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沧浪亭年代、园主姓名,分别是?

首页

沧浪亭年代、园主姓名,分别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13 18:30:38
      沧浪亭
        在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五代吴越国时期为王公贵族别墅。北宋苏舜钦购作私园,1045年在水边建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园名大著。后几度易主。元明时期园废,改作佛庵。清康熙时重建,始有今日规模。现园内面积约16亩,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此园的特点是水面在园区以外,园内以土石山为中心,建筑环山布置,漏窗式样和图案丰富多彩,古朴自然。 从北门渡石桥入园,两翼修廊委蛇,中央山丘石土相间,林木森郁。沿西廊南行,至西南小院,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巨干撑天,枝繁叶茂,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刻画历史人物故事。
      东侧为清香馆和五百名贤祠,祠建于道光七年,内壁嵌砌本地历代名人线刻肖像及小传数百方。再南有厅屋翠玲珑和看山楼,环境清幽。由此折东,为明道堂一组庭院,此堂为园中最大建筑,格局严整。堂北山巅,绿荫丛中,有石柱方亭名沧浪亭。下山有复廊景通内外,复廊外侧临水。
      还有小亭观鱼处和厅屋面水轩,可俯览园外水景。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此园数易其主,历经沧桑,但多是建物的倾毁修复,而园中假山,园外池水,大多保持旧观。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五百余人像石刻,运刀细腻,颇值观赏。      沧浪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霞***

    2007-05-13 18:30:38

其他答案

    2007-05-15 21:52:05
  • 五代吴越国时期为王公贵族别墅。北宋苏舜钦购作私园,1045年在水边建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园名大著。

    林***

    2007-05-15 21:52:05

  • 2007-05-14 23:11:12
  •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占地面积1。1公倾。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洄,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
      后园几经荒废。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移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沧浪亭古朴幽静,在苏州诸园中别具一格。苏州园林大都以高墙四围,自成丘壑。沧浪亭则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园而出,流经园的一半。
      此种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积水弥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沿水傍岸装点曲栏回廊,布置假山古树,临水山石嶙峋,其后山林隐现,苍蔚朦胧,仿佛后山余脉绵延远去,体现出该园苍凉郁深、古朴清旷的独特风格。 沧浪亭的内部,以一座土石结合的假山为主体,建筑环山随地形高低布置,绕以走廊,配以亭榭。
      山体东西隆然而卧,用黄石抱土构筑,是土多石少的陆山,山上石径盘回,林木森郁,道旁箸竹被覆,景色自然,具有真山野林之趣。山顶,有小亭一座,名“沧浪亭”,亭为四方形,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山野气氛极为协调。亭旁大树数株,均为百年之物。亭柱上镌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是后人集欧阳修与苏舜钦的诗句所得。
      隔水远望,亭檐飞出于复廊之脊之上,高逸遁远突兀,高逸遁世之意油然而生。 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北临水溪,南傍假山,曲折上下。廊壁置漏窗多扇,透过漏窗花格,沟通了内山外水,也使一湾清流与假山远峰映照交融,特具苍古自然之美。
      沧浪亭的漏窗式样颇多,无一雷同,分布在国内各条走廊上。花纹图案变化多端,含蓄精巧,使国内园外似隔非隔,苍山碧水欲断还连,造成面面成景,处处有情。 沧浪亭的廊迤逦高下,把山林池沼、亭堂轩馆等联成一体,既是理想的观赏路线,又是连接各主要风景点的纽带和导游线。
       复廊西,有一座四面厅,名面水轩。长窗落地,傍水而筑,作为复廊衔接的转折和收头。轩的北面,假山壁立,下临清池;轩的甫面接近沧浪亭,古木映掩,是品若赏景的绝好地方。 复廊东面尽头,为一座三面临水的方亭,建于水边石台上,名观鱼处,原名濠上观,俗称钓鱼台,取“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之意。
      水亭位于北部水面最空阔处,介乎于山崖水际之间,两侧景观对比强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明道堂是园中最主要的建筑,面阔三间,为文人讲学之所,在假山古木掩映下,显示出庄严静穆的气氛。 见山楼位于园林最南端,建于假山洞屋之上。上下两层,飞檐翘角,砖砌坐槛上嵌有梅形花墙洞,高旷清爽,结构精巧,为一座别致的楼台。
       五百名贤词面宽五问,当中三间为堂。东、西边间为侧室。祠内壁上嵌有594方历代人物平雕石刻像,形成一处蔚为大观的肖像画廊,堪称姑苏一绝。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品尝沦浪亭,四时景观皆有佳致:春坐翠玲珑赏竹;夏卧藕花小榭观荷;秋居清香馆闻桂;冬至闻妙香室探梅。
      更有假山、花墙、碑石三胜,为古园凭添了无限的魅力。 (小明摘自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

    1***

    2007-05-14 23:11:12

  • 2007-05-14 09:46:26
  • 五代吴越国时期为王公贵族别墅。北宋苏舜钦购作私园,1045年在水边建沧浪亭,作《沧浪亭记》,园名大著。后几度易主。元明时期园废,改作佛庵。清康熙时重建,始有今日规模

    方***

    2007-05-14 09:46: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