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芬兰在二战时是在德国之前和苏联作战的还是德国参战后他也参战了?

首页

芬兰在二战时是在德国之前和苏联作战的还是德国参战后他也参战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0 04:37:56
      芬兰在二战爆发后不久和苏联爆发了著名的“冬战争”,正是由于这次战争,德国进攻苏联后芬兰站在了德国的一边。但是整个二战中芬兰略微进攻后便一直保持守势,再没有主动进攻过苏联,以免和轴心国有过多干系。
    冬季战争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
      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这场战争中双方皆有损失,芬兰丧失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苏联为列宁格勒周围获得了一块缓冲地带,但丧失了国际舆论支持,并暴露了红军作战能力的缺陷,而为后来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增加了信心。
         3月15日的苏芬和平协议阻止了英法联盟通过挪威向芬兰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纳粹德国于当年4月9日进攻丹麦和挪威。   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表现,使斯大林领悟到运用政治手段控制军队无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战争过后,红军重新起用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并加强军队现代化。
      对后来抵抗纳粹德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背景   芬兰在1808年被沙皇俄国征服,成为俄国的属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作为俄国的对立面一直鼓励芬兰要求独立的斗争,俄国十月革命后,芬兰政府立即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但由于德国战败,德国扶持的黑森亲王弗里德里希·卡尔没有能成为芬兰国王,但德国和芬兰的关系一直很紧密。
         但在争取芬兰独立的过程中,芬兰和俄国以及其后苏联的关系一直很冷淡,苏联支持的芬兰社会主义者起义已经失败,斯大林当时非常担心纳粹德国会进攻苏联,但苏芬边界距离列宁格勒只有32千米,他担心芬兰会成为德国进攻的根据地。1932年苏联和芬兰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1934年又进一步确定此协定为十年有效。
         1938年4月,苏联和芬兰进行外交谈判,希望和芬兰联合抵抗德国,并希望芬兰将列宁格勒外围领土和苏联北方领土交换,以达到保护列宁格勒的目的。但谈判延续长达一年也没有实质性结果,这时欧洲的形势已经开始恶化。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一项秘密条款,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将芬兰划归苏联。
      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苏联随后也在东面出兵,仅几个星期,两国瓜分了波兰。   当年秋季,苏联要求芬兰将边界从列宁格勒后退25千米,并租借汉科半岛30年,以建设海军基地,作为交换,苏联割让两倍的卡累利阿领土给芬兰。   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十分令人怀疑。
      当时的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苏联军队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诺海姆防线。
         1939年12月1日,苏联扶持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即以库西宁为首的“芬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希望借此煽动芬兰军队中的社会主义者反叛,但没有成功,这个共和国只存在到1940年3月12日,后来并入到苏联卡累利阿加盟共和国中去了。 [编辑本段]战争   芬兰的机动部队当时只有18万人,但实行游击战,芬兰的滑雪部队身披白色伪装服可以在雪地中迅速运动,并使用在西班牙内战中发明的石油炸弹。
      当年冬天温度低达-40℃,芬兰部队经常进攻苏联军队的食堂和篝火旁,游击战取得很大的成功。   虽然芬兰的社会主义者因为其信仰不允许进入正式部队,但令芬兰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感到惊奇的是芬兰绝大部分社会主义者并没有和苏联站到一起,反而和他们的同胞一起战斗。
      这主要是由于有部分芬兰共产党人到苏联后,反而被斯大林的“大清洗”所镇压,引起对苏联的不信任感。另外还因为芬兰经过1918年的内战后,社会阶级差别缩小,社会矛盾减弱。   苏联军官的傲慢和不能胜任也是战争发展的重要因素,当时苏联认为很快就能取得胜利,据历史记载当时苏联军队甚至手挽手唱着国歌向芬兰战线挺进。
      在大清洗中,苏联军官有80%被撤换,新上来的都是忠于斯大林而不懂指挥战争的,斯大林用政委监督军事长官,只是按照书本指挥战斗,苏联军队许多败仗都是由于指挥不当造成的。   苏联军队也没有准备冬季在森林中战斗的装备,大量使用战斗车辆,这些车辆必须24小时不熄火才能保证油料不会冻住。
      苏联第44步兵师(约2万5千人)进入森林后被芬兰第9师(约6千人)分割包围歼灭,造成大约2万3千人战死,而芬兰方面只损失约8百人,并缴获43辆坦克,71架高射炮,29门反坦克炮,260辆卡车和1170匹马以及许多轻武器和给养。   也由于苏联决策人员的傲慢无知,没能在战争开始时就投入决定性力量:芬兰在主要战场上集中了13万人和500门炮,而苏联只投入了20万人和900门炮,虽然有1千辆坦克,但没有好好运用,反而损失惨重。
         因为芬兰的装备不足,在开始时只有受到最基本的训练的士兵有军服和枪支,其他参战人员只能自己在衣服上佩带标志,所以尽量使用俘获的武器。由于苏联军队一开始领导不力,训练不足,大量武器落入芬兰人手中。   由于斯大林的种族偏见,参加冬季战争的苏联军队主要是由南方的部队组成,他不信任当时在苏芬边界的部队,怕他们可能和芬兰人有亲戚关系或共同的文化历史,但南方的部队不适应芬兰的冬季寒冷和森林中的战斗。
      在1950年代,绝大部分芬兰人还生活在农村,他们自己的御寒衣物已经足可以使他们在严冬中战斗,当年的冬季是芬兰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寒冷的三个冬天之一。   芬兰空军的规模远小于苏联空军,不过他们的训练扎实,要求标准很高,飞行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很普遍。
      芬兰空军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使用4机编队做为他们空战的基本编制。这种编队和德国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发展出来的战术编组的基本概念是相似的。四架飞机当中以两架为小队进行战斗,通常是由较为资深的飞行员担任小队的长机,在战斗中居于主动的地位,另外一架由较为资浅的飞行员操作,负责掩护和伺机攻击敌机。
      这种战术编队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逐渐被各国家采用,并且成为现代战斗机作战编队的基础。   苏联空军当时还是采用沿习自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3机编队战术,无论是在飞行员个别的训练、编队间的默契以及作战的企图心上都远不如芬兰,有不少的报告指出3机编队中的僚机有的时候无论有没有目标,都会随着长机开火,形成浪费弹药的情况。
      负责支援轰炸机的战斗机有的时候还会丢下同伴,脱离作战空域。   较差的训练以及呆板的战术,使得苏联空军虽然数量大于芬兰空军,然而在作战效果上远不如芬兰空军的表现,导致苏联空军损失惨重之外,对芬兰境内目标的轰炸效果也非常有限。 国外支援      由于苏联的行为是明显侵略,引起许多外国团体的不满,送来物资和药品援助芬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芬兰移民,有许多回来参加战斗。
      在战斗期间共有1,010丹麦志愿者、895位挪威志愿者、372英国志愿者、346位芬兰在外国的移民和210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参加了战斗。还有许多外国记者来芬兰报道。   瑞典当时还非中立国,只是声称为“不结盟国家”,但也支援芬兰军事物资和现金,有8,700位瑞典志愿者准备到芬兰参加战斗,其中包括一个空军,有12架战斗机、5架轰炸机和8架后勤飞机,占当时瑞典空军的1/3,他们放弃瑞典军衔,准备到芬兰战斗,还包括900位地勤工人和工程师。
         瑞典志愿军有8,402人在2月中旬参加了战斗,33人战死。 [编辑本段]英法的作用   直到1940年2月,同盟国才决定援助芬兰,2月5日同盟国考虑3月20日在挪威北部登陆10万英国军队和3万5千法国军队,穿过瑞典进入芬兰,但需要在芬兰政府要求的条件下。
      3月2日正式向挪威和瑞典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将这两个中立国带入同盟国一方。但12月时希特勒已经向瑞典政府照会,如果同盟国军队踏上瑞典国土一步,就意味着德国立即进攻瑞典。   当时瑞典和挪威政府都没有同意同盟国的要求,战后透露的文件证实,其实同盟国根本无意和苏联交火,只是想借此占领挪威北部的铁矿,以阻断德国的战略物资来源。
         瑞典拒绝了同盟国军队入境的要求,也拒绝了芬兰希望瑞典正规军参加战斗的要求,同时明确表示不能进一步对芬兰援助了。现在芬兰已经处于两难地步,同盟国希望战争继续拖下去,而瑞典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害怕会殃及池鱼。德国也希望尽快结束战争。   当时各国都在敦促芬兰,英法答应送来20,000人部队,德国和瑞典希望答应和平条件,芬兰军队指挥对战斗发展比较悲观,所以芬兰政府下决心在2月29日开始和平谈判。
         听到芬兰开始谈判,英法又答应送来50,000人部队,但实际只有6,000人准备援助芬兰,其余人准备夺取挪威铁矿和港口。这个情报到达苏联决策部门,也促使了和平协议的迅速达成。 停战   到了冬季快结束时,德国敦促芬兰尽快和苏联谈判,苏联也损失惨重,又在国际社会中受到孤立。
      2月12日芬兰收到和平协议草案,不仅德国,瑞典也希望战争尽早结束以免受到波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公开宣称不再给予芬兰以军事援助。   到了2月底,芬兰的军事物资几乎消耗殆尽,苏联也已经攻破曼诺海姆防线。2月29日,芬兰政府同意谈判,3月5日,苏联军队又挺进10-15千米,逼近维堡郊区,芬兰政府要求停战,但苏联军队一直到3月12日协定签字才停止军队进攻。
         这次战争中苏联红军损失惨重,48,000人阵亡,27万人失踪。芬兰方面22,830人阵亡。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此外苏联还丧失了2千辆坦克。红军的将军说在这次战争中“我们获得了足够埋葬阵亡将士们的土地”。
       莫斯科和平协定   根据3月12日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22万2千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的人丧失了家园被遣送,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苏联籍。   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里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这个协议对于芬兰来说是非常严酷的,仅仅过了一年,就又在德国支持下和苏联爆发了持续战争。 冬季战争后的一段和平时间内,苏联在政治上对芬兰横加凌辱、讹诈并以灭亡相威胁,军事上对芬兰进行各种挑衅,包括击落芬兰民航飞机。因为按斯大林的说法,就算仅从地理上考虑,芬兰也决不可能不介入苏德战争。
      况且双方还经历了冬季战争。由此,芬兰人被逼得走投无路。 1940年12月底,“巴巴罗萨计划”的大纲已经拟好。希特勒已经下定决心进攻苏联。德国想把芬兰拉入轴心国。6月3日,德国代表团找到芬兰国防军总司令曼纳海姆元帅,直接了当提出芬兰是否愿意参加对苏战争,如果愿意参加,芬兰想得到什么。
      曼纳海姆表示,将保卫自己,如果这样做将被卷入一场苏德战争,那么芬兰将不要求什么,但若得到援助,能收复被强占的国土,芬兰将会表示感激。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大规模的进攻。希特勒在电台讲话中宣称德国军人“与芬兰同志结盟”,“共同战斗在北冰洋沿岸”但实际上此时芬兰尚未与德国结盟。
      虽然芬兰政府在当天上午发表声明,否认了希特勒的说法,并宣布了中立,但斯大林已经当成既成事实来看待了。6月25日,苏联空军轰炸芬兰的军事基地后,芬兰才向苏联宣战。 芬兰于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宣布中立。而实际上,芬兰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共动员了五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六。
      苏联无视芬兰的中立宣言,空袭了赫尔辛基、土耳库等南方城市。于是,芬兰政府向苏联宣战。8月的下半月,芬兰军队在德军的协助下展开了全面攻势,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收复了芬兰在1939年的全部领土。爱好和平的芬兰人对别人的土地并不感兴趣,立即由进攻转为防御,任凭德国百般威逼、劝说,就是不肯前进一步。
      于是,1942年至1944年间五十万芬兰和德国精锐部队无仗可打,只与不及他们半数的、战斗力不强的苏军对峙着。 随着德国的接连失利,芬兰越来越希望摆脱德国结束战争。斯大林于1943年12月在德黑兰由于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压力,已经同意芬兰应该保持民族独立。
      1944年9月,芬兰宣布退出战争。 必须反复的指出,芬兰在1939年是恪守中立的。芬兰保持中立的决心,丝毫不亚于瑞典。正是苏联的侵略,才把芬兰从中立的停泊之处冲走。在希特勒对苏联进攻的这些特定条件下,很难设想芬兰能够不卷入1941年至1944年的大战。
      在这样的局势下,芬兰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战的,其正义性是无可指责的,只是时机不巧,与希特勒入侵苏联之战碰在了一起,但卷入这场战争并不出于芬兰自己的选择,也不是事先与德国密谋的。对于这些形势,苏联必须负主要的责任。 附:1941年-1944年的芬兰——继续战争   继续战争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芬兰和苏联之间的战斗,从1941年6月25日到1944年9月4日,芬兰方面称为持续战争是为了和冬季战争联系起来,认为是冬季战争的延续,但苏联方面认为只是卫国战争的一部分,是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的战斗,芬兰只不过是德国的帮凶。
      英国在1941年12月6日对芬兰宣战,但事实上没有参加战斗。在1947年的巴黎和平条约签定后,这场战争才算正式结束。    战争的目的   芬兰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是要夺回冬季战争失去的土地,并进一步向卡累利阿延伸,创造大芬兰国家。苏联在这次战争中则只有防卫。
          背景   东卡累利阿从来也不是芬兰的领土,但居民大部分属于芬兰族,芬兰向国联呼吁几次对东卡累利阿的要求,可是没有获得支持。在芬兰内战中,为反对社会主义者,德国对芬兰白军予以很大的支援。   1939年,芬兰和苏联之间发生冬季战争,最终以1940年签定的莫斯科协定告终,芬兰丧失了1/5的工业,11%的耕地,12%的人口被迫迁徙。
         莫斯科协定对芬兰人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总统要求重整军队,1940年的军费开支相当芬兰财政收入的45%。   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芬兰丧失了化肥进口的来源,食品供应短缺,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渠道被堵塞,只能向瑞典和苏联购买,可是经常不能按时供货,芬兰只得转向德国。
         从1940年5月起,芬兰向德国靠拢,媒体停止批评德国,发表不同言论会受到审查。6月23日,苏联要求波特萨莫的采矿权,6月27日,苏联要求阿兰群岛解除武装。7月8日德国和瑞典签定允许德国武装过境的协定,苏联立即要求和芬兰签定相似的协定,允许苏联部队越境的协定在9月6日签定,10月11日阿兰群岛解除武装,采矿权的协定仍然没有达成协议,但苏联又开始干涉芬兰内政,指定某些政府成员必须辞职。
         当时希特勒已经计划要进攻苏联,本来希特勒对芬兰没有兴趣,但冬季战争发生后,他看到了芬兰的地理和军事价值。和芬兰秘密签定了允许部队通过的协定。   关于波特萨莫的采矿权的协议谈判了六个月,一直没有成功。1941年1月苏联外交部要求必须尽快达成协议,同日苏联停止向芬兰出口粮食,1月18日苏联电台广播开始攻击芬兰,2月1日希特勒命令驻挪威的德国军队,一旦苏联进攻芬兰,要立即抢占波特萨莫矿。
         在1941年春天,芬兰和德国已经谈论了联合作战的计划,但政府正式通知英国和瑞典,说在1942年春天以前,德国不会和苏联开战,因此战争爆发后,瑞典和英国都认为是受芬兰欺骗了。   6月7日德国军队进驻波特萨莫矿,6月20日芬兰政府要求芬苏边境的4万5千居民撤离。
      6月21日,德国通知芬兰战争正式开始。 战争进程   6月21日,隐藏在芬兰的德国布雷艇在芬兰湾布置了两大片雷区,阻止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进入,德国的轰炸机在列宁格勒的港口和涅瓦河中投下水雷。6月22日芬兰军队进入阿兰群岛,德国军队全面通过挪威北部进入波特萨莫,但芬兰不愿意让德国直接介入芬苏战争,所以德国军队暂时没有和苏联直接交火。
      在芬苏边境只发生零星战斗。   6月25日苏联空军出动460架飞机空袭芬兰18个城市的机场,宣称是针对德军在芬兰的军事目标,持续战争正式爆发。   当时芬兰在前线布置16个步兵师,一个骑兵旅和两个长枪旅,另外在波特萨莫有两个德国山地师,在萨拉有一个德国步兵师,还有一个步兵师正在从挪威通过瑞典向芬兰挺进。
      苏联方面错误地估计芬兰只有10个师。   当时苏联在边境驻扎有10个步兵师,一个摩托化师和两个炮兵师,还有大约40个团分散在附近,列宁格勒有3个步兵师和一支机械化部队。750架空军战机以及700架海军战机,芬兰方面只有300架战机。但苏联在其他战场上和德国作战不利,还需要抽掉部分兵力。
         7月10日芬德联军攻破苏联防线,7月15日攻到拉多加湖岸,切断苏军运输线。   到9月9日,德芬联军已经占领了全部卡累利阿,直逼列宁格勒。   在1941年8月份,芬兰军队已经全部占领在冬季战争被夺去的领土,仍然和英国、瑞典保持外交关系,在5月和6月时还宣称芬兰和苏联的战争只是防御性的,芬兰决不会和德国结盟。
         但是随着芬德联军的进攻,国联对芬兰实行封锁,7月31日英国和芬兰断绝外交,英国空军轰炸了波特萨莫港口。9月11日美国大使通知,既然芬兰已经收回领土,就不应该再继续参与德国围攻列宁格勒的战斗。9月22日,英国通过挪威大使,要求芬兰方面让所有德国军队撤出芬兰领土,芬兰军队应该撤回到冬季战争的边界,否则英国将向芬兰宣战,芬兰没有答应这个条件,12月6日在芬兰独立日这一天,英国正式向芬兰宣战。
         芬兰和德国的结盟,使的波罗的海成为德国的内海,阻止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活动,使得德国可以利用其作为潜艇基地。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德国战败后,芬兰组织新一届政府,力图和苏联及国联达成和平协议,但谈判始终没有成功。   1944年6月9日,苏联开始在卡累利阿反攻,第二天就攻破芬兰防线,德国在芬兰不再谋求单独媾和的条件下,为芬兰提供了武器支持。
         到了7月,芬兰军队退回到冬季战争结束时的战线,苏联停止进攻芬兰,将注意力转移到波兰战线。这时同盟国军队已经在诺曼底登陆。   这时德国已经在爱沙尼亚战败,芬兰急于想和苏联以任何条件尽快媾和,9月19日,在莫斯科达成协定,芬兰交还1940年边界以外的所有领土,另外将波特萨莫区域划割苏联,帕尔卡拉半岛租借给苏联50年(1956年就已经归还)。
      所有德国军队必须撤离芬兰领土,但德国军队不愿意自行离开,芬兰在拉普兰战役中和自己以前的盟国德国军队进行了一场战斗。 。

    危***

    2018-04-10 04:37:56

其他答案

    2018-04-10 03:37:56
  •      芬兰按西方人所说的二战暴发时间准(我怎么都认为二战发生在1931年9月18晶),在二战前就和苏联发生了战争。
       芬兰在1808年被沙皇俄国征服,沦为属国。1917年俄国10月革命后,列宁宣布放弃沙俄侵占的殖民地,芬兰政府立即宣布独立。
      1938年4月,斯大林借口担心芬兰会成为德国进攻苏联的基地,要求芬兰放弃列宁格勒周边战略要地的领土卡累利阿,和苏联荒芜的北方疆土交换;芬兰政府拒绝接受。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卑鄙的秘密条款---将芬兰划归苏联。
      1939年11月9日双方谈判彻底破裂。11月28日,苏联宣布芬军在边境挑衅,决定单方面废除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中断了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开始向芬兰发起全线进攻,宣布在其占领区帖里约基成立了以O。
      B。库西宁(1881~1964)为首的芬兰民主政府,声称红军是应政府要求越过边界的。芬军在力量对比不利的情况下,凭借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战、阵地战和消耗性围歼战,因此苏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进展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较大,对芬军主阵地久攻不克。
      1940年 1月苏军重新组织攻势,总兵力增加到46个师,于 2月11日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峡发动总攻,空军对芬后方城市和交通线进行了狂轰猛炸,14日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军于2月26日退守维堡一线。战争一直延续到 3月,苏联面对芬军顽强的抵抗,不得不抛弃库西宁政府,芬兰政府也因弹尽粮绝只得接受苏联的媾和条件。
      3月13日两国经瑞典调停在莫斯科签定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由于整个战争是在冬季严寒中进行的,史家称之为“冬战”。
       。苏芬战争中苏联红军4万8千人死亡,27万人失踪。芬兰人2万2千8百30人牺牲,丧失了卡累利阿、里巴奇半岛和第二大城市维堡。红军将军说这次战争中「仅仅获得够埋葬阵亡官兵的土地」。斯大林发动侵略弱邻付出的政治代价是被开除出「国际联盟」,沦为希特勒的难兄难弟。
      历史证明侵占了芬兰在列宁格勒周边战略要地的领土卡累利阿,苏联并不能抵挡纳粹德军的闪电战。芬兰的失利直接导致其加入轴心国对同盟国做战,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后,芬兰于25日借口苏机轰炸了芬兰领土,宣布全国处于战争状态,芬、苏重新开战,史家称之为“续战”。
      芬军于 6月28日发动总攻,9月占领维堡等城市,12月6日芬兰宣布收复在冬战中的一切失地。1944年苏军在德苏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6月9日挥师向芬军阵地猛攻,攻破“新曼纳海姆防线”。6月15日,芬军退出东卡累利阿,20日维堡失守。6月23日苏敦促芬兰投降,并命令苏军继续向芬兰纵深地区挺进。
      7月苏军重占萨拉地区,芬军已失去再战的能力, 8月芬兰被迫求和,并于9月2日宣布断绝同德国的关系, 9月19日在莫斯科同苏签订停战协定和临时和约,并对德宣战。1947年2月10日,苏联等盟国与芬兰在巴黎签订正式和约。《巴黎和约》除确认1940年《苏芬和约》的一切规定外,芬兰又将贝柴摩省归还苏联;把波卡拉半岛租让苏联50年;赔款 3亿美元,并承担审判战犯,限制军事建制等义务。
      芬苏两次战争中,苏从芬兰共割取4584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卡累利阿地区苏芬边界线向北推移了150公里。 。

    麦***

    2018-04-10 03:37: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