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可知论可信吗 为什么

首页

可知论可信吗 为什么

可知论可信吗 为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19 14:30:23
      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被人似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他们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附文一篇,仅供参考:
    为不可知论辩护 
                     
    如果有真理,真理唯一的特性便是自由的质疑与阐述,因为我们无法彻底的达到本体。
      就正如一个怀疑论者所说的,没人知道什么,也从不会有人知道什么…… --------题记 历史上的不可知论:是英文Agnosticism的意译。
      主张除感觉或现象以外,什么也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或本体无法知道的哲学学说。不可知论的思想在古代就已产生。欧洲近代的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是休漠与康德,前者拒绝回答事物是否客观存在的问题;后者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否认其可知性。不可知论为宗教信仰开拓了地盘。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流派(如马赫主义,实用主义等)竭力宣扬不可知论,阻止被压迫阶级认识客观真理。不可知论一词有时也用以专指针对宗教教义而提出的一种学说,认为精神实体是否存在无法证明,上帝是否存在、灵魂是否不朽是不可知的。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把哲学家们划分为两大流派,洛克、贝克莱、休谟以及后来的许多经验主义者属于一派――经验派;而柏拉图、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人属于另一派――理性派。
      然而不管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都没有摆脱不可知论的阴魂。 贝克莱否定洛克世界构成要素中的物质存在,休谟则走得更远,不仅怀疑物质存在、也怀疑上帝存在。不过他不是象贝克莱那样断然否定物质存在,而是说物质存在与否不可知。 休谟的不可知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
      关于物质的存在不可知,这是继承了贝克莱的思想,而后一个不可知是他的创见,它对康德哲学和现代科学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在此是为着这样一种不可知论辩护,它反对真理的存在,意识无法达到真实地反映客观实在,实践也无法客观的的连通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都不绝对的可靠,人可以认识,但无法达到全面地深刻的实在。
      认识只是在无法克服的局限中艰难的为着人类的生存与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不完全不完美的东西。对于社会,它反对独断,主张多元的价值与认识,没有人可以自称拥有真理而专横的命令他人。 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自觉的把这一原则看作是自己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他们宣称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性,其主要借助于人的意识的反作用,通过感官与理性的思辨,以实践为中介,从而主观可达到客观事物的本体。 唯物主义的辩护是荒谬的。首先,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但人的认识有限得,这是唯物主义承认得,但他们企图通过人类这一整体就能够达到认识终极,这显然是荒谬的。
      无论是人类活动与认识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无法超越时空的无限性,吾身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对无涯,殆也。如果借此批判庄周的相对主义,那么周实在怨也。吾身如果放大为人类社会整体,当时没有疑问的,估计除了像尼采那样的狂人之外,没有人敢说自己或者人类将与时间同在,人类终将走向灭亡。
      没有人存在,还有谁认识这没有寂寞孤独的世界? 感性与理性的谁是第一性的斗争,是哲学两大流派斗争的主要问题。而辩证唯物主义企图调和这两者,认为其都是达到认识不可或缺的。感性是不可靠的,理性也是不可靠的,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与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互相得否定,并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同样唯物主义也不可能给出解释。
      休谟和洛克一样,初衷是:明理性、重经验,什么也不轻信,追求由经验和观察能得到的不拘任何知识。但是他最终却得出了从经验和观察什么也不能知晓这个倒霉的结论。 感性的认识是片面的,表面得,其依赖理性;而理性也需依赖感性的材料,而感性的材料是无穷的,且人类的理性是有限得。
      正如,经济上得市场代替了人类的理性得计划,在此不再赘述,哈耶克《同往奴役之路》和《知命的自负》对此作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有限得理性在面对广袤浩渺的位置宇宙时显得那么渺小,也难管伟人总是感觉沧海一粟。也许,会有人认为人类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发达从实例上验证了人类可以认识这个世界。
       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人是可以认识这个世界的,我也只能承认他只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停留在某一个层次上而已。如果说他在趋近这个本体,那么即使是哪怕趋近一点,也是经历很多挫折与障碍。 宏观是无尽的,微观也是无尽的。从哥白尼日心说打破地心说以来,脱离蒙昧的我们发现无数个像太阳系,银河系的星系,星云黑洞,从微观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等等无尽的分割下去,这些发现告知我们,不是我们人类是多么的伟大,恰恰我们应该学会敬畏,承认我们的局限。
      人类应该学会面对这种真实无法超越的现实,去勇敢追求。 对于人类的逻辑思维,我更不敢苟同气会发现真理。从亚里士多德发明的演绎逻辑到培根的归纳逻辑,企图都想找到人识真理得方法,不幸的是他们都不能。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演绎从来就没有发现新的东西,它只是在不停的发明和创造概念,进行概念间的游戏而已,其独断得给人类一个原理规则,不错按照逻辑是可以的出许多看似真理的东西。
      可是他却从来都是先验的独断得给出一个前题从不加以证明。而归纳主义企图通过经验加以枚举,通过身体力行地体验已得出可靠的符合实际的东西。然而在归纳逻辑诞生那一天就已经宣告了它先天的不可治愈的顽疾---他无法穷尽这客观世界的物。 对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认为真理或者知识被发现,其得到承认的唯一途径便是实践。
      在他们看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独特的,甚至是神圣的。我无法承认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性,我也不知道主观是如何打通通向客观实体的路径得。也许这样我们会陷入意识与物质的争辩之中,但却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我们把它们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放在一般。我们都承认的一个事实,物质与意识同在,物质是物质,意识是意识。
      退一步来讲,意识即使由物质决定,它也不能代替意识。那么问题产生了,意识与物质是两种存在,那么它们怎么就变成了一体了,意识就完全得正确的毫无保留的融合在客体的实在之中了? 还有一点,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那么人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否摆脱意识主观方面的偏见呢?能否像一些人所说的达到不偏不倚呢?即使他那么人为,也不能摆脱那无疑是的掺入偏见,其也不具有完全的知识和理性。
      那么对一种知识或真理的检验我们能否完全得交给一种带有或然性得非客观的一种行为进行检验呢?显然不是,实践并不能达到这种不带偏见完全具有正确理性得客观检测。如果是因为害怕,而不敢承认人类的局限,岂不让人笑话。再者,实践具有它的时间的滞后性及环境的偶然性,人的主观及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可能达到检验的理想标准,从而又陷入逻辑检验得泥淖,而证伪主义也正是倒向了不可知论这一边。
       世界是如此纷纷扰扰,企图揭开层层面纱的先人们是勇敢的值得敬佩的。然而,我们却从未发现有令人信服的真理。如果世界是变化的,发展得,就企图否认人的认识能力显然是错误的,相对主义正是犯了此等毛病。我们的认识是在进步,确实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取得进步,就认为可以为自然立法,穷尽宇宙的奥秘。
      我常常疑问,为什么真理总是在不停的改变,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会有人和我争辩,真理是相对的,条件在不停的改变。它恰恰告诉了我,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真理停留在了时间上,聚焦在了某个范围类,某一层次上。这一切无不指向我们我们正在向无边的广度无尽的深度迈进,而终极是他的深刻得全部。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那些打着真理的旗号,自以为掌握规律的人对大众的愚弄,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为着一己私欲而挟真理自重。其实这个世界,无从真理。 不可否认,我们在认识,也获得了认识,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我们从未获得公认的无可辩驳的知识与真理,创造发现无不与毁灭颠覆同在。
      如果我在赞同什么,我唯恐得出了什么独断的结论。即使我自己,我也不敢为了一丝偏心而承认自己说的完全是对的,我们只在谈论给与自己的见解,有深有浅,也有错,但决没有完全得对。 这也是为什大自然创造了这么多可爱的生命,而从未像人类自己宣称的具有智慧的生物给与特殊的照顾与待遇的原因,世界本就是多元的,这种实在可以探索,可以为人类服务,但从不会让人窥探到全部。
      上帝不会为了眷顾,把他的一切奥秘告诉诺亚。其实人类因不会知晓一切,人类的种种欲望与罪恶自然而然的就已经把通向终极的路给切断了。 当然不必为这种令人担忧的悲观主义而感到绝望。其实每个人都知晓死的结局,但我们并不知晓死的奥秘,可我们同样悲伤而又快乐的生活着。
      承认我们认识的不可超越弊病,并不妨碍我们去认识,去改造世界,追求幸福的生活。反而反对与害怕种种状况从而欺骗自己知道是可怕的。我们从不能夸大我们的能力,坦诚地接受对于我们并无坏的结果。有这一种欺骗的专断,自称知晓一切真理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相信他们的谎言剥夺了自然赋予我们真正美好的东西。
       。

    红***

    2019-03-19 14:30:23

其他答案

    2019-03-19 14:43:22
  • 可知论是人类认认世界基础,是其它一切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的平台。这不是可信和不可信的问题,而是我们行为的基础。并且也一直在接受着现实和其上的理论的证明。

    w***

    2019-03-19 14:43:22

  • 2019-03-19 14:13:43
  • 撇开太复杂的东西不说,可知论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就是意味着我们能比前人做得更好、生活的更好,并且这种改进可以不由外界给予、或者由所谓命运决定,而是可以靠主观努力来达到的。
    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可知论应该是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的必要条件。但是接受可知论并不是说就得成为那种“自称知晓一切真理的人”。有句话叫,认识的范围就好象一个圆,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不知道的东西也越多;这个在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能分清已知、未知界限的情况,大约就体现了可知论的意思。
    另一方面,可知论也不是说所有的奥秘都能数学化的解答。只是说如果有某些东西不能被认识的话,那么阻碍认识进步的障碍应该是具体的和可以认识的(比如或者人类的观测、测量手段的极限,人类这个物种存在时间的限制等),而不是毫无前因后果、不能描述的神秘屏障。

    C***

    2019-03-19 14:13: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