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月迹教案(优质14篇)

月迹教案(优质14篇)

想*** 23-01-06 教案

月迹教案(1)

教学目标:

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给文章划分段落。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三、 细读,寻月之迹

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 品读,赏月之美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明确:(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 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月迹教案(2)

文本分析:

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把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读顺读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表达的作家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联系实际体会对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生活,源于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悄、累、袅”等8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引出本文内容。

导语: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她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闪烁着童心孕育的梦幻之光。这节课上,就让我们睁大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感受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月迹”是文章记叙的核心,作者就是通过追寻“月迹”来寄托种.种思绪的。紧紧抓住“月迹”理解课文,会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介绍作者。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作品曾多次获文学大奖,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商州》《浮躁》《废都》等。

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

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没声儿

(2)理解重点词语。

[累累]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袅袅]指烟雾缭绕升腾,也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寻找月迹:在文中找出有关揭示“月迹”的位置的句子。

预设: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勾画,同桌讨论,依据这些语句,学生就能大概了解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细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穿衣镜上(第2自然段)→院子里(第3自然段)→小河里(第21自然段)→眼睛里(第23自然段)。

镜中月: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惊喜→紧张→失望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月色面面相觑→羡慕→嫉妒→高兴

水中月:银光、多兴奋

眼中月:小小的、多满足

(2)作者一会儿写这里,一会儿写那里,又是屋内又是屋外,还写到了小河边,文章是不是显得很乱呢?为什么?

明确:不乱。本文记叙的是孩子们寻月的过程,地点的变换比较频繁,作者巧妙地用奶奶的话作引领,使地点的转移显得很自然,不仅不显得杂乱,反而充满情趣。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写月迹,为什么要写镜子、院子、小河,而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化虚为实。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痕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2)第2自然段写月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拟人。符合儿童的心理,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3)“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这句话。

明确:通过寻月,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月亮、天空及未来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的。这句话体现出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也说明有了属于自己的希望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希望是我们奋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这也正是作者通过神奇、大胆的想象而揭示出的深刻的哲理。

(5)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在本文中,“奶奶”这个人物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奶奶”的身影贯穿文章的始末。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语言的角度来感悟“奶奶”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明确: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的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总结全文。

(1)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明确:文章的标题“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2)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明确: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情趣。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在我们生活的广阔空间里有着数不清的美好事物,只要用心寻找、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永恒的,对于文中的孩子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学习这篇美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都积极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无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朗读课文,还是在合作学习等方面,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小练笔:用一段话描写出你观察到的夜景。

提示:可以以一个景物(如月亮或星星)作为描写的主体,然后兼顾写其他景物。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朗读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师:课文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上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第3自然段中的“满满的”写月亮的满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的洁白,“粗粗的”写桂树的粗壮,“疏疏的”写枝叶的稀疏,“累累的”写花朵繁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生:第2自然段中“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写活了。

师:这个想象也很奇特,把月亮的情态写得很有韵味。

生:我补充一点。这一段中“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一句还照应了前文。

师:照应了前面的什么呢?

生:照应了前面的“盼着月亮”。

师:对。

生:我品读的也是第2自然段。我把“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改为“深情地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这就把月亮比作一个美女,她偷偷地溜到“我”的院里,拟人修辞手法很传神。

师:这位同学的品析也很传神,有创意。

生:第2自然段中的“爬”字把月亮拟人化;“失望”一词写出作者对月亮依恋的感情。

生:我发现本文的对话很有特点。如奶奶的一句“月亮进来了”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月亮上;课文第4~7自然段不仅起到过渡的作用,而且表现出了孩子们好奇的心情;第19自然段中奶奶的一句话结束了争执,也将孩子们引到更远处去寻月;文中,奶奶的话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全班热烈鼓掌。)

师:太妙了。老师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奶奶的话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位同学也是一位发现美的人。

生:第24自然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着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才属于我们。(全班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刚才这位同学实际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的确如此——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

师:上面同学们对课文优美的词句品味细腻独特,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

生:因为月亮就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这个目标。

生:作者想要记录月亮留给他们的美好的东西。

生: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师:是啊,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作者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赏析:《月迹》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其精美之处体现在文章的语言中。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品味文章语言的环节上做得很好,既有抛砖引玉的启发,又有精彩点评的肯定,还有深入总结的提升。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品味细腻,思考独到,探究得当,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想必他们的收获也是颇多的。

本文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为了避免让学生读得支离破碎,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我就思考编者的意图,他们是想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在读中领悟作者的美好情感,在读中明白只要我们有了美好的情感就会去发现美好的生活的道理。于是教学中,我就带领学生读课文,由分自然段读,到小组合作读、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把我想到的能读的方法都用上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终于把课文读通了,可是情感的表达还是不够。怎么办呢?于是我从杂志上找到了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在授课前也读给同学们听了。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来读文章,分析文章,效果的确很好。


月迹教案(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课前尝试]

1、画出生字,认识的字用“△”标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画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2个以上。

2、认读生字,分析字形。

盘: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柔: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牵: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俗: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兔: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银: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3、思考: 题目为什么叫做“月迹”?

4、读熟下列词语:

洱海 柔和 坑坑洼洼 风俗 沉甸甸 闪闪烁烁

[课堂探究]

学习引导(一)

1、将课文的主要的内容进行叙述。

2、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引导(二)

1、再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最美?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1、我会朗读课文。

2、句子大本营。(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好吃的果子不是挂满了枝头吗?

改成陈述句:

(2)月亮挂在天空。

改成比喻句:

(3)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直在延续。

缩句:

(4)父子俩看着大鱼。

扩句: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学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赶快把想法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坑坑洼洼(AABB式):

修一修,补一补(ACA,BCB式):

[作业设计]

抄写下列描写月亮的词语:

皓月高悬 水波映月 月明星稀 新月如钩 月明千里 月白风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好月圆 月明如昼 月色如华 月光如水 月满则亏 月黑风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风残月 星月交辉 流星赶月 众星捧月 月落乌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迹教案(4)

教材分析

《月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课文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初一学生刚告别童年生活,对“童年”这类话题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月迹》一课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品味学习课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外,更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家笔下童年的情趣,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借助注释、字词典阅读课文,引导他们置身阅读情境,联系自己童年生活中有价值的事情,展开联想,并因势利导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语句,揣摩表达意义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

三、整体感知

四、深入研讨

五、课外探究

六、布置作业

七、课堂小结

1.导语:月亮一直是我们的话题,无论是在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她总是充满着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和背诵与月相关的文学作品。

续导: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从这篇散文中获得哪些认识。

1.学生通过查找的资料,对作者贾平凹进行介绍认识。(教师可进行补充说明)

2.检查字词。

引导:散文在结构上看似自由,但有一条线索将文章材料组织起来,学生自由讨论并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能自圆其说便可,不强求唯一答案)

品味语言:说说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和讨论。)

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1.阅读有关写景抒情的散文。

2.要求运用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自选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了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培养了学生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希望同学们能进行阅读拓展,进一步强化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1.听老师导入,思考。

2.回忆并背诵。

3.听老师续导。

1.学生汇报。

2.学生讨论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充满对新知的深厚兴趣。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行文线索。在教师点拨和启发下,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进一步感悟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情感,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月迹

屋中之月——失望

院中之月——争执

沙滩之月——满足

寻月追求美

景情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学习,在课文优美而含蓄的文字中,既进一步培养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又引起学生自己童年生活的共鸣。

应该在精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略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提高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提高欣赏品味、审美情趣。同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反思】

《月迹》是选自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月——寻月——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都要享受美。在本课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文章,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我在教学时以学生领读,其他同学分角色合作朗读的方式,在音乐声的伴奏下,学生仿佛走进了作者的中秋“寻”月之旅,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本文的教学重点段落是“寻月”,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怎么寻——谁引导去寻——寻到了什么”的脉络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在学习文章的主要段落“寻月”过程的词语的精彩使用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寻月”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赏析。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文章中找关键词句。这个环节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组内统一意见后,向全班同学发表见解,其他组又对这个组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实现了合作助学。

2.本课我着重解决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在寻月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二是要理解两句寓意深远的话:“月亮是个好”和“天空上的印章”。学生很快的就找到了诸如“失望”、“争执”、“满足”等这些心理变化的词语,在同学间的相互补充中,答案渐趋完整。

如何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中的印章”这句话,学生在这里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在确认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我组织学生又一次朗读这句话,试图在朗读中让学生体悟含义。

我适时的向学生提问:你们自己有印章吗?

生:有的。我有的时候会在废纸上盖上自己的章。

师:我们见过的书画作品,在作品的末端也有一个章,这意味着什么呢?

生:这幅书画作品是这位印章作者作的。

师:是的。有了印章,也就意味着这件物品属于你。让我们在一次朗读这句话,再次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生读)

生:我们拥有整个天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

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但还是在赏析环节中略显仓促了些。同时,事先安排好的拓展练习也没有来得及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完全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是学,用是用,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逐步努力去改进。

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熏陶,有所启迪,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月迹教案(5)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二) 初读,寻月之迹

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三) 品读,赏月之美

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

[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

(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

[归纳明确]: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

[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

(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

(四) 再读,探月之喻

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要求]: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美好无处不在。

2、[引导]: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五)拓展,书月之华

孩子们的眼中看到如此可爱、优雅、朦胧、惹人怜惜的月,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月亮呢?挑选一处用两三句话续写(建议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六)小结

当孩子们醒来了以后,或许看不到这美丽的月亮,寻不到那令人难忘的月迹了。可是,它依然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附板书】

寻 镜 眼


月迹教案(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月迹》。 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说:教材特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

一、教材特点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六个单元: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诗词拔萃,比较注重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符合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月迹》是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品味童真童趣,在整册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课标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月迹》是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神奇敏锐的想象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心灵,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教材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寻月的全过程。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变化轨迹。

3、理解月亮是“印章”的深刻含义。

4、揣摩文中孩童语言的特色。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定为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轨迹;难点是奶奶形象的特点及作用;“月亮是印章”的含义。

二、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课教学中以学生品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深深唤起孩子们对月下童年的美好回忆,和课文产生一种美妙和谐的共鸣。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为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三、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个人独学感悟、同桌对学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铺设情境,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流程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感知“月迹” 寻找“月迹” 探究“月迹” 品读“月迹” 延伸“月迹” 。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语: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童年的你仰望夜空中的月亮,有过怎样的想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有关月亮的文章《月迹》。

(运用谜语,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的情境,勾起孩子们对童年月下欢乐的美好回忆,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并由此从侧面将文章的主题线索展示给学生。)

2、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

3、介绍作者

4、检测预习掌握情况(大屏幕出示词语,集体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感知“月迹”

1、快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件? 学生独学:圈点批注

2、围绕着月迹,课文写了孩子们关于月亮的哪些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寻月这一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三)寻找“月迹”

1、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随着月亮踪迹的变化而起伏,同桌对学,完成以下表格。

(四)探究“月迹”

1、在寻找月亮的过程中,月亮仅仅是天上的月亮吗?月亮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研读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月亮的。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他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吗?

解读: “所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之情。“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表达一种喜爱,赞美之情。“属于我们的”:每个人都有拥有美好事物的权利。 “印章”,在自己所拥有的文章,书刊,字画上、盖印所用的图章,把月亮比做印章,长天为纸月为印,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童心的创造力极为高超,童心的稚气可吞长虹。

2、在孩子寻找月迹的过程中,明白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是谁呢?他就是奶奶。我们来一起探究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提示:找出有关奶奶言行的句子并分析 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通过质疑文本,解读文本,得到情感的熏陶。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品读“月迹”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章中你喜欢的充满童趣的语句,模仿书中 的眉批,做点批注。 小组群学,品读感悟交流 学法指导:找、析、结、问四字法

①找:问题相关的语句。

②析:联系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综合分析。

③结:归纳认识,得出结论。

④问:提出疑难问题。

如:我们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玉玉”“银银”等叠词既有形象,也有色彩,读起来和谐流畅,富于韵味,描写了院中的月下美景,表现了月光的美及对月亮的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 “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延伸“月迹”

学习了本文,我们知道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你知道哪些有关 “月亮”的诗句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七) 板书设计

奇特想象 童真童趣 盼月 议月 寻月 (板书的设计,我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达到既精练又直观的效果,不仅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而且结构合理,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束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王维眼中,月亮是诗情画意的写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张九龄眼中,月亮是对亲人及妻子的思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在张若虚眼中,月亮是美好的象征。“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在李白眼中,月亮是豪情壮志的书写;自古以来,月亮是文人墨客钟爱的意象,“嫦娥奔月”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飞天梦想的寄托,随着 “玉兔”的成功着陆,梦想正逐步靠近,朋友们,还等什么呢,为心中的月亮而努力奋斗吧!


月迹教案(7)

教材简析

《月迹》见苏教版七下语文第七课。学习本文,最终应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本文的教学应先整体感知寻月的过程,然后抓住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入手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①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

②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搜集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月亮相关的诗文;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可以从内容、主题、语言等角度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寻月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把握课文主旨。

一、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睐。现在我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相关的诗文。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④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⑦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1月出于东山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

二、认识作者(由学生介绍为主)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从西北大学毕业后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担任过编辑,后调到西安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贾平凹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音韵发展,并且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

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读课文,读后交流。)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2、明确文章重点:寻月亮。

3、脱离课本说说寻月的过程。

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

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有桂树,还有人。

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

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突然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精读课文,答记者问

1、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及本文的材料,将每人提的问题先在组内解决(可不全部解决)。

2、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以作者的身份上台接受采访。

3、台下学生作为观众就自己的疑难向作者提问,台上同学予以解答。

预设问题:

1、课文开头写道:“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2、如何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

3、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

4、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6、这篇文章的语言和其他的作品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明确:1、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神奇,他们对大自然发生的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求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2、一轮圆月挂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3、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这个心理过程表现了孩童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理,因一时不能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恰恰反衬了这种好奇心;也表现了孩童的争强好胜之心,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也恰恰反衬了这种争强好胜之心;最后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任何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来了困意”后,大家“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更表明孩童们之间本没有任何隔阂,弟兄姐妹一家亲。

4、奶奶了解、爱护并有意于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孩子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也在关注着月亮。是奶奶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月亮消失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出去寻月吧”;是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里有桂树,有嫦娥,给了孩子们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当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这简直是一个非凡的创意;最后还是奶奶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了水中之月,又见到了瞳中之月。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引领进新的高尚境地。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5、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乱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因而常写的题材是闺妇思夫、征人思妇、游子思乡、家人思亲、分离思合等等。由于以日为阳,以月为阴,因而吟咏月亮的诗文一般缺乏阳刚之气,即使是豪放之作,也难免伤感之情。本文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不是写离人赏月,而是写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且在祖辈指引下共同赏月;第二,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烈、追寻、向上,而不是伤感、悲凉;第三,作品有意识地把赏月与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随着寻月的进程,孩童们的认知在发展,心灵在升华。这一切,都使得文章不落窠臼,有耳目一新之感。

6、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于童趣,弥漫着鲜活的、纯真的孩童气息。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在孩童们那里,月亮运行“是长了腿的”;面对穿衣镜里的圆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看到桂树上“累累的骨朵儿”,“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三妹因为和嫦娥一样漂亮,就认为自己就是嫦娥,就是月亮的主人,“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议论月亮时,“月亮是我所要的”,以一个“要”字表示对月亮的爱,“月亮是个好”,直接把月亮与好相联系;而最后,拥有月亮和天空,如此之大的口气,也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才讲得出。

五、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像,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写作特点:

①线索清晰

②富于童趣

③立意丰富而深刻

六、课后学习

皎洁的月亮,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神奇与享受。相信在晴朗的夏夜,你一定凝视过神奇的夜空,神往过灿烂的星辰。请以“夏日星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定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一切与星空有关的人与事都可以写进去的。


月迹教案(8)

(一) 交流资料、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资料。

出示课文中的明月图,播放《月光曲》。

板书课题《月迹》揭题。

(点评:此环节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课时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并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本课文后金钥匙阅读提示。

自读较长文章时,对自读遇到的问题,可以这样做:联系上下文思考理解有关新词;经过思考还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资料、问别人、与同学讨论。有些问题可以暂时搁置。

学生根据金钥匙阅读提示自由读文,直到把文章读熟读顺。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同桌互考。

(2)四人小组互相抽查,完成学习卡。

(3)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互相交流意见。

(点评:此环节设计能使学生找到阅读的难点、掌握学习方法,并给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读书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谈话:每个人都曾有过美好的往事。尤其是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令人回味的。作家的童年也不例外。他通过什么事写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呢?先请看课件。

操作课件:出示学习指南,多种形式读课文(自读、默读、小声读、小组读等)

――找出表示空间地点的词语――交流找到的词语――根据空间地点词语理清课文写作顺序――议议孩子在哪里寻到了月亮,按空间变化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指南先自学后小组学习课文。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相机激励和表扬。

师生合作小结:写作要有序。课文就是按――空间变换顺序写“我们”寻找月亮的。

(点评:教学生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此环节巧妙地设计了学习指南使同学在明确的要求下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从中获取了按空间变换顺序描绘的写作知识,为写作做好铺垫,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既有个性的学习,又有交流合作的学习,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

板书设计

月 迹

屋中之月——失望

盼 月 寻 月 院中之月——争执 议月

(追求美) 沙滩之月——满足


月迹教案(9)

(一)交流资料、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月亮的资料。

出示课文中的明月图,播放《月光曲》。

板书课题《月迹》揭题。

(点评:此环节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课时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并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本课文后金钥匙阅读提示。

自读较长文章时,对自读遇到的问题,可以这样做:联系上下文思考理解有关新词;经过思考还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查资料、问别人、与同学讨论。有些问题可以暂时搁置。

学生根据金钥匙阅读提示自由读文,直到把文章读熟读顺。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同桌互考。

(2)四人小组互相抽查,完成学习卡。

(3)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互相交流意见。

(点评:此环节设计能使学生找到阅读的难点、掌握学习方法,并给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读书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谈话:每个人都曾有过美好的往事。尤其是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令人回味的。作家的童年也不例外。他通过什么事写他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呢?先请看课件。

操作课件:出示学习指南,多种形式读课文(自读、默读、小声读、小组读等)

――找出表示空间地点的词语――交流找到的词语――根据空间地点词语理清课文写作顺序――议议孩子在哪里寻到了月亮,按空间变化课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指南先自学后小组学习课文。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相机激励和表扬。

师生合作小结:写作要有序。课文就是按――空间变换顺序写“我们”寻找月亮的。

(点评:教学生把书读“薄”、把书读“厚”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此环节巧妙地设计了学习指南使同学在明确的要求下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从中获取了按空间变换顺序描绘的写作知识,为写作做好铺垫,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既有个性的学习,又有交流合作的学习,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


月迹教案(10)

文本分析:

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把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读顺读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表达的作家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联系实际体会对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生活,源于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悄、累、袅”等8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引出本文内容。

导语: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她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闪烁着童心孕育的梦幻之光。这节课上,就让我们睁大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感受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月迹”是文章记叙的核心,作者就是通过追寻“月迹”来寄托种.种思绪的。紧紧抓住“月迹”理解课文,会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介绍作者。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陕西丹凤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作品曾多次获文学大奖,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商州》《浮躁》《废都》等。

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

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没声儿

(2)理解重点词语。

[累累]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袅袅]指烟雾缭绕升腾,也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寻找月迹:在文中找出有关揭示“月迹”的位置的句子。

预设: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勾画,同桌讨论,依据这些语句,学生就能大概了解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细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从五个段落概括回答。穿衣镜上(第2自然段)→院子里(第3自然段)→小河里(第21自然段)→眼睛里(第23自然段)。

镜中月: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惊喜→紧张→失望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月色面面相觑→羡慕→嫉妒→高兴

水中月:银光、多兴奋

眼中月:小小的、多满足

(2)作者一会儿写这里,一会儿写那里,又是屋内又是屋外,还写到了小河边,文章是不是显得很乱呢?为什么?

明确:不乱。本文记叙的是孩子们寻月的过程,地点的变换比较频繁,作者巧妙地用奶奶的话作引领,使地点的转移显得很自然,不仅不显得杂乱,反而充满情趣。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写月迹,为什么要写镜子、院子、小河,而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化虚为实。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痕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

(2)第2自然段写月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拟人。符合儿童的心理,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3)“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这句话。

明确:通过寻月,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月亮、天空及未来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的。这句话体现出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也说明有了属于自己的希望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希望是我们奋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这也正是作者通过神奇、大胆的想象而揭示出的深刻的哲理。

(5)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在本文中,“奶奶”这个人物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奶奶”的身影贯穿文章的始末。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分析人物语言的角度来感悟“奶奶”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明确: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的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总结全文。

(1)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明确:文章的标题“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2)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明确: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情趣。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在我们生活的广阔空间里有着数不清的美好事物,只要用心寻找、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永恒的,对于文中的孩子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学习这篇美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都积极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无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朗读课文,还是在合作学习等方面,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小练笔:用一段话描写出你观察到的夜景。

提示:可以以一个景物(如月亮或星星)作为描写的主体,然后兼顾写其他景物。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朗读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师:课文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上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第3自然段中的“满满的”写月亮的满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的洁白,“粗粗的”写桂树的粗壮,“疏疏的”写枝叶的稀疏,“累累的”写花朵繁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生:第2自然段中“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写活了。

师:这个想象也很奇特,把月亮的情态写得很有韵味。

生:我补充一点。这一段中“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一句还照应了前文。

师:照应了前面的什么呢?

生:照应了前面的“盼着月亮”。

师:对。

生:我品读的也是第2自然段。我把“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改为“深情地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这就把月亮比作一个美女,她偷偷地溜到“我”的院里,拟人修辞手法很传神。

师:这位同学的品析也很传神,有创意。

生:第2自然段中的“爬”字把月亮拟人化;“失望”一词写出作者对月亮依恋的感情。

生:我发现本文的对话很有特点。如奶奶的一句“月亮进来了”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到了月亮上;课文第4~7自然段不仅起到过渡的作用,而且表现出了孩子们好奇的心情;第19自然段中奶奶的一句话结束了争执,也将孩子们引到更远处去寻月;文中,奶奶的话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全班热烈鼓掌。)

师:太妙了。老师还没有发现这一点——奶奶的话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位同学也是一位发现美的人。

生:第24自然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着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那无边无际的天空”才属于我们。(全班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刚才这位同学实际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的确如此——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追求美,美就属于我们每个人。

师:上面同学们对课文优美的词句品味细腻独特,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

生:因为月亮就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这个目标。

生:作者想要记录月亮留给他们的美好的东西。

生: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师:是啊,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变化的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作者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赏析:《月迹》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其精美之处体现在文章的语言中。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品味文章语言的环节上做得很好,既有抛砖引玉的启发,又有精彩点评的肯定,还有深入总结的提升。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品味细腻,思考独到,探究得当,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想必他们的收获也是颇多的。

本文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为了避免让学生读得支离破碎,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我就思考编者的意图,他们是想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在读中领悟作者的美好情感,在读中明白只要我们有了美好的情感就会去发现美好的生活的道理。于是教学中,我就带领学生读课文,由分自然段读,到小组合作读、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把我想到的能读的方法都用上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终于把课文读通了,可是情感的表达还是不够。怎么办呢?于是我从杂志上找到了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在授课前也读给同学们听了。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来读文章,分析文章,效果的确很好。


月迹教案(1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课前尝试]

1、画出生字,认识的字用“△”标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圈画出,每个生字口头组词2个以上。

2、认读生字,分析字形。

盘: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柔: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牵: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俗: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兔: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银: 结构,偏旁 ,音节 ,组词 。

3、思考: 题目为什么叫做“月迹”?

4、读熟下列词语:

洱海 柔和 坑坑洼洼 风俗 沉甸甸 闪闪烁烁

[课堂探究]

学习引导(一)

1、将课文的主要的内容进行叙述。

2、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引导(二)

1、再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最美?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检测]

1、我会朗读课文。

2、句子大本营。(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好吃的果子不是挂满了枝头吗?

改成陈述句:

(2)月亮挂在天空。

改成比喻句:

(3)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直在延续。

缩句:

(4)父子俩看着大鱼。

扩句:

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学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赶快把想法写在《日积月累》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坑坑洼洼(AABB式):

修一修,补一补(ACA,BCB式):

[作业设计]

抄写下列描写月亮的词语:

皓月高悬 水波映月 月明星稀 新月如钩 月明千里 月白风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好月圆 月明如昼 月色如华 月光如水 月满则亏 月黑风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风残月 星月交辉 流星赶月 众星捧月 月落乌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迹教案(12)

《月迹》公开课教案素材

一、教材分析

《月迹》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生动无比,对话极短,又使情节延伸发展,把小朋友们中秋赏月的情景写得灵动而富有生趣。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本课是“明月”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二课,它的前一课是《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后一课《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激发了小朋友对科学的向往。相对而言,《月迹》更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的想像。因此,本课的公开课教案,更偏重于让小朋友品味近代文学大家的写月名篇,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进一步培养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发明美的能力。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写作手法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示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即空间位置的变化顺序。同时,小朋友们既被作者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又对其中的不少词语发生了困惑,提出了不少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

课后,许多小朋友自发地展开习作,在学习中多角度的理解月亮在不同人、不同心情时的不同含义,并在习作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了本课中学到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小朋友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欣赏文章中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言。

3.通过查资料和小组研讨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结合课外阅读,摘抄、背诵描写月亮的文字,并体会到,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小朋友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欣赏文章中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言。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夜晚,当一轮皎洁的明月爬上树梢,把它那银色的光芒洒向大地的时候,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被它所吸引、所感动,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师相信,当你们仰望那皎洁的月亮时,内心深处也会有许多的感触,愿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学生:当我看到月亮时,我会想起李白的《静夜思》,(吟诵)因为我的爸爸总是出差,我想他一定会很想家,想和我一起看月亮。

学生:我会想起好吃的月饼,还有一家人围在一起赏月的快乐时光。

学生:我会想起嫦娥奔月的传说。

学生:我想登上月球看一看。

老师:的确,同样的一轮明月会带给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感受,那么,贾平凹先生会为我们带来一轮什么样的月亮呢?

(二)研讨

1.老师:请大家默读课文,回忆一下“我们”曾在哪里找到了月亮?《月迹》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学生在叙述月迹的空间位置的变化后谈感受。

学生:我觉得月亮很好玩。

学生:我觉得作者的童年生活很有趣。

学生:我觉得月亮无处不在,它会和我们捉迷藏。

2.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月亮呢?为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在补充画批后,小组交流。

3.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我最喜欢的是中堂里的月亮,我先给大家读一读。(朗读第二自然段),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这句话让我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小朋友,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它,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学生:我也很喜欢这一局部,“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这句话我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一大群小朋友,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看镜子里的月亮,月亮很美,小朋友们可喜欢了,可又不敢靠近,生怕自身一喘气,把它吹没了。希望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朗读体会,展示。

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体会到了那份轻轻悄悄,充溢怜爱的美。

学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月亮是长了腿的,还说它会爬呢?

学生:因为月亮的动作很慢很慢,就像是一只小乌龟,慢慢地向上爬。

学生:刚才说了,它像个淘气的小朋友,所以说它是爬过来的。

学生:还因为那是竹帘,上面有一条条横纹,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

老师:作者用一个爬字,写出了小朋友眼里月亮的有趣,而你们精彩的讲解也表示出了你们心中的明月。

学生:我喜欢院子里的月亮,尤其是这句话“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月亮把院子照得亮亮的,就像给所有的景物披上了白纱,有一种神秘的美。

学生:不只如此,“玉玉的,银银的”还给人一种神话世界的感觉。

学生: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白说:“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

学生:可为什么说花骨朵是繁星儿的?

学生:月亮又圆又大,有些星星就看不见了,而树上的花骨朵却又多又密,小朋友就以为是星星落下来了。

学生:其实,他一定知道花骨朵不是星星变的,但他觉得这么想很美。

学生:我觉得贾平凹特别有想像力。

老师:也许只有小朋友才干有如此独特的视角,所以他们就闻到了桂花的芬芳,你们想闻一闻吗?快快读书,看看谁能把大家带到花香中去。

朗读、评议、再指导。

学生:“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因为每个人都爱月亮,所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轮属于自身的月亮。

学生:有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出去散步,那晚月亮又大又圆,我觉得我走到哪里,它都跟着我,那时我觉得它就是我的月亮,只属于我,我想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老师:正像你们说的,因为每个人的内心对月亮充溢了喜悦之情,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属于自身的月亮。于是他们又继续去寻月,月亮到底在哪里?

学生读课文21~24自然段。

学生:月亮无处不在。就像文中写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身的月亮,自身的印章,也就拥有了自身的天空。我给大家读一读。

老师:仅仅是在说月亮吗?

学生:只有你想追求美好的事物,你的心里就会有快乐。

学生:快乐和美好属于每一个人,只要你会发现。


月迹教案(13)

月迹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好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能说出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对“大家都觉得满足”的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的含义。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关于月亮的诗文:

2、小结:月亮一直是我们的话题,无论是古人的吟诵中,还是在今人的赞叹中,她总是充满着神秘,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将随着贾平凹去追寻月的`足迹,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板书课题:月迹介绍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归纳文章的线索:月迹。文章的重点:寻月亮。

三、寻月过程,品味文本:

预设问题: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明确:

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满足呢?)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2、明确寻月过程:(寻月所见和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很失望;(指名朗读)(板书:屋中之月——失望)

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有桂树,有嫦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指名朗读)(板书:院中望月——争执)

善解人意的奶奶给每人一杯甜酒,指出每人酒杯中都有一个月亮,喝下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板书:杯中饮月——人人拥有)

寻月寻出了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集体朗读)(板书:沙滩之月——满足)

教师小结: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板书)

3、“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教师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4、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5、教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展开讨论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四、课外探究:

1、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月迹教案(14)

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月迹》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月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认“袅、嫦”等7个生字,掌握“累”这个多音字。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

3.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4.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给文章划分段落。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

感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三、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明确:(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到三

备考资料
1、特点: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2、背景: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②广大无
展开详情

初一政治欢乐的青春节拍练习题

七年级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答案DCAACA二、非选择题答案提示:(1)可围绕身体、心理的变化,或谈谈学习方面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烦恼等。(2)略。答案要点:这位男生过分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在交往中不够
展开详情

守护诚信800字初中生作文

九年级语文
“诚信,为人之本也。”这句千古名言代代相传,就是要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诚实。每个人都有撒过谎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但我已经改正了。大家也来看一看我之前的故事吧。那天语文课,我的同桌鲍文娇要上厕所,可是她又
展开详情

养老院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进去敬老院。里面有许多老人以前都有值得骄傲和让人敬佩的职业,如:军人、教师、干部等!他们选择敬老院,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
展开详情

清平乐村居教案(热门15篇)

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词这一传统文
展开详情

《爱的教育》1000字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直以来,都听人说《爱的教育》这本书很值得一看,所以在新华书店过来售书书时,推荐一部分学生买了这本书,这以后,就经常看到他们在看,受学生的影响,我也读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出
展开详情

大学志愿者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假期中经历了将近一周的大学生志愿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景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供给
展开详情

有关中考作文400字

考试作文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他后悔了,他内疚了,他害怕了,他难过了。噢,我是多么地卑劣啊!我怎么会有那么可怕的想法,竟断送了一条生命!噢,我是多么可悲啊!他皱眉,痛苦地想道。对不起,同伴!对不起,同伴
展开详情

高三地理复习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狠抓基础、提高能力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2、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中
展开详情

英语个人学习计划

学习英语
1、总则1、坚持每一天,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英语。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大量的时间做保障,一切都是空谈。2、每天听写一篇文章,尤其建议选择视频资料,更形象贴近生活,如以一部电影、视听教材为中心,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双城记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公式 六年级应用题练习附答案与复合应用题练习 霍建华 《华氏451度》读书笔记 老鼠画猫教案(汇集16篇) 磨难的议论文(优选4篇) 冲刺注意事项:高三数学考试时如何掌握得分点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教案(甄选3篇) 我的学习方法演讲稿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小结 高中语文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2022大一军训心得1500字 形容小孩的句子(合集3篇) 关节教学反思(热门8篇) 2020 高二提升英语成绩学习方法归纳 无私的爱500字初中作文 参观建材实习小结 2022年青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00字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动物朋友主题反思(优选5篇) 家是港湾作文初中优秀范文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笔记 阳光阳光阅读答案(精编19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2022(甄选5篇) 列那狐的故事读书心得范文 白雪公主读书笔记 初一数学兴趣提升方法与复习方法 关于大学转专业申请书模板 关于爱心的中考语文作文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精品3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认清自己550字七年级作文 温馨的小故事(必备20篇) 期中考试作文600字 我的手抄报 军训常用的班级口号 励志个性签名集锦 小学班主任工作交流经验的心得体会 试卷讲评课(合集20篇) 以放鞭炮为话题的小学生日记 人生的意义800字议论文 南京一年级期中试卷语文作文 简爱读书笔记 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打好心理战 有关10岁儿童开发智力的智力题 开学第一课300字(甄选16篇) 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求职信 期末考试班主任寄语(精编5篇) 选择厚道500字优秀议论文 中国北方的春节习俗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高三百日冲刺誓师大会讲话稿(热门17篇) 高考政治复习问题清单必修一 大学军训心得体会模板 关于学习方法演讲稿模板 让孩子爱上学习英语的方法 你教会了我中考优秀作文 长方体的体积练习题(精品8篇) 小学生关于清明节日记怎么写 大学英语教师求职信范文 交通安全知识小课堂观后感 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拼音复习常考词语理解练习 小学一年级英语考试易错题 高中物理化学实验知识点,高频考点,必背现象 母亲无言的爱650字优秀范文 高考文科数学答题技巧 画家和牧童读后感作文 小飞侠彼得潘优秀读书笔记 合欢树的读书笔记 怎样预习新初三物理 独自在家时教案(优选7篇) 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总结 郦道元三峡教学反思(必备6篇) 小学语文期末复习方法指导 小学生日记:美丽的秋色 加拿大热门留学院校 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2022学生军训安全方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 学会从容中学生议论文相关范文 培训课件制作(集合15篇) 高一善待生活优秀范文 无 情 对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关于寒假学习英语计划 励志个性座右铭 读《昆虫记》有感范文 中国杰出数学家的故事 电气专业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范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不少于600字 面积的计算公式(优选7篇)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过属于自己的生活550字八年级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读老舍《骆驼祥子》有感 怎样教好六年级数学 超级难的绕口令(精编3篇) 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2022 高中励志作文800字 一个父亲的箴言 名人阅读故事(集锦4篇) 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范文 关于学习的励志名言 关于蛇的故事(集锦6篇) 400字军训通信稿 小兔搬家教案(精选19篇) 一年级学生谚语大全 情话最暖心句子(通用4篇)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3000字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集锦5篇) 我爱你汉字教案(热门12篇) 感动中考满分作文500字 体育教师实习小结 《女巫》读书笔记 文学社实践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怎么写(优选5篇) 读书笔记400字草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试题 期末考试作文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范文 关于表妹生日送什么花好 高三作文以慢慢来为话题800字 2022军训队口号来了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阅读题答案 三成语大全(集合7篇) 英语作文模版:99%学生作文能拿高分及短文改错题九大考点分析 写在教师节 学生军训感想体会大全 十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必备16篇) 冷热与温度教学反思(实用8篇) 高明的大自然阅读答案(优选5篇) 嘉峪关作文 诚信考试作文 读懂宽容550字五年级作文 蝂传阅读答案(集合4篇) 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热门4篇) 学校社会实践爬山心得体会 居里夫人读书笔记500字 大学生化工实习日记 初一英语学习计划 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点总结 以劳动节为话题的高分作文500字 关于自爱的名言(热门3篇) 高考语文考高分的方法与技巧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集锦16篇) 老狼老狼几点了教案(汇集16篇) 心理描写的句子字(汇总3篇) 初二军训作文600字 眼泪的重量500字作文 海蒂的五年级读书笔记 房地产公司暑期实习报告 中考化学重难点电学与记忆口诀 教师节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考试的启示作文 睡前故事文字(集锦18篇) 一次难忘的考试经历作文 高二物理学习方法分享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读书笔记 先进德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关于考试风波作文 我的朋友普通话考试作文范文 一节课的教学反思(热门8篇) 思修实践整理心得体会 小学六年级寒假日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高一函数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1000字 成长路上的阳光满分作文(汇集3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洋流 高中生暑假社会实践心得范文 高一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中考英语作文 高中新生军训自我总结 如何教一年级孩子写好观察春天的日记 如何指导数学教师教学 诗歌朗诵大赛(汇总17篇) 初中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二学习计划与建议 古代文化历史学习方法:热点把握和掌握中国古代的治乱兴衰问题 虎头崖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四年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甄选20篇) 正能量激励人的座右铭 社会实践心得 家长怎么教二年级英语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2022大学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皮句子(集锦3篇) 高三政治高考重点资料归纳 羊成语(推荐18篇) 2022高考作文满分议论文作文 青春励志名人名言 少先队员优秀事迹材料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