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集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汇集15篇)

胡*** 23-04-06 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何以战。 以: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题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请分析这次战役曹刿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间:参与;(2)以:凭借。

小题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兵的士气就衰竭了。

(2)敌人能醒悟而退兵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

小题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曹刿指挥得当,以勇气获胜;抓住了有利的反击时机和追击时机。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 ) (2)既克,公问其故。( )

(3)以天下莫能当。( ) (4)秦悉坑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2分)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1)击鼓(2)已经 (3)认为 (4)曾经(每空1分)

2.(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1分)

(2)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军队就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都活埋了(意思对即可)。(1分)

3.纸上谈兵(1分)

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2分) 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只会夸夸其谈。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读懂选文,再用成语概括标题即可。

4、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3)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耒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F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⑦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⑥。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

(2)会匈奴大入塞:___________

(3)范兵不敌:_______________

(4)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翻译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

1、(1)倒下(2)正遇上(3)抵挡(4)击鼓

2、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3、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②所以:是为了。③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轻视)

D.人疾之如仇敌(疾病)

9.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入见 见人读数十卷书

B.恶之如鸱枭 死亦我所恶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人疾之如仇敌

D.虽不能察,必以情 如此以学自损

10.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参考答案:

7.2分 C

8.2分 D

9.2分 B

10.2分 A

【课外文言文翻译】: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5)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

②公问其故( )

③望其旗靡( )

④公输盘诎( )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 _______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 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1)①于是 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 ④“诎”同“屈”,理屈。

(2)①B ②B

3、(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怕的是有埋伏。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4、示例:从《公输》一文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侵略的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从《曹刿论战》一文的结局看,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同时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了有利的反攻战机。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今的社会现实。

(意对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6)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 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

② 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

③ 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

④ 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 又何间焉 (参与)

②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③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④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2、 ①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②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3、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取信于民

4、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意思对即可)

5、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 义战胜了邪恶。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意对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 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2分)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将鼓之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3)玮侦虏兵去已远

(4)玮又使人谕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每个标点符号1分,共2分。)

12.C(2分)

13.(1)通“遍”,遍及,普遍(2)赐福,保佑(3)离开(4)派遣(每个词1分,共4分。)

14.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共2分,每错译一个词扣1分,扣完为止。)

15.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每点1分,符合文意即可,共3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8)

比较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 (2)战于长勺:(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克之三里之城B.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

C.大王加惠弗敢加也D.小信未孚必以信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4:甲文记载了庄公与曹刿的对话,最终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要想打胜仗只能依靠“ ___,____ ,____ 。”的做法。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思想恰好与乙文中强调的战争三要素之一“____”思想是一致的。

小题5:两篇文章都不约而同的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请写一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文。

参考答案:

小题1:鄙:目光短浅; 于: 在。

小题2:B

小题3: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小题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人和

小题5:示例: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考题分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B中二者都是“凭借”。

小题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4: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5:能结合观点进行积累,合理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9)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后面问题。(13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景公举兵欲伐鲁

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公曰:善。遂果不伐鲁。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

(2)忠之属也 属: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国 安:_______

(4)遂果不伐鲁 遂:_______

20、下面加点词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代词,如何迎战) 伯禽之治存焉(结构助词,的)

B.何以战(介词,凭、靠) 政足以和其民(介词,用来)

C.虽不能察(连词,虽然) 问于晏子(介词,向)

D.其乡人曰(代词,曹刿的) 其君离(代词,指百姓)

21、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队长两篇短文,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1)参与 (2)类 (3)使安定 (4)于是

20、C.

21、(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2)征收赋税沉重,下令频繁,不能够使人民和乐。

22、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拥护,上下和谐。

23、例:曹刿关心国事,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晏子机智善变,敢于进谏,一心为国。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0)

《曹刿论战》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肉食者鄙 神弗福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

①政治方面:

②军事方面:

参考答案:

小题1:鄙 :鄙陋,这里是目光短浅。 福:赐福,保佑。

小题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会以实情判断。

小题3:①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②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分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抓关键字的解释,“狱”“虽”“情”等字的解释。

小题3: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1)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比较阅读理解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⑴。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济。司马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⑸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⑹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⑺伤,不禽二毛⑻。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⑼,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⑵成列:指摆好阵势。 ⑶既:尽,全部。 ⑷司马:官名,指子鱼。 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⑹门官:国君的卫士。 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5.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⑴下 视 其 辙 ⑵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⑵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⑴[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4分)

参考答案:

5. ⑴下/视其辙 ⑵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6. ⑴赐福,保佑。⑵大腿。

7. 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⑵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8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及其未既济

9.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2)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章(一)

(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易置:撤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译文):赵括取代廉颇(领兵)以后,将(之前的)规章纪律都变更了,还调换了军中人员的的职务。秦国大将白起听说这件事后,指挥军队出其不意,假装兵败退走,同时断绝赵军的`粮食供应道路,将赵军封堵截断为两部分。(此时)赵军中士卒之心背离,(如此)四十多天后,赵军饥饿难耐,赵括调出了精锐的士卒,并亲自搏杀战斗想要突围,秦军将赵括射死。赵括大军兵败,于是几十万人都投降秦国,却被秦军全部坑杀屠戮。

1、解释画线的词。

(1)小惠未徧( ) (2)牺牲( )玉帛

(3)而绝( )其粮道 (4)秦悉坑( )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 。

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 。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 。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文章(二)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

1、解释画线的词。

(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

(3)遂逐齐师( ) (4)宋师败绩 (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3、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 。

(2) 。

文章(三)

(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译文)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而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要求再战,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领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却作战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饭时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瑟,不设钟鼓之娱,亲近亲属,敬爱长辈,尊敬贤人,任用能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

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评定别人,一定要先评定自己。想要了解别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1、解释画线的词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忠之属也。( )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4)吾民不寡(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参考答案:

(一)

1、(1)通“遍”遍及,普遍(2)指猪、牛、羊等。(3)截断(4)动词活埋

2、(1)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到这件事中呢?(2)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4、纸上谈兵。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二)

1、(1)击鼓进军(2)已经 (3)追赶、追击(4)大败

2、(1)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下的痕迹,登上车,扶着轼眺望齐军。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员。

(三)

1、(1)目光短浅(2)尽力做好分内的事(3)满一年(4)少

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竭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泄尽了。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3、(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3)

曹刿论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可/以一战 B. 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以(怎么)战 B. 必以信(实情)

C. 小大之狱( 监狱) D.虽(虽然)不能察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阅读答案:

1.C(正确的划分应为“公/问其故”。)

2.B(A: “何以”应为“凭什么”;C:“狱”应为“案件”; D:“虽”应为“即使”)

3.C(第三段采取的是补叙的记叙方法。)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4)

《曹刿论战》《子鱼论战》阅读理解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⑴。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济。司马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⑸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⑹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⑺伤,不禽二毛⑻。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⑼,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⑵成列:指摆好阵势。 ⑶既:尽,全部。 ⑷司马:官名,指子鱼。 ⑸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⑹门官:国君的卫士。 ⑺重(chónɡ):重复,再次。⑻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⑼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5.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⑴下 视 其 辙 ⑵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⑵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⑴[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4分)

参考答案:

5. ⑴下/视其辙 ⑵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6. ⑴赐福,保佑。⑵大腿。

7. 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⑵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8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及其未既济

9.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

《曹刿论战》阅读及答案

读下面【甲】【己】两个语殷,完成11-14题.(10丹)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哉。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③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④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注释】①烽燧:报警的烽火,白天称燧,晚上称烽。②斥堠(hòu):原指探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③犒(kào):犒赏。④殆:通怠,懈怠。

1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I)望其旗靡( ) (2)用人不尽其所欲( )

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诃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1

A.公与之乘 凡战之道

B.故虽并天下 公问其故

C.既克 既胜养其心

D.登轼而望之 而士不厌兵

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译文:

14.【乙】文中哪一句与【甲】文的夫战,勇气也表达的是相同的战略思想?(2分)

答:

参考答案:

11. (1)倒下(1分) (2)想要(1分)

12.C(2分)

1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面鼓士气就枯竭了(2分)。

(2)这就是黄帝打了七十场仗而士兵仍不懈患的原因(2分)。

14.既战养其气(2分)

相关推荐

期末考试表彰发言稿(通用20篇)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表彰发言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9)班的学生熊志恒。我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儿发言,这不仅仅代表我个人,也代表我们整个班级,甚至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如果没有各位老师的教育,
展开详情

绿野仙踪读后感550字精彩作文

八年级语文
读一本好的儿童文学,身心都能得到放松,想象得到释放。第一次接触《绿野仙踪》,也不知道是几岁了,可那聪明的稻草人,善良的铁皮人,威风凛凛的狮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的奇幻冒险之旅,既让人紧张,又不
展开详情

生活的美好句子(实用15篇)

句子
生活的美好句子(1)1、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展开详情

2022年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
一、细研教材、潜心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
展开详情

本科开题报告范文(优质8篇)

报告范文
本科开题报告范文(1)城市是以人为主题,有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灾害等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复杂空间地域系统。随着我过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构造人口急剧膨胀,因认为因素
展开详情

高三如何应对高考英语第一轮复习

高三英语
英语学科是非常适合利用零碎时间来学习的。五分钟的时间能干什么?也许别的学科可以安排的复习活动并不多,但是英语却有很多。比如我们可以背单词,可以做一篇速读,可以朗读一篇文章,可以做若干个单项选择,可以听
展开详情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优质20篇)

教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1)一、复习导入1、复习第一自然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武夷山》第一自然段。谁还记得武夷山在什么地方?(福建省西北部)那里有什么?(溪水、山峰)2、过渡。你们想身临其境去领
展开详情

高三作文大全范文

高三语文
故乡在湖区,河沟,池塘,溪流随处可见。一到夏天水涨起来的时候,仿佛水里的万物都活起来了,荷叶撑着小伞脑袋挨着脑袋在池塘里窃窃私语,荷花悄悄地在青绿的小伞丛中露出花骨朵儿。等荷花开得差不多的时候,孩子们
展开详情

高三英语单词词组必备

高三英语
humanbeings人类campaign运动,战役behave行为shade阴凉处moveoff离开,启程observe观察respect尊重argue讨论,辩论lead过着…的生活crowdin涌
展开详情

如何辅导高中语文作文

高三语文
一、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高中作文相对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广度更广。就近几年学生的高考作文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空洞,都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在高考紧张的考试氛围下,想要创作出一篇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餐厅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三年级做英语阅读题的技巧 关于旅游的小学五年级作文 电工技术试题(必备3篇) 大学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短文小故事(精编3篇) 新生儿科实习周记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 教学实践的心得 张扬的青春600字精彩作文 睡莲花开的声音阅读答案(通用3篇) 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背诵提纲 2022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如何复习 谜底是蜘蛛的谜语(汇总3篇) 母爱无限为题的初中精彩作文 学会避开障碍800字优秀议论文 好玩的布垫教案(汇编8篇) 亲情经典语录 家庭教育演讲稿模板 初中作文"代价"话题作文 七年级匆匆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母亲的叨唠高三作文范文 中国银行实习生毕业实习报告 寒假读《骆驼祥子》有感范文1000字 2022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教案范文 高人和矮人教案(汇集4篇) 2022高二贫困生申请书 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演讲稿三分钟 动物的行为教案(热门8篇) 《剥豆》现代文阅读答案 中考备考高分经验之谈 初一政治学习计划大全 我的读书笔记作文 考试的作文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汇编1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教师节简介 孝的名言警句 坚持成语(优质15篇) 关于励志的经典语录 螃蟹歌教学反思(精品15篇) 诗经木瓜赏析(精品8篇) 爱心故事(实用18篇) 火把节教学设计(热门6篇) 杠杆教学反思(集合20篇) 孔乙己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初一军训作文800字范文 高中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300字 高中生物复习方法之生物答题技巧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范文600字 留学常识:加拿大 大道之行教学设计(实用4篇)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2022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青花瓷美术教案(甄选18篇) 怀念家乡500字小学作文 高三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军训的作文700字范文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心得体会 卑微的力量阅读答案(热门3篇)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必备20篇) 昆虫记阅读笔记500字 高三演讲稿励志3分钟 心声教案(精选20篇) 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500字范文 高三一模英语考试反思总结(推荐4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目送读书笔记 长歌行教学反思(汇总8篇) 雨的散文诗(集合9篇) 激励员工奋斗的句子(实用4篇) 有关迎接考试的作文 青岛中考满分作文 2022高二作文距离范文 我的学校英语作文(热门8篇) 试卷保密承诺书(热门5篇) 期末考试400字作文 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汇集4篇)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教案大全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简介2022 初二物理上册学习提纲计划 北师版一年级语文知识点 年交通安全第一课观后感(集合6篇) 《会飞的教室》读书笔记范文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 《福尔摩斯探案集》读书笔记 江西中考可能出现的作文 坚持的句子(精选15篇) 理想国读后感700字优选范文 线段的认识教学设计(汇总18篇) 数学学习方法演讲稿 奇妙的盐教案(汇编7篇) 高考语文万能作文素材 1000字小故事(甄选3篇) 婚姻的经典语录 作文演讲稿600字(实用16篇) 考试之后作文 新高一语文知识点重难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高一化学必背的方程式 清明节缅怀先烈的高分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实用素材大全 水浒传读书笔记精选范文 2022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考点3 2020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 (全国III卷)附答案 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范文 汽车专业大学生自荐信 中国地理初二下册知识点 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范文300字 初中生作文我们的青春故事精彩范文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银行大堂经理助理实习报告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优质15篇) 诗歌读书笔记(热门7篇)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沟通作文800字 小兔拔萝卜教案(实用17篇) 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汇集20篇) 2022年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三月桃花水教案(集合16篇) 《论语》读书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题及答案 有你很幸福500字小学作文 标准型雪纳瑞 寒假读《昆虫记》有感优秀范文800字 巨人的花园读书笔记 纪念五四精神初一作文精彩范文 初三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暑期预习) 写景作文优秀作文(优质19篇) 狮子王观后感范文300字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资料 写考试的作文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汇集16篇) 纪伯伦名言(必备10篇) 阅读的诗歌(精选15篇) 十个小矮人教案(热门8篇) 窃读记读书笔记 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谈失败阅读题答案参考 乙亥岁除渔梁村阅读答案 我的课余生活教案(推荐7篇) 小学二年级理想作文范文 古诗简介(汇集5篇) 第二天初中军训日记500字 【热门】人生励志座右铭合集 绝境狼王读书心得 中华第一龙教案(实用5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汇集7篇)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设计(必备6篇) 血色母爱读后感范文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集合8篇) 春暖花开500字初中作文 论马阅读答案(精选4篇) 期末考试手抄报(热门4篇) 面积单位换算教学反思(汇集7篇)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汇总7篇) 四年级军训的日记 2022激励高三学子演讲稿 高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教案设计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大全 关于梦想的六年级英语作文 以兴趣为话题的700字优秀作文 数学日记范文五年级 实践心得作文 教师节活动方案 高考英语听力技巧整理 关于六年级写景作文 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必备18篇)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资料整理归纳 幼儿故事演讲(热门17篇) 失恋后的句子(优质16篇) 关于我的哥哥的三年级优秀作文整理 万的成语大全(汇编8篇) 引路人800字范文 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方案 松花江话题作文 中考作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 学生军训心得总结 教师节的礼物 中考作文 贪玩老爸读后感范文300字 我的青春为话题作文800字 高三英语励志演讲稿三分钟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必备知识点 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高一提高化学成绩的学习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大全 小升初作文:难忘的一件事 农村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小学生个人的事迹材料 考试的作文300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说课稿(必备16篇) 初二政治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与初二政治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