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河南商丘濮阳四平调来历、表演形式、艺术特点?

首页

河南商丘濮阳四平调来历、表演形式、艺术特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27 19:02:21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调(商丘、濮阳)
     
        四平调在民间曾有“四拼调”的俗称。据商丘市四平调剧团的团长付梅介绍,剧团的前身是商丘人民剧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剧团的一批老艺人在民间演唱艺术苏北花鼓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评剧、豫剧、曲剧、两家弦等各剧种之长,首创四平调,唱腔以“四平八稳”著称,一时间在豫鲁苏皖地区广为流传,剧团也发展到十几个。
       四平调有浓厚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它的女声在质朴之中不失委婉俏丽,男声则高昂豪放、刚柔兼备,保留着较强的说唱特征。 四平调流布范围较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相互接壤地区均为它的活动范围,河南目前还有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和濮阳市范县四平调剧团两个专业剧团。
       由于种种原因,20多年前四平调剧团逐渐跌入低谷,在全国基本绝迹,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也停演20年。为了不让这一稀有剧种在剧坛消失,2002年以来,在团长付梅和国家一级演员拜金荣等老演员的努力下,四平调剧团逐渐恢复排练,2003年,他们带着自编自演的剧目参加了河南省第三届戏曲大赛,并获银奖,在全国“国花”杯戏曲大赛中获金奖,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
      为抢救这一传统戏曲剧种,商丘市梁园区委、区政府积极为四平调剧团解决编制,划拨资金,并公开向社会招聘了8名四平调演员。使四平调剧团得已复出,让四平调这一剧种延续下来。 。

    勤***

    2007-05-27 19:02:21

其他答案

    2007-05-28 19:01:54
  •    〖四平调〗由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接壤地区的一种民间花鼓演变而成,迄今只60余年的历史。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
       50年代以来,山东省的金乡、成武、单县、曹县、范县(现划归河南省)先后建立专业剧团,苏、豫、皖等省也有不少专业和业余剧团。1954年和1956年,金乡县前进四平调剧团参加山东省2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小借年》、《小二门》、《刘芳福借银》,刘玉芝等获演员奖。
      之后,曾创作演出《战羊山》、《湖上红莲》等现代戏。1982年,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济宁地区金乡县四平调剧团演出的《团圆》、《谢媒人》、《谁当家》等小型现代戏,获多项奖励。1984年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演出月时,成武县四平调剧团演出《春暖梨花》,王凤云获演员奖。
       四平调流布范围较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相互接壤地区均为它的活动范围,河南目前还有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和濮阳市范县四平调剧团两个专业剧团。 艺术特色 四平调以花鼓为基础,同时又大量吸收了其他姊妹剧种的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
      女声在质朴之中不失委婉俏丽,男声则高昂豪放、刚柔兼备,保留着较强的说唱特征。 1930年前后,花鼓艺人庞学文、杜学诗(绰号"黑云彩")的花鼓班到济南后,得到南岗子(今新市场)戏院主人支持,赁借旧戏箱及全套锣鼓,开始登台演出。1934年,邹玉振的花鼓班与他们合班,称大兴班,群众呼之为"老梆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流亡到安徽的界首、阜阳一带,改名为"山东老调"、"山东干砸梆"、"文明花鼓",并曾与评剧合班,移植了一些剧目,吸收了京剧、评剧的表演程式,得到充实和提高。1945年春,燕玉成、李玉田、刘汉培和杨学智(豫剧琴师)等,对花鼓戏的音乐唱腔进行研究,相继吸收了豫剧、评剧、京剧的唱腔,增加了弦乐伴奏,形成为后来的四平调。
       四平调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
      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
      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基调就是四平调唱腔。四平调与二黄唱腔的连接十分谐和。四平调的旋律委婉缠绵,华丽多姿,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京剧旦角行当的各个流派,都有别具一格的四平调唱段。 传统剧目有《小借年》、《陈三两爬堂》、《三告李彦明》、《小姑贤》、《吕蒙正赶斋》等50余出,排演的现代戏有20余出。
      板式唱腔的名称,诸说不一。根据花鼓戏的板式分为[二四板]、[平腔]、[紧板]、[直板]、[散板]等,基本唱腔通常由4个乐句组成,4句一翻。旦角唱腔近似评剧,小生近似京剧,须生和花脸唱梆子腔。除旦角外,其它角色有时行腔与弦音不一致,最后才统一起来。
      一般唱完一段时,最后一句留给其它角色唱。伴奏乐器以高音二胡为主,还有笙、笛、唢呐、扬琴、二胡、三弦、琵琶等。 历史意义 四平调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戏曲剧种,《陈三两爬堂》、《小包公》、《哑女告状》等都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目。同时,由于四平调从始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脉络清晰,有证有据,被人称为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雨***

    2007-05-28 19:01: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娱乐休闲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