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家长应该如何避免对孩子的“语言伤害”?

首页

家长应该如何避免对孩子的“语言伤害”?

家长应该如何避免对孩子的“语言伤害”?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2-11 22:41:23
  •   场景一:五岁的丹丹不小心把杯子碰倒在地,妈妈气急败坏地说:“你怎么这么蠢,真是个笨蛋、傻瓜,一点用都没有……”场景二:六岁的小静贪玩,不好好练琴,气得妈妈经常说:“孩子,爸爸妈妈多不容易,挣钱给你买钢琴,还付学费,你一点不争气,一点都不像其他小孩那么乖、那么聪明。
      你不好好练琴怎么对得起我们?”场景三:洋洋不愿学画,爸爸哄他说:“洋洋乖,你好好学画,爸爸给你买玩具,否则什么也别想得到。”场景四:明明数学考试得了 73分,比邻居家的东东少了 25分,气得明明妈妈一直唠叨:“你看人家东东考了 98分,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东东一样,也考个98分让妈妈高兴高兴?父母辛苦挣钱就换来你这么个分数?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笨儿子!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子!”场景五: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女孩跟爸爸说:“我今天考了 1〇〇分。
      ”爸爸问:“哪门课考了 100分? ”女儿高兴地回答:“自然课。”爸爸的表情一下子就变了:“自然算什么玩意儿,你有什么好得意的,真是没有出息。”提起对孩子的伤害事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被人抢劫、勒索、欺负、性侵害以及被家长或教师体罚等等。孩子们受到的“软”伤害常常被人忽视,如软性的“语言伤害”。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近年曾公布了一项内容为“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个调查是针对校园伤害而开展的,但对于家长来说,同样要予以重视和反省。因为对孩子们来说,“语言伤害”不仅来自学校,而且也有来自家长的。
      美国一权威机构对1万名0〜10岁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最后发现,对幼小心灵伤害最大的是来自父母的“语言伤害”。这种情况在我国也较为普遍。经常遭受“语言伤害”,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即使成年之后也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要对不良语言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予以高度关注,不要以为区区几句过头的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地说许多剌激孩子的话,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却浑然不知。
      要知道这种心灵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为严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亲近的朋友”,切不可成为这样的伤害者,尤其不要让孩子感觉“最亲近我的人伤我最深”,因而疏远、躲避家长。

    江***

    2016-12-11 22:41: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