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首页

为什么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为什么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24 12:25:45
  •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章强调,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 改善民生为重点,对此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看,坚持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根本目的看,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1老有 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 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 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 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二,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一些影响群众丰活和 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一 些人员需要下岗转岗、以多种形式创业就业,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 “社会人”;随着农村生产力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正在进步加 速,相应社会养老服务明显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 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 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由此所导莩的城 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分配结构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与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事关社会 和谐稳定。因此,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社会建设的重点,推进改善民生的 制度性安排,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基本 需求,也就抓住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关键。
       第三,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目标要求,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字明建 设协调发展,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 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特别 是民生领域工作密切相关。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同 时只有发展社会事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才能为扩大国内需求 、 拉动 经济增长提供不竭动力。没有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没有相应的教育、 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相配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你难以 实现。
      

    春***

    2018-02-24 12:25: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时事政治 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