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地球自转教案(热门7篇)

地球自转教案(热门7篇)

石*** 23-03-30 教案

地球自转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

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地球自转周期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其转动的参照物不一样。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学习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揭示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重点,黄赤交角的形成是难点,难在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教学中通过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已有所了解,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演示、观察、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

【演示】发给每位学生(或两人、四人)一个地球仪。若只有一个地球仪,可请l~2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其为南极和北极(实际上把哪一个定义为北极点,哪一个为南极点并不重要)。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两极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绝对的。地球上的东西方位则随地球自转而变化,是相对的。

【演示】要求学生演示地球仪,思考: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究竟是多长?请学生联系物理课和初中地理课所学知识回答。

【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

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所以人们选择太阳作参照物,一天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但这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科学家们选择了遥远的恒星作参照物,由此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这是为什么?

【演示】教师自扮地球,让前排一位学生扮作太阳,再让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扮作遥远的一颗恒星。教师面对太阳,也面对与之在同一直线上遥远的恒星,边转动身体演示自转,边移动脚步演示绕太阳的公转。教师自转360°后,正好面对遥远的恒星,却不是正好面对太阳。因为教师已绕太阳公转了大约一度,所以必须再多转约1°,才能正好面对太阳。

【提问】以两个不同参照物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哪个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时间是多长?确定真正周期的意义是什么?

【讲述】太阳日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计量一天的长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动】让学生用太阳日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提问】教师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问:地球自转时,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用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讲述并提问】我们很明显看到除了南北两极外,其余各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其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严格地讲,这里应该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转真正周期(即一个恒星日)来计算,想想为什么?因为各纬线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同样是自转一周,不同纬度的地方,其走过的路程是不一样的,显然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赤道向两极减小为零。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1.22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阅读】学生读书图1.20和表1.2及教材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特点,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讲述】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所以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表1.2已说明这点。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运动快,所用时间短;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所用时间长,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如书图1.22下图所示。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线(简称黄赤交线),在图1.22上图中也画出黄赤交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提问】太阳直射光线和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研究两者关系有什么意义?

【总结】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转年春分,由0°逐渐扩大到360°,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所成的夹角,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地球自转教案(2)

备课笔记 课  题 地球的自转 授课人 陈琳琳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是运动的,自转周期,自转所带来的现象 教学 重点、难点 地球是运动的,自转所带来的现象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具体内容 时间安排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经线、纬线) 由问题引出本课重点——地球的自转(地球在动吗?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方向) 在理解地球自转的基础上,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昼夜交替是怎么产生的、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与学生互动实验,加深理解) 总结本课内容,出课后思考题 1~2分   4分钟         3分钟       2分钟


地球自转教案(3)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屏幕给出三幅地图:

A。面向赤道;

B。面向北极;

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补充下列内容)小知识:古时人们判断时间,是以太阳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时为12点,各地太阳最高时刻不同,所以正午时间不同,所以各地时间就不同,存在时间的差异,人们为了相互交流,人为规定了24个时间,经度每15度为一个时间,叫区时,使用这个时间的15经度范围内的地方叫时区,绘制成地图就叫时区表,要想知道某地现在是什么时间,不需要记忆,只需要使用时区表,如图就可以查出。(下图置于大屏幕上,学生使用简图)活动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工具:时区划分图(教师提供)第一步:将该表格的时间部分和空间部分撕开(如上图已撕开的时间表)并在时间表上把每个小时的时间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确已知时区和时间,求已知时区的未知时间。

将已知时间和该地所在时区(空间)重合在一起,所求时区的时间就能够从“时间”图上得出来。如图:当北京时间为18点时,纽约时间是当日5点,开罗时间是12点……利用时区与时间的有机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读出图上任意城市的区时(屏幕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第三步:学生练习,老师先随便出题,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根据时事出题,比如德国世界杯比赛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换算,20xx北京奥运会与世界各地小朋友观看时间的换算等等。

整节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有收获的是?(由学生来总结,往往比老师总结更有效)课外作业布置

手工制作作业:制作时区盘(给学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选做)

1)材料:剪刀、彩笔、直尺、硬纸板两张、胶水、子母扣、大头针、钢笔

2)步骤:

(一)将图甲和图乙贴在硬纸板上,用剪刀将图甲按图的范围剪出圆盘(将时钟剪去)。两图中心用大头针穿孔,用子母扣别好,使图甲可以自由转动;

(二)给图甲按陆地、海洋分别着色,将城市用红笔使其突出显示;

(三)在乙图底板的垂直于12点处绘出平行太阳光线,并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四)在日界线处外接一小块硬纸条,延长日界线,在日界线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同样,在底板的24点处延长界线,在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

【教学反思和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


地球自转教案(4)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补充下列内容)

小知识:古时人们判断时间,是以太阳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时为12点,各地太阳最高时刻不同,所以正午时间不同,所以各地时间就不同,存在时间的差异,人们为了相互交流,人为规定了24个时间,经度每15度为一个时间,叫区时,使用这个时间的15经度范围内的地方叫时区,绘制成地图就叫时区表,要想知道某地现在是什么时间,不需要记忆,只需要使用时区表,如图就可以查出。(下图置于大屏幕上,学生使用简图)

活动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

工具:时区划分图(教师提供)

第一步:将该表格的时间部分和空间部分撕

开(如上图已撕开的时间表)并在时间表上把每个小时的`时间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确已知时区和时间,求已知时区的未知时间。

将已知时间和该地所在时区(空间)重合在一起,所求时区的时间就能够从“时间”图上得出来。如图:当北京时间为18点时,纽约时间是当日5点,开罗时间是12点……利用时区与时间的有机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读出图上任意城市的区时(屏幕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第三步:学生练习,老师先随便出题,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根据时事出题,比如德国世界杯比赛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换算,20**北京奥运会与世界各地小朋友观看时间的换算等等。

整节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有收获的是?(由学生来总结,往往比老师总结更有效)

课外作业布置

手工制作作业:制作时区盘(给学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选做)

1)材料:剪刀、彩笔、直尺、硬纸板两张、胶水、子母扣、大头针、钢笔

2)步骤:

(一)将图甲和图乙贴在硬纸板上,用剪刀将图甲按图的范围剪出圆盘(将时钟剪去)。两图中心用大头针穿孔,用子母扣别好,使图甲可以自由转动;

(二)给图甲按陆地、海洋分别着色,将城市用红笔使其突出显示;

(三)在乙图底板的垂直于12点处绘出平行太阳光线,并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四)在日界线处外接一小块硬纸条,延长日界线,在日界线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同样,在底板的24点处延长界线,在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

【教学反思和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


地球自转教案(5)

地球的自转地理教案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地球的自转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一、 教学内容

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第二册。

二、 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沿伸(从原来认识的静态的地球——到动态的地球)。

三、 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衢江区的山区,学生对天文、地理方面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初一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但学生对天文方面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四、 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

本课的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将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故本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景。

2、强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

3、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

4、强调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喜悦与乐趣。

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特征。

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及昼夜交替周期。

3、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用具

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矿烛、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十四组,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学生依靠以前所学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回答,内容很丰富。)

师:同学们对地球了解的确实不少,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哪个同学是否能帮我解疑?我们常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是太阳绕地球旋转造成的吗?

(常见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不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地球的自转》。

(二)探究(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

提出问题:

师:地球究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

建立假设:

学生假设:1、地球自西向东旋转。2、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师:如何来设计实验检验我们的假设呢?

(根据以上的猜测假定太阳不动,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某点贴上十字方向标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标中间插上一火柴代表观察者。)

师:怎样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观察者看到太阳是否是东升西落为标准。)

方案一:猜测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方案二:猜测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师:请各组派一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进行组间交流。

得出结论:

1、地球是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2、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我们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察和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坐上航天飞机离开地球到太空中看看吧!

播放地球自转的课件。(通过学生相互间合作与探究得出了符合科学的正确的结论,学生有了成就感。)

(三)、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完善其中一方案:(1、用点燃的矿烛代表太阳,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仪,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观察“地球”那部分被“太阳光”照到哪部分没有被照到。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2、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被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师: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是多少?

生:约24小时。

演示:地球上被照亮与没被照亮(即昼与夜)之间有一条分界线——晨昏线(圈)。

师:晨昏线(圈)有几条?

生(讨论):有无数条。

播放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现象课件。(使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现象直观化、具体化、可接受化。)

师: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请大家课后思考。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

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

生:小结(通过学生小结使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与原有知识进行顺应。同时产生新的问题激发新的探究动机和目标。)

八、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及兴趣是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和这种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设计抓住学生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的冲突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动机及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实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确实要改变教育观念,不能做好好先生把学生捧在手心怕他碎了,含在嘴里怕他化了,应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能为他们创设起较好情境、合适的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完全可以在“开放、自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地球自转教案(6)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教案

高效课堂示范课《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基础。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

另外,本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

当午”需要多长时间?

【学习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

(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

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是指做

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

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

的角度。

(生)读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

角速度是多少?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有何特点? 疑惑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师)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

取参照物的不同地球自转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两个周期。

某一恒星、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

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活动】利用地球仪演示恒星日和太阳日

(师)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多少度?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多

少度?恒星日和太阳日谁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高效探究】

(10分钟高效讨论探究)

要求:各组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于本组答案进一步整理、完善。

【展示】

展示要求:限时5分钟,口头展示,脱稿展示,分层次,要点化,注重小结。

【评价】

点评要求:限时15分钟

⑴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变形拓展。

⑵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用红色笔记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力争每位同学都要彻底解决疑难点。

1.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参考答案)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思考线速度快有利于发射还是慢有利于卫星发射?

(参考答案)快有利于发射。自西向东发射卫星,地表的线速度越大,可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宛如“顺水推舟”一般,飞行器可获得最大的初速度,可节约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3、某天文台在8月5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锁定一颗遥望的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姿势不变,那么它第二次能捕捉到这颗恒星应在什么时间? lt


地球自转教案(7)

《地球自转》的教案反思范文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补充下列内容)

小知识:古时人们判断时间,是以太阳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时为12点,各地太阳最高时刻不同,所以正午时间不同,所以各地时间就不同,存在时间的差异,人们为了相互交流,人为规定了24个时间,经度每15度为一个时间,叫区时,使用这个时间的15经度范围内的地方叫时区,绘制成地图就叫时区表,要想知道某地现在是什么时间,不需要记忆,只需要使用时区表,如图就可以查出。(下图置于大屏幕上,学生使用简图)

活动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

工具:时区划分图(教师提供)

第一步:将该表格的时间部分和空间部分撕

开(如上图已撕开的时间表)并在时间表上把每个小时的时间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确已知时区和时间,求已知时区的未知时间。

将已知时间和该地所在时区(空间)重合在一起,所求时区的时间就能够从“时间”图上得出来。如图:当北京时间为18点时,纽约时间是当日5点,开罗时间是12点……利用时区与时间的有机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读出图上任意城市的区时(屏幕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第三步:学生练习,老师先随便出题,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根据时事出题,比如德国世界杯比赛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换算,2008北京奥运会与世界各地小朋友观看时间的换算等等。

整节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有收获的是?(由学生来总结,往往比老师总结更有效)

课外作业布置

手工制作作业:制作时区盘(给学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选做)

1)材料:剪刀、彩笔、直尺、硬纸板两张、胶水、子母扣、大头针、钢笔

2)步骤:

(一)将图甲和图乙贴在硬纸板上,用剪刀将图甲按图的范围剪出圆盘(将时钟剪去)。两图中心用大头针穿孔,用子母扣别好,使图甲可以自由转动;

(二)给图甲按陆地、海洋分别着色,将城市用红笔使其突出显示;

(三)在乙图底板的垂直于12点处绘出平行太阳光线,并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四)在日界线处外接一小块硬纸条,延长日界线,在日界线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同样,在底板的24点处延长界线,在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

【教学反思和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

相关推荐

高考数学题型特点和答题技巧

高三数学
题型特点:(1)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
展开详情

有关安妮宝贝的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1、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2、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3、有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寂寞,仅仅是因为听到了心底的声音。4、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5、我总是以
展开详情

下雨天教案(集合16篇)

教案
下雨天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雨天为动物找伞的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2.感受雨天带来的乐趣。重点难点:通过雨天为动物找伞的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1.学过儿歌〈小雨点〉、观察过雨天的情
展开详情

社区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实践心得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XX年我校组织了“下农村、进社区、到企业”系列活动。根据学校有关精神,我们组织了“进社区”活动小组,并开展了形
展开详情

大学军训感言开头怎么写

军训专题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
展开详情

关于毕业送什么花给女生

命题送花
存储阳光的罐子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白天收集阳光,晚上发出光亮,可个性刻字,还有双色光和七色光可供挑选。小编推荐它的理由很简单,每个女孩心中都有对光和温暖的向往,理工科女生同样也不例外,这么一款精致可收
展开详情

风的故事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zào(zo),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风的
展开详情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优选16篇)

教案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1)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各种动作二、用洋娃娃和小熊进行师生互动,引出话题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客人,听!它们在说什么呢?出示洋娃娃:嗨!小朋友,我是可爱的洋娃娃,
展开详情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铁凝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
展开详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笔记
头疼躺在床上,听着这篇书,思绪杂乱。书中描绘的女主人公的爱情非常细腻,非常触动我这个女性的心思,让我想到很多生活中的感情。她爱的卑微,又高傲。她幻想中的爱情给了她生活的激情、努力的源泉,给了她精神上的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 六年级表彰会日记 陋室铭优秀教案(汇编5篇) 初一生物第三单元期末复习与学习方法 贝多芬传读书笔记范文 高考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400字 家庭教育格言 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合集15篇) 田间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毕淑敏经典语录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点上册 小满诗句(集锦15篇)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 怎么提高高中语文的成绩 诫子书课件(精编3篇) 2022高一作文关于疫情的范文 教师节快乐 关于期中考的作文400字 年级英语上册课本(精选7篇) 动物面具教案(优选7篇)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3篇) 英语学习心得 初一军训的感受作文600字 高一英语期末知识点 中考作文600字 告别哑巴英语学习心得 民工父亲的幸福阅读答案(汇总18篇) 边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家庭教育的优势 数学专业实习心得 公务员军训体会800字 小升初数学考试中最易错的题型 尊老爱幼教案(热门6篇) 外贸公司实践心得体会 萌萌的句子(汇集3篇) 指南录后序教案(精编4篇) 考试三部曲作文600字 关于诚信的故事简短(甄选10篇) 高考历史必看知识点 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教师节演讲稿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考试优秀作文 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经典绕口令 高三未来的路作文范文 关于科技的英语作文(集合3篇) 企业励志的句子(实用3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00字 校园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怎么备考政治的方法 医院见习实践心得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数学学习方法 对联模板(优质5篇) 嘱托阅读答案(通用7篇) 麦琪的礼物读书心得体会 小学老师师德师风事迹材料 2022英语教师实习报告 幼儿园读书笔记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优选7篇) 往年中考作文 淘气包马小跳读书心得300字 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热门5篇)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明天端午节随笔作文 党员干部的军训心得体会 部编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练习答案 大学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2022年寒假读《爱的教育》有感 怀念母亲读后感550字优选范文 家庭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阿尔卑斯山 2022年狼王梦读书心得感悟 高考励志奋斗故事有哪些 比尾巴优秀教案(实用6篇) 乡村四月古诗(合集4篇) 寒假读《爱的教育》有感范文 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方案(汇总20篇) 办公室主任事迹材料 新时代好少年综合事迹材料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范文 培育男孩 坚持不懈议论文800字(热门10篇) 安全消防知识作文 孔乙己续写(汇编19篇) 班主任如何指导家庭教育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范文 无 情 对 语文知识竞赛题(推荐3篇) 大数据时代阅读答案 个人原因辞职信2022参考(集锦7篇) 城南旧事阅读笔记 高中历史新课学习方法介绍 爱找东西的男孩读后感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 描写桂花的诗句(优质11篇)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总结3000字 瑞云山 关于学习的励志名言 立志的故事(推荐12篇) 2022明朝那些事读书笔记 调研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 数学谜语大全及答案 大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听课评语_公开课听课评语 关于考试作文 怀念童年500字小学作文 《百万英镑》读书笔记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模板 企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英语故事(集锦15篇) 销售的句子(合集19篇) 足球教学反思(必备15篇) 怎么辅导孩子学好初一英语? 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化学高一公式总结整理 关于笔记作文500字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18篇) 《爱的教育》800字读书笔记 花生的功效与作用 有关2022冲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读《山中访友》有感范文 守桥阅读答案(汇总4篇) 我的大学英语作文 2022年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赞美母亲的名人名言 作文阳光高一800字范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范文300字 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征文2000字(必备10篇) 微课教学反思(集合18篇) 励志的名人名言 大学英语学习心得体会 辞成语(精选3篇) 麦琪的礼物读书心得800字 一分钟英语的自我介绍 有关长征精神的中考满分作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 夜莺的歌声读后感 工程机械实习小结范文 家长家庭教育观后感 关于研究的名言(精编3篇) 2022关于芒种的资料大全(精选8篇) 一场特殊的考试作文 太阳和月亮教案(汇编16篇) 生活中的阳光中考满分作文 高三年级历史学习方法整理 2022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以后作文 字谜带答案(优选4篇) 2022公务员考试考什么_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及内容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可爱的近义词 劳动诗歌(精选18篇) 大学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 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学生描写家乡作文 函数知识点(集锦18篇) 你教会了我中考优秀作文 渔家傲范仲淹教学设计(精选3篇) 绿野仙踪读后感600字优选 中学生军训总结范文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800字 大学英语作文 开始话题作文优秀范文 关于疫情的语文作文素材 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家长观后感 语文拼音学习方法技巧大全 医院护理实践心得 高三优秀作文800字议论文 月亮像什么的比喻句 四级英语作文万能句型(集锦20篇) 实用的安全知识作文 2022小学生参加暑假军训夏令营活动的心得体会 安全经验分享心得 小学三年级英语优秀学习方法,小学三年级英语优秀学习方法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2 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小雨伞教案(实用15篇) 防欺凌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 RW709式闪光巨响催泪手榴弹 高中语文作文的高分技巧归纳(实用4篇) 实践心得的作文 偷影子的人读书笔记 书香家庭事迹材料 爬天都峰教案(推荐17篇) 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推荐8篇) 中考离我越来越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