作文七年级 种一片太阳花说课稿(汇编10篇) 励志文章:只要自己不放弃 考试800字作文 法院实习工作心得 大学生工厂实习报告总结 高智商推理题 骆驼祥子的赏析(汇总12篇) 议论文作文题目(精编6篇) 白说读后感范文500字 学生课外读书笔记 军训心得感想范文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工程造价实习生总结 寒假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小学生关于清明的400字作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 环境保护实践心得体会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 灰雀读后感范文 温暖的旅程650字优秀范文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范文 高二英语必修五单词词汇 读书笔记300字 2022年升学晚会主持词(实用6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语法知识点大全 2022中考政治提分技巧与答题格式模板 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 昆虫记读书笔记 开学对联(集合16篇) 心凉的句子(热门8篇) 关于暑假英语学习计划 学生新生个人军训范文总结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知识点整理 高中病句修改技巧有哪些(热门8篇) 关于环保的诗歌(汇编18篇)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心得范文精选 选择话题作文初中范文 《伤仲永》同步轻松练习题 高一学生军训心得体会300字 古诗的介绍(精品8篇) 质数合数教学反思(热门20篇) 三年级谚语 《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大学环保实践活动个人心得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精选3篇) 期中考试过后作文 诫子书教学反思(通用20篇) 科普知识作文300字 金文 关于二年级写景作文范文 爱情的小故事(汇集19篇) 初中军训个人小结 孔子教案设计(汇总13篇) 中秋朗诵诗歌(汇编18篇) 关于劳动的名言警句 国王生病了教案(精选12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事业单位申论写作模拟题精选 高二作文范文我的老师 感恩中邂逅为题500字小学作文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散步教案(精选18篇)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500字 读《平凡的世界》范文800字 合欢树阅读答案(汇总12篇)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及技巧 《鲁宾逊漂流记》五年级笔记 2022军训教官代表讲话演讲稿 关于爬山的六年级作文 初二物理关于“力”的必考结论与学习方法 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两步计算应用题 感恩母爱征文(必备3篇) 英语学习复习计划 随笔记叙文 平行四边形教案人教版(必备18篇) 有关自信的句子(必备4篇) 数学故事大全(合集6篇) 社区元宵灯谜活动方案(实用7篇) 全国卷语文满分作文(精品3篇) 高考历史明清史备考指导:巧用地理思维 妙解历史综合题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我喜欢的动物普通话考试 有关高考英语作文写作的技巧 星座故事(通用5篇) 各科学习方法大全(优质15篇) 高一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实用4篇) 欣赏沿途的风景600字七年级精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