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复数教案(通用8篇)

复数教案(通用8篇)

李*** 23-06-03 教案

复数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针对的是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所以在授课时要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思想

教法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 关键: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由此得到的“性质”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略)


复数教案(2)

一、教学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起着广泛的应用工具作用,蕴藏着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交汇综合的部分,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科书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没有介绍较繁琐的纯代数方法,而是采取简洁明了的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引导学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三个二次”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探究过程,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程序性较强的内容,探究中应注意对“特例”的处理,让学生注意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才能让学习的内容更加完整。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围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解析

 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尤其是对“特例”的处理。

 通过图象解法渗透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等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简约直观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零点等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根据具体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对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时问题不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1)二次函数是初中学习的难点,许多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知识掌握欠缺,对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影响;(2)从特殊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到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学生全面考虑不同情况下的解集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1)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扫清障碍。(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通过变换二次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得出影响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因素,确定分类的标准,全面考虑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四、教学策略分析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学中启发学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三者间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求解。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主动发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完成学习过程,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归纳知识。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象上的点在移动时,随着横坐标的变化,纵坐标的取值变化情况,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  或 时对应的 的取值范围。利用图象的直观性,观察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影响,恰当确定分类的标准,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刚才我们回顾了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三者间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可以快速准确地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能否用类似的方法求解?我们以上网计时收费问题中得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为例进行探究。

问题一:如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观察三个二次的关系,直观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法,由特殊到一般。

引导一:画出二次函数  的草图。

引导二:观察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函数 三者间有何联系?

引导三:要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需要确定哪些量?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二次的关系,首先画出函数  的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是对应二次函数 的零点”的结论,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即是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函数值 时对应的  的取值。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函数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 ,观察当点 在抛物线上移动时,随着 的横坐标的变化,  的纵坐标有什么变化,借用动态演示帮助看图有困难的同学。

问题二: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个二次”间关系的理解,通过二次函数图象的动态变化,寻找出恰当的分类标准,写出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从具体到抽象。

引导一:要得到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应考虑哪些因素?

师生活动: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改变二次函数  中的常数  的值,让学生观察随着函数图象的变化,不等式的解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得出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两个因素:(1)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2)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

引导二:应如何分类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师生活动:在引导、分析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得出分类的两个标准:(1)分  和 ;(2)分 , , 。并让学生完成课本77页的表,写出 时一元二次方程根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复数教案(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针对的是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所以在授课时要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思想

教法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 关键: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由此得到的“性质”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略)


复数教案(4)

一、教学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起着广泛的应用工具作用,蕴藏着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交汇综合的部分,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科书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没有介绍较繁琐的纯代数方法,而是采取简洁明了的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引导学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三个二次”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探究过程,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程序性较强的内容,探究中应注意对“特例”的处理,让学生注意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才能让学习的内容更加完整。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围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解析

 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尤其是对“特例”的处理。

 通过图象解法渗透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等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简约直观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零点等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根据具体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对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时问题不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1)二次函数是初中学习的难点,许多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知识掌握欠缺,对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影响;(2)从特殊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到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学生全面考虑不同情况下的解集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1)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扫清障碍。(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通过变换二次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得出影响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因素,确定分类的标准,全面考虑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四、教学策略分析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学中启发学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三者间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求解。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主动发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完成学习过程,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归纳知识。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象上的点在移动时,随着横坐标的变化,纵坐标的取值变化情况,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  或 时对应的 的取值范围。利用图象的直观性,观察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影响,恰当确定分类的标准,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刚才我们回顾了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三者间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可以快速准确地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能否用类似的方法求解?我们以上网计时收费问题中得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为例进行探究。

问题一:如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观察三个二次的关系,直观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法,由特殊到一般。

引导一:画出二次函数  的草图。

引导二:观察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函数 三者间有何联系?

引导三:要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需要确定哪些量?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二次的关系,首先画出函数  的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是对应二次函数 的零点”的结论,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即是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函数值 时对应的  的取值。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函数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 ,观察当点 在抛物线上移动时,随着 的横坐标的变化,  的纵坐标有什么变化,借用动态演示帮助看图有困难的同学。

问题二: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个二次”间关系的理解,通过二次函数图象的动态变化,寻找出恰当的分类标准,写出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从具体到抽象。

引导一:要得到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应考虑哪些因素?

师生活动: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改变二次函数  中的常数  的值,让学生观察随着函数图象的变化,不等式的解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得出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两个因素:(1)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2)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

引导二:应如何分类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师生活动:在引导、分析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得出分类的两个标准:(1)分  和 ;(2)分 , , 。并让学生完成课本77页的表,写出 时一元二次方程根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复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理解并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初步运用复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学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复数加法法则。难点是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加法法则是教材首先规定的法则,它是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对于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  中要加以重视。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的难点在于复数加减法转化为向量加减法,以它为根据来解决某些平面图形的问题,学生对这一点不容易接受。

三、教学建议

(1)在中,重点是加法教材首先规定了复数的加法法则对于这个规定,应通过下面几个方面,使学生逐步理解这个规定的合理性:①当  时,与实数加法法则一致;②验证实数加法运算律在复数集中仍然成立;③符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复数加法的向量运算讲解设  ,画出向量 , 后,提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让学生自己画出和向量(即合向量) ,画出向量  后,问与它对应的复数是什么,即求点Z的坐标OR与RZ(证法如教材所示)

(3)向学生介绍复数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讲过复数加法可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后,可以指出向量加法还可按三角形法则来进行:如教材中图8-5(2)所示,求  与 的和,可以看作是求 与 的和这时先画出第一个向量 ,再以 的终点为起点画出第二个向量 ,那么,由第一个向量起点O指向第二个向量终点Z的向量  ,就是这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4)向学生指出复数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好处向学生介绍一下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是有好处的:例如讲到当  与  在同一直线上时,求它们的和,用三角形法则来解释,可能比“画一个压扁的平行四边形”来解释容易理解一些;讲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时,用三角形法则也较平行四边形法则更为方便

(5)讲解了教材例2后,应强调  (注意:这里 是起点, 是终点)就是同复数 - 对应的向量点 , 之间的距离 就是向量 的模,也就是复数 - 的模,即

例如,起点对应复数-1、终点对应复数  的那个向量(如图),可用 来表示因而点 与 ( )点间的距离就是复数 的模,它等于 。

教学设计示例

复数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数减法法则和它的几何意义

2渗透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数减法法则

难点:对复数减法几何意义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数加法法则及其几何意义,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复数减法及其几何意义(板书课题:复数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二)复数减法

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那么复数减法法则为(  + i)-( + i)=( - )+( - )i,

1复数减法法则

(1)规定: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

(2)法则:(  + i)-( + i)=( - )+( - )i( , , , ∈R)

把(  + i)-( + i)看成( + i)+(-1)( + i)如何推导这个法则

(  + i)-( + i)=( + i)+(-1)( + i)=( + i)+(- - i)=( - )+( - )i

推导的想法和依据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推导:设(  + i)-( + i)= + i( , ∈R)即复数 + i为复数 + i减去复数 + i的差由规定,得( + i)+( + i)= +  i,依据加法法则,得( + )+( + )i= + i,依据复数相等定义,得

故(  + i)-( + i)=( - )+( - )i这样推导每一步都有合理依据

我们得到了复数减法法则,两个复数的差仍是复数是确定的复数

复数的加(减)法与多项式加(减)法是类似的就是把复数的实部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即(  + i)±( + i)=( ± )+( ± )i

(三)复数减法几何意义

我们有了做复数减法的依据——复数减法法则,那么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设z=  + i( , ∈R),z1= + i( , ∈R),对应向量分别为 , 如图

由于复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设z=(  - )+( - )i,所以z-z1=z2,z2+z1=z,由复数加法几何意义,以 为一条对角线, 1为一条边画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  2所表示的向量OZ2就与复数z-z1的差( - )+( - )i对应,如图

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与z-z1差对应的向量是只有向量  2吗?

还有   因为OZ2 Z1Z,所以向量 ,也与z-z1差对应向量 是以Z1为起点,Z为终点的向量

能概括一下复数减法几何意义是:两个复数的差z-z1与连接这两个向量终点并指向被减数的向量对应

(四)应用举例

在直角坐标系中标Z1(-2,5),连接OZ1,向量  1与多数z1对应,标点Z2(3,2),Z2关于x轴对称点Z2(3,-2),向量 2与复数对应,连接,向量与的差对应(如图)

例2  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及向量表示,求复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解:设复平面内的任意两点Z1,Z2分别表示复数z1,z2,那么Z1Z2就是复数对应的向量,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向量的模,即复数z2-z1的模如果用d表示点Z1,Z2之间的距离,那么d=|z2-z1|

例3  在复平面内,满足下列复数形式方程的动点Z的轨迹是什么

(1)|z-1-i|=|z+2+i|;

方程左式可以看成|z-(1+i)|,是复数Z与复数1+i差的模

几何意义是是动点Z与定点(1,1)间的距离方程右式也可以写成|z-(-2-i)|,是复数z与复数-2-i差的模,也就是动点Z与定点(-2,-1)间距离这个方程表示的是到两点(+1,1),(-2,-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这个动点轨迹是以点(+1,1),(-2,-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z+i|+|z-i|=4;

方程可以看成|z-(-i)|+|z-i|=4,表示的是到两个定点(0,-1)和(0,1)距离和等于4的动点轨迹满足方程的动点轨迹是椭圆

(3)|z+2|-|z-2|=1

这个方程可以写成|z-(-2)|-|z-2|=1,所以表示到两个定点(-2,0),(2,0)距离差等于1的点的轨迹,这个轨迹是双曲线是双曲线右支

由z1-z2几何意义,将z1-z2取模得到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d=|z1-z2|,由此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椭圆、双曲线等复数方程使有些曲线方程形式变得更为简捷且反映曲线的本质特征

例4  设动点Z与复数z= + i对应,定点P与复数p= + i对应求

(1)复平面内圆的方程;

解:设定点P为圆心,r为半径,如图

由圆的定义,得复平面内圆的方程|z-p|=r

(2)复平面内满足不等式|z-p|<r(r∈R+)的点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解:复平面内满足不等式|z-p|<r(r∈R+)的点的集合是以P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面部分(不包括周界)利用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用复数解决解析几何中某些曲线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五)小结

我们通过推导得到复数减法法则,并进一步得到了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应用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和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用复数研究解析几何问题,不等式以及最值问题

(六)布置作业  P193习题二十七:2,3,8,9

探究活动

复数等式的几何意义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以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请再举三个复数等式并说明它们在复平面上的几何意义。

分析与解

1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线段 的中垂线。

2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一个椭圆。

3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一条线段。

4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5  复数等式 在复平面上表示原点为O、 构成一个矩形。

说明  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我们对复数的代数形式工(几何意义)之

间的关系比较熟悉的话,必然会强化对复数知识的掌握。


复数教案(6)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

(2)能应用i和  的周期性、共轭复数性质、模的性质熟练地进行解题;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学习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复数乘除法运算法则及复数的有关性质复数的代数形式相乘,与加减法一样,可以按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但必须在所得的结果中把  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合并很明显,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即在复数集内,乘法是永远可以实施的,同时它满足并换律、结合律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规定复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同多项式除法类似,当两个多项式相除,可以写成分式,若分母含有理式时,要进行分母有理化,而两个复数相除时,要使分母实数化,即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使分母变成实数

三、教学建议

1在学习复数的代数形式相乘时,复数的乘法法则规定按照如下法则进行设  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

也就是说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乘法是类似的,注意有一点不同即必须在所得结果中把  换成一1,再把实部,虚部分别合并,而不必去记公式

2复数的乘法不仅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实数集R中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律,在复数集C中仍然成立,即对任何  , , 及 ,有:

,  , ;

对于复数  只有在整数指数幂的范围内才能成立由于我们尚未对复数的分数指数幂进行定义,因此如果把上述法则扩展到分数指数幂内运用,就会得到荒谬的结果。如 ,若由 ,就会得到  的错误结论,对此一定要重视。

3讲解复数的除法,可以按照教材规定它是乘法的逆运算,即求一个复数  ,使它满足 (这里 , 是已知的复数)列出上式后,由乘法法则及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得:

由此

于是

得出商以后,还应当着重向学生指出:如果根据除法的定义,每次都按上述做来法逆运算的办法来求商,这将是很麻烦的分析一下商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得出两个复数相除的较为简捷的求商方法,就是先把它们的商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把分子与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再把结果化简即可

4这道例题的目的之一是训练我们对于复数乘法运算、乘方运算及乘法公式的操作,要求我们做到熟练和准确。从这道例题的运算结果,我们应该看出,  也是-1的一个立方根。因此,我们应该修正过去关于“-1的立方根是-1”的认识,想到-1至少还有一个虚数根  。然后再回顾例2的解题过程,发现其中所有的“-”号都可以改成“±”。这样就能找出-1的另一个虚数根 。所以-1在复数集C内至少有三个根:-1, ,  。以上对于一道例题或练习题的反思过程,看起来并不难,但对我们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却十分重要。它可以有效地锻炼我们的逆向思维,拓宽和加深我们的知识,使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

5教材194页第6题  这是关于复数模的一个重要不等式,在研究复数模的最值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上述绝对值不等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教学设计示例

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

2理解复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3知道复数的乘法是同复数的积,理解复数集C中正整数幂的运算律,掌握i的乘法运算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复数乘法运算法则及复数的有关性质

难点是复数乘法运算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法,其运算法则与两个多项式相加减的办法一致那么两个复数的乘法运算是否仍可与两个多项式相乘类似的办法进行呢?

教学中,可让学生先按此办法计算,然后将同学们运算所得结果与教科书的规定对照,从而引入新课

2  提出复数的代数形式的运算法则:

指出这一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由于它与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一致,因此,不需要记忆这个公式

3  引导学生证明复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

4  讲解例1、例2

例1求  

此例的解答可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组织讨论,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共轭复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上公式来证明:

例2  计算

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按不同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比如说第一组按  进行计算;第二组按 进行计算讨论其计算结果一致说明了什么问题?

5  引导学生得出复数集中正整数幂的运算律以及i的乘方性质

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考虑是否将这些结论推广到自然数幂或整数幂

6  讲解例3

例3  设 ,求证:(1) ;(2)

讲此例时,应向学生指出:(1)实数集中的乘法公式在复数集中仍然成立;(2)复数的混合运算也是乘方,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应先处括号里面的

此后引导学生思考:(1)课本中关于(2)小题的注解;(2)如果  ,则 与 还成立吗?

7  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第1、2、3题

8  归纳总结

(2)对复数乘法、乘方的有关运算进行小结

9作业

课本习题第1、3题



复数教案(7)

资源名称:高三数学竞赛复数讲义教案 资源分类:高中其它教案 5.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例6  以定长线段BC为一边任作ΔABC,分别以AB,AC为腰,B,C为直角顶点向外作等腰直角ΔABM、等腰直角ΔACN。求证:MN的中点为定点。 例7  设A,B,C,D为平面上任意四点,求证:ABAD+BCAD≥ACBD。


复数教案(8)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泸教版高二下册数学 复数的坐标表示 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①借助直角坐标系建立复平面,掌握复数的几何形式和向量表示;②经历复平面上复数的“形化”过程,理解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向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③感悟数学的释义: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总体设置得较为适切,符合三维框架、修改:“掌握复数的几何形式和向量表示”改为“掌握在复平面上复数的点表示和向量表示”。

二、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复数的坐标表示:几何形式与向量表示、教学重点设置得较为适切,部分用词表达配合教学目标一并修改、修改:复数的坐标表示:点表示与向量表示。

三、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复数的代数形式、几何形式及向量表示的“同一性”、首先,“同一性”说法有待商榷,这个词有着严格的定义,使用时需谨慎、其次,经过思考,复数的代数表示、点表示及向量表示之间的互相转化才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类比引入

本环节通过实数在数轴上的“形化”表示,类比至复数,引出复数的“几何形式”:复平面与点、但在设问中,有一提问值得商榷:实数的几何形式是什么?此提问较为唐突,在试讲课与正式课中学生均表示难以理解,原因如下、①学生最近发展区中未具备“实数的几何形式”,②实数的几何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数的一种有高度的认识与表达,属于理解层面、经过思考,修改:①如何“画”实数?②对学生直接陈述:我们知道,每一个实数都有数轴上唯一确定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也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和它对应。

(二)概念新授

本环节给出复平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复数与复平面上点两者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设计中对概念的注释是: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表示虚数的点在四个象限或虚轴上,表示实数的点为原点、经过思考,修改: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实轴上的点表示全体实数;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虚轴上的点表示全体纯虚数与实数;表示虚数的点不在实轴上;实数与原点一一对应。

(三)例题体验

本环节通过三个例题体验,落实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复数的坐标表示:点表示;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复数的代数表示、点表示及向量表示之间的互相转化、例题1对课本例题作了改编,此例题的设计意图为从复平面上的点出发,去表示对应的复数,并且蕴含了计数原理中的乘法原理、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很清晰地建立起了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且使用了乘法原理、例题2的设计意图是从复数出发去在复平面上表示对应的点,而例题3的设计意图是从单个复数与其在复平面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转化到两个复数与其在复平面上对应点之间的互相转化、例题2与例题3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配以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大不足。

(四)概念提升

本环节继复数在复平面上的点表示之后,给出复数的向量表示,呈现了完整的复数的坐标表示、学生已经建构起复数集中的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结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中的任意点均与唯一的位置向量一一对应,从而较为顺利地架构起复数与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设计的例题是由笔者改编的,整合了向量与复数、点与复数以及向量与点之间的互相转化,巩固三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设计的第3小问具有开放性,启发学生去探究由向量加法的坐标表示引出复数加法法则,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已有学生产生这样的思考。

在之后的教研组研评课中,老师们给出了对这节课的认可与中肯的建议,让笔者受益匪浅,笔者经过思考已经在上文中的各环节修改处得以体现落实、不过仍然有一点困惑,有老师提出甚至笔者备课时也有这样的犹豫:本课时是否将下一课时“复数的模”一并给出、笔者在不断思考教材分割成两课时的用意,结合试讲与上课的两次实践也说明,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更适合这样的分割,第一课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复数,第二课时用模来巩固深化复数的坐标表示、本课时的课题是复数的坐标表示,蕴含了点坐标表示与向量坐标表示两块,第一课时先打开认识的视角,第二课时通过模来深入体验、

当然教无定法,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在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改编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推荐

白说读后感800字范文

高三语文
今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
展开详情

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想及心得

实践心得
起初当得知暑期社会实践的消息,自己心中充满了好奇,同时夹杂着些许的激动。从小学到大学社会实践有过很多次,但是每次都是在自己很熟悉的地方,这还是第一次到完全陌生的地方,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实践,依靠自
展开详情

有趣的六一儿童节500字五年级作文

五年级语文
今天是“六一”节哦!今天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今天是快乐的六一节,今天的快乐属于我们!快乐半天假上午大课间,广播传出下午放半天假的通知。同学们似乎料到会放半天假,只是习惯性地“哦”了一声
展开详情

早会小故事大道理(汇集5篇)

故事
早会小故事大道理(1)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
展开详情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范文

高考
领导们:你们好!我是x级服装设计系x班的学生x。来我校一年以来,在对服装设计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发现此专业有众多名师,学校也给予高度重视,就业前景、发展前途十分光明。能就学于此,实在是很荣幸。但是,就我
展开详情

高考冲刺历史答题方法有哪些

高三历史
(1)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明确中心方法有四: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
展开详情

伤心的签名

名人名言
1、世俗将我们隔离的如此远,怎么找的回回首的地方?2、记忆就像是握在手中的水,不管你握紧还是摊开都会慢慢的消失。3、忘记曾经的对不起,换来现在的没关系。4、那个曾经带着微笑给你温柔的我--给过你一颗完
展开详情

有关中考之后作文

考试作文
当老师发考试卷的时候,自认为考得不错的我在那洋洋得意地等我的卷子。当卷子发到我手中的时候,我看到那鲜红的九十一点五分和一个个的红叉子,我感觉把我的脸映得红红的。想起那天做卷子的时候,我感觉这张卷子很简
展开详情

集邮教学反思(优质16篇)

教学反思
集邮教学反思(1)回顾课堂情境,细细总结与反思了一番,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以下是我对自己《美丽的集邮册》这堂课的教学反思。一、本节课存在的优点1、以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
展开详情

体育游戏课教案(通用7篇)

教案
体育游戏课教案(1)活动思路: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大班幼儿更有较强的探索意识,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有的孩子对镜子的反射现象发生了兴趣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高一物理学习注意三个要点 教师实习报告需要怎么写 暑假实践心得 好玩的纸教案(集锦17篇) 明的成语开头(优选4篇)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必备4篇) 小学生二年级优秀英语作文 高三高效的学习方法 感动话题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甄选17篇) 法治教育教案(优选8篇) 高一英语课文必修一原文 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 高考指南:高考期间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 卖油翁教案(集锦20篇) 励志成功小故事(优选19篇) 有关学会倾听作文 2022高考作文抗击疫情 日常生活的安全常识合集 五年级语文单元的知识点 找质数教学反思(热门7篇) 期中考试的作文200字 先锋岗简要事迹材料 四大花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大全 高二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大雨和小雨教案(精选15篇) 六年级第五单元作文 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 狼图腾读书心得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阅读答案 高考励志:青春似剑,高三砺之 银行大堂实习收获 小学数学口算方法总结 高考数学椭圆的标准方程高频考点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冲刺规划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部编版 高一师生情话题作文范文 动成语(必备3篇) 2022高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700字 大学生三好学生主要事迹材料 《红手指》读后感 实用的期中考的作文 国外数学家的故事简介 培训班教学计划(优选7篇) 安全小知识广播稿 心理学故事(优质13篇) 高中选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垃圾分类签名活动总结 给予实习生的评语 工程造价毕业实习评语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有关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 怎样写好一篇关于描写哥哥作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绕口令的教学反思 信用800字精彩范文 2022年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解析 2022高考英语常用万能句子 八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中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教师节....... 学会吃苦耐劳500字话题作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 读书笔记《海的女儿》800字 小学到初三的数学公式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写作课教学反思(汇总7篇)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优选4篇) 以挺直生命的脊梁为话题议论文800字 儿童读物《森林报》读后感800字 先进事迹材料 七年级生物春季学期期末试卷 三好学生简要事迹材料 学生难忘的春游作文参考(集合5篇) 中考作文 四年级期中考试的反思作文400字 穿透灵魂的微笑阅读题答案 梦想六年级英语作文范文 心情不好的签名 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精编15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服装设计毕业实习报告 高三作文信任800字议论文 好玩的故事(汇总4篇) 医院实习结束总结 散文集(汇总19篇) 小学交通安全知识讲话稿 电子课本人教版(汇编10篇) 数学师范生实习报告 努力读懂500字小学作文 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600字精彩作文 鲁班故事(优选4篇) 分桃子教案(通用7篇) 《堂吉诃德》读书笔记500字 读绿野仙踪有感范文 抖音最近很火的句子(优选3篇) 《傅雷家书》笔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集锦18篇) 高三励志英语演讲稿 线条的动与静美术教案(优选4篇) 建筑单位抗疫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高考语文写作的7大技巧 大学英语演讲稿范文三分钟 实用的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公路资料员工作总结(必备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内容 关于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教育教学座右铭 初三新学期学好政治几点建议,初一政治学习方法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范文 高二作文孔子800字范文 西游记读书笔记 国画教学计划(集锦18篇) 实用的中考话题作文300字 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 2022高考提高英语听力的最佳方法 做地理练习题的技巧(优选4篇) 关于大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爱国抗战影视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 安全用火教案(推荐6篇) 初中八年级英语听力的学习方法 高一语文课本知识点 2022高一英语作文范文 大专毕业实习报告 不玩危险物品教案(优质6篇) 考试以后作文 赞美老师诗歌(热门17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目标与分析 个人暑期实践心得 瀑布古诗(热门16篇) 安全防范教育主题班会(通用6篇)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高中高二作文800字大全范文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优秀英语作文范文 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包法利夫人 名著《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我劳动我快乐主题班会教案(甄选9篇) 道歉句子(合集15篇) 高二读后感范文 高二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大学生实践发传单心得 有关蔬菜的谜语(优选3篇) 描写美食句子(合集7篇) 文明交通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 阿拉丁故事(必备10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550字优秀范文 高一作文学会欣赏他人 珍惜青春550字四年级范文 2007年教师节祝福语 老舍母鸡教学设计(优选7篇) 如何训练孩子开口说话 水知道答案读书笔记 开学的诗歌(优选16篇) 大学英语作文 黄河主题作文500字初中作文 保护环境的名言名句大全 罗密欧与朱丽叶 独腿人生阅读题答案 比例尺应用题及答案 矛与盾教学设计(合集20篇) 端午节社区活动方案 小学二年级日记 萌萌哒的句子(汇编3篇) 爱因斯坦名言大全(精编5篇) 淡淡忧伤句子(合集7篇) 手指歌教案(精编6篇) 幼儿教师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我的舞台读后感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精编15篇) 藏羚羊的跪拜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大自然的美作文 巩乃斯的马教案(精品7篇) 考试之后小学作文 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范文 20字优美句子(精品8篇) 草房子读书笔记 好习惯益终生名言(精品3篇) 律师事务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汇编7篇) 山雨读后感500字范文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精彩范文(三) 感恩高一作文1000字范文 考试考砸了的作文 高三优秀议论文作文对读书的感悟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教师节的礼物 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发言稿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课外读书笔记范文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汇编18篇) 高一想象作文2022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