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合集15篇)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合集15篇)

吴*** 22-12-01 考试资料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

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案:

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2分)(意思对即可)

2、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

【答案】

1、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文章开篇是“冉有、子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

2、运用类比的手法。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就如同看守虎兕龟玉的人,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9 分)

《论语十则》选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

D.其恕乎其:代词,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B.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

C.驱之别院知之为知之

D.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C.“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D.孔子在“岁寒”这一则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深的节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2:试题分析:A、所以旧的知识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C、代词,代蛤蟆代词,代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D、凭借用。

小题3:试题分析: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前后相连的关系,只有掌握好旧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9.(1)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的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2)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价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联系上 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各句的意思。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所选各则语录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的许多精彩的句子现在简化成了成语,你能 写出几个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耻:以……为耻辱。②诲:教导,教诲。③善者:指优点。

2.①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②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③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3.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默而识之。

点拨:此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识记和归纳的能力。难度不大,但要认真思考。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樊迟问知①,子曰:“务②民之义③,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注释】①知(zhì):同“智”。②务:从事,致力于。③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B、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表明孔子还是肯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承认了鬼神的作用。

C、对于“鬼神”,心中要有一定的“敬畏”,但应远离它。在《论语》中,孔子也很少谈及怪异、暴力、变乱、鬼神等内容。

D、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面,这样可称得上“仁”了。

(2) 《论语》里有这样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1) B(孔子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

(2)不矛盾。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内心虔诚。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参考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2)冉求曰:“非不说②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③画④。” (《论语·雍也篇第六》)

【注】 ①尚:超过。②说:同“悦”。③女:同“汝”,即“你”。 ④画:画线为界,止而不进。

你认为这两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和“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孔子认为为仁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自觉性和由此带来的决心和毅力问题。

附【译文】

(1)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仁的人,也没有见过讨厌不仁的人。喜欢仁的人,是受人崇敬无法超越的;讨厌不仁的人,实行仁德的时候,是不会让不仁的人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的。有谁能够用一天的时间把力量花在仁上的呢?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人。大概有这种人吧,只是我没有见过。”

(2)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有限。”

孔子说:“如果能力不够的话,那么到半路走不动了才停止前进,现在是你自己画线为界,止而不前啊!”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8)

(一)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

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2)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参考答案:

9.(1)B 孟子意在说明君子用以教育他人的方式有时雨化之等五种,而非告诉人们要接受这五种教育才能成为君子。

(2)①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孟子的不屑之教类似;(1分)②不屑之教即用轻视的态度来教育对方,(1分)这种激将法或许有伤受教育者的自尊,但如果能因此而让受教育者由于羞愧而奋发向上,(1分)那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告子下· 一六》)

孟子说: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那样滋润教化的,有成全德行的,有通达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让学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的。这五种就是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论语·阳货》)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9)

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4)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不亦乐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选段第③句和第⑤句中所含的成语。(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来到实验中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开始,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复习

(2)生气、发怒

(3)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4)老师传授的知识

2.D

3.(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重大的责任而且路程遥远。

4.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5.示例:自己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是待人接物的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比如:珍惜安静的求学环境,喧闹的教室不是你想要的,也不要为别人创设这样的环境。(意对即可)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10.“知者”(智者)说话有什么讲究?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11.孔子认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时,应如何正确说话?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0. (2分)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1. (4分)①说话要沉稳,不要急躁;②说话要坦诚,不要隐瞒;③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译文:

①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了朋友(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他说,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朋友(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②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君子)还未说到,(你)就先说了,这叫急躁;(君子)已经说到,你还不说,这叫隐慝;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瞎子。”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参考答案:

(1)是要说明教学不能降低“道”的标准。

(2)①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②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中道而立”的含义,从第二则料可知,“中道而立”强调的是“示范”而不是“代替”“降低”,联系第一则材料的“中”,就可以推断出“中”其实就是“中庸”。明确了“中”的含义后,结合两个语段的教育方法,略加阐述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材料二: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2)

【原文】

《论语》选段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

《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乾·文言》也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问题】

结合以上说法,分析“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人类追求义理因为知趣相同而相聚,万物也因本质不同而分别群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音色相同的乐器会相互响应,脾性相同的人物会相互吸引。而“德”本身有强烈的感召教化作用,有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所以说,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处。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3)

论语选段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

(2)人不知而不愠()

A.恼怒

B.烦恼

C.熟识

(3)温故而知新()

A.原因

B.旧的,学过的

C.事故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A

(2)A

(3)B

2.D

3.①反问语气

②陈述语气

4.(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4)

论语选段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1、简介孔子(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字的含义。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

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第一则语句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2、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3、先生迷惑不解 危险 “呢”表反问

4、(1)孔文先生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2)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意对即可)

5、“略”。


《论语》选段的阅读答案(15)

《论语》选段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语境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答:

【答案】

1、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文章开篇是“冉有、子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

2、运用类比的手法。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就如同看守虎兕龟玉的人,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相关推荐

【荐】消防安全知识演讲稿

安全知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今日午时,学校精心为我们准备了一次消防安全演练,目的是让我们小学生懂得消防知识,懂得在火灾中怎样逃生。第一节下课后,同学们排好整齐的队伍,各自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毛巾。演练开始了,
展开详情

大学军训通讯稿800字

军训专题
漫长的军姿,踢不完的正步,挨不完的训斥,使个个脆弱的我们慢慢变得坚强。严肃的训练使我们每个同学英姿飒爽,但绝没有矫揉造作,有的是勇敢,坚强。——题记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紧张的节奏,以及辛苦的训练,
展开详情

有关人生的格言

名人名言
多一份舒畅,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真正意料不到的事情永远难以预料。我们的理智使我们一次次看透人生;我们的激情又使我们一次次重受蒙蔽。为
展开详情

九年级化学基础训练

九年级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⒈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铁铸成锅葡萄酿成酒木柴燃烧面包发霉生活中的下列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铅笔芯C碳酸饮料不锈
展开详情

森林及其保护教学设计(优选3篇)

教学设计
森林及其保护教学设计(1)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教学目的: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展开详情

高考冲刺时评作文

高三语文
谁会三伏天穿棉袄?近日有上海市民反映,在外滩看到不少反季节拍摄宣传照片的模特,他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或毛衣,在三伏天的室外进行拍摄,其中不乏孩子的身影。目前正值上海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样的场景引发了争议
展开详情

高一高分作文800字

高一语文
有人说,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可是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吗?当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化气息湮没时,当中国的传统节日被外国申遗时,当民间艺术只能在百科全书或展览馆中找到时,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
展开详情

生命的力量500字话题作文

九年级语文
我们身边有许多令人感到意外的顽强生命。树林里,我看见一只雪白的兔子在草丛和灌木间来回蹦跳,突然一位猎人用枪对准了它。正当兔子想逃的时候,脚却被树枝卡住了。“砰、砰、砰”的枪声过后,我看见殷红的鲜血从兔
展开详情

小学生五年级考数学注意什么

五年级数学
五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孩子进入五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是否把握住五年级这个黄金
展开详情

大狼喝粥教案(实用8篇)

教案
大狼喝粥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能够控制铃鼓不随意发出声音。2、尝试根据故事情节敲击不同的音乐节奏。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有关考试的作文600字 中考作文 最全四年级家乡作文大全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集锦13篇) 播音专业实践心得体会 自己努力的句子(通用16篇) 琢冰阅读答案(精编3篇) 《灯火》阅读答案 紧张的考试作文 我的成长之路普通话考试范文 难忘的考试作文 励志类中考作文800字 回忆初中三年生活600字优秀作文 军训会操范文 《人人都应做到“善小而为”》阅读答案 高一英语的语法知识点 社会正能量的高三作文范文 高三物理总复习计划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精编3篇) 学校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 八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信息课教学反思(汇总17篇) 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 神奇的校车读后感范文 高三托物言志作文范文 感恩母校诗歌朗诵(通用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我的朋友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考试的作文 你温暖了我的中考满分作文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中国的行政区划练习 期待成功600字精彩作文 国庆节 有关节俭的名言(精品4篇) 初一听力最常见的的英语对话 本科实习报告范文 李林甫 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设计(通用20篇) 高考化学复习五大技巧 绿叶的梦教学设计(合集5篇) 坚强人生500字五年级作文 二年级有关英语语法知识点总结 故事中的数学(精品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冲刺历史考点梳理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口语问题精华之全英文版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总结(精编10篇) 科普知识作文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高三作文敬业奉献800字议论文 有关成功的英语作文(合集3篇) 2022年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范文 怎样学好数学高中 开题报告(推荐1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知识点 好喝的汤教案(精编12篇) 你是我的阳光优秀范文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名句背诵积累 初中数学几何变换法解题方法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高一新生军训800字作文范文 考试有感作文 医院实践心得体会 母爱无声为题的初中作文600字 赞美端午节的句子(必备11篇) 白鹭的教学设计(实用16篇) 2022高一语文知识点部编版 高考英语高频词汇2022 安全教育教学教案(集锦15篇) 《木偶奇遇记》读书笔记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怎样学好六年级数学 2022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2022大学生在保险公司实习报告总结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通用5篇) 成长的快乐作文高一800字 45个高考英语高频词汇2022(逢考必有) 班干的军训工作总结 关于勤学励志的名言警句(集锦6篇) 论求知阅读题答案参考 高三语文答题公式小说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实用的小学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2022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范文800字 关于实践心得作文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稿范文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写景的作文评语(汇总6篇) 荷花的散文(汇编18篇) 德育教学反思(必备6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优选4篇) 汽车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高三化学30专题知识 读詹天佑有感范文300字 自然人 幼儿园教育笔记 天气和气候教案(实用8篇) 关于考试的作文 阳光中考满分作文 不懂就要问的教学反思(集合7篇) 五年级科学期中测试题 居家实践心得体会 2022小满节气祝福语100句 坚持的励志名言警句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 平凡的责任800字精彩作文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阅读答案 班级军训活动总结 五月诗歌朗诵(汇集6篇) 2022军训校长精彩讲话稿 抒情的诗歌朗诵(优选8篇) 道德实践周心得400字 【精】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22类分类记忆 小学生校园优秀事迹材料 色彩700字小学作文 高二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法 高二英语常考短语总汇,复习语法正确好方法 圆锥体积应用题 最全四年级英语复习计划总结 长征诗歌(集锦13篇) 高一数学必修1目录 有关金立的相关信息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热门16篇) 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技巧有哪些 推荐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模板集合 大学新生军训体会总结 关于珍惜的高二作文800字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体会 神达 高考冲刺英语作文常用句型 高一政治的复习知识 最新大学生英语演讲稿范文 中专生在酒店客房部实习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 大学英语作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三成绩太低怎么提高,如何让数学变得简单容易 高一叙事的作文800字 改变浮和沉教学反思(汇集3篇) 认识元旦教案(实用17篇) 【精】关于考试的作文 小升初面试题 白求恩的故事(精选3篇) 周瑜故事(汇总7篇)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心得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回乡偶书课件(汇编8篇) 大一军训学生自我鉴定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6-20课) 高三写景作文800字 数学试卷作文 初高中语文报大赛获奖作文《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皮影戏教案(甄选3篇) 大学生英语演讲稿优秀范文 高一政治复习方法指导 把握时间500字优选范文 高中生最好的九大学习方法(优质10篇)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孟浩然的古诗(热门5篇) 抗日影片小兵张嘎观后感 声母教案(优选18篇) 小学二年级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怎么写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词语搭配练习题+写作素材好词好句 国学课教案(合集5篇) 好的教学方法(精编15篇) 销售座右铭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汇集19篇) 关于味道的散文(汇集6篇) 稻草人读书笔记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学生读书笔记 答案中考作文 有关高考语文作文常用素材_高考作文素材 有关家乡的诗句(优选4篇) 四年级《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独立的议论文(通用15篇) 元宵节诗歌(集合17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小金鱼 杜甫绝句教学反思(甄选5篇) 如何提高高一英语成绩 学好高一英语要过这三关 大学英语作文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 个人事迹材料 中考满分作文 伤心的签名 硬笔书法教学计划(实用20篇) 现实表现评语(甄选6篇) 高三叙事作文 有创意的期末评语(必备3篇) 12月四级真题答案 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顺口溜 实践课心得体会范文 幼儿社会领域教案(集锦17篇)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600字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