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汇总15篇)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汇总15篇)

王*** 23-04-04 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B(2分)

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9.B(2分)

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13、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14、“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15、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2.(4分每小题2分)(1)想要(2)军队

13.(2分)C

14.(3分)自见之谓明

15.(3分)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4)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小题2】、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小题3】、“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小题4】、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小题2】(2分)C

【小题3】(3分)自见之谓明

【小题4】(3分)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5)

楚庄王欲伐越

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明(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①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题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丧失 ②明智(2分)

【小题2】①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②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4分)

【小题3】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小题4】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4分)

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6)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

(2)时时而间进 问: ▲

(3)臣愚患之 患: ▲

(4)故日:“自见之谓明。” 故: ▲

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王之伐越,何也?

译文:

24.读了【乙】文后,你想到了与文章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2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齐威王和楚庄王人物形象。(3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7)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小题2】、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小题3】、“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小题4】、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的人。(3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小题2】(2分)C

【小题3】(3分)自见之谓明

【小题4】(3分)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8)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B(2分)

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9)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2、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3、“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 ”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4、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2.(2分)C

3.(3分)自见之谓明

4.(3分)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0)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B(2分)

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1)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硚: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王之伐越楚人怜之

B.而吏不能禁学而不思则罔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贤于材人远矣

D.庄

为盗于境内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可知楚庄王是一个的人;听了庄子进谏后“乃止”,可见楚庄王。(3分)

小题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B

小题3:缺乏自知之明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进攻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进攻越国,为什么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蹻在境内作乱,而官吏却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强。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叫做明智。”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注意要求:只画一处。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指示代词。B项中的“而”都解释为:然而,但是。C项中的'“于”字分别解释为:在;比。D项中的“为”字分别解释为:作;向、让。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根据大意分析人物性格。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2)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2、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3、“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 ”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4、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2.(2分)C

3.(3分)自见之谓明

4.(3分)没有自知之明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3)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理解及答案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B(2分)

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4)

“楚庄王欲伐越”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9.B(2分)

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15)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硚: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王之伐越楚人怜之

B.而吏不能禁学而不思则罔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贤于材人远矣

D.庄

为盗于境内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楚庄王不顾国内“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可知楚庄王是一个的人;听了庄子进谏后“乃止”,可见楚庄王。(3分)

小题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小题2:B

小题3:缺乏自知之明善于纳谏、知错就改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进攻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进攻越国,为什么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蹻在境内作乱,而官吏却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强。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叫做明智。”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注意要求:只画一处。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指示代词。B项中的“而”都解释为:然而,但是。C项中的“于”字分别解释为:在;比。D项中的“为”字分别解释为:作;向、让。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根据大意分析人物性格。

相关推荐

牛虻读后感范文500字

七年级语文
这是一首充满着快乐的诗,然而吟诵这首诗的主人公亚瑟却经历过一段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牛虻》一书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它反映的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而亚瑟就是以
展开详情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汇编19篇)

教学反思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许许多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而学生只是记忆、再现这些知识点,沦为考试的奴隶。其实知识是死的,课堂教学绝不仅仅让学生拥有知识,更应
展开详情

高三语文《蜀道难》教案大全

高三语文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感知,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过程与方法:品读鉴赏,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走进诗人心灵,感受诗人赤子之心。【学习重点和难点】一、学习重点:
展开详情

元宵节猜灯谜谜面(精品4篇)

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谜面(1)正月十五打牙祭(打一成语)。胖元宵已无州官讳(商品名)。节能灯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诗词句)。少年十五二十时元宵(诗词句)。数问夜如何元宵前后(诗词句)。十四为君妇举头望明月
展开详情

草房子的初中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生——漫漫长路远,繁华诱惑多。人做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情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选择自我。人有两笔组成,看起来很好写
展开详情

昆虫记知识点(合集6篇)

知识点
昆虫记知识点(1)瓢虫——花园中的“淑女”蜣螂——粪球引出的故事萤——星光灿烂萤火虫蝉——为自己歌唱螳螂——美丽的“杀手”蚱蜢——“小鬼”恩布沙蚂蚁——神奇的记忆力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黄蜂——充满失
展开详情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高一新生入学时常见的几个问题1)高一新生大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自己能考上全市重点高中,就说明了自己在学习上有一套。自己初中怎样学,高中还怎样学,就一定能成功。不知道改进学习方法
展开详情

GRE数学模拟的练习题

试题
1、n个数从小到大排列,求/4,设商为i,余数为j,则可求得1stQuartile为:/4+j/42、4个,2个?的排列方式153、5双袜子,同时去2只,刚好配对的概率。4、40人说French,60
展开详情

实习期英语老师个人总结参考范文

实习专题
1、实习单位介绍实习时间:20XX年12月7日—20XX年1月3日单位简介:汤原县高级中学创办于1980年,是一所县级重点高中。学校坐落在汤原县城南郊,秀丽的大米河南岸。校园环境优美,总占地面积360
展开详情

毕业实习自我总结

实习专题
我曾经构思过实习时的悠闲与轻松。殊不知,现实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发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研究室事多,电话也多,常常是从早到晚,电话铃声不断,大部分是与其他高新区之间的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皇帝的新装》续编范文 大学英语课英语自我介绍 小朋友故事(优质15篇) 蕴含哲理的小故事(优选11篇) 继续教育答案(实用8篇)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优质4篇)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学习时注意的问题 小王子读书笔记350字 有关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成人高考高效刷题注意事项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2022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大一军训感受作文 不为五斗米折腰 本多RuRu 高二春节作文议论文800字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汇总1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蜜蜂》练习题 《丑小鸭》的读书笔记 高一亲情话题作文 学前教育说课稿(集合8篇) 高二合作议论文800字 埃及教学设计(精品18篇) 顶锅盖教案(精品6篇)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推荐 资助育人主题班会(必备3篇) 2022高二励志作文范文 哲理小故事500字(汇编3篇) 考试失败作文 最走心的句子(实用7篇) 形容母爱的名言 初一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关于期中考试后作文 征文题目大全(推荐3篇) 马来西亚留学介绍 考试感想作文 加速跑教学反思(精品6篇)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精选平方根练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反思(热门5篇) 中秋猜灯谜(热门15篇) 电生磁教学设计(精品4篇) 英语考研学习计划 老人与小鸟阅读答案 京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教师节的礼物 爱如茉莉说课稿(优选9篇) 期末考试动员会发言稿(甄选20篇) 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作文 各种各样的声音教案(精品6篇) 期末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交流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声乐教学计划(优选17篇) 初一军训700字作文 高考政治各种哲学主观题模板与陷阱预防 五一劳动节美术教案(合集14篇) 毒句子(实用3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600字 关于滑滑板的小学三年级作文 大学专业自荐信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高二数学学习哪些书,有哪些冷门小技巧? 秘密阅读答案(热门20篇) 高中地理考点整理归纳 《对手,你好》阅读答案 漂亮的房子教案(汇编18篇) 贪玩老爸读书笔记 电梯安全教案(汇总19篇) 未来的想象作文(必备16篇)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生个人抗疫事迹材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阅读答案(汇集4篇) 我的教师节演讲稿 大一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然乌湖 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笑猫日记读后感范文 《山就这么高》仲利民阅读答案 列那狐的故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用字母表示数 暑假社区社会实践心得 嫉妒500字精彩作文 关于寿司的小学生作文 走进书里去阅读答案 5个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期中考试的作文300字 考试作文 美育云课堂展播活动观后感 《故园春》柯灵阅读答案 有关考试作文 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议论文标题(通用3篇) 药店收银实习小结 心底的记忆550字七年级作文 电脑住宅读后感 议论文高二800字优秀范文 教育孩子经验心得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500字 简爱读书笔记 《铁道游击队》读书笔记 你教会了我中考优秀作文 怎样呼救安全教案(实用4篇) 干部培训班军训心得 高一英语学习方法:如何做英语课堂笔记 l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汇编15篇)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优秀范文 端午的诗歌(热门18篇) 晨会分享小故事(精选18篇) 珍惜的议论文高二范文 健康家庭事迹材料 小学军训感想小结 2022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常用意见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精编17篇) 有关花的诗歌(集合4篇) 绿野仙踪好词好句(汇总10篇) 高二读后感作文800字 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大学英语作文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知识点 中考备战作文 小英雄雨来的教学反思(汇总19篇) 高三政治月考模拟试题 高三以健康为话题作文范文 感恩主题班会设计(汇总18篇) 2022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作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集锦10篇) 2022注会考点《经济法》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 班会说课稿(汇总16篇) 高三作文母亲的叨唠范文 美丽的集邮册教学反思(汇集15篇) 名人传读书笔记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感恩有你主题班会(甄选5篇) 关于以考试的作文 七颗钻石优秀教学设计(实用17篇)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合集6篇) 描写考试的作文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恋恋笔记本》观后感 《昆虫记》读书笔记精选 2022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模板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20篇) 窦娥冤教学反思(优选16篇) 关于英语专业英语自我介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练习100题 关于宽容的经典语录 但丁名言(通用6篇) 科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 做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品中国文人读书笔记 我长高了教案(推荐8篇) 詹天佑读书心得范文 期中考试作文 正能量小故事大道理(精品18篇) 穷人的教案设计(优质16篇) 雪花飘飘550字六年级作文 繁星春水六年级读书心得范文 黑骏马读书笔记 猫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品13篇) 英语小故事大全带翻译(集合3篇)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 2022高中英语教案范文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找春天教案(优选20篇) 教师节快乐 2022高考生物复习的重点 考试评语怎么写(推荐5篇)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部编版高中语文有哪些变化?学习方法有哪些? 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区分左右教学反思(汇总8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认识线段的教学反思(通用18篇) 有关实践心得作文 中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知识点 我的初一故事600字精彩作文 励志积极的句子(推荐15篇)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800字 关于科普知识作文300字 学习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信念的故事(汇集9篇) 温暖的母爱初中作文优秀范文 八年级I有关亲情作文范文 自创诗歌现代(精品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怎么教 海洋化学相关资料 感恩父母高一作文1000字 雨晴赏析(汇编10篇) 关于学习方法演讲稿模板 美术教学反思(优质16篇) 安徒生童话小学读书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