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苦恼阅读答案(热门14篇)

苦恼阅读答案(热门14篇)

y*** 23-06-14 答案

苦恼阅读答案(1)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了“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回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于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意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捡个了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住笑了。

1.文中第一处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_________ (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_________ (走冲迈)进门来了。

3. 文中划曲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_________ 继而_________,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_____________。

4. 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

她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

5.看完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简单谈谈。

九十九分的苦恼答案:

1. 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2. 引发 冲

3.高兴 失望 瘫

4.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5. 要点:

(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2)针砭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

(3)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苦恼阅读答案(2)

然而,数字却也有自己的苦恼,本来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总有人硬往它身上安。过去人们用字母代表数字时,有的数字写出来就像是一些单词,例如,人们曾用英语字母E 代表5 ,用○代表60 ,用W 代表500 ,_______565 写出来就是WOE ,正好和英语单词“悲哀”的拼法完全一样。_______人们认为565 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_______ 创造了一套方法,故意让用字母表示的数字带有一定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占数术”。其实,它和“占星术”一样,纯系无稽之谈。

分外可悲的是,“占数术”这种骗人的鬼话,_______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再度看好走俏。君不见,有人如痴如醉地想弄上8888168 这么一个电话号码—— 企盼着“发发发发,一路发”;君不见,有人视7424994 这个号码如丧门之神,仿佛那真会害得他“妻死儿死舅舅死”。如今,人们仿佛对这种畸形的文化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其实,数字和“发”或“死”又有什么关系?

1.在文中的_____处填上恰当的词。

A.因此

B.居然

C.于是

D.甚至

2.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

3.本文用哪些具体例子说明中心句?

______________ 。

4.第一段第①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5.给这两段文字加个小标题(限定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A D B

2.数字却也有自己的苦恼,本来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总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3.例①:565写出来是WOE,和英语单词,人们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例②:有人如痴如醉地想弄上8888168这一电话号码.企盼着,一路发”。

例③:有人视7424994这一电话号码如丧门之神,仿佛真会害得他”。

4.拟人 反问 通过肯定的反问,强调了数字和,比直说意思表达得更鲜明。

5.数字的遗憾。


苦恼阅读答案(3)

我叫红领巾,我那一身的红色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chéng)的。可我最近很苦恼(nǎo),因为主人奇奇不喜欢我。

有一次,学校大扫除,忘了带抹(mā)布的奇奇扯下了我。我就变成了擦玻璃的抹布,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又脏又黑的“灰领巾”。

下课时,我又变成了与“敌人”交战的武器。奇奇拿着我,“刷刷刷”,我全身是伤,腰酸(suān)背痛,气得我咬牙切(qiè)齿(chǐ)。

小主人呀小主人,我是一条红领巾,不是你的抹布、武器(qì)……我真想大哭一场!

1.把画“ ”的句子抄下来。

2.词语填空。

yǎo qiè suān tng

咬( )切( ) ( )酸( )痛

3.“红领巾”变成“灰领巾”是因为 。

4.奇奇这样做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一说。

参考答案:

1.“略”

2.牙;齿;腰;背

3.奇奇大扫除时用红领巾当抹布擦玻璃。

4.红领巾的那一身的红色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少先队员应该尊重烈士们,应该热爱红领巾,不能玷

污红领巾。(答案不唯一)


苦恼阅读答案(4)

恼阅读原文及试题

王蒙

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 《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

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

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

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他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他能不流泪吗?

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了呢?

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的话把他苦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

终于,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桦树林》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

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

回家以后,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

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

金永老师:

《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来看望您。

莉莉

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

打击是沉重的。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个责任编辑,表现了他对那位编辑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比的感激之情。

B.文中写金永对自己恩师郑之泰的回忆与金永对钱莉莉的培养,既互相映衬,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但金永未能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这说明他作为老师却有所保留,不够称职。

D.金永回家时眼前出现了“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这里的“夕阳”和“桦树”都具有象征意义。

E.小说用郑之泰和钱莉莉两个次要人物作陪衬,突出了金永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并通过他深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

5.文章开篇说,作家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时,“流出了眼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金永的眼泪中包含的情感。

6.文章以“打击是沉重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苦恼阅读理解题答案

4.BD

5.金永眼泪中的情感包括:①激动。钱莉莉在小说稿《桦树林》里表现出来的才华让金永激动;②感伤。金永知道,钱莉莉的才华离成功还很遥远,这中间有着极为艰辛的过程;③欣慰。又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作者冒出来了;④惶恐。自己老了,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6.①内容上:写出了金永的痛苦与失望,钱莉莉了他殷切的期待。

②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及上文“有才华的年轻人离真正成功还很遥远”的忧虑。

③人物形象上:提示了钱莉莉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心灵深处庸俗的一面。

④主题上:丰富了“苦恼”的内涵,让读者认识到青年人成长中深层次的问题。

⑤效果上:给读者留下思索空间。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文本内容及主题的理解类考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的内容,准确结合选项辨识错误。A项,对那位编辑的“无限感激之情”错;E项,小说的主题并非文人相轻。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6.试题分析: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①内容上:写出了金永的痛苦与失望,钱莉莉了他殷切的期待。②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及上文“有才华的年轻人离真正成功还很遥远”的忧虑。③人物形象上:提示了钱莉莉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心灵深处庸俗的一面。④主题上:丰富了“苦恼”的内涵,让读者认识到青年人成长中深层次的问题。⑤效果上:给读者留下思索空间。


苦恼阅读答案(5)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 ),事情的结果是( )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2.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________(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________(走 冲 迈)进门来了。

3.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5.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期末题

参考答案

1.B AD C

2.(1)引发(2)冲

3.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

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

“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4.A

5.示例:

(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

(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

(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

(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答对以上任何一点都可。)


苦恼阅读答案(6)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强盗首领计划“反其道而行之”,“出人们意料之外”地展开行动,这一安排不仅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还为下文人们果然信以为真后的言行作了铺垫。

B.作品中银行行长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作为报酬递给强盗,是希望他们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提高顾客对银行的信赖

C.作品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详尽地叙述了强盗们由计划抢劫到实施抢劫的整个过程,对于情节发展中不同人物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极具画面感。

D.面对银行里乱哄哄的场面,强盗们很是气愤却无计可施,还要被动应对人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抢劫行动无法展开,于是强盗首领决定改期。

E。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滑稽荒诞的情节不仅起到了博人一笑的'作用,还对荒诞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批判。

(2)小说中的交通警察、门卫、顾客、职员等作为群体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开头部分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4)“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人意料”是微型小说三要素,请从中任选两个要素,联系文本,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8分)


苦恼阅读答案(7)

99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A.“暴风骤雨”的“骤”,注音:______________ ;

B.“一瘫”的“瘫”,注音: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文,解释下列词语。

A.“坎坷”:______________; B.“顿悟”:______________。

3.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起因( ) 发展( ) 高潮( ) 结果( )

4.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

5.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人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A.于是就有(甲)(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B.老远就喊着(乙)(走 冲 迈)进门来了。

6.文中括号里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______________,继而是______________,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______________。

7.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来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

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参考答案:

1.A.zhu B.tān

2.A.比喻人生道路坑坑洼洼,不得志 B.忽然领悟

3.B A D C

4.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5.(甲):引发(乙):冲

6.高兴失望瘫

7.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要求 “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8.A(从表面上看,全家都笑了。但实际上矛盾并未彻底解决,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有新的发展,像

“99”分的苦恼还会出现的。)


苦恼阅读答案(8)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p巴?”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

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本文有删改)

10、姚纳都向哪些人倾诉了白己的苦恼,结果如何?通读全文,分点概括。(4分

11、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联系全文,小说中对马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6分)

13.《一样孤苦两种诉说》一文中说“契诃夫与鲁迅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又有很多相通之处”,请结合“车夫姚纳”和“祥林嫂”的形象对比分析。(6分)

答案:

10、他给到维堡区的军人讲,军人问了两句就不愿听了;他给三个上警察桥去寻欢作乐的青年讲,青年人根本不听他的苦诉;他和大车店的小伙子诉说,小伙子却蒙头睡着了。

11、小说开篇描绘了一篇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折射当时社会的黑暗冷漠。衬托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为下文姚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又与结尾处人马倾诉的情景相呼应。

12、就结构上而言,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没有人听姚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这强烈的对比,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就内容方面而言,描写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的处境、神态和遭遇,暗示出姚纳牛马般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13、人都地位低下、身世孤苦、命运悲惨。

面对的都是自私、冷漠的群体。

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无人理解他们的不幸遭遇。

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同情,反而被嘲笑、奚落。


苦恼阅读答案(9)

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练习题答案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了“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回那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于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意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捡个了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住笑了。

1.文中第一处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_________ (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_________ (走冲迈)进门来了。

3. 文中划曲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她妈妈当时的心理变化,开始是_________ 继而_________,接下来有一个很能体现后一种心态的动词是_____________。

4. 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

她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

5.看完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简单谈谈。

九十九分的苦恼答案:

1. 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2. 引发 冲

3.高兴 失望 瘫

4.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5. 要点:

(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

(2)针砭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

(3)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


苦恼阅读答案(10)

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T’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29、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2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 ),事情的结果是( )

30、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2分)

(1)于是就有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 (走 冲 迈)进门来了。

31、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3分)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32、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33、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2分)

答:

参考答案:

29 、B AD C

30、(1)引发(2)冲(3)高兴失望瘫

31、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 “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32、A

33、要求:(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答对以上任何一点都可。)


苦恼阅读答案(11)

99分的苦恼阅读及答案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顸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暴风骤雨( ) 一瘫 ( )

2、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坎坷:

顿悟:

3、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3分)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起因( ) 发展( ) 高潮( ) 结果( )

4、文中开头画横线句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5、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答案:

1、zhòu tān

2、坎坷:比喻人生道路坑坑洼洼,不得志 顿悟:忽然领悟

3、B A D C

4、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5、A(从表面上看,全家都笑了。但实际上矛盾并未彻底解决,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有新的发展,像99分的苦恼还会出现的。)


苦恼阅读答案(12)

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象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他就不会不想心事……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然后象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象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象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

“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一齐抢到座位上去。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该哪两个坐着,哪一个站着呢?经过长久的吵骂、变卦、责难以后,他们总算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嘻嘻,……”他笑道。“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佑你们!”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

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姚纳瞧见一个扫院子的仆人拿着一个小蒲包,就决定跟他攀谈一下。

“老哥,现在几点钟了?”他问。

“九点多钟。……你停在这儿干什么?把你的雪橇赶开!”

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去,伛下腰,听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用了。……可是五分钟还没过完,他就挺直身子,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连买燕麦①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应当描摹一下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到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埃……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契诃夫善于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的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从《苦恼》中就可以看出来。

B.这篇小说多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姚纳拉三个年轻人时,不但没有为他们辱骂和动手打他感到痛苦,反而觉得“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说明他宁愿被打骂也不愿孤独。

C.姚纳与其他人的对话,不仅生动地表现姚纳老实木讷、惶恐谦卑的性格特点,而且鲜明地表现了军人的蛮横霸道、三个年轻人的卑劣无赖、年轻车夫的冷酷无情。

D.开头写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与小马呆呆不动的姿态极为相似,说明人与马的处境是一样的,他们都孤立无援,命运悲苦,两者都是小说的主角。

E.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将人的冷漠与马的倾听形成强烈的反差,收到了感人泪下的艺术效果,也让我们为主人公命运感到悲伤的同时有所思考。

(2)小说中车夫姚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开篇用大量笔墨进行景物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一样孤苦两种诉说》一文中说:“契诃夫与鲁迅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又有很多相通之处”,从车夫姚纳和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形象对比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

(1)(5分)(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B,“说明他宁愿被打骂也不愿意孤独”错,这一细节表现了姚纳内心的极度痛苦。D,虽然作品中人马互相映衬,但写马主要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

(2)(6分)①物质贫困,生活困苦(2分)②地位低下,毫无尊严(2分)③连遭不幸,无人理解。

(3)(6分)①小说开篇描绘了一篇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折射当时社会的黑暗冷漠。(2分)②衬托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2分)③为下文姚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又与结尾处人马倾诉的情景相呼应。(2分)

(4)①二人都地位低下、身世孤苦、连遭不幸、命运悲惨②二人都经历丧子后的悲痛,但无人理解他们在遭遇不幸时的渴望倾诉,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同情,反而被嘲笑、奚落。③面对的都是自私、冷漠的群体④都借此表达对无情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苦恼阅读答案(13)

九十九分的苦恼阅读题及答案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 冲 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 ),事情的结果是( )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2.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________(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________(走 冲 迈)进门来了。

3.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5.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AD C

2.(1)引发(2)冲

3.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

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

“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4.A

5.示例:(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答对以上任何一点都可。)


苦恼阅读答案(14)

苦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苦恼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苦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苦恼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恼阅读原文及试题

王蒙

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 《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

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

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

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他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他能不流泪吗?

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了呢?

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的话把他苦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

终于,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桦树林》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

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

回家以后,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

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

金永老师:

《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来看望您。

莉莉

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

打击是沉重的。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个责任编辑,表现了他对那位编辑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比的感激之情。

B.文中写金永对自己恩师郑之泰的回忆与金永对钱莉莉的培养,既互相映衬,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但金永未能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这说明他作为老师却有所保留,不够称职。

D.金永回家时眼前出现了“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这里的“夕阳”和“桦树”都具有象征意义。

E.小说用郑之泰和钱莉莉两个次要人物作陪衬,突出了金永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并通过他深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

5.文章开篇说,作家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时,“流出了眼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金永的眼泪中包含的情感。

6.文章以“打击是沉重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苦恼阅读理解题答案

4.BD

5.金永眼泪中的情感包括:①激动。钱莉莉在小说稿《桦树林》里表现出来的才华让金永激动;②感伤。金永知道,钱莉莉的才华离成功还很遥远,这中间有着极为艰辛的'过程;③欣慰。又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作者冒出来了;④惶恐。自己老了,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6.①内容上:写出了金永的痛苦与失望,钱莉莉了他殷切的期待。

②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及上文“有才华的年轻人离真正成功还很遥远”的忧虑。

③人物形象上:提示了钱莉莉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心灵深处庸俗的一面。

④主题上:丰富了“苦恼”的内涵,让读者认识到青年人成长中深层次的问题。

⑤效果上:给读者留下思索空间。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文本内容及主题的理解类考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的内容,准确结合选项辨识错误。A项,对那位编辑的“无限感激之情”错;E项,小说的主题并非文人相轻。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6.试题分析: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①内容上:写出了金永的痛苦与失望,钱莉莉了他殷切的期待。②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及上文“有才华的年轻人离真正成功还很遥远”的忧虑。③人物形象上:提示了钱莉莉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心灵深处庸俗的一面。④主题上:丰富了“苦恼”的内涵,让读者认识到青年人成长中深层次的问题。⑤效果上:给读者留下思索空间。

相关推荐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教学反思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反思(1)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歌曲学唱,我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单一的歌曲学习上,而是将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及学习空间。由于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
展开详情

描写十二月的优美句子(推荐3篇)

句子
描写十二月的优美句子(1)倒霉十一月再见!经历过痛苦与挣扎的洗礼,就能自由展翅翱翔。十二月,奋斗你好!从今天起,打起精神,以最好姿态迎接二零二零年最后一个月,不让最后冲刺烙下遗憾!十二月,加油!每天早
展开详情

绿色环保的名言(通用7篇)

名言
绿色环保的名言(1)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2、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3、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4、河水的眼泪不再清澈,高山的头发日见稀疏。5、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6
展开详情

资助主题班会(优质3篇)

主题班会
资助主题班会(1)尊敬的各位领导、社会热心人士,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开平市马冈镇的梁慧嫦,今天我很荣幸地作为受资助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我代表在场所有受资助的孤儿朋友们,向江门市茶庵寺释
展开详情

孔子的洒脱阅读答案(实用8篇)

答案
孔子的洒脱阅读答案(1)①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了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
展开详情

冬不拉教学反思(实用3篇)

教学反思
冬不拉教学反思(1)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很久以前,一只瞎熊经常伤害的人和牲畜,一个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的和瞎熊进行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
展开详情

人教版汉语拼音教案(热门8篇)

教案
人教版汉语拼音教案(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汉语拼音9aieiui一、教学要求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准
展开详情

雨来的英雄故事(推荐7篇)

故事
雨来的英雄故事(1)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
展开详情

安全教育周教案(精品8篇)

教案
安全教育周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吃各种食物(果冻、鱼、热汤、水果等)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学会正确进食方法。2、明白吃饭时不包饭和裹饭,细嚼慢咽才有利于健康,不要一边吃一边说话。活动准备:挂图活动
展开详情

远古的传说教案(合集6篇)

教案
远古的传说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劝学的知识点归纳(精编7篇) 水污染教案(优选3篇) 勤俭节约故事(汇集5篇) 在梦的远方阅读答案(必备3篇) 薄暮下的刀锋阅读答案(精编7篇)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精编4篇) 记金华双龙洞的练习题(精选3篇)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必备15篇) 国庆节诗歌首(优选15篇) 动物保护色教案(集合20篇) 成人不自在阅读答案(汇总3篇) 拱宸桥的历史故事(热门3篇)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热门5篇) 天游峰的扫路人阅读答案(合集4篇) 海葵阅读答案(优选4篇) 小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汇编18篇) 为学教案(精编16篇) 蝙蝠和雷达教案(集锦20篇) 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必备4篇) 阿拉丁的故事(必备10篇)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热门7篇)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个(汇总6篇) 说明文教学(优质16篇) 埃及教学反思(必备15篇) 课内阅读练习题(精选5篇) 注册岩土真题(优选3篇) 描写桂花的散文(汇总8篇) 写景对联(合集8篇) 雕凤凰阅读答案(精编5篇) 二年语文试卷下册期中(精编16篇)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成都散文(通用17篇) 正方形练习题(汇集3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实用17篇)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汇总3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精编16篇) 玫瑰树根阅读答案(必备4篇) 描写古村落的句子(精编3篇) 新时代诗歌(实用15篇) 笋芽儿教案(通用19篇) 小鸡过河教案(推荐20篇) 鱼跃前滚翻说课稿(汇编6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推荐7篇) 阅读粽子的答案(汇集3篇) 物理选择题(优选19篇) 优质课件(精编17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合集5篇) 猫阅读理解答案(集锦3篇) 小小少年教学反思(必备10篇) 食品安全故事(精品8篇) 运水教案(汇总15篇) 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精品8篇) have的用法练习题(通用6篇) 猫头鹰美术教案(优选4篇) 体积公式计算(精选7篇) 关于健康饮食的英语作文(精编3篇) 折纸动物教案(精选3篇)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精编12篇) 母亲的菊花阅读和答案(汇编3篇) 书法班教学计划(通用3篇) 春姑娘诗歌(集合8篇) 数学圆的知识点(汇总15篇) 关于英语作文(精选16篇) 秋天的图画说课稿(集锦13篇) 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精选3篇) 诗歌落叶(集锦16篇) 乡土散文(集锦8篇) 居士传阅读答案(汇集4篇) 童年的我阅读答案(甄选4篇) 英语q的知识点(通用20篇) 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合集3篇)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精品3篇) 语文试卷总结分析(精选19篇) 紫罗兰阅读和答案(汇集8篇) 锁的阅读答案(汇集8篇)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汇编5篇) 垃圾分类教案反思(热门17篇) 圆周角教案(甄选10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通用6篇) 空间的知识点(优质10篇) 单韵母教案(必备9篇)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通用17篇) 道德年级上册知识点(热门8篇) 落日阅读答案(精品20篇) 小小设计师教案(热门19篇)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合集4篇) 学会欣赏主题班会(合集3篇) 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汇编11篇) 班队活动课教案(汇编6篇) 美丽的小路教案(实用16篇)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反思(汇总8篇) 鳄鱼教案(热门20篇) 全神贯注教案(甄选15篇) 早教案(集合16篇) 生命生命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 长相思课件(汇编3篇) 用电用火安全教育教案(精编3篇) 数与量的对应教案(热门6篇) 全国交通安全日教案(必备16篇) 牧场之国教案设计(优质8篇) 亡羊补牢教案(精编19篇) 6树和喜鹊教学反思(集锦17篇) 赞美梅花的古诗句(实用3篇) 祖国周年华诞的诗歌(推荐20篇) 将进酒教学设计(汇编7篇) 寒号鸟的教学反思(精编19篇) 人教版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优质9篇) 喝茶散文(精品9篇) 大鹿教学反思(优质10篇) 记叙散文(通用15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甄选18篇) seasons教学反思(集合8篇) 架子鼓教学计划(合集4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20篇)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教学设计(精编7篇) 生物知识点八年下(集锦4篇) 春季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实用19篇) 司马光名言(优质3篇) 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汇集20篇) 水上飞机教案设计(优质4篇) 太阳教案美术(优质19篇) 彩色非洲的教学设计(集锦16篇) 贝壳之歌教学反思(通用4篇) 数学知识点笔记年级(精编8篇)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实用5篇) 花的练习题(通用6篇) 写字教学教案(实用3篇) 匆匆岁月散文(热门5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合集19篇) 画线段教学反思(通用3篇)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语文(甄选17篇) 漂亮的蝴蝶结教案(实用9篇)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案(精品13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孔雀美术教案(优选20篇) 整理数学知识点(甄选16篇)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优选13篇)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集锦8篇) 夜故事读后感(实用15篇) 魔方教案(优选5篇) 钓鱼教案(汇集19篇) 月英语知识点(优质10篇) 美术字课件(集锦4篇) 科学小水滴的旅行教案(热门18篇) 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反思(精编19篇) 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反思(汇总4篇) 猫课文教案(通用13篇)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精选10篇) 英语作文格式范文(汇编6篇) 一年上册语文试卷(推荐15篇) 找次品的教学设计(热门18篇) 场景歌的教学反思(精品15篇) 试题公式(精编3篇) 认识空气教学反思(优选6篇)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品5篇) 茶教案(推荐19篇) 议论文阅读答案阅读答案(热门15篇) 清晨散文(优质20篇) 书湖阴先生壁赏析(精选6篇) 三角形中位线教案(集锦5篇) 梯形的认识课件(集合9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案(优选4篇) 三单元的英语知识点(集锦7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案(通用8篇)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品11篇) 关于书信的评语(汇编4篇) 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精品15篇) 期末考试应急预案(汇编5篇) 文言文狼的阅读答案(精编3篇) 蚁国英雄教学反思(汇总6篇) 玩具谜语(热门6篇) 咏月的诗词(推荐7篇)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汇编8篇) 一起去旅行教案(实用10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汇集3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必备16篇) 有趣的脸谱教案(精选7篇) 叶子小屋教案(通用6篇) 认识公顷说课稿(汇集3篇) 仁爱英语u知识点(合集19篇) 幼教教案(通用16篇) 枣核说课稿(汇总5篇) 汉语拼音jqx教案(甄选4篇) 夏日风情的阅读答案(汇集3篇)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集锦12篇) 故乡滋味阅读答案(精品3篇) 生肖鼠的故事(汇集8篇) 政治学习试题(热门4篇) 书法教学计划范文(精编18篇) 在钟表店里教学反思(集合10篇) 希腊古代政治知识点(实用14篇) 二次函数说课稿(汇总12篇) 三袋麦子说课稿(必备10篇) 知识分子阅读答案(汇编3篇)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设计(集合5篇) 运动训练方法(优选8篇) 半截蜡烛课件(汇集5篇) 远方的思念散文(汇编7篇) 西餐知识西餐礼仪知识点(必备6篇) 100字励志小故事(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