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汉朝时如何选拔人才做官?

首页

汉朝时如何选拔人才做官?

汉朝时如何选拔人才做官?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15 23:39:19
  •   
    汉朝建立以后,皇帝有时会征召有才能的人出来做官。到了汉武帝时期,这种征召人才为 官的方法作为一种制度被确立下来,称为“征辟”。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
    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任子制和征辟制。
      所谓征辟制, 其实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一是朝廷特征士人,为“征召”。例如《汉书》所记,是“遣使者 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二是长官自行辟除士人,称为“辟除”。西汉之时,既有征召, 又有辟除,二者合称“征辟”,东汉也是如此。 除征辟制外,察举制也是汉代的一种主要的选官制度。
      察举就是由丞相、刺史、列侯等推 举,经过考核合格者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贤良、文学、孝廉、秀才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 径。察举起于汉初,至武帝时已成定制,是两汉重要的出仕途径之一。朝廷根据不同需要设立 各类科目,指定有关官员担任举主,依规定推荐相应人才。
      定期的察举科目称为岁举或常科,如 孝廉、秀才科等。由皇帝不定期下诏要求贡举的为诏举或特科,如贤良、明经、文学、有道等科。 察举的对象,既有平民,也有现任的吏员。 随着世卿世禄制度的衰落,以推荐方法选录官吏逐渐成风。西汉初汉高祖刘邦曾下诏征召 贤能。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下诏,察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公元前165 年),又诏公卿、诸侯王、郡守举贤良能直言能谏者,被举者百余人参加对策,并根据等第授予官 职,特科察举的制度就此正式成立。 汉武帝时,董仲舒认为当时官吏多出于“货选”或“任子”,所以未必称职,建议由列侯、郡守 岁贡吏民之贤者。
      武帝采纳他的建议,于元元年(公元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 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 。

    世***

    2016-06-15 23:39: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