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风湿科

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中医疗法都有哪些 ?

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中医疗法都有哪些 
我*** | 2013-07-25 09:56:17

全部答案(共9个回答)

    2013-07-25 16:09:14
  • 中医的针灸很推拿的效果都不错的。
    零*** | 2013-07-25 16:09:14 11 10 评论
    0/300
  • 2013-07-25 16:09:11
  • 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中医疗法以调理督脉为主哦。
    匿名用户 | 2013-07-25 16:09:11 12 10 评论
    0/300
  • 2013-07-25 16:09:01
  • 在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强调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组具有固定的配伍关系且疗效显著的对药,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组对药。
    
      青风藤配穿山龙:青风藤辛苦温,入肝、脾,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兼能行痰;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止咳、凉血消痈的作用。两药配伍辛...

    查看全部>>

    在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强调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组具有固定的配伍关系且疗效显著的对药,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组对药。
    
      青风藤配穿山龙:青风藤辛苦温,入肝、脾,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兼能行痰;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止咳、凉血消痈的作用。两药配伍辛开苦泄温通相须为用,共同起到祛风除湿,化痰祛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热痹阻经络引起的腰背肢节疼痛,特别是对缓解晨僵有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青风藤碱具有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释放组织胺、抑制组织胺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及吗啡样镇痛作用有关,与抗组织胺药合用,不仅可增强镇痛作用,并能减轻其副作用。由于青风藤具有促进组织胺释放的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初期常出现皮肤发痒,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头晕,恶心等副作用。穿山龙主要成分为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与青风藤配伍不仅能增强青风藤的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而且还能减轻其副作用。
    
      土茯苓配土贝母: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土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散结。二者配伍功擅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是治疗风湿热痹的要药良对,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活动期,外周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风湿指标升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对于降低风湿指标,缓解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良效。
    
      狗脊配杜仲: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别录》谓:“坚脊、利俛仰、女子伤中、关节重。”杜仲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说明本药不仅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二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功,因“督为肾之外垣”(《本草逢原》),肾气内充,则外垣得固,故二药配伍还有补肾益督之功用。且因二药性质平和,随证配伍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各期。
    
      山萸肉配白芍:山萸肉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能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二者配伍,山萸肉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相须为用,标本兼治,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腰背强痛不可多得的良药效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总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二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伊*** | 2013-07-25 16:09:01 41 4 评论
    0/300
  • 2013-07-25 16:07:27
  • 按摩和针灸
    郎*** | 2013-07-25 16:07:27 11 10 评论
    0/300
  • 2013-07-25 16:06:46
  • 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双眼平视前方的姿势。坐位也应保持胸部直立。应睡硬板床,多取仰卧位,避免促进屈曲畸形的体位。枕头要矮,一旦出现上胸或颈椎受累应停用枕头
    匿名用户 | 2013-07-25 16:06:46 27 7 评论
    0/300
  • 2013-07-25 16:03:19
  •  1  常用药物
    
      我们检索了1998年以来《中医正骨》、《中医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10余种杂志报道的40首验方,其中涉及中药88味,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依次为牛膝、独活、杜仲、当归、狗脊、续断、羌活,其使用频率均超过40%,其中牛膝的使用频率高达77.50%。
    
      2  处方分析
    
      我们通过归纳发现,多数验方的基本方来源于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古方,后世各医家经过大量的临床...

    查看全部>>

     1  常用药物
    
      我们检索了1998年以来《中医正骨》、《中医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10余种杂志报道的40首验方,其中涉及中药88味,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依次为牛膝、独活、杜仲、当归、狗脊、续断、羌活,其使用频率均超过40%,其中牛膝的使用频率高达77.50%。
    
      2  处方分析
    
      我们通过归纳发现,多数验方的基本方来源于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古方,后世各医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减化裁而成各自的经验方,有些以经方加减为名,如独活寄生汤加减[1],有些自拟方名,如龟芪通痹汤[2]等。
    
      2.1  独活寄生汤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要功效为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适应证为风寒湿日久不去,以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出现腰膝疼痛,或麻木不仁,肢节屈伸不利。方中独活辛苦微温,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为君药;防风、秦艽祛风胜湿,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均为臣药;桑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本方配伍特点是以祛风寒湿药为主,辅以补肝肾、养气血之品,邪正兼顾,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之义。诸药相伍,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痹痛得以缓解。
    
      2.2  身痛逐瘀汤
    
      本方出自《医林改错》,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疏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瘀阻经络所致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肌肉、关节疼痛,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者。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配以没药、五灵脂、地龙增强祛瘀之力,并能消肿止痛;香附理气行血;牛膝强腰壮骨、活血化瘀,又能引药下行。
    
      3  对药分析
    
      3.1  羌活与防风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可发表散风、胜湿
    止痛、止痉止泻。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见肢节疼痛、筋脉挛急,可配伍羌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药。《本草汇言》谓其“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痹痫痉等症”。现代研究认为其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羌活亦能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二者配伍则祛风湿之力更强,对风湿症状明显的AS,非此莫属。
    
      3.2  蜈蚣与全蝎
    
      蜈蚣、全蝎治顽痹堪称虫药之王,临床颇为常用,具有祛风、搜风、熄风、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散结破积、利水消肿、行气等功用。古人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以虫类善走窜之本领,搜剔各种入络伏邪,治疗难治性疾病,从而使许多草木之品无能为力的久痛、顽疾获得满意疗效。清代叶天士说:“然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皆伤,其化为败血、凝痰,混处经络……岂区区汤散可效……须以搜剔动药。”指的就是重症难治之病,汤散无济于事者,使用虫类药才能取得疗效。
    
      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能够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故可用于风湿顽痹。全蝎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玉揪药解》云其“穿筋透骨,逐湿除风”。蜈蚣味辛,性温,归肝经,功为祛风镇痉解毒,能通经络而熄肝风。蜈蚣脊柱特别发达,以通达督脉见长;全蝎的足爪既多且发达,能走四肢。AS多由风寒湿侵袭,致使局部气滞血瘀、筋脉痹痛。蜈蚣与全蝎配伍,可搜风通络,以解痹痛。恽铁樵说:“此数种虫药之中,亦有等级,蜈蚣最猛,全虫最平,有用全虫、蝎尾不能制止之风,用蜈蚣则无有不制止者。”
    
      3.3  黄芪与当归
    
      黄芪甘温,入脾、肺经;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黄芪是补气药之代表,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二者经常同时出现于治疗AS的方剂中,互相配伍,以达到补气生血、化瘀行滞的作用。气血充足,则肌表得以固护,筋脉得以濡养,能抵御风寒湿邪之侵袭。当归与黄芪配伍,又有当归补血汤之意,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甘辛而温,养血和营,如此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以疗劳倦内伤,血虚气弱。
    
      3.4  桃仁与红花
    
      桃仁味苦、甘,性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功可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本品味苦而入心肝血分,善泻血滞,且祛瘀力较强,又称破血药。《本草经疏》云:“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有抗凝及较弱的溶血作用,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红花辛温,归心、肝经,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本草衍义补遗》云:“红花,破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本草纲目》谓其“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研究表明,二者配伍可有效清除局部瘀血,溶解血栓,使血脉流利。在用量上,一般桃仁重于红花,使破血与生血并举,从而瘀祛新生,筋脉得以濡养。
    
      3.5  杜仲与牛膝
    
      杜仲甘温,入肝、肾经;牛膝甘酸平,入肝、肾经。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坚,肝足则筋强。杜仲、牛膝皆有补肝肾之功,强筋骨而健腰膝。但杜仲主下焦气分,长于补益肾气;牛膝主下焦血分,善于活血通脉。二药合用,能起协调作用,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之功,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腰酸腿痛、两足软弱之证,故在AS慢性期为常用之药。
    
      3.6  赤芍与白芍
    
      芍药在《神农本草经》中不分赤白,后世则分为赤芍药与白芍药,功能各自不同。白芍苦酸微寒,以补为主,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赤芍苦微寒,以泻为用,有凉血清热、祛瘀止痛的作用。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云:“补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逐血导瘀,破积泄降,则赤芍也……故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药,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药。”说明白芍收而赤芍散,白芍补而赤芍泻,白芍养血和营,赤芍则行血化滞,二者合用,一敛一散,补泻并用,具有养血活血、和营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营血不足,兼有血行不畅出现拘急疼痛的病证。
    左*** | 2013-07-25 16:03:19 42 4 评论
    0/300
  • 2013-07-25 16:01:45
  • 就是去中医的按摩推拿,那样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去中医院里面
    路*** | 2013-07-25 16:01:45 11 10 评论
    0/300
  • 2013-07-25 16:00:37
  • 这个没有能治愈的,说穿了就是关节炎!
    匿名用户 | 2013-07-25 16:00:37 11 10 评论
    0/300
  • 2013-07-25 16:00:10
  • 中医讲究调理人自身机能,舒督固肾靶向修复疗法是专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疗法,希望可以帮到您
    匿名用户 | 2013-07-25 16:00:10 26 7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全部答案(4)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