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朱棣是怎样对待建文党的

首页

朱棣是怎样对待建文党的

用什么刑法杀害了哪些忠臣,以及对待其家属的暴行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25 08:52:13
    被朱棣公开宣布为建文奸党的有44人,所知有这些
    铁铉,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朱棣问:"甘否?"铁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凌迟,杀其子。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秦,凌迟,灭三族
    方孝孺,凌迟,灭十族,杀八百七十三人
    练子宁,凌迟,灭族
    卓敬,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亲属一百八十余人廷杖后贬窜蛮荒
    高翔,因其丧服入见,朱棣命卫士杀之于殿上,没产诛族,又掘发高氏宗族墓地,焚骨抛尸,交杂狗骨马骨四散丢弃。
    暴昭,磔死
    邹瑾,灭三族
    胡闰,灭三族
    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没入教坊司为妓女
    

    女***

    2007-06-25 08:52:13

其他答案

    2007-06-25 09:37:53
  •   成祖朱棣性格暴戾,特别是在靖难之役后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大肆屠戮建文遗臣,成为他人生中无法洗涤的污点。 
    朱棣攻取南京后,对于那些不肯归附自己的大臣严加惩治,无所不用其极。建文帝削藩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先被砍去双手、双腿,然后方将其杀死,齐泰亦被"族诛"。
      朱棣对抵抗最为坚决的铁铉非常愤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后才将其杀死,妻女充为官妓。礼部尚书陈迪和儿子等六人同日就刑,朱棣在行刑前将陈迪儿子的耳鼻割下煮熟让陈迪吃掉,并问味道如何。陈迪没有惧色,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鲜美无比",坦然就刑。 这些事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最为惨烈。
      方孝孺是当时最有名的读书人,就连姚广孝也向成祖为其求情。成祖召方孝孺为其写即位诏,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以死相威胁,自己的性命不要了,难道还不顾及九族吗?方孝孺大义凛然,朗声回答"便十族奈我何"。成祖盛怒,将其灭门十族。自古以来,最严厉的莫过于诛九族,从来没有诛十族的先例。
      方孝孺墓方孝孺一案,成祖可是开了先河,空前绝后。所谓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将朋友门生牵连在内。 不久之后,朱棣又兴"瓜蔓抄"。景清在成祖登基后并没有马上殉节,而是委身于朝班很长时间。一天,他身穿绯衣,暗藏利刃,准备行刺朱棣。朱棣见其神色异常,命人搜身,得到利刃。
      景清当庭辱骂朱棣,不屈而死。朱棣命人将他剥皮实草,系于长安门示众,并令用铁刷子将景清的肉一层层刷下,还把骨头打碎。他还不解气,将其灭族,街坊邻居也受到了牵连,后来乃至于和景清稍有些关系的人都被杀,犹如瓜之蔓,牵连甚广,许多无辜的人惨遭横祸。 成祖朱棣对建文旧臣的杀戮前后长达十余年,在晚年时法禁犹严,直到仁宗朱高炽即位后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成祖实行这种近于疯狂的严法酷刑,一方面与其个性有关,但更为本质的原因则是内心的虚弱。他发动靖难之役,说到底是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在皇位继承的合法性上是要大打折扣的,这一点他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他希望能够用屠刀堵住人们的非议之口,并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为此,他甚至不惜在生母的问题上做文章。 生母之谜 成祖的生母是谁,一直存在着争议,至今学术界未有定论。朱棣出生之时,正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际。朱元璋尚未建立明朝,而是忙于争夺天下,当时尚无朱棣生母的争论。等到朱棣夺位以后,关于他的生母是谁的问题突然敏感起来。
      自永乐时期以来,各种官方史书和野史上都对成祖生母问题有所记载和猜测。上个世纪以来,李晋华、傅斯年、朱希祖、吴晗"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鎏金佛像等一批知名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翔实的研究,就连陈寅恪这样的学术大家也对这个问题怀有兴趣,并给傅斯年提供相关史料。
      可见,成祖生母问题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对于实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明朝来说,这关系到嫡庶问题,并进而关系到帝位的合法性问题。对于后世的人们而言,明白这个问题,也就多少会对明初的政治情势有所了解。 总起来看,关于成祖生母问题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马皇后说。
      明成祖朱棣自称是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所生。马皇后,凤阳宿县(今安徽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养女。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猜忌,马氏多次从中调解周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她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历史上的贤后唐代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都说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后来的史籍如《明史》等正史多因循这种说法。 但是除朱棣外,马皇后亲生皇子都有谁,又有着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朱棣在夺取皇位后,马上让人编了一部叫《奉天靖难记》的书,为自己篡夺皇位辩解。
      该书开卷就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今上皇帝(指成祖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只亲生燕王,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晋王都不是马皇后亲生。其实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太祖实录》为成祖朱棣所修(成祖为了抹杀自己即位前的真实事实,曾两次改修《太祖实录》,删减篡改之处甚多),《太宗实录》为宣宗所修北京觉生寺永乐大钟,其中自然也有粉饰的成分,当然宣称朱棣为马皇后的嫡子另外还有人认为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皇子,这几个都不是她亲生的,只不过是抱过来抚养成人而已。
       妃说。成祖为马皇后所生的说法到了明中后期就受到了质疑,而妃说浮出水面。有人认为妃是高丽人,也有人称她是元顺帝的妃子,抑或是高丽人而成了元顺帝妃子,不得而知。 这种说法的直接证据是《太常寺志》。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礼乐的机构,皇家宗庙的祭祀就由其负责。
      《太常寺志》对孝陵(即太祖朱元璋的陵寝)神位的记载如下: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是皇家机构,这样严肃的问题不应该胡乱记载,可惜这本书没有流传下来。明代文人对这种资料将信将疑,但还是觉得有合理的地方,万历时期的文人何乔远就持这种观点,"臣于南京见《太常寺志》,云帝(明成祖)为妃所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
      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京)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和李清见到这样的记载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钱谦益当时是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李清曾任大理寺左丞,二人利用职务之便,于弘光元年元旦利用祭祀孝陵的时机,悄然打开孝陵寝殿,"入视果然,乃信"。
       还有一个证据。朱棣在即位之后,在南京天禧寺的旧址上翻盖新寺,取名大报恩寺,是为了报答马皇后的养育之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寺中正殿的大门经常紧闭,外人无法看见里面元顺帝像的情况,有传闻里面供奉的其实是成祖生母妃。 还有的学者考证当年建文帝之所以先削周王,是因为周王与朱棣是同母所生,故削周王而去燕王羽翼。
      周王与朱棣的母亲不是马皇后,而有可能就是妃。 元主妃洪吉喇氏说。社会上更加流行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即成祖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朱元璋入大都(今北京)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
      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 ------ 燕王即位,下令清宫三日,诸宫人女官太监,多半杀死,惟前曾得罪建文,方得宽宥。燕王召宫人内侍,询以建文所在。宫人等无从证实,把马皇后残骸,称为帝尸。乃命就灰烬中拨出尸首,满身焦烂,四肢残缺,辨不出是男是女,只觉得惨不忍睹。
      燕王也不禁垂泪道:“痴儿痴儿?何为至此?”试问是谁致之?是时侍读王景在侧,由燕王问他葬礼。王景谓当以天子礼敛葬。燕王点首,便令将马后残尸,敛葬如仪。猫拖老鼠假慈悲。忽有一人满身缟素,趋至阙下,伏地大哭,声震天地。燕王闻着,即喝令左右速拿,当由镇抚伍云,拿住入献。
      燕王凝视道:“你就是方孝孺么?朕正要拿你,你却自来送死。”孝孺抗声道:“名教扫地,不死何为?”燕王道:“你愿就死,朕偏待你不死,何如?”言讫,命左右带孝孺下狱。原来燕王大举南犯,留僧道衍辅佐世子,居守北平。道衍送燕王出郊,跪启道:“臣有密事相托。
      ”燕王问是何事?道衍道:“南朝有文学博士方孝孺,素有学行,倘殿下武成入京,万不可杀此人。若杀了他,天下读书种子,从此断绝了。”虽是器重孝孺,未免言之太过。燕王首肯,记在心里,所以大索罪人,虽列孝孺为首犯,意中恰很欲保全,迫他臣事。且召他门徒廖镛、廖铭等,入狱相劝。
      孝孺怒叱道:“小子事我数年,难道尚不知大义么?”廖镛等返报燕王,燕王也不以为意。 未几欲草即位诏,廷臣俱举荐孝孺,乃复令出狱。孝孺仍衰?登陛,悲恸不已。燕王恰降座慰谕道:“先生毋自苦!朕欲法周公辅成王呢。”孝孺答道:“成王何在?”燕王道:“他自焚死了。
      ”孝孺复道:“何不立成王子?”燕王道:“国赖长君,不利冲人。”孝孺道:“何不立成王弟?”燕王语塞,无可置词,勉强说道:“此朕家事,先生不必与闻。”遁辞知其所穷。孝孺方欲再言,燕王已顾令左右,递与纸笔,且婉语道:“先生一代儒宗,今日即位颁诏,烦先生起草,幸勿再辞!”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道:“要杀便杀,诏不可草。
      ”燕王也不觉气愤,便道:“你何能遽死?就使你不怕死,独不顾九族么?”孝孺厉声道:“便灭我十族,我也不怕。”说至此,复拾笔大书四字,掷付燕王道:“这便是你的草诏。”燕王不瞧犹可,瞧着纸上,乃是“燕贼篡位”四字,触目惊心,然孝孺也未免过甚。不由的大怒道:“你敢呼我为贼么?”喝令左右用刀抉孝孺口,直至耳旁,再驱使系狱。
      诏收孝孺九族,并及朋友门生,作为十族。每收一人,辄示孝孺。孝孺毫不一顾,遂一律杀死。旋将孝孺牵出聚宝门外,加以极刑。孝孺慷慨就戮,赋绝命词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分,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孝孺弟孝友,亦被逮就戮,与孝孺同死聚宝门外。临刑时,孝孺对他泪下,孝友口占一诗道:“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都人称为难兄难弟。可惜愚忠。孝孺妻郑氏,及二子中宪、中愈,皆自经。二女年未及笄,被逮过淮,俱投河溺死。
      宗族亲友,及门下士连坐被诛,共八百七十三人,廖镛、廖铭等俱坐死。灭人十族,不愧燕贼大名。 齐泰、黄子澄先后被执,由燕王亲自鞫讯,两人俱抗辩不屈,同时磔毙。还有兵部尚书铁铉,受逮至京,陛见时毅然背立,抗言不屈。燕王强令一顾,终不可得,乃命人将他耳鼻割下,爇肉令熟,纳入铉口,并问肉味甘否?自古无此刑法。
      铉大声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甘?”燕王益怒,喝令寸磔廷中。铉至死犹骂不绝口,燕王复令人舁镬至殿,熬油数斗,投入铉尸,顷刻成炭。导使朝上,尸终反身向外。嗣命人用铁棒十余,夹住残骸,令他北面,且笑道:“你今亦来朝我么?”一语未完,镬中热油沸起,飞溅丈余,烫伤左右手足。
      左右弃棒走开,尸身仍反立如前。不愧铁铉。燕王大惊,乃命安葬。户部侍郎卓敬,右副都御史练子宁,礼部尚书陈迪,刑部尚书暴昭、侯泰,大理寺少卿胡闰,苏州知府姚善,御史茅大芳等,皆列名罪案,陆续逮至,彼此不肯少屈,备受惨毒,不是击齿,就是割舌,甚且截断手足,到了杀死以后,还要灭他三族。
      他如太常少卿廖?N,修撰王艮、王叔英,都给事中龚泰,都指挥叶福,衡府纪善周是修,江西副使程本立,大理寺丞邹瑾,御史魏冕,皆在燕王攻城时,见危自杀。又有礼部尚书陈迪,户部侍郎郭任,礼部侍郎黄观,左拾遗戴德彝,给事中陈继之、韩永,御史高翔、谢?N,宗人府经历宋徵,刑部主事徐子权,浙江按察使王良,漳州教授陈思贤等,先后死难。
      既而给事中黄钺,赴水死;御史曾凤韶,自经死;王度谪戍死;谷府长史刘璟,刘基次子。下狱死;大理寺丞刘端,被捶死;中书舍人何申,呕血死。小子也述不胜述,但就死事较烈的官僚,录写数十人。最奇怪的是东湖樵夫,姓氏入传,每日负柴入市,口不二价,一闻建文自焚,竟伏地大恸,弃柴投湖,这统叫作壬午殉难的忠臣义士。
      建文四年,岁次壬午,故称壬午殉难。惟左佥都御史景清,平时倜傥尚大节,至燕王即位,闻他重名,令还旧任,他仍受命不辞,委蛇朝右。有人从旁窃笑,说他言不顾行,偷生怕死,他也毫不为意。迁延至两月余,钦天监忽奏称异星告变,光芒甚赤,直犯帝座。燕王颇为留意。
      八月望日,燕王临朝,蓦见景清衣绯而入,未免动疑。朝毕,景清忽奋跃上前,势将犯驾,燕王立命左右将他拿下,搜索身旁,得一利刃,便叱问意欲何为?清慨然道:“欲为故主报仇,可惜不能成事。”燕王大怒,把他剥皮。清含血直喷御衣,谩骂至死,骨肉被磔,悬皮长安门。
      一日,燕王出巡,驾过门右,所悬的皮,自断绳索,扑向燕王面前。燕王很是诧异,立命取皮付火。既而昼寝,梦清仗剑入宫,突然惊觉,愤愤道:“何物鬼魂,还敢作祟?”随令夷灭九族,辗转牵连,称为瓜蔓抄,株累甚众,村落为墟。 。

    l***

    2007-06-25 09:37: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