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膀胱癌
脚后跟干裂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陈*** | 2018-04-27 02:54:39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8-05-01 07:29:03
  • 通常情况下:我们站的久了出现脚后跟疼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持久的脚跟疼我们就应该好好找一下原因了,是外因导致脚跟疼,还是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病变所导致?       人体足部跖腱膜是维持足纵弓的组织结构,它起于跟骨跖面结节,向前伸展,在跖骨头附近分成五段,分别附着于足趾近侧趾节上.趾短曲肌附着其深面.跖趾关节背屈,趾短屈肌的收缩,体重的下压等三重力量集中作用于跟骨跖面结节上,其受力相当大.长...

    查看全部>>

    通常情况下:我们站的久了出现脚后跟疼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持久的脚跟疼我们就应该好好找一下原因了,是外因导致脚跟疼,还是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病变所导致?       人体足部跖腱膜是维持足纵弓的组织结构,它起于跟骨跖面结节,向前伸展,在跖骨头附近分成五段,分别附着于足趾近侧趾节上.趾短曲肌附着其深面.跖趾关节背屈,趾短屈肌的收缩,体重的下压等三重力量集中作用于跟骨跖面结节上,其受力相当大.长期、持续、过大的牵引刺激,可以在跟骨跖面结节的跖腱膜附着处发生慢性(退变性)损伤,产生骨膜炎或纤维织炎.这些都是导致脚跟疼的原因.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脚跟疼多是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及年龄增加等因素引起体质下降,各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足力虚弱,韧带松弛,导致足弓的降低,跖腱膜所受张力增加,起点处受到的牵拉力更集中、更强大.因此,年老体或衰是发生脚跟疼的根本原因.所以,跟痛症多发生于中年以后.跖腱膜附着处在长期、持续、过大的张力刺激下,可以出现钙质沉着,以增加韧带强度,抵抗日渐增大的牵引力(表现为骨刺形成).跟痛症起病缓慢,可有几个月或几年的病史.主诉足跟跖面疼痛,休息后刚站立起来开始行走时加重,走几步后可减轻.在足跟跖面内缘或足跟跖面正中处有局限性压痛.部分患者足跟有骨刺形成.但骨刺并非引起脚跟疼的主要原因.导致脚跟疼的原因是多样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您有发现这种症状的话,应该引起重视,脚后跟疼可能与骨关节炎有一定的关系,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避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时治疗很重要.经全国十家权威医院2367例患者临床证实,足跟痛贴对于足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部滑囊炎、跟腱炎、跟垫炎等引起的足跟痛效果独特:一般服用2-3天可迅速止痛;15天左右,骨刺逐渐变软,足跟疼痛基本消除,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下床走路;1-2个周期,关节受损软骨得到整体修复,足跖筋膜得到全面营养,全身气血运行畅通无阻、免疫力显著提高,足跟肿胀、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高血压、失眠、腰酸背痛、头晕眼花等病症亦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何*** | 2018-05-01 07:29:03 2 2 评论
    0/300
  • 2018-04-27 16:54:39
  •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

    查看全部>>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有:
    1)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
    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临床上发现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3)足底脂肪垫萎缩: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足跟痛的最好治疗方法是采用中医外敷黑膏药的方法,中医外敷黑膏药治疗方法通过膏药贴服于表皮,活血化瘀,通经舒脉,达到根治的效果。
    足跟痛的预防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足跟痛的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七、外敷贴剂赵 氏 养 生 膏 贴,特效治疗足跟痛,方内融合地道野生药材之精华,独特秘制组方,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更安全更彻底!
    半*** | 2018-04-27 16:54:39 2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