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米的认识教案(汇集20篇)

米的认识教案(汇集20篇)

马*** 23-07-07 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1)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一共有学生52人。学生虽说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但是“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民勤到武威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民勤到武威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米的认识教案(2)

设计说明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的“可视性”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千米”。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换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进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出“千米”

1.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教师伸出四根手指),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

3.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别有多长吗?(学生动手比划)

4.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着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预设 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20xx步。

生4:绕200米的操场走5圈。

生5: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2.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的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3)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逐步加深学生对1千米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1.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符号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摩托车的表盘上等)

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出示课件)

(1)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全长约6671千米。

(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是884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引导学生小结: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米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米的认识教案(4)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掌握已有知识“米和和厘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新知,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本节课注意从感性入手,借助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看、数、比、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习题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

单位有哪几个?

生:米和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长度。

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生:回答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汇报时要汇报你测量了物体哪一部

分的长度,长度是多少?

生:进行分组测量,并按要求进行汇报。

师:在测量中同学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谈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点评:

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发现了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 新课。

1、认识毫米。

师: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师:观察直尺1厘米之间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观察。

师:用铅笔尖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

生:10个。

师: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学生讨论。

师:通过数我们知道1厘米=10毫米。

师:板书——1厘米=10毫米(mm)

师: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哪些

物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估计身边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用直尺来验证一下,看1分硬币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

师: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长,用手势比一比。

师:前几天在我们沪嘉乡下的那场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们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发现毫米比厘米还要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教师点评:

在学生原有对厘米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建立表象,并结合生活中的应用思考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分米。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长?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观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长度。

师:谁能说说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cm)

师: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验证一下。

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验证。

师:你来大胆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进行猜想。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观察米尺,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记号?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学生进行验证,汇报验证结果。

师:板书——1米=10分米(dm)

师: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长度约是几分米?

生:学生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

师:估算一下你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同桌用尺子量进行验证。


米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如果你是阿福,现在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1:1米=100厘米吗?

生2: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1米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比划一下。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米究竟有多长?

生:想

师:想一想,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1) 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一个米尺,请你轻轻的拉齐米尺的两端,(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手臂不要动,手指轻轻一松,放掉米尺,看一看,你两臂伸开的距离就是米。再试一试,同桌合作,一个比量,一个用尺子量。

(2)测量几步为1米。

(3)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

生:手臂,3步的长了来表示

(二)感知一米的高度。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呢? 同桌两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质疑:为什么都是1米的高度,都是从脚底量起,到老师的腰这里的高度是1米,而到这位同学下巴的高度是1米?

生:一米的高度是相同的

(三)联系生活。

师: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屏幕的宽,黑板的宽,门的宽,桌子的宽,课桌的宽等)

师:我们量一量自己估计得准不准。(请两名代表分别量一量)

(四)联系估测。

师: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天天带着米尺,如果身边没有米尺,你能用什么方法来估计物体的长度呢?

生:手臂伸开的长度差不多是1米,量一量就能估计出来了,我们刚才步测3歩大约1米,我们可以走一走,看大约有几个3步,就有多少米。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这样看来,我们身上又多了好几把尺子呢。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尺子来帮忙测量一下吧!可以怎样测量,请在空格内打对号。 师:通过联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手测量,估计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步测更合适。

(五)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在用软尺的时候,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仔细观察软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0-100,有刻度。

师:确实是这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发现。

出示课件。

(1)领生观察,课件出示刻度:0、10、20 ??100cm

100cm(1米)

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在1米的下面写着100厘米。所以我认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发现。板书:1米=100厘米

师: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这个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1m=100cm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现在能解决了吗?

生: 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2)认读刻度。

我们通过观察软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软尺上的刻度会读吗? 课件出示:0—30cm

0—42cm

20—40cm

三。自主应用。

师:刻度读熟了,我们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现在看看谁的反应快。我说长度,你打手势。

2。穿越隧道。

迷惑隧道。连一连

课桌的长 比1米少得多

铅笔的长 比1米多得多

教室的长 比1米多一些

信心隧道。连一连

课桌的长 28米

铅笔的长 10厘米

教室的长 1米30厘米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米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第65页的例1、例2,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例1

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师让学生拿出他们自己的小尺子,说明尺子的用途,然后帮助他们认识尺子上的刻度及其实际长度。 1厘米到底有多长,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很重要的。

让学生认识尺上的1厘米、2厘米。。。。的长度,再用尺量一量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例2

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可以让学生量量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二、巩固练习

第67页的练习十七第1-3第1题

1、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3厘米、5百米的长度。

师先出示1厘米、3厘米、5厘米,让学生用尺量量,指出1厘米、3厘米、5厘米,然后师检查。

2、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自己做,师巡视帮助。

三、小结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四、作业

1、课堂作业:第1、2题。

2、课外作业:第1、3题。


米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

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方案1: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记录: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

估计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计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计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计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

学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学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计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学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计走1千米大约用20分左右。

学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计跑了1千米大约用8分。

学生5:我绕操场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学生6:我绕操场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长呀!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

三、反思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米的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线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

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说明了:量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

(2)看刻度尺回答:

A、“0”在哪儿?

B、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这么长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1~52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核对。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做题时,可利用已有的各种表象作为参照来估计,估计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估计。

6、“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对方所画的线段的长。


米的认识教案(9)

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 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None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数学教案-米的认识


米的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厘米长的线段   1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探究活动 测量与统计   活动一:   (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记录下来.   (2)交流每个家庭的身高.   (3)把各个家庭成员的身高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教师要加强指导)    表一:学生身高统计表;表二:妈妈身高统计表;表三:爸爸身高统计表.   (4)综合分析三个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   (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应的也越高.)   活动二:   (1)测量学生们的体重,制成统计表;   (2)与身高统计表一起进行分析,看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身高与体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体重也相应的越重.)   (3)根据统计数据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议?   (建议超重的同学减肥;建议不达标的同学注意饮食习惯,不挑食.)


米的认识教案(11)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有了上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相对轻松了好多。感性认识米有多长成了本节课的亮点,看到一个一个新奇的发现着、兴奋着、欢呼着。我感觉我也变成发明家了。孩子们脸上个个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把素质教育推向了高潮。米与厘米的进率这个知识点,有点忽略了,可能是孩子们只顾着发现,现在想想:要是教学中能从感性认识米这逐步一点一点小到厘米,是不是效果要比教案中设计的要好些?


米的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米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评析:本节课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由谈话引入,围绕着同学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亲切、自然,切合实际,同学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只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旧知的复习,为后边的新知研讨打好了知识基础。]


米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

第66页的全我3,完成第6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步掌握“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板演

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

二、新授

例3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图见书本)

本题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基础了进行教学的。

要让学生量出纸条的长度,在量之前,师要向学生说明量的主法。量时要把纸条左边的`端点对准尺上标有“0”刻度线,然后再看纸条另一个端眯所对着的尺上的刻度是几厘米。提误码“这纸条是几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根据师的示范,再让学生操作一遍。

师注意学生在量的过程中的步骤和重点处。

三、巩固练习

第66页“做一做“ 、第1题的看一看这支铅笔长()厘米。

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铅笔的左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地方?右端对着哪里?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按照步骤量出长度。并指名学生板演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实际操作一遍,师要注意学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三、作业

1、课堂作业:第5、7、8题。

2、课外作业:5—8题。


米的认识教案(15)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

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

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米的认识教案(16)

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米的认识教案(17)

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小学数学教案《米的认识》。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米的认识教案(18)

幼儿认识米的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 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 8 )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 6 )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 1 )米

跳绳长大约是( 2 )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米的认识教案(19)

《认识米》的数学教案范文

【学习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 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 ,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米的认识教案(20)

《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教案

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评价: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件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课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评价: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5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5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5: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七、学习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推荐

埃德加·巴雷托

全科知识
埃德加·巴雷托(EdgarBarreto,1984年7月15日-),是一名巴拉圭足球运动员,现在效力于意大利的亚特兰大足球俱乐部,司职中场。目录个人资料参加大赛个人简介俱乐部生涯个人资料中文名:埃德加
展开详情

小学五年级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

五年级语文
七岁大的时候,我就随爸爸妈妈到外地上学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已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县文化馆领导邀请我回乡讲学,我于是有机会回故乡一趟。走在故乡的街上,只见,眼前一排排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金碧辉煌,
展开详情

乌鸦喝水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今天,我在家读了《乌鸦喝水》,讲述的是:一只乌鸦,到处找水喝,它找了半瓶水,可是他的嘴短,瓶里的水又太少,它喝不到水怎么办呢?他一生气,用爪子抓起一块石头向水瓶砸去,可石头却落进了水瓶里,乌鸦发现水有
展开详情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和技巧

高考辅导资料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
展开详情

二年级学英语作文优秀范文

二年级英语
thereare3peopleinmyaremyfather,mymotherandfatherisamotherisaamastudentinxxxfavoritesubjectisenglish,
展开详情

加拿大留学费用

出国留学
加拿大留学费用在发达国家中算是相对较低的,每年需人民币10万~11万元。但是由于许多家长和学生在申请留学加拿大的过程中,对加拿大留学费用的要求不太了解,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是浪费了许多资金。那么,在留学
展开详情

七年级英语下册语法知识点

七年级英语
【重点单词】newspapern.报纸readanewspaper看报纸use使用;运用soup汤makesoup做汤wash洗movie电影gotomovies看电影just只是;恰好eatout出
展开详情

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

家庭教育
一个小学生受到的环境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关心程度取决于现代家庭中家长必备的素质,这不仅仅体现在家长的自身素质,也有其在社会中
展开详情

圆周长教学设计(汇编6篇)

教学设计
圆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
展开详情

除法课后练习题

试题
有余数的除法课后练习题一、先圈一圈,再填空。(17分)1.11棵,每2棵一份,分成了()份,还剩()棵。11÷2=□(份)……□(棵)2.13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块,还剩()块。13÷4=□(块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小学升初中军训心得体会300字 社会实践心得 风筝教案(热门17篇)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 七巧板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考试的作文 一年级家庭教育心得 春节发生的事作文 如何准确解答高考化学简答题 父亲节父爱如山600字八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有趣的发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高三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热门19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数学高考备考心得 数控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绘画教学计划(汇集18篇) 实心球教学设计(优选8篇) 绒花教案(优质18篇) 主题班会课教学反思(优选4篇) 以日落为话题的高一作文范文 羊皮卷读后感优秀范文 《冬天》读书笔记 学生个人事迹材料 初二语文下学期知识点 中国地理概况重难点 虐心句子古风(必备7篇)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汇集6篇) 家庭介绍英语作文(必备18篇) 关于思念朋友的诗句(甄选5篇) 2022高考英语985个考试大纲核心词汇(建议收藏) 高中英语选修七课文知识点 餐厅实践心得 语文议论文范文高三作文 青春舞曲音乐教案(汇编14篇) 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经典儿童故事大全(集锦18篇) 论语读后感范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心得范文800字 三伏天传统吃什么 清凉峰 读《骆驼祥子》有感优秀范文800字 八年级语文学习计划范文 手指读后感范文 怎么写好pep小升初英语作文 车前草现代文阅读答案 2007年教师节祝福语 笨女孩安琪儿读书心得体会 高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2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书心得感悟范文500字 2022高考语文成语知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推荐15篇) 初三语文常考知识点 数蛤蟆教学反思(通用10篇) 高一物理难点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怎样描写哥哥的优秀范文 晨会简短小故事及感悟(优质6篇) 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总结 感谢痛苦高一作文范文 幽默搞笑故事(汇总5篇) 高三冲刺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开学典礼暨教师节庆祝大会 真善美征文(合集7篇) 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梳理 有关读书笔记作文600字 扫地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初中论语读书笔记300字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三分钟范文 2022年语文高考作文写人 英语诗歌朗诵稿(合集6篇) 小学生防火灾安全知识 2022天津市最好的专科学校 小狮子爱尔莎续写(汇总3篇) 《小英雄雨来》故事读书笔记 纸船和风筝教案设计(汇总6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高一作文范文叙事 2022秋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劳动美实践心得体会 三峡话题作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过河教学反思(通用16篇)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汇集3篇) 提高高考英语完型填空的技巧 教师节感怀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推荐15篇)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快乐王子读书心得800字范文 大学生暑期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母亲节的作文六年级精彩范文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精选1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2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人教版 有理数除法说课稿(热门5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童年》第一章读书笔记 适合小学生看的笑话大全 2022高考英语完型填空的满分答题窍门 小威向前冲教案(实用7篇)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反省600字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检测试卷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优质6篇) 大学军训自我总结200字 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难以忘怀作文七年级 种一片太阳花说课稿(汇编10篇) 励志文章:只要自己不放弃 考试800字作文 法院实习工作心得 大学生工厂实习报告总结 高智商推理题 骆驼祥子的赏析(汇总12篇) 议论文作文题目(精编6篇) 白说读后感范文500字 学生课外读书笔记 军训心得感想范文 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工程造价实习生总结 寒假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小学生关于清明的400字作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中 环境保护实践心得体会 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 灰雀读后感范文 温暖的旅程650字优秀范文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范文 高二英语必修五单词词汇 读书笔记300字 2022年升学晚会主持词(实用6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语法知识点大全 2022中考政治提分技巧与答题格式模板 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 昆虫记读书笔记 开学对联(集合16篇) 心凉的句子(热门8篇) 关于暑假英语学习计划 学生新生个人军训范文总结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知识点整理 高中病句修改技巧有哪些(热门8篇) 关于环保的诗歌(汇编18篇)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有关大学英语作文 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心得范文精选 选择话题作文初中范文 《伤仲永》同步轻松练习题 高一学生军训心得体会300字 古诗的介绍(精品8篇) 质数合数教学反思(热门20篇) 三年级谚语 《世界是平的》读书笔记 大学环保实践活动个人心得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精选3篇) 期中考试过后作文 诫子书教学反思(通用20篇) 科普知识作文300字 金文 关于二年级写景作文范文 爱情的小故事(汇集19篇) 初中军训个人小结 孔子教案设计(汇总13篇) 中秋朗诵诗歌(汇编18篇) 关于劳动的名言警句 国王生病了教案(精选12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事业单位申论写作模拟题精选 高二作文范文我的老师 感恩中邂逅为题500字小学作文 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散步教案(精选18篇)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500字 读《平凡的世界》范文800字 合欢树阅读答案(汇总12篇) 高考数学大题题型总结及技巧 《鲁宾逊漂流记》五年级笔记 2022军训教官代表讲话演讲稿 关于爬山的六年级作文 初二物理关于“力”的必考结论与学习方法 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两步计算应用题 感恩母爱征文(必备3篇) 英语学习复习计划 随笔记叙文 平行四边形教案人教版(必备18篇) 有关自信的句子(必备4篇) 数学故事大全(合集6篇) 社区元宵灯谜活动方案(实用7篇) 全国卷语文满分作文(精品3篇) 高考历史明清史备考指导:巧用地理思维 妙解历史综合题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 我喜欢的动物普通话考试 有关高考英语作文写作的技巧 星座故事(通用5篇) 各科学习方法大全(优质15篇) 高一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实用4篇) 欣赏沿途的风景600字七年级精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