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集锦16篇)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集锦16篇)

吴*** 23-07-14 教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在观察中操作活动中,发展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练习

1、求图形的。体积

请学生看书上的图然后回答: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知识未判断。

3、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一块橡皮约10

一本词典约900

一个文具盒约0.35

一个用品约0.6

学生打开书,观察第1题的两个长方体和1个正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指否回答否,再让学生计算

学生先找一找,再让学生交流思考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

学生先说一说计算方法,

然后进行计算。

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5、让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两个图形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让学生独立在课堂本上完成第2、6、8、9、10题。

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

第一个图形:4×3×1=12cm;

第二个图形的体积的策略可以多样化,可以移下面两个侧面,从而转化为一个长方体。

通过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要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三个活动,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这三个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的活动中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和物体体积的一些特征(形状改变,体积不变)。教材的编写者意图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分析】

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大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体积容积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童话故事和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童话故事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中乌鸦还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喝水问题呢!你们想知道乌鸦用了什么数学方法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2、提出问题:

(1)聪明的小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2)为什么往瓶子里加了石子之后水面会升高呢?

3、小结: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石子的投入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板书关键词:占空间)

二、合作探究,理解概念

(一)理解体积的含义

1、感受空间

问:桌子上放一个铅笔盒,铅笔盒占空间吗?放一支铅笔,铅笔占空间吗?桌子呢?椅子呢?(板书:空间)

2、实验感知空间大小

我们一起来看,这有一个土豆和一个红薯,他们占空间吗?如果我把它们放入盛有水的杯子中,会发生什么现象?(ppt演示放入水中的动画)

(2)仔细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3)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不一样高,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红薯占的空间大,土豆占的空间小)

2、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所占的空间都有大有小。如黑板擦所占的空间大,粉笔所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

3、提示体积的概念

每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有大有小,这就是体积。在数学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如:笔袋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笔袋的体积。

(二)理解容积的含义

1、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体积,我们在这节课中还要认识一个概念,是什么呢?(容积)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41页,自学什么是容积的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3、检查自学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容积?(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2)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A.什么是容器?举个例子。

B.什么是“所能容纳”?(可以用杯子演示,先出示半杯水,问:这是杯子。

(3)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三)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1、我们认识了什么体积和容积。它们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后,汇报)

(1)从测量方法来说,体积是从物体外部测量的;容积是从物体内部测量的。

(2)从它们的大小来说,同一物体,它的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的时候,容积近似等于体积。

2、结合实例理解

3、判断,并说明理由

(1)体积与容积的意义相同。

(2)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3)一个瓶子装了2升水,瓶子的容积就是2升。

(4)一个木箱的体积和它的容积一样大。

三、实践应用,提升概念

1、看一看:观察下面的图形,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为什么?(书本42页:试一试)

2、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书本42页练一练第1题)

小结结论:形状改变,体积不变。

3、书本42页练一练第2题

4、书本42页练一练第3题: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淘气倒了3杯,而笑笑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5、选择题:

①体积②容积③一个底面积 ④表面积

(1)做一个长方体油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

(2)求一个长方体木块占空间的大小,是求长方体的( )。

(3)求一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油,是求油桶的()。

(4)求一个长方体木块占地多少,是求长方体的( )。

6、搭一搭: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

(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的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四、总结评价,强化概念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实践交流中,让学生感受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量杯1 石子2枚 正方体2个 长方体1个

太空杯1个 盒子若干

学具准备:

橡皮泥少量

课前准备:

文具 数学书 小学数学作业本 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准备的,就可以静息了。

教学过程:

环节一:乌鸦喝水

师: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其实在这个故事里还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来,一起欣赏!(电脑出示乌鸦喝水动画)

师:乌鸦最后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师:放了石子,为什么水面会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师:哦,原来是这样: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导致了水面上升。所以乌鸦喝到了水。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教学中,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声辩的事介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环节二:模仿乌鸦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小)

师:我把乌鸦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来看:现在,在桌面上有两个量杯,里面放了同样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会怎样?

生:上升

师:为什么?

生:因为石子要占一定的空间。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水面大致上升的位置,用左手比划一下?不要动。

师:假如我把这枚大石子放进去,水面会怎样?(上升)会上升到什么位置?用右手比划一下。

师:带着你们的猜测,看这里,老师真的放进去,引导学生观察。

师:和你猜的一样吗?为什么一个上升的多一些,一个上升的少一些?

生1:一大一小

生2:小石子占得空间小一些,水面上升的小一些;大石子占得空间大一些,水面上升的多一些。

环节三:举生活中的例子,得出体积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占空间的大小)。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占空间大小的例子。讲桌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讲桌占的空间大,课本占的空间小。

谁还能举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郭老师占的空间大,我占的空间小;文具盒占的空间大,一支笔占的空间小;书柜占得空间大,空调占的空间小……

师总结:同学们举得例子可真不少,看来,和大石子和小石子一样,许多物体都占有空间,并且是有的占空间大,有的小。数学上,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谁能举例来说一说?

师:文具盒占空间的大小叫文具盒的体积。空调的体积,桌子的体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揭示体积的概念。)

环节四:玩橡皮泥(巩固定义)

师:大家表现真棒,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听好要求:

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揉成球,第二次把它搓成条,第三次揉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深刻体验同一物体,形状改变了,体积保持不变。)

环节五: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意义

教师拿出一个杯子问:杯子的体积就是……?它是用作做什么用的?像这类能够盛放物体的器具我们把它叫做容器。谁能举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容器?

师:老师这有两个容器,出示一大一小,哪一个装水多呢?

生:......

师:(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杯子)那这样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预测: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水杯,如果第二个量杯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溢出,说明第一个水杯大。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量杯中,以此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有多有少。它所能够容纳这些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积。

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师:举例石头和杯子,说明有的物体没有容积。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并进行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环节六: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出示一个水杯。

说一说,水杯的'体积指的是什么?它的容积又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体积和容积的异同,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

环节七:总结

师:现在静息,和老师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环节八:练习环节

环节九:课本练习,小状元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积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感知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

②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

③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换算。

④会进行体积和容积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都看见过动画片《猫捉老鼠》吧?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小老鼠能轻易的通过,而猫却被撞的非常惨?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体。

(师手中拿着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

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老师手中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看一下哪个大?(请同学猜一猜)

师:用眼睛看很难做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二、实验

(师出使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

先把苹果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师:观察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某同学比谁大?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结论:这说明苹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苹果和梨的“大小”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体积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揭示体积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师: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师: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你对它们的定义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问: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这样就会从一种感性认识很容易升华为理性认识。)

四、习题设计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玩玩橡皮泥(伴乐)。

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课总结(略)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实践交流中,让学生感受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量杯1 石子2枚 正方体2个 长方体1个

太空杯1个 盒子若干

学具准备:

橡皮泥少量

课前准备:

文具 数学书 小学数学作业本 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准备的,就可以静息了。

教学过程:

环节一:乌鸦喝水

师: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其实在这个故事里还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来,一起欣赏!(电脑出示乌鸦喝水动画)

师:乌鸦最后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师:放了石子,为什么水面会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师:哦,原来是这样: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导致了水面上升。所以乌鸦喝到了水。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教学中,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声辩的事介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环节二:模仿乌鸦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小)

师:我把乌鸦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来看:现在,在桌面上有两个量杯,里面放了同样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会怎样?

生:上升

师:为什么?

生:因为石子要占一定的空间。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水面大致上升的位置,用左手比划一下?不要动。

师:假如我把这枚大石子放进去,水面会怎样?(上升)会上升到什么位置?用右手比划一下。

师:带着你们的猜测,看这里,老师真的放进去,引导学生观察。

师:和你猜的一样吗?为什么一个上升的多一些,一个上升的少一些?

生1:一大一小

生2:小石子占得空间小一些,水面上升的小一些;大石子占得空间大一些,水面上升的多一些。

环节三:举生活中的例子,得出体积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占空间的大小)。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占空间大小的例子。讲桌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讲桌占的空间大,课本占的空间小。

谁还能举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郭老师占的空间大,我占的空间小;文具盒占的空间大,一支笔占的空间小;书柜占得空间大,空调占的空间小……

师总结:同学们举得例子可真不少,看来,和大石子和小石子一样,许多物体都占有空间,并且是有的占空间大,有的小。数学上,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谁能举例来说一说?

师:文具盒占空间的大小叫文具盒的体积。空调的体积,桌子的体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揭示体积的概念。)

环节四:玩橡皮泥(巩固定义)

师:大家表现真棒,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听好要求:

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揉成球,第二次把它搓成条,第三次揉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深刻体验同一物体,形状改变了,体积保持不变。)

环节五: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意义

教师拿出一个杯子问:杯子的体积就是……?它是用作做什么用的?像这类能够盛放物体的器具我们把它叫做容器。谁能举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容器?

师:老师这有两个容器,出示一大一小,哪一个装水多呢?

师:(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杯子)那这样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预测: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水杯,如果第二个量杯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溢出,说明第一个水杯大。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量杯中,以此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有多有少。它所能够容纳这些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积。

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师:举例石头和杯子,说明有的物体没有容积。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并进行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环节六: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出示一个水杯。

说一说,水杯的体积指的是什么?它的容积又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体积和容积的异同,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

环节七:总结

师:现在静息,和老师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环节八:练习环节

环节九:课本练习,小状元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中比较体积大小的多种方法,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基础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重要铺垫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

教学准备:

量杯、红薯、土豆、一个水壶、一个保温杯、一个塑料水杯、一个大的长方体盒子、一块香皂、苹果、橡皮泥、用小正方体拼插的形体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断)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

师: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

师: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升高?

生:水占的空间,石子也占空间,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间把水挤压上去了。

(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这个动画片与本节课所学有共通之处,用它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操作活动、感悟概念

活动一:体积的认识

师:(教师出示一个粉笔盒)找一找比粉笔盒占空间大的物体?

生:课桌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大。……

师:再找一个比粉笔盒占空间小的物体?

生:橡皮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小。……

师:看来,物体不仅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

生:体积。

师:(教师出示实物)水杯的体积呢?铅笔盒的体积呢?苹果的体积呢?

生:水杯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水杯的体积。……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物体的体积,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聊天式”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一种“双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看、找、想、说等活动中,体验“物体占空间的相对大小”,感悟出“体积”的内涵,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对“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轻松,学生活泼,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悄然形成。

活动二:比较体积大小的其他方法

1、比较体积差距大的物体。

师:(教师端出装有保温杯、塑料水杯、一个长方形较大的空盒、香皂、苹果的一个托盘)比一比这些物体的体积。

生1:苹果比保温杯的体积大。

生2:在这些物体中,长方形盒子的体积是最大的,香皂的体积最小。

师:这么快就计较出来了,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看出来的呗!

师:体积差距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板书:看)

2、比较体积相近的物体。

师:(教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说一说谁的体积大?学生说法不一。

师:看不出来,想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称一称哪个重,那个的体积就大。

生:2:我不同意,长方形的空盒子比苹果轻,但长方形空盒子的体积大,不信你掂一掂。

生1:(学生1掂一掂,感到苹果比长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显看出是盒子的体积大。)我错了。看来,物体的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生3:在杯子里放满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看看哪个量杯溢出的水多,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

师:是受了乌鸦喝水的启发吧。

生4:给2个容器倒同样多的水,把土豆、红薯放进水里,比哪个水上升的多。

师:你们想用谁的方法?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做实验,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1:两个容器倒的水一样多。

生2:放物体要轻轻地放,防止水溅出。

生3:比水上升的高度。读数时,要平视。……

小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工具:两个量杯、一桶粉红色的水、一个土豆、一个红薯等。小组分工合作,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师:你们的结论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师:为什么看谁的水上升的多,谁的容积大?

生:水上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对于2个不规则的物体,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较谁的体积大?

生:测量。

师: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它们的体积。看来测量也是一个好办法呀。(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在用排水法测量土豆和红薯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学生决定的。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感受体积差距较小的不规则物体,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的大小,为后续为今后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埋下伏笔。

3、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

(1)师:同桌比较手中由不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形体体积的大小。(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不规则的形体)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生1:我们的两个形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直接看就比出来了。

生2:我们采用数小方块的个数,哪个个数多哪个体积就大。

生3:(举起两个长方体)我们也是数的,但不是一个一个数的,而是先看看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共有几层,相乘得出来的。

师:数的好,数的有策略。(板书:数)

【设计意图】认识到规则的几何形体,可以利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体积大小。学生不同策略体现,渗透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手中由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感受到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有可能不同。

(3)师: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形体和刚才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哪个体积大?引导学生思考仅仅通过数量比较体积的大小是片面的,还要注重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是否一致,从而体会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试验演示得出不同物体集体大小比较的不同策略。希望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

活动三:容积的认识

1、明确容器的概念。

师:(教师指一指桌上的托盘)请大家看看,这里有容器吗?

生:水杯、保温杯、空盒子都是容器。

师:你身边还有容器吗?

生:教室是一个容器。……

师:这些都是可以容纳物体的物体,它们都是容器。

2、明确容积的概念。

师:(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水杯和一个保温杯。)大家猜猜哪个杯子盛的水多?

生1:保温杯的体积大,所以保温杯盛的水多。

生2:看里面,容器内部空间大,容纳的水才会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

师:两个观点,到底谁正确呀?谁有好办法?

生:给一个杯子倒满水,倒到另一个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来。

学生演示:给塑料杯倒满了水,把水倒到保温杯里,水溢出来。

生1:老师!塑料杯的容积比保温杯的容积大。

生2:两个杯子的容积不一样,塑料杯的容积大,保温杯的容积小。

生3:物体的体积大,并不能说明它的容积就大。

师:什么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呢?

生:保温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的体积就是塑料杯的容积。

师:什么是茶叶罐的容积呢?氧气罐的容积呢?

师: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教师板书)

师: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只能是水吗?如果不是,举例说一说。

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

师:“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

生:“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再多一点就冒出来了。

【设计意图】用直观演示法和谈话法,让学生认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都是有体积的,知道什么是容积并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丰富学生对于体积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指外部空间的大小,一个指内部空间的大小;有的物体有容积,有的物体没有容积只有体积;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

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呢?

生:体积与容积。(教师板书课题)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玩一玩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个形状,然后再捏成球体。前后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物体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2、“练一练”第2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观察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搭一搭,增强实际体验。

3、“练一练”第5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先观察,然后计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然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做了铺垫。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7)

一、教材说明:《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学生特点: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杯子、米、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师出示装满米的杯子。

师:下面请看老师这个杯子,在这个杯子里老师装了满满一杯

米,现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你想想,刚才倒出的米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

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3、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师:好,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杯子在不断变大、变大,变得脸盆一样大了,变得小游泳池一样大了,最后变得像我们上课的教室一样大了,睁开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间?

师:水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米要占空间,木块要占空间,还有同学们说的物体都要占空间,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小结: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1、师手举西瓜、梨问:我手上的西瓜、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生齐声读体积概念。

2、师:刚才的西瓜和梨,我们可以说西瓜的体积比梨的体积大或梨的体积比西瓜的体积小,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你能像我这样说给小组同学听吗?说一说。

同学交流。

3、师:有些物体的体积大小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有的物体的体积我们用肉眼一时难以分辨,像这两个土豆(师手举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说谁的体积大?

师:到底哪个土豆体积大,你们能商量出一个好的比较方法来吗。

小组商量。

小组汇报:(可能会想出以下两个办法)办法一、用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装上一样多的水,然后把两个土豆放入两杯水中,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个土豆的体积就大。

办法二、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分别把两个土豆放入水中,看谁漏出的水多。

4、学生领取活动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师:你们组中哪个杯子中的土豆大?你们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三)认识容积的意义。

1、师:还记得同学们在举例中说到冰箱、柜子,像这两种物体打开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容纳别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容器。(板书:容器)你还见过什么容器?

2、师:(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问:你们看,它们可以装什么?如果我往里装水的话,谁会装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动手试一试。

3、师揭示容积一词并让学生说说通过演示活动,你怎么理解容积的意义。

师小结并板书容积的意义。

4、例举:油瓶所能容纳的油的体积就是油瓶的容积。学生试举例。

5、辨析:出示装有半杯水的杯子,这时杯中所装水的体积是不是杯子的容积。

(四)揭题看书。

(五)谈谈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六)练习。

1、书中试一试。

2、用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发挥想象,用这12个正方体搭出美丽的形状。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师:请各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搭出了什么?

师:你们真不错,搭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你们所搭物体的体积大小怎样?为什么?

师;形状不一样,体积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体积的大小和它的形状无关。

3、书中练一练1、2、3。

(七)总结。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中比较体积大小的多种方法,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基础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重要铺垫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

教学准备:

量杯、红薯、土豆、一个水壶、一个保温杯、一个塑料水杯、一个大的长方体盒子、一块香皂、苹果、橡皮泥、用小正方体拼插的形体等。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断)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

师: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

师: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升高?

生:水占的空间,石子也占空间,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间把水挤压上去了。

(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这个动画片与本节课所学有共通之处,用它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操作活动、感悟概念

活动一:体积的认识

师:(教师出示一个粉笔盒)找一找比粉笔盒占空间大的物体?

生:课桌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大。……

师:再找一个比粉笔盒占空间小的物体?

生:橡皮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小。……

师:看来,物体不仅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

生:体积。

师:(教师出示实物)水杯的体积呢?铅笔盒的体积呢?苹果的体积呢?

生:水杯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水杯的体积。……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物体的体积,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聊天式”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一种“双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看、找、想、说等活动中,体验“物体占空间的相对大小”,感悟出“体积”的内涵,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对“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轻松,学生活泼,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悄然形成。

活动二:比较体积大小的其他方法

1、比较体积差距大的物体。

师:(教师端出装有保温杯、塑料水杯、一个长方形较大的空盒、香皂、苹果的一个托盘)比一比这些物体的体积。

生1:苹果比保温杯的体积大。

生2:在这些物体中,长方形盒子的体积是最大的,香皂的体积最小。

师:这么快就计较出来了,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看出来的呗!

师:体积差距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板书:看)

2、比较体积相近的物体。

师:(教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说一说谁的体积大?学生说法不一。

师:看不出来,想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称一称哪个重,那个的体积就大。

生:2:我不同意,长方形的空盒子比苹果轻,但长方形空盒子的体积大,不信你掂一掂。

生1:(学生1掂一掂,感到苹果比长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显看出是盒子的体积大。)我错了。看来,物体的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生3:在杯子里放满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看看哪个量杯溢出的水多,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

师:是受了乌鸦喝水的启发吧。

生4:给2个容器倒同样多的水,把土豆、红薯放进水里,比哪个水上升的多。

师:你们想用谁的方法?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做实验,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1:两个容器倒的水一样多。

生2:放物体要轻轻地放,防止水溅出。

生3:比水上升的高度。读数时,要平视。……

小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工具:两个量杯、一桶粉红色的水、一个土豆、一个红薯等。小组分工合作,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师:你们的结论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师:为什么看谁的水上升的多,谁的容积大?

生:水上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对于2个不规则的物体,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较谁的体积大?

生:测量。

师: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它们的体积。看来测量也是一个好办法呀。(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在用排水法测量土豆和红薯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学生决定的。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感受体积差距较小的不规则物体,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的大小,为后续为今后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埋下伏笔。

3、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

(1)师:同桌比较手中由不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形体体积的大小。(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不规则的形体)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生1:我们的两个形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直接看就比出来了。

生2:我们采用数小方块的个数,哪个个数多哪个体积就大。

生3:(举起两个长方体)我们也是数的,但不是一个一个数的,而是先看看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共有几层,相乘得出来的。

师:数的好,数的有策略。(板书:数)

【设计意图】认识到规则的几何形体,可以利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体积大小。学生不同策略体现,渗透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手中由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感受到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有可能不同。

(3)师: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形体和刚才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哪个体积大?引导学生思考仅仅通过数量比较体积的大小是片面的,还要注重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是否一致,从而体会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试验演示得出不同物体集体大小比较的不同策略。希望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

活动三:容积的认识

1、明确容器的概念。

师:(教师指一指桌上的托盘)请大家看看,这里有容器吗?

生:水杯、保温杯、空盒子都是容器。

师:你身边还有容器吗?

生:教室是一个容器。……

师:这些都是可以容纳物体的物体,它们都是容器。

2、明确容积的概念。

师:(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水杯和一个保温杯。)大家猜猜哪个杯子盛的水多?

生1:保温杯的体积大,所以保温杯盛的水多。

生2:看里面,容器内部空间大,容纳的水才会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

师:两个观点,到底谁正确呀?谁有好办法?

生:给一个杯子倒满水,倒到另一个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来。

学生演示:给塑料杯倒满了水,把水倒到保温杯里,水溢出来。

生1:老师!塑料杯的容积比保温杯的容积大。

生2:两个杯子的容积不一样,塑料杯的容积大,保温杯的容积小。

生3:物体的体积大,并不能说明它的容积就大。

师:什么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呢?

生:保温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的体积就是塑料杯的容积。

师:什么是茶叶罐的容积呢?氧气罐的容积呢?

师: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教师板书)

师: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只能是水吗?如果不是,举例说一说。

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

师:“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

生:“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再多一点就冒出来了。

【设计意图】用直观演示法和谈话法,让学生认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都是有体积的,知道什么是容积并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丰富学生对于体积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指外部空间的大小,一个指内部空间的大小;有的物体有容积,有的物体没有容积只有体积;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

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呢?

生:体积与容积。(教师板书课题)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玩一玩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个形状,然后再捏成球体。前后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物体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2、“练一练”第2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观察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搭一搭,增强实际体验。

3、“练一练”第5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先观察,然后计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然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做了铺垫。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3、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

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

(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

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第二课时

1、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改写。

2、让学生参与单位间进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认识与把握。

3、感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对模型的分层探讨,理解常用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由来,并掌握体积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一瓶矿泉水的标签写着:净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体积、容积)是550ML。

让学生认真一议,弄清问题是什么。显然是针对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积之说。所以只能是体积。

2、复习常见的体积单位

回顾一下常见的体积单位

3、导入新课

板书: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学:体积单位进率的的探讨

(1)课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组探究

全班反馈:一排10个,一层100个,10层1000个。

(2)探讨

(3)填空

(4)熟记。

找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规律

同桌互说互测

2、例6的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1)课件展示例6;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议一议:

所示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怎么解决?再独立完成,最后进行全班反馈

反馈:问题的实质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课堂活动:练习与操作

1、小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转化方法。

五、布置作业

4、6、7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本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变直观,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1)认识体积

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铅笔盒占空间吗?桌子呢?凳子呢?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占空间?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

3、体积的概念。

4、比较体积大小。

香蕉和鸡蛋。

老师叫一位学生上台,问:“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谁的体积大?”请这位同学变换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说明了什么?”(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但体积不变)

师:“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把橡皮泥捏成球体,同时问:“它这时是什么形状?(球体)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形状)说明了什么?(物体的形状变化了,但体积不变。)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吗?(生:妈妈把一团面擀成一个薄饼。生:奶奶把一个黄瓜切成了一片片的。)(2)认识容积

1、出示:饮料瓶,水杯,茶叶罐。

师:请迅速给这三个物体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认识容器。

师: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1:装饮料、学生:2盛水,学生3:装茶叶)教师:容纳东西(板书:容纳东西)

师:还有什么能用来装东西?

师:像脸盆、油桶、水杯这些能容纳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

板书:容器

3、感受物体容积。

4、出示容积概念

(四)复习巩固,升华主题

1、出示课件。谁搭的体积大?

2、出示课件。那一个的体积大?

3、出示课件。

(五)总结评价

师: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操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掌握在不同环境中比较体积大小的多种方法,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基础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重要铺垫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

教学准备:

量杯、红薯、土豆、一个水壶、一个保温杯、一个塑料水杯、一个大的长方体盒子、一块香皂、苹果、橡皮泥、用小正方体拼插的形体等。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断)在学生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

师: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

师:为什么投入石子水面就会升高?

生:水占的空间,石子也占空间,石子占的那部分的空间把水挤压上去了。

(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这个动画片与本节课所学有共通之处,用它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石子和水都占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操作活动、感悟概念

活动一:体积的认识

师:(教师出示一个粉笔盒)找一找比粉笔盒占空间大的物体?

生:课桌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大。……

师:再找一个比粉笔盒占空间小的物体?

生:橡皮占的空间比粉笔盒占的空间小。……

师:看来,物体不仅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分。(板书:大小)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粉笔盒的……

生:体积。

师:(教师出示实物)水杯的体积呢?铅笔盒的体积呢?苹果的体积呢?

生:水杯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水杯的体积。……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物体的体积,你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呢?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聊天式”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一种“双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看、找、想、说等活动中,体验“物体占空间的相对大小”,感悟出“体积”的内涵,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在不经意间对“体积”的概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轻松,学生活泼,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悄然形成。

活动二:比较体积大小的其他方法

1、比较体积差距大的物体。

师:(教师端出装有保温杯、塑料水杯、一个长方形较大的空盒、香皂、苹果的一个托盘)比一比这些物体的体积。

生1:苹果比保温杯的体积大。

生2:在这些物体中,长方形盒子的体积是最大的,香皂的体积最小。

师:这么快就计较出来了,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生:看出来的呗!

师:体积差距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一眼看出来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板书:看)

2、比较体积相近的物体。

师:(教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说一说谁的体积大?学生说法不一。

师:看不出来,想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称一称哪个重,那个的体积就大。

生:2:我不同意,长方形的空盒子比苹果轻,但长方形空盒子的体积大,不信你掂一掂。

生1:(学生1掂一掂,感到苹果比长方形的空盒子重,但明显看出是盒子的体积大。)我错了。看来,物体的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生3:在杯子里放满水,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看看哪个量杯溢出的水多,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

师:是受了乌鸦喝水的启发吧。

生4:给2个容器倒同样多的水,把土豆、红薯放进水里,比哪个水上升的多。

师:你们想用谁的方法?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做实验,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1:两个容器倒的水一样多。

生2:放物体要轻轻地放,防止水溅出。

生3:比水上升的高度。读数时,要平视。……

小组合作:每4人为一组,工具:两个量杯、一桶粉红色的水、一个土豆、一个红薯等。小组分工合作,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的、合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师:你们的结论是什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师:为什么看谁的水上升的多,谁的容积大?

生:水上上升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对于2个不规则的物体,大小差不多,如何比较谁的体积大?

生:测量。

师: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它们的体积。看来测量也是一个好办法呀。(板书:测量)

【设计意图】在用排水法测量土豆和红薯的实验中,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都由学生决定的。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感受体积差距较小的不规则物体,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测量比较体积的大小,为后续为今后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埋下伏笔。

3、比较规则的几何形体。

(1)师:同桌比较手中由不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形体体积的大小。(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以及不规则的形体)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生1:我们的两个形体的体积差别较大,直接看就比出来了。

生2:我们采用数小方块的个数,哪个个数多哪个体积就大。

生3:(举起两个长方体)我们也是数的,但不是一个一个数的,而是先看看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共有几层,相乘得出来的。

师:数的好,数的有策略。(板书:数)

【设计意图】认识到规则的几何形体,可以利用“数”小方块的方法比较体积大小。学生不同策略体现,渗透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手中由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感受到体积相同的物体,形状有可能不同。

(3)师:大家猜测一下,老师手中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形体和刚才12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哪个体积大?引导学生思考仅仅通过数量比较体积的大小是片面的,还要注重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是否一致,从而体会体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试验演示得出不同物体集体大小比较的不同策略。希望学生对物体体积的感受逐渐丰满、立体。

活动三:容积的认识

1、明确容器的概念。

师:(教师指一指桌上的托盘)请大家看看,这里有容器吗?

生:水杯、保温杯、空盒子都是容器。

师:你身边还有容器吗?

生:教室是一个容器。……

师:这些都是可以容纳物体的物体,它们都是容器。

2、明确容积的概念。

师:(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水杯和一个保温杯。)大家猜猜哪个杯子盛的水多?

生1:保温杯的体积大,所以保温杯盛的水多。

生2:看里面,容器内部空间大,容纳的水才会多,所以塑料水杯盛的水多。

师:两个观点,到底谁正确呀?谁有好办法?

生:给一个杯子倒满水,倒到另一个杯子中,看一看水是否溢出来。

学生演示:给塑料杯倒满了水,把水倒到保温杯里,水溢出来。

生1:老师!塑料杯的容积比保温杯的容积大。

生2:两个杯子的容积不一样,塑料杯的容积大,保温杯的容积小。

生3:物体的体积大,并不能说明它的容积就大。

师:什么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呢?

生:保温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保温杯的容积。塑料杯所能容纳水的体积的体积就是塑料杯的容积。

师:什么是茶叶罐的容积呢?氧气罐的容积呢?

师: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教师板书)

师: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只能是水吗?如果不是,举例说一说。

生: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

师:“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

生:“所能容纳”就是“最多能容纳”,再多一点就冒出来了。

【设计意图】用直观演示法和谈话法,让学生认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物体都是有体积的,知道什么是容积并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丰富学生对于体积实际意义的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容积和体积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一个指外部空间的大小,一个指内部空间的大小;有的物体有容积,有的物体没有容积只有体积;体积大的物体容积不一定大。

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呢?

生:体积与容积。(教师板书课题)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玩一玩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任意捏成一个形状,然后再捏成球体。前后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物体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2、“练一练”第2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观察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搭一搭,增强实际体验。

3、“练一练”第5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学生先观察,然后计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然学生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又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做了铺垫。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2)

一、教材说明:《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学生特点: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杯子、米、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师出示装满米的杯子。

师:下面请看老师这个杯子,在这个杯子里老师装了满满一杯

米,现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你想想,刚才倒出的米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

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3、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师:好,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杯子在不断变大、变大,变得脸盆一样大了,变得小游泳池一样大了,最后变得像我们上课的教室一样大了,睁开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间?

师:水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米要占空间,木块要占空间,还有同学们说的物体都要占空间,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小结: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1、师手举西瓜、梨问:我手上的西瓜、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生齐声读体积概念。

2、师:刚才的西瓜和梨,我们可以说西瓜的体积比梨的体积大或梨的体积比西瓜的体积小,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你能像我这样说给小组同学听吗?说一说。

同学交流。

3、师:有些物体的体积大小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有的物体的体积我们用肉眼一时难以分辨,像这两个土豆(师手举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说谁的体积大?

师:到底哪个土豆体积大,你们能商量出一个好的比较方法来吗。

小组商量。

小组汇报:(可能会想出以下两个办法)办法一、用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装上一样多的水,然后把两个土豆放入两杯水中,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个土豆的体积就大。

办法二、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分别把两个土豆放入水中,看谁漏出的水多。

4、学生领取活动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师:你们组中哪个杯子中的土豆大?你们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三)认识容积的意义。

1、师:还记得同学们在举例中说到冰箱、柜子,像这两种物体打开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容纳别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容器。(板书:容器)你还见过什么容器?

2、师:(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问:你们看,它们可以装什么?如果我往里装水的话,谁会装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动手试一试。

3、师揭示容积一词并让学生说说通过演示活动,你怎么理解容积的意义。

师小结并板书容积的意义。

4、例举:油瓶所能容纳的油的体积就是油瓶的容积。学生试举例。

5、辨析:出示装有半杯水的杯子,这时杯中所装水的体积是不是杯子的容积。

(四)揭题看书。

(五)谈谈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六)练习。

1、书中试一试。

2、用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发挥想象,用这12个正方体搭出美丽的形状。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师:请各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搭出了什么?

师:你们真不错,搭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你们所搭物体的体积大小怎样?为什么?

师;形状不一样,体积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体积的大小和它的形状无关。

3、书中练一练1、2、3。

(七)总结。

八、教学反思: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我认为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知。在导入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学生一年级学过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美丽的动画紧紧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熟悉的情节在耳边响起,石子投进水后水面的变化清晰可见,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并且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空间一词回答为什么水面会升高。而在这一个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肤浅地认为物体要占液体的空间,还不能体会到任何物体放在任何地方都要占一定的空间。于是老师紧接着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米、木块、纸巾,杯子。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一系列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感悟物体并不是在水中才会占空间。最精彩之处还是老师让学生想象杯子不断变大,变得教室一样大时有哪些物体占据空间。使学生们关注到自己教室里所有的物体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突破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这一难点。

(二)突出探究活动,亲历做数学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中,十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辨别哪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再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引起学生思考:这该怎么办?而教师课始简短的动画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做了铺垫,课堂上学生想出了两个可行的办法.有了办法,接下来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实践的方法是学生说出的,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自始至终老师都只是承担组织者的作用。是学生在做数学中明白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并学会比较两个相差不大的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激发情感体验,学而有兴、学而不累

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在练习中,当老师让学生用12个正方体搭建不同物体时,学生非常兴奋,创造欲望极强。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搭好后全班交流参观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骄傲的表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得出体积大小与形状的变化无关。这一原理的获得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水、土豆和红薯、橡皮泥一块、饮料瓶、茶叶桶和水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

师:把石头放入水中,出现了什么情况?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生1:石头占了水的位置;

生2:石头把水挤出来了;

生3:石头把水压出来了;

生4: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说出了各种有趣的想法。

(二)新授

(1)认识体积

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说得完吗?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

3、体积的概念。

师:每个物体都占一定的空间,且有大有小,这就是体积,体积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出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同学齐读2遍)

师:苹果的体积是什么呢?(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叫苹果的体积)。石头呢?(石头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石头的体积)。

4、谁的体积大?

师:同学们的桌子上放了许多物品,与你同桌的作比较,说一说我的体积大,你的体积小

5、物体的位置、形状发生大小,体积不变。

师叫一位同学上台,问:“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谁的体积大?”

接着请这位同学变换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说明了什么?”(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但体积不变)

师:“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把橡皮泥捏成球体,同时问:“它这时是什么形状?(球体)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形状)说明了什么?(物体的形状变化了,但体积不变。)

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生:妈妈把一团面擀成一个薄饼。生:爸爸把一个黄瓜切成了一片片的。)

6、实验法,比较体积大小

师拿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

问:“谁的体积大?”(同学争论不休)

师:看来有时用眼睛看是无法分辨出谁得体积大,谁得体积小,你能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同学独立考虑想方法,并指名说。)

生1: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入一个装有水的量杯中,看哪个放入水中后,水面升的高。

生2: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相同的两个量杯里,放同样多的水,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体积就大。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认为第二种方法能够看的更清楚,你们认为呢?(第二种方法好)但要注意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下面咱们就来做这个实验。(请一名同学做实验,另一名同学帮助。)

师:请大家在下面注意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杯子的水面升高了。

生2: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少。

师:那说明了什么?(土豆的体积大,红薯的体积小)

师:在我们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动手做实验是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2)认识容积

1、出示:饮料瓶,水杯,茶叶罐。

师:请迅速给这三个物体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认识容器。

师: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生1:装饮料。生2盛水。生3:装茶叶)

师:也就是可以——容纳东西(板书:容纳东西)

师:还有什么能用来装东西?(生口答)

师:像脸盆、油桶、水杯这些能容纳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

(板书:容器)

3、感受物体容积。

师:饮料瓶,水杯,茶叶罐)这三样容器谁容纳的物体多?

生:水杯容纳的物体多,茶叶罐容纳的物体少。

师:不同的容器盛东西有多有少,但每个容器容纳物体的体积是一定的。板书:物体的体积

饮料瓶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饮料瓶的容积。水杯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水杯的容积。茶叶罐呢?

师:生活中的容器有很多,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师:给水杯里装一半水,水的体积就是水杯的容积,老师说的对吗?(不对)为什么?(生:应该把水装满)那应该怎样说?(生:给水杯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水杯的容积。)

4、出示容积概念

师:刚才咱们研究的就是容积的概念,他到底是什么呢?指明同学说一说。

出示概念: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同学齐读2遍)

5、比一比。

铅笔盒与桌斗。

牙膏盒与电视机盒。

出示:高瓶子和矮瓶子,说一说谁的容积大?(又一次争论)

师问:“怎么办?”(生一:给这两个瓶子都装满水,然后分别倒入相同的量杯中,看哪个倒得多。生二:给其中一个瓶子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另一个瓶中,看是装不满,还是溢出来。……方法很多)

师:“那一个方法简便容易操作?(第二种)谁愿意来做实验?(请一位同学上台做实验。)

师:结果怎样?(矮瓶子装的水多,它的容积大。)

(三)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于容积,他们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生1:不一样。

生2:容积说的是里面,体积说的是外面。

生3:容积是所容纳物体的多少,体积是占空间的大小。

生4:烟灰缸的体积大于它的容积。……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1、从概念上说,体积指的是物体自身的大小,容积所装物体的多少。

2、从丈量方法上,体积是从物体外部丈量的,容积是从物体内部丈量的。

3、同一物体,它的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的时候,容积近似等于体积。(出示课件)

(四)复习巩固,升华主题

1、出示课件。谁搭的体积大?

2、出示课件。那一个的体积大?

3、出示课件。

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2杯,而小红倒了3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4、数学日记。

今天,老师安排的数学作业是做一个长方体,我(小丽)觉得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找来一根铁丝,量出它的长度,这根铁丝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然后,计算出它的长、宽、高,依照算出的长度,折出了长方体的框架。再找来一张纸,剪成合适的大小,把这个框架包起来,剪好后纸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这个纸盒不大也不小,装在书包的侧面正好合适,它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长方体的()。既然做好了,怎样把它利用起来呢?当垃圾盒不错,他所能容纳垃圾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

(五)、总结评价

师: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自身的表现进行评价。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积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感知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

②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

③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换算。

④会进行体积和容积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都看见过动画片《猫捉老鼠》吧?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小老鼠能轻易的通过,而猫却被撞的非常惨?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体。

(师手中拿着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

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老师手中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看一下哪个大?(请同学猜一猜)

师:用眼睛看很难做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二、实验

(师出使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

先把苹果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师:观察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某同学比谁大?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结论:这说明苹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苹果和梨的“大小”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体积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揭示体积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师: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师: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你对它们的定义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问: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这样就会从一种感性认识很容易升华为理性认识。)

四、习题设计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玩玩橡皮泥(伴乐)。

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课总结(略)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3、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

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

(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

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第二课时

1、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改写。

2、让学生参与单位间进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认识与把握。

3、感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对模型的分层探讨,理解常用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由来,并掌握体积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一瓶矿泉水的标签写着:净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体积、容积)是550ML。

让学生认真一议,弄清问题是什么。显然是针对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积之说。所以只能是体积。

2、复习常见的体积单位

回顾一下常见的体积单位

3、导入新课

板书: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学:体积单位进率的的探讨

(1)课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组探究

全班反馈:一排10个,一层100个,10层1000个。

(2)探讨

(3)填空

(4)熟记。

找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规律

同桌互说互测

2、例6的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1)课件展示例6;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议一议:

所示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怎么解决?再独立完成,最后进行全班反馈

反馈:问题的实质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课堂活动:练习与操作

1、小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转化方法。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16)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这个故事里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知识呢。(学生讲解乌鸦喝水的故事)。这只乌鸦多聪明呀,那你们知道(1)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2)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3)乌鸦为什么要放许多小石子?

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因为石子占了水的空间,水被挤得没地方去,所以会上升。(教师板书“空间”二字)

二、认识体积

同学们,我们现在也像聪明的乌鸦一样去发现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好吗?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空间发现之旅.

1、出示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实验

交流小组为单位,交流做实验的结果。

师小结: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都占了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粉笔占空间吗?你们占空间吗?我占空间吗?还有什么占空间?

生:(学生计讨论书、本、笔等文具都占空间。)

师:除了教室里的,教室外面还有什么占空间吗?

生:有!电视,冰箱,床等。

师:空气占空间吗?(师用手抓)你抓不着,还占空间?(气球里 的气吹得太足就会炸)所以空气也占空间说得太好了,(鼓掌)细菌占空间吗?你根本看不见。(在显微镜下看见)这些东西都占空间,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什么占空间?生:物体。(师板书 物体)齐读。

现在我们继续空间发现之旅

2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小组为单位,交流做实验的结果。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如:桃子占的空间大,红枣占的空间小。

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让一名学生到前面和老师站在一起)同学们,我俩谁占的空间大,那我和姚明谁占的空间大,你发现了什么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发现了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下边听课的教师中,有没有比我占的空间大的,有没有比学生占的空间小的?

生:后排的那位男老师占的空间比你大,没有比学生占的空间小的。

师:你手里的文具,谁比谁占的空间小?谁比谁占的空间大?

生:铅笔占的空间比文具盒占的空间小,书比铅笔占的空间大。

师:铅笔占空间的大小是铅笔的体积,某同学占空间的大小是某同学的体积。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体积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板书齐读)

3、师:(找出三个学生走向前来)

师:请按照老师口令做,说口令三个学生跟着做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没有?

生:(学生讨论交流)她们三位无论位置和形状有什么变化,体积是不会变的。也得出了物体不论怎样摆放,体积是不会变的。

4、师:(拿出西红柿和黄瓜)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生:可以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装上同样多的水,把西红柿和黄瓜分别放进两个烧杯里,看哪个烧杯的水涨高了,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鼓掌)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数学里这叫做“转化”。

师: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谁的体积更大些?生:一斤棉花的体积更大些。

三、认识容积

1.认识容器.出示:茶壶、杯子、纸盒、水桶等物体。

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可以用来装东西。

师:像茶壶、杯子等可以用来容纳别的物体的器皿,我们称之为容器。。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打开盖子请学生观察。

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吗?

2、师、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够装东西。你们刚才所说的这些能够装东西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小结: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物体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称为容器。课件出示箱子、盒子、杯子、仓库等都是容器)

3、课件出示两个杯子

师:想一想: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

请同学上来做

小结: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装的水比第二个多,我们就说(第一杯杯的容积比第二杯大。)

4、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

“容纳”是什么意思?

(举例:半瓶水,水的体积是瓶子的容积吗?演示:倒半杯水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5、问:纸盒有体积吗?纸盒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1)你认为纸盒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吗?为什么?哪个大?

(2)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一般说来,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举例理解容积。

师:现在我们利用这些现成的容器来说一说。这个茶叶筒里能放茶叶,放满茶叶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个茶叶筒的容积。谁再来举个例子?生: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如果把这个杯子装满面,什么是这个杯子的容积?生:面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请你说出以下容器的容积指什么?墨水瓶,水瓶,等

师:请你快速判断,容器里物体的体积,是不是容器的容积,为什么?(出示课件。)

生:我认为水的体积不是水杯的容积,因为这个杯子没有装满。

生:我认为苹果之间有空隙,苹果的体积也不是箱子的容积。

师:看来,要说一个容器的容积,必须把容器装满,也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东西了。(板书:所能容纳。)齐读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在生活中我们还能遇到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生:油桶里油的体积就是油桶的容积。

师:你认为他说得严密吗?生:他说得不严密,应该是油桶里装满油,油的体积才是油桶的容积。

师:希望再发言的同学能注意到说话的严密性。

生:钢笔水瓶装满钢笔水,钢笔水的体积是钢笔水瓶的容积。

师:(老师拿出橡皮泥做成馒头、烧饼、薄饼等状、边做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

四、说容积和体积的区别并练习

3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说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记录员记录

现在我们来闯闯关吧

五、总结:今天的空间发现之旅你有收获吗?

1、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球的体积的人是谁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听一个跟阿基米德有关的故事。(电脑播放)师:故事听完了,他为什么么兴奋得跑回家?你知道他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吗?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

3、调查你家的鞋盒、抽屉、微波炉的容积。你是怎样获得的?

相关推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读后感600字作文

六年级语文
在学习完第一单元的第4课的一首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我深有感触。是啊!生活是会欺骗你的,有的欺骗会使你气愤得不行,而有的却不同,关键还是在于你用什么方式去对待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
展开详情

中国地理概况记忆口诀

八年级地理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內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
展开详情

关于中考作文

考试作文
无论哪一种生活,惟有入其门经知其趣味的人才会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才会细察体味其中的别一番滋味,因此也才能视投入与付出为幸福快乐。真正达到精彩的高度。"人生如梦不是梦,千般滋味老来休,问君幸福何处寻,唯
展开详情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精品7篇)

说课稿
各具特色的民居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里面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
展开详情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实用10篇)

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
展开详情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四年级语文
教室里,没有老师讲课的声音,也没有同学们玩耍的声音,而是我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正在读一篇诗歌——《最后一分钟》: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我们表面上读的十分有感情,
展开详情

去年的树教案设计(精编5篇)

教案
去年的树教案设计(1)[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隐藏起来,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
展开详情

谈谈美食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普通话考试
我喜欢美食,在我看来,美食是一种生活方式。美食是一种情绪。古人早有说法:食无定味,适口为珍。适合你口味的菜品,大概就能够被称作美食了。我喜欢自我来做,个性是喜欢让别人享用,看到家人或者朋友吃着自我亲手
展开详情

暑期社会的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大学的第二个暑假到来了,应学校的提议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又一次的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下面就我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做一总结。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
展开详情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高二语文
最近两周重读了《富兰克林自传》,收获颇多。为什么说“重读”?因为我在大三期间曾经看过一遍,现在想想,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如今亡羊补牢,只希望为时不晚。在重读此书之前,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如何读书”,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中语文病句技巧(汇编16篇) 实践心得 俗世奇人读书心得体会 表达感谢的句子(实用5篇) 初一英语基础单元知识点 高二温暖话题议论文 快乐句子(精品15篇) 读后感高二1000字整理 实践心得体会 君子的名言(热门5篇) 小学课程标准试题,实施建议试题(有答案) 大学军训感悟800字范文 经典英文励志名言(精品4篇) 病房里的故事(集锦10篇) 幼儿园教育笔记 宝宝睡觉故事(汇编19篇) 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节贺卡经典祝福语 大学生敬老院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2022高考常见英语词组大全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关于期中考的作文 有关安全知识作文 激励的小故事(甄选19篇) 六年级作文:善良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实践心得 兼爱议论文800字 初一读书笔记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必备18篇) 画的课件(优选15篇)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 狼图腾读书笔记800字范文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500字 曹冲称象的教学反思(优质15篇) 蓝鲸的眼睛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范文(合集15篇) 小学英语教师学习计划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知识点2022 地质学的野外实习 教师节倡议书 关于考试反思作文 在一起的句子(通用16篇)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高一物理学习的指导方法 高一政治复习时的技巧 保研学习经验心得体会 大学英语作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 《鲁宾逊漂流记》五年级笔记 一次特殊的考试作文 数学考试的作文 2022年初中生五四活动方案5则 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 最全小学l六年级家乡作文大全 高中新生军训感悟 爱心主题班会(推荐15篇)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课(实用17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感恩古诗(集合5篇) 充满正能量的个性签名 2022高考必备生物知识点大全 挫折的故事(精选6篇) 八年级期末考试作文 《这样爱你刚刚好》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800字 一分钟演讲小故事(精选6篇) 读开学第一课有感(集合20篇) 高考地理万能解题技巧 实用的以考试的作文 参观实习报告小结 京杭大运河话题作文800字 雨的交响曲600字精彩作文 2022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范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励志文章:只要自己不放弃 学贵于勤800字满分作文 社会实践饭店服务员心得体会 暑期法院实习心得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简报 2022中考初三生活应该如何规划? 考试的滋味作文600字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 成语的英文(通用13篇) 高考语文经典人物作文素材大全 英语听力中考备考技巧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甄选20篇) 高中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我和的故事作文600字(精选15篇) 有关五四青春为八年级精彩作文 安全知识作文400字 体育跳跃教案(精编16篇) 专业实习报告2022年 哲学故事(实用20篇)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热门18篇) 实用的中考话题作文300字 温暖的旅程600字精彩作文 考试小学作文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甄选6篇) 大学生军训的诗歌 实用的大学英语作文 2022年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感悟 把握时间400字五年级优秀作文 考试作文 春节发生的事作文 流体力学课件(通用3篇) 白蚂蚁怎么彻底消灭干净 有关考试的作文400字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2022初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考试为话题的作文 实习律师带教老师评语 为别人喝彩800字优秀范文 优秀员工事迹材料 高考冲刺注意事项及避免雷区 包法利夫人 初一的地理复习重点 学会变通800字议论文相关范文 送别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大学生实践活动心得500字 环境保护雅思英语作文 白露时节施葡萄基肥技巧有哪些 学生读书笔记 亲娘作文 新生开学军训心得体会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集锦4篇) 刷子李教学反思(精品17篇)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高一诚信议论文800字 优美散文文章(热门13篇) 珍惜母爱为题的初中作文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550字优秀范文 初二语文学习计划大全 二年级余数应用题答案 蔬菜一家子教案(实用3篇) 纸船和风筝优秀教案(必备6篇) 2022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珍惜青春550字四年级范文 聆听历史的声音550字七年级作文 小学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 语文必修一《我的四季》期末练习试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詹天佑读后感范文500字 父爱其实很简单500字小学作文 家务小技能实践活动心得体会600字 高中历史宗法制的知识点 以毅力为话题的高三作文范文 赠汪伦古诗(集合7篇) 初一学生参加军训作文范文 军训作文精彩开头 关于雅思的模拟题Academic Reading 2022辽宁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热】地理学习方法 初一新生军训个人心得 成功源于坚持高中作文800字 暑假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500字 大学学生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八年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汇总18篇) 御碑亭 普京名言(汇编9篇) 学习计划600字(集合16篇) 情感类中考作文 英语学习心得 范仲淹故事(合集18篇)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梁父吟白先勇阅读题答案 军训初中生代表演讲稿 高一作文说明文范文 一面说课稿(通用19篇) 高三实用有效语文学习方法解析 个人廉政承诺书参考(精编4篇)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推荐1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学校行政年度考核评语 大学英语作文 语文五年级补充习题及答案 窗后的少年读后感范文 初三政治核心点知识总结 梦想诗歌朗诵稿(精选10篇) 我的五一快乐450字假期作文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22类分类记忆 考试之后作文范文 故事文字版(必备20篇) 开学攻略你看了吗,专家提醒高考期间考生莫盲目服用补药 小学生典型事迹材料 初中学习英语的方法攻略 迟到教案(汇总19篇)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2022 第一次体验军训作文 新家庭教育文化节观后感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昆虫记读书笔记400字 对称教学反思(精品16篇) 去加拿大留学申请方法 孔子名言警句 关于英语学习计划作文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甄选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