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数学复习资料(集锦18篇)

数学复习资料(集锦18篇)

朱*** 23-06-02 复习资料

数学复习资料(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数学复习资料(2)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

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考察内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5)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分值一般在6-10分,题型近几年主要以解答题出现,偶尔以选择填空出现。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常见统计图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分析。

②方差,极差的应用分析

③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考察热点。题目注重考查统计学的知识分析和数据处理。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

(1)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中考命题中的重点。中考试题分值约为18-24分,以填空,选择,解答题,也会出现一些证明题目。

【考查内容】

①三角形的性质和概念,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

②三角形全等融入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③三角形运动,折叠,旋转,拼接形成的新数学问题

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面积,周长等

⑤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重点

⑥三角形与圆的相关位置关系

⑦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应用

(2)全等三角形

(3)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分值一般为3-4分,题型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偶尔也会出现解答题。

【考察内容】

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判别。

②注意镜面对称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4)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司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5)分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6-8分,主要以填空,简答计算题型出现,难易度属于中。

【考察内容】

①分式的概念,性质,意义

②分式的运算,化简求值。

③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

(1)二次根式

(2)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察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为主,分值一般8-12分,难易度为难。

【考察内容】

①常见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②根据图形计算距离,高度,角度的应用题

③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3)四边形:初中数学中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值一般为10-1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解答证明或融合在综合题目中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问题

②图形的镶嵌问题

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4)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10分左右题型多样,形式灵活,综合应用性强。甚至有存在探究题目出现。

【考察内容】

①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

②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③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④考察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5)数据的分析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和概率初步。

(1)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难点。试题难度一般为难。常见选择,填空题分值为3-5分,综合题分值为10-12分。

【考察内容】

①能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能用数形结合,归纳等熟悉思想,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确定二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的坐标,并获得更多信息。

③综合运用方程,几何图形,函数等知识点解决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分值约为3-5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3)旋转:图形的平移,旋转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在试题比重,逐年上升。分值一般为5-8分,题型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偶尔也会出现解答题。

【考察内容】

①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②旋转和平移的性质。

(4)圆:圆和圆的有关性质与圆的有关计算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内容。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也有以阅读理解,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探索题作为新的题型,分值一般是6-12分,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圆的有关性质的应用。垂径定理是重点。

②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应用。

③弧长,扇形面积,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④圆与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以及有关的开放题,探索题。

(5)概率初步:分值一般3-6分,题型以选择,填空常见,更多以解答题目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简答事件的概率求解,图表法和数形图法

②利用概率解决实际,公平性问题等

③注意概率知识与方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选材贴近生活,越来越新。

反比例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和投影与视图。

(1)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数学命题的重要内容,试题新颖,题型灵活多样,所占分值约为3-8分,难易度属于难。

【考察内容】

①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基本性质。

②能根据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相似:图形的形似是平面几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中考数学中的重点考察内容。一般分值约为6-12分,题型以选择,填空,解答综合题目为主,难易度属于难。

【考察内容】

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别方法,是重点。

②相似多边形的认识,黄金分割的应用。

③相似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综合性题目是难点。

(3)锐角三角函数

(4)投影与视图:分值一般为3-6分,试题以填空,选择,解答的形式出现。

【考察内容】

①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②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和折叠,展开和折叠是考试的热点,值得注意。

③利用相似结合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地区分值不同,可供参考)

选择题:3分一个,共14个,总分42分。

填空题:3分一个,共5个,总分15分。

解答题:共7题,总分63分。

(一)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中的简答题一般是分为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简单题和中档题,目的在于考查基础。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二)列方程(组)解决应用问题

在中考中,方程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从近年来中考来看,结合时事热点考的比较多,所以还需要考生有一些实际生活经验。

(三)阅读理解问题

阅读理解问题是中考中的一个亮点。阅读理解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介绍一个超纲的知识或给出一个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出条件出题。

(四)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接触的函数主要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目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出现来考查学生对函数的掌握。

(五)动态几何

从历年的中考来看,动态几何往往作为压轴的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几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动直线一般是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和三角形中设立动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六)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会包括在函数、坐标系及几何题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数学复习资料(3)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 统计与数学广角

1、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

(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 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① 画图时注意:

一“点”(描点)、 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6、 打电话:

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数学复习资料(4)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一:

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二:

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

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3、圆方程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三:

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四:

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五:

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单独命题,一般和函数结合求最值、解集。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文科选修:

选修1--1:重点:高考占30分

1、逻辑用语: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块考2、圆锥曲线:3、导数、导数的应用(高考必考)

选修1--2:

1、统计: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若考会是填空题3、复数:(新课标比老课本难的多,高考必考内容)。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理科选修:

选修2--1:1、逻辑用语2、圆锥曲线3、空间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可以把立体几何做题简便化)选修2--2:1、导数与微积分2、推理证明:一般不考3、复数

选修2--3:1、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需要大量做题找规律,无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不单独命题3、统计:

高考的知识板块

集合与简单逻辑:5分或不考

函数:高考60分:①、指数函数②对数函数③二次函数④三次函数⑤三角函数⑥抽象函数(无函数表达式,不易理解,难点)

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

立体几何:22分左右

不等式:(线性规则)5分必考

数列:17分(一道大题+一道选择或填空)易和函数结合命题

平面解析几何:(30分左右)

计算原理:10分左右

概率统计:12分----17分

复数:5分



数学复习资料(5)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①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③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中含字母时不能为零)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

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方程的解代入满足,方程成立。

⑤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a=b得:a+(-)c=b+(-)c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a=b得:a×c=b×c或a÷c=b÷c(c≠0)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

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因此,解方程时,

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

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注意:去分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母化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⑵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连着符号相乘);

⑶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以=为界限),移项要变号;

⑷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

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⑸系数化1:(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把方程化成ax=b(a≠0)

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一步一步来)

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概念梳理

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注意单位统一,注意设未知数;

①解: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这个方程,

④答(包括单位名称,检验)。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数字问题: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100a+10b+c(数位上的数字×位数)

②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时间×速度

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距离

③工程问题(整体1):基本公式: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各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

④储蓄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⑤商品销售问题:商品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

商品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

⑥等积变形问题:面积或体积不变

⑦和、差、倍、分问题:多、少、几倍、几分之几

⑧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设每份为x如:2:3:4为2x、3x、4x

⑨资源调配问题:资源、人员的调配(有时要间接设未知数)

(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

⑴模型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

⑵方程思想: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如:按比例分配、线段的长、角的大小等)就是方程思想.

⑶转化(归纳)思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

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来代替原来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⑷数形结合思想:如:数轴问题、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借助

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来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

观地展示出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⑸分类(整体)思想:如:绝对值、偶次方、点在线段上(延长线

上、线段外)、角在角内(外)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

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①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消元法解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格式﹛)

2、代入消元法:从一个方程中求出某一个未知数的表达式,再把它“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3、加减消元法: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左边-左边=右边-右边)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一定要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两个未知数,两个相等关系(见一次方程的应用)


数学复习资料(6)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可以化成aX?+bX+C=0(a≠0)形式称它为一元二次方程

aX?+bX+C=0(a≠0)→一般形式

aX?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叫常数项a叫二次项系数b叫一次项系数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1)配方法:(X±a)?=b(b≥0)注:二次项系数必须化为1

(2)公式法:aX?+bX+C=0(a≠0)确定a,b,c的值,计算b?-4ac≥0

若b?-4ac>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若b?-4ac=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根,若b?-4ac<0则无解

若b?-4ac≥0则用公式X=-b±√b?-4ac/2a注:必须化为一般形式

(3)分解因式法

①提公因式法:ma+mb=0→m(a+b)=0

平方差公式:a?-b?=0→(a+b)(a-b)=0

②运用公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a?±2ab+b?=0→(a±b)?=0

③十字相乘法

例题:X?-2X-3=0

1\/111

×}X?的系数为1则可以写成{常数项系数为3则可写成{

1/\-31-3

--------

-3+1=-2交叉相乘在相加求值,值必须等于一次项系数

(X+1)(X-3)=o


数学复习资料(7)

考点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要求: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要求: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注意: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3: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注意: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4: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考核要求: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5:统计的含义

考核要求: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6: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7: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考核要求: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注意: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8: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考核要求: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9: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

考核要求:

(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研究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解决。


数学复习资料(8)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 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 = 1dm3 1ml = 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长度单位:

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数学复习资料(9)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 统计与数学广角

1、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

(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 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① 画图时注意:

一“点”(描点)、 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6、 打电话:

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数学复习资料(10)

调整好状态,控制好自我。

(1)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同学们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能确保考试时清醒。

(2)按时到位。今年的答题卡不再单独发放,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但发卷时间应在开考前5-10分钟内。建议同学们提前15-20分钟到达考场。

通览试卷,树立自信。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此时不易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哪些是一定会做的题要心中有数,先易后难,稳定情绪。答题时,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提高解选择题的速度、填空题的准确度。

数学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要力求“完整、严密”。

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

题目本身就是破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拖泥带水,牢记高考评分标准是按步给分,关键步骤不能丢,但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答题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而严谨。

保质保量拿下中下等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谁能保质保量地拿下这些题目,就已算是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难题会更放得开。

要牢记分段得分的原则,规范答题。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难题要学会:

(1)缺步解答: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

(2)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假定某些结论是正确的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或从结论出发,看使结论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如果方向正确,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如果时间不允许,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今年仍是网上阅卷,望广大考生规范答题,减少隐形失分。



数学复习资料(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

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d,那么a+c>b+

性质4:如果a>b>0,c>d>0,那么ac>

性质5:如果a>b>0,n∈N,n>1,那么an>bn

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若a>b,c=d,则ac2>bd2;(假)若,则a>b;(真)若a>b且ab<0,则;(假)若a若,则a>b;(真)若|a|b2;(充要条件)命题A:a命题A:,命题B:0说明:本题要求学生完成一种规范的证明或解题过程,在完善解题规范的过程中完善自身逻辑思维的严密性.a,b∈R且a>b,比较a3-b3与ab2-a2b的大小.(≥)说明:强调在最后一步中,说明等号取到的情况,为今后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作思维准备。

例2:设a>b,n是偶数且n∈N,试比较an+bn与an-1b+abn-1的大小.说明:本例条件是a>b,与正值不等式乘方性质相比在于缺少了a,b为正值这一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对a,b的取值情况加以分类讨论.因为a>b,可由三种情况(1)a>b≥0;(2)a≥0>b;(3)0>a>由此得到总有an+bn>an-1b+通过本例可以开始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数学复习资料(12)

六、无穷级数

(一)数项级数

知识范围

(1)数项级数

数项级数的概念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 级数的基本性质 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2)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法

比较判别法 比值判别法

(3)任意项级数

交错级数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莱布尼茨判别法

要求

(1)理解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了解级数的基本性质。

(2)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判别法。会用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

(3)掌握几何级数、调和级数与级数的收敛性。

(4)了解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会使用莱布尼茨判别法。

(二)幂级数

知识范围

(1)幂级数的概念

收敛半径 收敛区间

(2)幂级数的基本性质

(3)将简单的初等函数展开为幂级数

要求

(1)了解幂级数的概念。

(2)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差、逐项求导与逐项积分)。

(3)掌握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不要求讨论端点)的方法。

(4)会运用麦克劳林(Maclaurin)公式。



数学复习资料(13)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函数、极限和连续 约15%

一元函数微分学 约25%

一元函数积分学 约20%

多元函数微积分(含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约20%

无穷级数 约10%

常微分方程 约10%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15%

填空题 约25%

解答题 约60%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20%


数学复习资料(14)

高考数学易错知识点:函数与导数

易错点求函数定义域忽视细节致误

错因分析: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

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分母不为0;

(2)偶次被开放式非负;

(3)真数大于0;

(4)0的0次幂没有意义。

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决函数定义域时不要忘记了这点。对于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的。

易错点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

错因分析:带有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对于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

一是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最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

二是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进行直观的判断。研究函数问题离不开函数图象,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象,学会从函数图象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易错点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有求错函数定义域或是忽视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当等。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数。

在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再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在用定义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性。

易错点抽象函数中推理不严密致误

错因分析:很多抽象函数问题都是以抽象出某一类函数的共同“特征”而设计出来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类比这类函数中一些具体函数的性质去解决抽象函数的性质。

解答抽象函数问题要注意特殊赋值法的应用,通过特殊赋值可以找到函数的不变性质,这个不变性质往往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抽象函数性质的证明是一种代数推理,和几何推理证明一样,要注意推理的严谨性,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充分的条件,不可漏掉一些条件,更不要臆造条件,推理过程要层次分明,书写规范。

易错点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错因分析: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是方程f(c)=0的根,这个结论我们一般称之为函数的零点定理。

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易错点混淆两类切线致误

错因分析: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是指以该点为切点的曲线的切线,这样的切线只有一条;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是指过这个点的曲线的所有切线,这个点如果在曲线上当然包括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曲线的过一个点的切线可能不止一条。因此求解曲线的切线问题时,首先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切线。

易错点混淆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致误

错因分析:对于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认为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于0,就会出错。

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单调递增(减)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导函数在此区间上恒大(小)于等于0,且导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区间上都不恒为零。

易错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致误

错因分析: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求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而没有对这些点左右两侧导函数的符号进行判断,误以为使导函数等于0的点就是函数的极值点。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对导数与极值关系不清。可导函数在一个点处的导函数值为零只是这个函数在此点处取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使用导数求函数极值时一定要注意对极值点进行检验。


数学复习资料(15)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

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考察内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

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

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5)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分值一般在6-10分,题型近几年主要以解答题出现,偶尔以选择填空出现。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常见统计图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分析。

②方差,极差的应用分析

③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考察热点。题目注重考查统计学的知识分析和数据处理。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

(1)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中考命题中的重点。中考试题分值约为18-24分,以填空,选择,解答题,也会出现一些证明题目。

【考查内容】

①三角形的性质和概念,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

②三角形全等融入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③三角形运动,折叠,旋转,拼接形成的新数学问题

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面积,周长等

⑤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重点

⑥三角形与圆的相关位置关系

⑦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应用

(2)全等三角形

(3)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分值一般为3-4分,题型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偶尔也会出现解答题。

【考察内容】

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判别。

②注意镜面对称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4)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司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5)分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6-8分,主要以填空,简答计算题型出现,难易度属于中。

【考察内容】

①分式的概念,性质,意义

②分式的运算,化简求值。

③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

(1)二次根式

(2)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察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为主,分值一般8-12分,难易度为难。

【考察内容】

①常见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②根据图形计算距离,高度,角度的应用题

③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构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3)四边形:初中数学中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值一般为10-1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解答证明或融合在综合题目中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问题

②图形的镶嵌问题

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4)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10分左右题型多样,形式灵活,综合应用性强。甚至有存在探究题目出现。

【考察内容】

①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

②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③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④考察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5)数据的分析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和概率初步。

(1)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难点。试题难度一般为难。常见选择,填空题分值为3-5分,综合题分值为10-12分。

【考察内容】

①能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能用数形结合,归纳等熟悉思想,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确定二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的坐标,并获得更多信息。

③综合运用方程,几何图形,函数等知识点解决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分值约为3-5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3)旋转:图形的平移,旋转是中考题的新题型,热点题型,在试题比重,逐年上升。分值一般为5-8分,题型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偶尔也会出现解答题。

【考察内容】

①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②旋转和平移的性质。

(4)圆:圆和圆的有关性质与圆的有关计算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内容。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也有以阅读理解,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探索题作为新的题型,分值一般是6-12分,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圆的有关性质的应用。垂径定理是重点。

②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应用。

③弧长,扇形面积,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

④圆与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以及有关的开放题,探索题。

(5)概率初步:分值一般3-6分,题型以选择,填空常见,更多以解答题目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简答事件的概率求解,图表法和数形图法

②利用概率解决实际,公平性问题等

③注意概率知识与方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试题,选材贴近生活,越来越新。

反比例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和投影与视图。

(1)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数学命题的重要内容,试题新颖,题型灵活多样,所占分值约为3-8分,难易度属于难。

【考察内容】

①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基本性质。

②能根据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相似:图形的形似是平面几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中考数学中的重点考察内容。一般分值约为6-12分,题型以选择,填空,解答综合题目为主,难易度属于难。

【考察内容】

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别方法,是重点。

②相似多边形的认识,黄金分割的应用。

③相似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综合性题目是难点。

(3)锐角三角函数

(4)投影与视图:分值一般为3-6分,试题以填空,选择,解答的形式出现。

【考察内容】

①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②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和折叠,展开和折叠是考试的热点,值得注意。

③利用相似结合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地区分值不同,可供参考)

选择题:3分一个,共14个,总分42分。

填空题:3分一个,共5个,总分15分。

解答题:共7题,总分63分。

(一)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中的简答题一般是分为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简单题和中档题,目的在于考查基础。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二)列方程(组)解决应用问题

在中考中,方程是初中数学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中考必考内容。从近年来中考来看,结合时事热点考的比较多,所以还需要考生有一些实际生活经验。

(三)阅读理解问题

阅读理解问题是中考中的一个亮点。阅读理解往往是先给一个材料或介绍一个超纲的知识或给出一个针对某一种题目的解法,然后再给出条件出题。

(四)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接触的函数主要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目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出现来考查学生对函数的掌握。

(五)动态几何

从历年的中考来看,动态几何往往作为压轴的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几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动直线一般是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和三角形中设立动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六)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会包括在函数、坐标系及几何题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数学复习资料(16)

一次函数定义: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为常数,)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当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列表取点、描点、连线,标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经过;>0时,经过一、三象限;<0时,经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图象性质:

(1)当>0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呈上升趋势;当<0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图象呈下降趋势。

(2)直线与轴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

(3)在一次函数中:>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4)在两个一次函数中,当它们的值相等时,其图象平行;当它们的值不等时,其图象相交;当它们的值乘积为时,其图象垂直。

已经任意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表达式。

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复习资料(17)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例:2的相反数是-2,如:2+(-2)=0;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M—N|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5,a=5或a=-5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

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积为1)如:(-2)×(-1/2)=1。

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注意可逆的使用)。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有理数的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新-课-标-第-一-网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2=4,a=2或a=-2

注意:|a|+b?=0得:a=0且b=0

强记:a0=1(a≠0);(-1)2=1;-12=-1;(-1)3=-1;

-13=-1;(-2)2=4;-22=-4;(-2)3=-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注意:12-4×5=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n比原整数位减1。(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比如:精确到就是而不是(再如:万:精确到百位;×104精确到千位,有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


数学复习资料(18)

几何图形

形状:方的、圆的等

(1)①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②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③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一曲面二平面)、圆椎(一曲面一平面)、圆台、球(一曲面)、长方体(六面八点十二棱)、四面体(三棱锥)、三棱柱(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在一个平面内就是平面图形。)新课标第一网

④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几何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展开与折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正方体展开六个面可用“1字型”、“Z字型”模型认识。

(3)三视图: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

(从上面看)。

直线、射线、线段

特点与表示方法:

①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不能用延长描述),可用两个大

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

②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用端点和延伸方向中的任意

一点表示;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的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两个相同)。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可用两个大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不能延长)。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是图形,距离有大小。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经过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长短比较

①线段的比较:叠合法(线段上、线段的延长线上)或度量法。

②中点: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称这条线段的中点。

③线段的和、差、倍、分(整体求部分,部分求整体)可以设未知数

④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甚至在线段外。

1、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2、1°=60′1′=60″1周角=360度1平角=180度;

直角=90度;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走6°,时针每分钟走°.

3、度化为度、分、秒(整数不动,小数下放);度、分、秒化为度(逐级上调)。

4、度、分、秒的加、减、乘、除(余数下放)运算:对口(秒与秒、分与分、度与度)运算,满60进1,借1算60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①角的比较:叠合法(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或度量法。

②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③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⒈+∠⒉=9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不要遗漏)。

④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⒈+∠⒉=18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不要遗漏)。

⑤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⑥角的和、差、倍、分(角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可以设未知数

⑦方位角:北偏东30o(就是从北望东旋转30o),西南方向:就是南偏西45o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1、尺规作图: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这种画

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作一条射线AM(2)在射线AM

上,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M于点B则

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在∠AOB上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P、Q

(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

(3)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2)步中所画弧于点F;

(4)作射线EF,∠DEF即为所求作的角

相关推荐

角色大班教案

教案
活动目标:1、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间的社会关系。2、学会大胆、有创造性的选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学会根据幼儿的需要自制简单的玩具,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
展开详情

六一儿童节趣味活动方案

实用文
一、活动持续时间20xx年x月xx日-x月x日二、活动具体内容(一)“迎接大运会”少儿绘画大赛!比赛时间:x月xx日至x月xx日作品主题:迎接大运会参赛画种:素描、钢笔画、水彩、水粉、油画、中国画、电
展开详情

校园少先队活动方案

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以中小学校少先队为单位,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学习实践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精神;结合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fxs战争胜利70周年,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牢记和践行“从小学习做人
展开详情

关于《开学第一课》的读后感

开学第一课
看完了《开学第一课》后我感触很深,在长征艰苦的岁月里,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老一辈红军穿着草鞋在雪山和泥潭中一步一步走来了光明和胜利!在长征的时候每天都
展开详情

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

实用文
一、活动目的为了全面实施教师健康工程,进一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丰富广大教职工业余生活,提高老师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全体老师的自身体质。经研究,决定于2023年11月25日下午在XX
展开详情

端午节创意活动方案

实用文
为了更好地发掘、传承和创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唱响"我们的节日"主题,给古老的节日注入新的因子,让小区居民以贴近现实和现代的方式来过好端午节,近而引导小区居民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
展开详情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教案

教案
活动目标1、学习9的组成,知道9有8种分合法。2、感受和体验9的组成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分合法列加减法。活动准备画有圆点的购物劵若干、水果、布置好的水果店。活动流程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法。游戏:
展开详情

国庆餐厅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策划方案
一、餐厅店庆活动目的增加餐厅品牌影响力,提升餐厅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餐厅形象,增加餐厅竞争力;加强餐厅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提高全员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展现餐厅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餐厅的企业文化
展开详情

音乐课《小猫钓鱼》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
《小猫钓鱼》是一首叙述性的童话歌曲,曲调诙谐幽默,情绪活泼欢快,童趣盎然。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讲述了一个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们在音乐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设计时,我抓住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作为教学的
展开详情

营销活动方案

实用文
一、活动总主题“中行卡五一献礼,‘金’喜来找你!”二、参加活动卡种长城系列信用卡、中银系列信用卡三、活动时间4月30日-5月3日四、活动内容(1)一重礼---“商尝超市购物大抽奖”活动期间,在指定商尝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村防汛应急预案范文 观舞记教案 景阳冈教案 活动方案 《借生日》教学反思 防溺水活动教案 《烦恼》的教案 《分米的认识》教案 绘画活动教案 2022年优秀医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奖励方案 关于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教案课件 《流行音乐中的几种形式》音乐教案 日常工作会计个人总结范文 学生课外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知识竞赛活动策划方案 幼儿园校园活动安全教育教案 早教亲子活动方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园地二「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落叶》语言教案 儿子高考结束文案(精选55句) 数学说课稿模板 化学平衡教案 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 开学典礼活动策划方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美术教案 班级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520活动文案(精选135句) 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大班健康教育教案 优秀儿童故事 小动物找家中班教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的组成》含反思 单位组织运动会的方案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教学反思 预防溺水学校工作方案 有关文案策划范文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 《马路上的车》中班教案 小班节气大雪教案 大学英语四级历年真题 小班重阳节活动的教案范文 教职工元旦文艺活动方案 中班好看的窗帘教案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秋天的颜色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2022光盘行动实施方案 一年级语文拼音教案 包身工教学反思 关于幼儿教师节活动方案 小班科学教案:学做泡泡水 《3的倍数》优秀教学反思范文 2021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创意婚礼的策划方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锦瑟》优秀说课稿 项目概述模板(合集8篇) 酒店促销活动方案主题 法国号说课稿范文 企业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关于劳动节简短文案(精选145句) 公司组织春游方案大全 最新2021再见2022你好发抖音文案(精选95句) 秋天的声音 2022学校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 有关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燕子的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摄影活动方案 《杠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 八年级政治上册粤教版教案 鲁迅《故乡》优秀教案设计 大班数学教案顺数与倒数 2022最新的开学第一课作文 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设计范文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2021年新学期打算教案 2022年消防演练方案范文 2022开学第一课活动总结 2022年暑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庆八一建军节活动方案 《找规律》的说课稿范文 高考活动方案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创意的父亲节的活动方案 安全教育教案 文明城市演讲稿2022 《神奇的口袋》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儿童必读故事精彩易读 军事夏令营活动方案范文 如何提高高一物理成绩 关于2022年开学第一课日记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幼儿园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 有关美好的文案(精选210句) 学校应急预案 少先队劳动节活动方案 《小熊本杰明》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产品网络营销推广方案模板 初一英语教学反思 幼儿园植树节活动方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卖油翁》阅读答案 中班美术教案 《长江之歌》的教学反思 清明班会活动方案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预案 女性创业者-每一个野心勃勃的你都值得被世界瞩目。 幼儿园升旗仪式家长讲话稿范文 新生开学典礼的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2021咕咚教学反思范文 父亲节主题活动方案策划2022 小班快乐圣诞节教案 最新手工社团活动方案 画杨桃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天气预报》教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 敬老院的活动方案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范文 《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稿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大班社会活动珍爱生命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分数的基本性质西师版教案 课文《老王》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庆典活动策划商业活动策划 生日教案 春季踏青活动方案 中班教案《如果我能飞》 《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纪念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 关于小脚丫的幼儿园人体认知教案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 武汉中考中考话题担当作文 消防主题班会策划方案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乡镇植树节活动方案 教案(一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 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目优秀活动方案 六一活动方案 安全教育班会活动方案 惊艳世俗的小众温柔文案(精选150句) 诗两首教案设计 中班小动物过冬教案 春天主题活动教案范文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三八妇女节策划活动方案 劳动节有趣文案(精选420句) 幼儿园小班获奖公开课教案(精品7篇) 圣诞节给女朋友温馨文案 英语教学经验反思 感恩节托班活动方案 压岁钱的来历教学反思 朋友圈简单干净文案 适合中学生的体育活动2022体育教案最佳参考篇 关于三八活动方案模板 小班中秋教案范文 2021年单位主题春游活动方案 2022小学音乐网课教学反思 2022读书日活动方案 幼儿园五一致家长的一封信 九九重阳节活动方案 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反思范文 暑假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体育课外活动方案 《梯形面积》教学反思 舞蹈教案模板 《立定跳远》教案 五年级语文早 《黄山松》教学设计 建筑工地食堂应急预案 金色花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教案 研究生自我鉴定范文 五年级读书笔记范文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防火安全知识主题班会教案(汇集14篇) 感恩自然小学植树节活动方案 高考后高三毕业典礼活动方案 2022托业(TOEIC)考试难点词汇记忆 元旦节主题活动方案 关于今天大寒发朋友圈文案(精选11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