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功教学设计(必备10篇)

功教学设计(必备10篇)

你*** 23-02-16 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1)

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教学要求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

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2.课本章后习题2,由学生板演,其他同学自己演算,最后教师讲评。

说明:机车牵引力对这列火车做的功也可以说成机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1.08×107焦。又如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重1牛的钩码,通过的距离是1米,则手的拉力对钩码做的功就是W=F·s=G·h=1牛×1米=1焦。这时也可表述为手克服阻力做的功是1焦。

二、进行新课

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

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图14—4,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14—5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钩码重G=mg。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1、2,并参照图13—4、图13—5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

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

4、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

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4)例题:课本章后习题5。

教师板演讲解。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

三、布置作业

1.填写课文章后“学到了什么”。

2.课本习题6。

3.自学课本“斜面”。


功教学设计(2)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 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 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 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 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功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课依然是学习指法的基本,从基准键的指法扩展到学习主要键盘其他键位的指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键盘的指法。教材反复强调键盘的指法,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打字习惯,与教材相配套的打字练习软件中也提供了多种指法练习方式,目的在于规范指法与打字姿势的同时,激发学生练习指法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认识键盘上的上排键、下排键和数字键;

(2)掌握手指与上排键、下排键和数字键的位置关系,规范基准键的指法;

(3)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2、技能性目标

(1)学会使用“键盘小能手”打字练习软件来上排键、下排键和数字键的指法;

(2)通过 “键盘小能手”打字软件熟练掌握键盘的指法;

3、情感性目标

(1)规范打字姿势和指法;

(2)通过探索掌握其他键位的指法,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手指与上排键、下排键和数字键的位置关系;

(2)熟练掌握键盘的指法。

2、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键盘的指法。

四、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机器安装了 “键盘小能手”软件(指法功)。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键盘上除了有基准键外,还有许多键,有谁知道它们叫什么键吗?

学生回答。

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排键、下排键与数字键的指法吧!同学们有信心吗?

2、学习指导

(1)指导学生找到并启动“键盘小能手(指法功)”打字练习软件;

(2)指导学生单击“学一学”按钮,进入“键位练习”窗口,学习上排键、下排键和数字键;

(3)按照“键盘小能手(指法功)”窗口中的“手指键盘”中的要求,逐步指导学生了解上排键、下排键和数字键的组成,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打字姿势”,熟练上排键、下排键和数字键与各手指之间的对应关系。

3、动手实践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单击“练一练”按钮,打开“键位练习”界面,让我一起来了解窗口中各提示信息的含义吧!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在进行打字时的指法、打字姿势(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打字姿势)。

4、交流体会

教师:你们在打字中怎样做的(让学生回忆打字姿势、手指分工及手指移动的方向。)?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在打字中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强调击键时手指的移动方向,再次强调打字姿势的重要性)。

5、巩固练习

(1)未能完成“键位练习”的同学,请继续完成此项练习;

(2)完成的同学通过“测一测”的练习方式来进行键位练习。

(3)单击“玩一玩”进入“慧星撞地球”游戏界面,按游戏的要求操作,玩一玩该游戏。

6、总结

小结内容,让学生完成书中P84的页评一评。


功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是指法练习的基本的内容,是进行指法学习的基础,本课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并牢记基准键,掌握手指与基准键的位置关系,学习规范的打字姿势。教师要特别强调基准键的指法和打字的正确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认识键盘上的基准键,并能熟记基准键;

(2)掌握手指与基准键的位置关系,规范基准键的指法;

(3)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2、技能性目标

(1)学会启动“键盘小能手”打字软件;

(2)熟练使用鼠标在“键盘小能手”打字软件中选择不同的打字练习方式进行基准键的指法练习;

(3)规范并正确地进行基准键的指法练习。

3、情感性目标

(1)逐步规范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2)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通过交流增强学生表达情感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相互监督,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手指与基准键的位置关系;

(2)规范的打字姿势。

2、教学重点

手指与基准键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机器安装了 “键盘小能手”软件(基本功)。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学校准备开展电脑打字比赛了,我们班上谁打字速度快?请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水平吧?

学生上台展示。

教师:真是太快了,你为什么打字打的这么快呀?

学生讲述经验。

教师:好的,现在我们把这位同学暂时称为“键盘小能手”等到有同学超过他时,那这个称号就给超过他的同学了。

教师:有没有同学想超过他呀?不过想成为真正的“键盘小能手”,要做到“运指如飞”,首先要掌握键盘指法和正确的打字姿势,只有通过不断 地练习,才能达到“运指如飞”,的水平。我们大家要努力呀,看看下一个得到这个称号的同学是谁。

2、学习指导

(1)指导学生找到并启动“键盘小能手”打字练习软件;

(2)指导学生单击“学一学”按钮,进入“打字规范”窗口;

(3)按照“打字规范”窗口中的“手指键盘”中的要求,逐步指导学生了解“基准键”的组成,找到“定位键”是哪两个键;

(4)按照“打字规范”窗口中的“打字姿势”中的要求,强调,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打字姿势”,熟练基准键与各手指之间的对应关系。

3、动手实践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单击“练一练”按钮,打开“练习基准键”窗口,让我一起来了解窗口中各提示信息的含义吧!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在进行打字时的指法、打字姿势(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打字姿势)。

4、交流体会

教师:你们在打字中怎样做的(让学生回忆打字姿势、手指分工、击键方式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在打字中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强调定位键的作用、强调击键时要轻按、轻抬,再次强调打字姿势的重要性)。

5、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通过“测一测”的练习方式来练习基准键。

教后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基准键的组成、基准键与手指之间的对应关系、知道了定位键的作用、掌握打字姿势的重要性、记住打字一定要轻按、轻抬。这些都是关于键盘指法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才能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才能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


功教学设计(5)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具

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2.课本章后习题2,由学生板演,其他同学自己演算,最后教师讲评。

说明:机车牵引力对这列火车做的功也可以说成机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1.08×107焦。又如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重1牛的钩码,通过的距离是1米,则手的拉力对钩码做的功就是W=F·s=G·h=1牛×1米=1焦。这时也可表述为手克服阻力做的功是1焦。

二、进行新课

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

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图14—4,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14—5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钩码重G=mg。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1、2,并参照图13—4、图13—5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

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二、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

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4.例题:课本章后习题5。

教师板演讲解。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

三、布置作业

1.填写课文章后“学到了什么” 2。

2.课本习题6。

3.自学课本“斜面”。

功的原理教学设计示例之一


功教学设计(6)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

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

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 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_____N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拉力做功________,重力做功为_______.

3.马拉着质量为2000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

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s的速度举到10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 B 9×103 C 3×104 D 3.9×104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 B 150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g)


功教学设计(7)

功的精选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地位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理解功的概念”。该内容要求学生知道功的概念;会分析物体位移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所做的功;能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计算各力做功的大小;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判断物体所受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掌握合力做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机械功”承接和发展了初中讲过的功的公式,是在学生已知的特殊情况下(与在同一直线上)的功的公式基础上的扩展,扩展为功的一般公式时(力与位移互成夹角),突出了力做功的效果。功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在用能量途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功的概念是不可缺少的,此外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本章的学习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同时教师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让学生了解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

3.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

4.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4.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案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应用实物器材,让几位学生到台上(或前排)动手操作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例如:

1.出示茶杯,要求学生动手将茶杯从讲台桌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

2.将一桶水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3.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让学生动手操作上述几种过程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展示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在上述过程中主要有两中情况:1.与在同一直线上或垂直;2.与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某一夹角。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情况1预测:有做功。

情况2预测: a.有做功;

b.没有做功。

说明:学生在对与在同一直线上或垂直的情况(如图1所示),分析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多少,可应用初中所学知识,基本上可以顺利解决。但教师在这里仍应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和强调:功是过程量,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通过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才发生的。求功时一定要明确要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位移(过程)上做的功。学生对与互成夹角时,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多少功?会遇到困难,借此引入新课。


功教学设计(8)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重点

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小车做匀速运动阶段测量速度较合理。

难点

学习利用物理图象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法及教具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材,提出方法

配套器材:课本方案装置 实验思想方法:倍增法。虽为变力做功,但橡皮条做的功,随着橡皮条数目的成倍增加功也成倍增加。这种方法的构思极为巧妙。历史上,库仑应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当然,恒力做功时,倍增法同样适用。 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作出功—速度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得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学生思考,提出预案 学生提出多种设计预案,在课上展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课本方案、气垫导轨加数字毫秒计方案、铁架台打点计时器自由落体方案等。 教师针对各种设计预案,进行分析: 主要从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略。

(二)师生研讨,初定方案

1、制定基本的实验方案:互动以下面几个问题为中心展开: 探究中,我们是否需要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不需要。因为实验是以倍增的思想方法设计,若橡皮筋第一次做功为W,则橡皮筋第二次做功为2W,…、橡皮筋第n次做功为nW。且实验巧妙地将倍增的物理方法应用于变力做功。 为了达到各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成倍增加,即实现倍增,对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有什么要求你想出了什么办法各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必须相同。若使小车在橡皮筋的变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相同,就要有相同的运动起点。具体方法是:以第一次实验时小车前端的位置为基准,垂直运动方向在木板上作出一条水平线。以后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时,小车前端仍以此位置为基准运动。 小车获得的速度怎样计算小车在橡皮筋作用结束后,做匀速运动。找出纸带中点距相等的一段。求出点距相等一段的平均速度,即为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即小车加速后获得的速度。 是否一定需要测出每次加速后小车速度的数值可以怎样做不一定需要。 设第一次小车获得的速度为v,小车在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实验中的速度为: 若令 则 即小车在第二次以后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可以用第一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的倍数来表示。 实验完毕后,用什么方法分析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图像法。 如何在坐标纸上建立两轴物理量如何确定适当的标度 纵坐标表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横坐标表示小车获得的速度。 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W为纵轴的单位长度,可以用第一次实验时的速度v为横轴的单位长度,作出W—v曲线,即功—速度曲线。

2、确立基本的实验方案,设计初步的实验步骤: A。先将木板置于水平桌面,然后在钉有钢钉的长木板上,放好实验小车。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纸带一端夹紧在小车的后端,打点计时器接电源。 C。过两钉中垂线上的适当位置作两钉的平行线,交中垂线于O点,作为小车每次运动的起始点。 D。使用一根橡皮筋时,将小车的前端拉到O点,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打点,释放小车,小车离开木板前适时使小车制动,断开电源,取下纸带。重复本项前面的过程,选出点迹清晰的纸带。 E。换用同样材料、粗细、长度的两根、三根、…六根橡皮筋,依照D项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 F。以功为纵轴,以速度为横轴,建立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图像,看看是否是正比例图像,若不是,功与速度的哪种相关量是正比的,功就与速度的这种相关量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三)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1、学生按确定方案开始初步实验。

2、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操作的技巧,针对问题,完善实验操作。 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补偿 可以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具体操作是:使木板略微倾斜,将小车放到木板上,轻推小车,小车运动,观察纸带的点距。调节木板的倾角,观察纸带的点距,直到点距相等,表明恰平衡摩擦力。 观察打点的纸带,点距是如何变化的点距是否均匀问题出在哪里若恰能平衡摩擦力,试分析小车会做何种运动应该采用哪些点

板书设计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功教学设计(9)

“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思考、回答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分析、总结

观察、思考、回答各图中力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原因,分析、概括、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思考、回答、交流、讨论。

分析、总结

思考、讨论后,按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阅读,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动手计算

提出问题,猜想

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及分析概括能力。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功教学设计(10)

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 教学过程 】

功 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

2、通过类比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

三、教具

体重计、秒表、刻度尺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他上楼需1.5分钟,有一次,他跑步只用了40秒,这两种情况也何异同?

生:他做的功______,所用的时间,他做功快慢_______(选填是否相同)。

师:这说明了做功不但有多少的问题,还有快慢的问题,那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想一想能否与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作类比。

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路程比_______,一般赛跑都是用这种方法(裁判员的方法);还可用另一种方法,是相同时间比______(观众的方法),物理学上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师:同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也可依此采用两种方法。

生: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比 ,或者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

师:物理学中,则采用后一种方法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并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二)、新课学习:

一)、功率:

师:请同学们参照书本P65认识功率。

生:完成下列填空

1、定义:_ 叫功率。

2、计算公式:W=,t=

3_(符号表示___),人们它叫做___,简称__,符号表示___。 在工程技术中常用单位是____、_____。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练一练:(1)单位换算:5W=___J/s。3Kw=___w, 0.5MW=____W。

师:讨论:1、功率大的物体一定做功多。

2、功率大的物体一定花的时间少。

3、做功的多的物体一定功率大。

4、功率大物体一定做功快。

5、做功多的物体一定做功快。

生: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功率大表示物体做功,功率小 表示物体做功。功率不是表示做功的多少。所以功与功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生:练习

1、如前面题目,若小明的体重为500N,每层楼高为3m,则他两次上楼所做的功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次做功的功率分别是_______ 和 ________。

2、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1:3,如果它们完成的功相同,则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是;在相同时间里完成的功之比为_________。

师:阅读课本P66第二自然段,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

二)、估测上楼的功率:

师:上学时我们都要从底楼登上三楼,在此过程中谁的功率最大呢?下面就来研究。

生:思考

1、猜一猜:我们班上哪个同学上楼的功率大?你做出猜想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2想一想:如何比较同学上楼的功率?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方案?

如果要求估测出功率的大小,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应用什么测量工具?并设计出表格

师:实验操作如下,请一个同学从一楼登到三楼,测出这个同学的质量m,量出楼的高度(一楼到三楼)h,记下这个同学两次登楼所用的时间t,并把有关数据填在下表中。

算一算:根据P算出登楼时的功率。

生:思考,如何估测跳台阶或引体向上时人的功率吗?应如何测量呢?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有什么体会?(请你写下来)

(四)、作业:

1、完成课本P66 1、2、3、4.

2、功率的另一种形式表示。我们可通过以下例子来分析: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sW牵引力F、速率v和功率P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公式P=、W=Fs、v=推导出来。

P=_____(注:把功率公式中W和t替换掉,最终用F和V来表示功率)。从此公式来看,在功率保持一定,加大物体的速度必定会使动力(拉力)减少。在分析一些有关运动的物体(包括机器)的功率时,应用此变形式比较简捷。

相关推荐

三年级谚语

三年级语文
知识是光,无知是黑暗。知识无底,学海无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心灵的良药。勤劳是最好的品德。越学习,越会发现自己无知。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谁要有知识,就得多请教。走路朝前看,做事往后想。灯
展开详情

快乐的舞蹈美术教案(甄选7篇)

教案
快乐的舞蹈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
展开详情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
一、用心读题,认真填写。1、张军要写500个大字,他每天写X个,500X表示()。2、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3、2个b相乘写成(),2个b相加写成()。4、一个数除以a,商4余b
展开详情

高二语文基础重要知识点

高二语文
一、文言实词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
展开详情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考试作文
初三的生活,是一杯苦咖啡,浓浓的苦,浸漫在初三的每个角落里。夜已经深了,但灯却一直亮着。三个月的初中生活,已将我置身于身心疲惫之中。初三,一段真正磨炼意志的日子——没有假期,没有休息,只有学习。唉,面
展开详情

信息经济学

全科知识
目录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基本信息书名:信息经济学作 者:陈建斌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7月1日ISBN:9787302229087开本:16开定价:28.00元内容简介《信息经济
展开详情

初一的军训感言500字以上

军训专题
有的同学说:“军训?太辛苦了!”还有的同学说:“真是太好了!军训既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又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我则暗自期待军训能早些开始,让我也体验一下当军人的感觉吧!军训终于开始了。我们认识了韩教官
展开详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书笔记

九年级语文
“天亮了,在这凄凉和悲伤的早晨,一对忠贞的恋人,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两个家族世仇的和解。”这段文字相信大家不太陌生,它就是著名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尾部分。蒙太古•罗
展开详情

2022高三优秀范文月光

高三语文
月亮该是一个铜钱大的红黄的纸晕,像云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题记“月是故乡明”,漂泊无定的杜甫在思乡时说下这一名句。唐朝的月明,可寂寞梧桐深秋,月似一个勾,此刻的月寂寞而空洞,这是李煜心中最
展开详情

零阅读答案(实用3篇)

考试资料
零阅读答案(1)20XX年6月30日,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和德国磁浮铁路国际公司总经理Wahl先生在德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磁浮国际公司(TRI)共同开展上海市磁浮列车示范运营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大雪节气吃什么 查理九世读后感范文300字 期中考试作文 参观实践基地心得体会 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集合15篇) 愉快的教师节 2022高考语文知识要点总结 古对今课件(集合3篇) 防震教案(精编18篇) 初级中学健康教育教案(通用5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集锦16篇) 注册会计师求职信 十佳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及翻译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家长对孩子的期末评语(精选19篇) 大学英语作文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知识点津 红楼梦读书笔记 2022高中冲刺地理知识点复习 相遇句子(通用18篇) 《登高》阅读答案 高三学好语文的窍门有哪些 汽修顶岗实习周记 高中数学竞赛考试技巧(精品4篇) 期末考试的反思五年级作文 有关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精品3篇) 学生校园安全知识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经典神话故事(推荐15篇) 高考状元们的复习方法揭秘 难忘的儿童节作文500字 先进教师事迹材料 孔子拜师读后感范文 古诗十首(汇总14篇) 认识天气教案(甄选3篇)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唯一的听众优秀教案(汇总7篇) 享受幸福为题的初中作文1000字 初中语文试卷 环保主题班会主持词(优选20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Ⅱ(带答案)及第四单元 家庭教育作文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和意思 八年级语文练习册答案 考试感想作文300字 反省600字范文 励志文章:只要自己不放弃 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关于高考英语作文 努力奋斗的小故事(合集5篇) 沉着应考诚信考试国旗下讲话发言稿(精选4篇) 学生军训感想感言小结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阅读答案(精选7篇) 怎么写设计师个人实习工作总结 议论文高二范文800字 学生学习英语的培养与激发 高一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范文 12月四级真题答案 学生入学军训感想作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合集3篇) 关于日子的中考话题作文 中国文学类书籍读书笔记 小学生关于清明的400字作文 高三作文800字议论文范文 预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7篇)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 故事散文(必备15篇) 中考英语作文 读格林童话《皇帝的新装》有感 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 大一新生军训自我鉴定 2022年笑猫日记读书笔记800字 服装设计实习报告范文 自信名言名句大全(精选8篇) 三个人一双眼睛读后感 初中政治优秀学习方法 英语作文大全200字(优质9篇) 感人亲情故事(精编20篇)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推荐3篇) 感动话题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以爱国为话题的作文600字初中议论文 销售的小故事(实用20篇) 2022年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婚姻的经典语录 形容好心情的句子(实用5篇) 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集合6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汇总18篇) 秋天的颜色诗歌(汇集3篇) 高三优秀作文学生800字 电气的认识实习报告 己亥杂诗赏析(实用5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模板 人民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高二语文总复习知识点 怎样学好高中英语方法与经验分享 留学新西兰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必背的方程式 正能量的人生格言 寒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汇总20篇) 幼儿讲述活动教案(集锦5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范文 最美好的时刻阅读答案 九年级上册英语复习知识点(汇集7篇)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方法演讲稿 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范文 历年高考英语作文整理 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交通运输教案(精编4篇) 初中数学八年级重点 初中生作文我们的青春故事精彩范文 名人名言作文 黄碧云经典语录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生字表 森林报读后感范文500字 高一优秀作文之师生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的方法 顽皮的杜鹃教案(实用16篇) 《大学生》阅读答案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热门5篇) 我的妈妈满分作文800字 汽车开来了教案(汇总7篇) 复活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大学英语作文闯红灯的后果 高二物理知识点:电学基础知识 有你很幸福500字小学作文 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2022七年级历史寒假生活指导答案 北海道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 好书推荐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00字 体育基础知识试题库 昆虫记阅读笔记100字 关于微笑的故事(精编3篇) 小学二年级描写亲情的作文 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求职信范文 生命生命读后感优秀范文 校园里的春天500字小学作文 2022年读《昆虫记》有感范文 高一英语作文关于疫情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案(精编5篇) 军犬黑子读后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2022感谢痛苦高一作文800字 暑假参加实践心得体会 小兵张嘎读书笔记范文 气氛军训拉歌口号来了 生命的意义作文 春暖花开500字初中作文 高考各科备考策略 假期实践劳动心得体会 高二语文文言文重要知识点 分数除法练习题(热门6篇) 天真妈妈读后感范文 学会谅解阅读答案(精品3篇) 家里失火自救方法 4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推荐19篇) 马年对联(集合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古文励志名言 护士实践学习心得体会 摇篮曲音乐教案(精品15篇) 考试后的感想优秀作文 美术课堂教学反思(汇集17篇) 企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实践心得作文 小学五年级期中考试优秀作文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 哲理小故事(优选17篇) 笨狼的故事(必备17篇)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汇编16篇) 幻城读书笔记 中国名著读书笔记600字 关心的成语(汇总7篇) 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高中语文作文提高方法 高一读书笔记200字 引路人800字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毕业实习报告 行道树读后感500字范文 小鹿斑比四年级读书心得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中考作文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下册 记忆深处的声音650字优秀范文 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650字优秀范文 高三英语励志演讲稿三分钟 霸王龙的故事(推荐3篇) 质量教案设计(实用5篇) 活出精彩600字四年级作文 怀念的考试作文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教案(汇编3篇) 业务实习心得体会 2022年匆匆读书笔记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