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普贤道场”位于哪座名山?

首页

“普贤道场”位于哪座名山?

位于四川西南部,自然风光“秀甲天下”,“普贤道场”闻名遐迩,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质地貌独特,素有“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美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08 17:53:53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核心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主峰金顶3077米,最高峰万佛顶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浏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得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流***

    2007-05-08 17:53:53

其他答案

    2007-05-14 18:38:52
  • “普贤道场”位于峨眉山。 

    1***

    2007-05-14 18:38:52

  • 2007-05-11 21:51:34
  •      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山势逶迤,大峨和二峨两山远望宛若秀眉一对, “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人们通常说的峨眉山大多指的是大峨山,山体有古生代花岗岩、变质岩构成,顶部有大面积玄武岩覆盖。峨眉山介于大凉山和邛郲山之间,地质上属于“峨眉断块带”,悬崖峭壁很多。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山体经风化、剥蚀、冰川、流水等自然力的雕塑,才逐渐演变成今日峰峦奇绝、千姿百态的名山。 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C。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山上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
      茂密的山林,多样的树种,到处都是翠绿、碧绿、墨绿的树叶,使山埋藏在厚厚的绿叶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1996年12月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1***

    2007-05-11 21:51:34

  • 2007-05-09 11:41:03
  • “普贤道场”位于峨眉山。

    s***

    2007-05-09 11:41:03

  • 2007-05-09 09:49:33
  • 位于四川峨眉山
    

    方***

    2007-05-09 09:49:33

  • 2007-05-08 23:15:15
  •   峨眉山古时称做蒙山、牙门山,被誉为 “ 震旦第一山 ” ,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她位于峨眉山市境内,距成都160公里,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峨眉山是大自然伟大创造力和造化神奇的产物,地质学上称为 “ 峨眉断块带 ” ,是座悬崖峭壁众多的断块山。
      峨眉山形成自8亿年前的洪荒时代。 大约到距今1 。 8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初期,峨眉山破水而出,再经过新生代时期强大的造山运动,终于从浩瀚海洋中的一个荒凉孤岛变身为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的巍峨雄山。   多样的地貌类型造就峨眉山雄秀神奇的自然地貌景观:东部山势较低,形如锦屏;中部群峰耸峙,如林间春笋;西部山势巍峨,雄伟壮观;主峰金顶海拔3099米,高凌五岳。
      景区内山形古雅神奇,雄秀挺拔,气候独特多变,花木繁多,具有春荣、夏丽、秋幽、冬静的特点。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形成了 “ 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双桥清音,洪椿晓雨,白水秋风,九老仙府,象池夜月,灵岩叠翠,大坪霁雪,金顶祥光 ” 十大景观,自古有 “ 峨眉天下秀 ” 的美称。
      俯瞰峨眉山,气势雄伟而景色秀丽,山静云动,仪态万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称赞峨眉山 “ 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 ,一山而具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听觉美、意境美这 “ 五种美感 ” 。游客登临峨眉,仿佛超然于尘世之外,身心俱净化澄澈。   峨眉山是一座天然的 “ 动植物乐园 ” ,有植物5000多种,古生常绿混交林带17万多亩成垂直分布,拥有珙桐、桫椤、双盾等珍稀植物和苏门羚、大蚯蚓、枯叶蝶和峨眉灵猴等多种稀有动物,峨眉观猴已经成为游山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远在汉晋时期,道教、佛教就竞相在峨眉山修建寺庙,明清佛教全盛时期全山有150余座庙宇。现存的有名的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洪椿坪、清音阁、九龙洞、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峨眉山的秀美神奇吸引着历代文人学士。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曰: “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临,绝怪安可息。 ” ;山川诗人元稹离蜀后,曾写下了著名的《寄赠薛涛》: “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 ,成为峨眉称秀的滥觞;明代周洪谟更热情地礼赞: “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丽中峨来;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 。

    黑***

    2007-05-08 23:15:15

  • 2007-05-08 22:45:57
  •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次峰金顶海拔3075米,三峰千佛顶海拔3046米。
      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 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
      山势逶迤,大峨和二峨两山远望宛若秀眉一对, “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人们通常说的峨眉山大多指的是大峨山,山体有古生代花岗岩、变质岩构成,顶部有大面积玄武岩覆盖。峨眉山介于大凉山和邛郲山之间,地质上属于“峨眉断块带”,悬崖峭壁很多。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山体经风化、剥蚀、冰川、流水等自然力的雕塑,才逐渐演变成今日峰峦奇绝、千姿百态的名山。 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C。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山上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
      茂密的山林,多样的树种,到处都是翠绿、碧绿、墨绿的树叶,使山埋藏在厚厚的绿叶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1996年12月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主要景点 金顶 海拔3077米。是峨眉游山的终点,由洗象池上行5公里,经过登金顶最长最后的一道有2380余石级的险坡——七里坡,再经接引殿即至。 金顶上有正殿,古名华藏寺。华藏寺始建于晋汉时期,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元相殿,又称“铜殿”。
      因其殿顶鎏金,瓦、柱、门、窗皆为铜中掺金建造,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而得名“金顶”。华藏寺侧为卧云庵,庵左为睹光台。华藏寺后是断岩720米,峭绝如削,这里遥对西康雪山,下临3000多米的深壑。立于其上,但见云雾浮沉,深不可测,令人怵目惊心。登临金顶,不能不看“金顶四奇”而欣赏“四奇”的最佳观赏点在卧云庵左侧的睹光台。
       报国寺 海拔551米,位于今峨眉山市的峨眉山麓,离市内约7公里,是峨眉山进山的门户,为峨眉山第一景。冯玉祥将军曾题写了“名山起点”四个大字。报国寺原址在离现址不远的伏虎寺对岸的瑜珈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会宗堂。
      当时寺内供奉着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第子普贤菩萨、道教创始人的化身广成子、春秋名士陆通,取儒、道、释三教会宗合祀之意。清顺治年间(1644-1661)移址至此重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修,并取佛经中“四恩”之一“报国主恩”之意,御赐“报国寺”名。
      后经两次扩建,成为四层殿宇、亭台楼阁俱全、布局典雅的宏大寺庙,其规模为峨眉山下的寺院之首。寺院山门“报国寺”匾额为清康熙皇帝御书,寺内殿宇轩昂。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贤殿、藏经楼等,自前至后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周围有花影亭、七香轩、吟翠楼、待月山房等建筑。
      排列有序,布局井然。寺内,杜鹃、山茶、丹桂、腊梅四季飘香;寺外,林木葱郁,山花烂漫,一派鸟语花香的佛国世界。大雄殿内,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两侧排列十八罗汉。七佛殿内尊放七座高大的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两侧分别排列着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卢婆佛、拘搂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六尊佛像。
      原有的道教始祖和儒教代表人物像已不再有。 报国寺内存有大量珍贵的文物。七佛殿内,两侧墙壁上存有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四幅《七佛偈》木刻条屏真迹。七佛殿后,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由江西景德镇窑工烧制而成的大型彩釉瓷佛一尊,高2。
      7米,佛像底座为千叶莲台。瓷佛身缀千佛莲衣,暗含“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的佛经教义。这尊瓷佛形象高大,比例匀称。生动形象、线条流畅,实乃国内罕见。 藏经楼里存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王右军兰亭序》大条幅及郑板桥、康有为、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墨迹。
      藏经楼两侧,有包括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在内的文物、书画、工艺美术品、生物标本等陈列,以及峨眉山全境模型,为游人了解峨眉山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报国寺周围古楠修竹掩映,寺外松林中新建一大亭,将原圣积寺的大铜钟移至此。 仙峰寺 海拔1762米。
      面向华严顶,背靠危崖。仙峰寺附近两石夹道,对立如门,亦名天门石,前行数十步即抵山门,额题“仙峰禅林”。 仙峰寺背倚高山,俯视华严顶下,石笋千峰,青葱笏立,气魄雄浑,令人屏息。寺周长满了冷杉和矮松,枝叶成伞状展开,极为美观,寺中整洁,斋食更负盛名。
      仙峰寺草木葱茏,深邃幽静。寺内殿宇四重,覆以锡板铁瓦,后殿为舍利铜塔。寺外不远,有一巨石“三峰石”,刻有“南无阿弥普贤菩萨”和“仙圭”等字,寺名即由此而来。 洪椿坪 洪椿坪在宝掌峰下的一片丛林之中,海拔1120米,由清音阁上行六公里左右可到达。
      其中,必经九十九折三千二百余级台阶名为“蛇倒退”的长坡,才能苦尽甘来,抵达峨眉山中最佳的避暑胜地——洪椿坪。 洪椿坪上建有洪椿寺,最初由宋代僧人楚山性一禅师所建,原名千佛禅院,也称千佛庵。明崇祯四年继建,清乾隆四十三年曾毁于火。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峨云禅师重建。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树,重建后的寺庙也因此被叫做洪椿坪。这三棵洪椿,一棵在寺院的南面,在那次大火中被焚,但枯木至今不倒;另一棵在高岩边,约在百年前的一次岩崩中掉于山下;最后一棵在寺门左侧的密林中,至今仍存。
      此洪椿经专家鉴定,树龄至少在1500年以上,被视为长寿树。洪椿,属栋科落叶乔木,胸径可几人合抱,有三、四丈高。传说,五百年开一次花,五百年结一次果。 洪椿寺建有殿宇三重,气势巍峨,蔚为壮观。廊庑简洁,宏阔宽敞。洪椿寺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千佛楼以及林森小院和禅堂、僧舍等等。
       大雄宝殿中供普贤像,左右为十八罗汉像,雕塑俱佳。藏经楼内中存有一件宝物,那就是悬挂于楼内的一盏七方千佛莲灯,檀木雕琢精工彩饰。它高近2米,直径1米,七方翘角,上下刻有几百尊佛像。七方角柱上有九龙盘柱,上面还刻有云龙怪兽以及神话故事图案,八面玲珑,数百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组成一幅幅神话故事图景,是世间罕有的艺术珍宝。
      灯上造像佛教、道教和平共处,亦不多见。七方千佛莲灯设计巧妙、工艺精湛,令人称颂,是寺内珍藏的艺术珍品之一。据说是法能和尚在清朝末年所制。 洪椿坪上,观音殿的右前方有一泓清泉,人称“锡杖泉”。相传,明代时的香火旺盛,僧众云集,寺僧人数多时高达千人以上。
      但寺庙里缺水,寺院住持德心禅师持杖祈祷,用锡杖凿岩引水,感动了天池仙女,就给这里送来了一股清泉。时至今日,锡杖泉依旧四季不枯,甘甜清冽。 峨眉山四奇观 佛光 在四大奇观中,佛光被称为“奇中之奇“。
      常用”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这两句话来形容峨眉山金顶佛光的奇妙。因此,每当人们来到峨眉山,总要爬上金顶,希冀看到舍身岩下波涛翻卷的云海中出现的色彩瑰丽的佛光。清晨在西峰之巅,骤然间,倾盆大雨从空而降,青山如洗,苍翠欲滴。一霎那间大雨扫空而过,满天霞彩。
      晕环七色的佛光,从岩腹中分娩而出,袅袅蒸腾起来。不是烟雾!不是云雾!奇妙绚丽的色彩真非人间所有。就是高明的画师,也无不惊叹“娥眉如画画不成”。这是天、地、人三者圆融无得的佛果,真是“人生难得几回见”。清代谭钟岳曾有诗描述:“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
      试向岩石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云海 在金顶卧云庵的东面,有一悬空600多米的崖台,名为睹光台,雄奇险峻,为峨眉山第一巨岩。这里天高云淡的日子很少,从洗象池到金顶,绝大多数时,都是烟雾弥漫,白云缭绕。
      无风之日,白云皑皑,烟海无边,寂静无声。有时又似薄雾笼罩,群峰时隐时现,犹如浮托在白云上的仙岛,显示出峨眉山的变幻莫测。这就是金顶四绝之一的“云海”。 日出 观日出,也要选在金顶之上才别有景致。
      黎明,东方漫漫发白,几缕银光射向苍穹,渐而变黄,继而橙红,渐渐自地平线渗出缕缕红霞,周围的云彩颜色变换不定,忽而红忽而橙忽而紫。然后一点金黄在天边缓现,初似娥眉,渐如新月,而后一轮赤红的圆球冉冉升起,万道霞光普照仙山,顷刻之间,把整个峨眉山带入了一个生机无限的金色世界。
       圣灯 圣灯,出现在黑夜。在峨眉山日隐星稀的夜空,在金顶舍身岩下的山谷间,常常出现一种甚为奇妙的自然现象:夜幕中,忽而数十道蓝绿色的光点时闪时现,看似迎面扑来,然而却转瞬即逝。这一景观俗称“圣灯”、“神灯”,佛门弟子说它是“佛灯”。
       其实,所谓“圣灯”是因为峨眉山盛产磷灰石矿,它会释放出磷化氢气体,在适宜的气温下,这种气体遇到空气自燃,发出淡绿色的火光。其实,白天也有,只是人们看不到罢了。到了夜间,这种火显得十分明亮,而且,气体在燃烧之中,一闪一闪,忽明忽暗,若隐若现,时东时西,飘忽不定。
      古人便附会出“万盏明灯朝普贤”的神话来。 。

    1***

    2007-05-08 22:45:57

  • 2007-05-08 20:14:15
  • “普贤道场”位于峨眉山。
    四川西南部,自然风光“秀甲天下”,“普贤道场”闻名遐迩,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质地貌独特,素有“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美誉。 
    

    林***

    2007-05-08 20:14:15

  • 2007-05-08 17:59:39
  •   峨眉山
     概况简介
            峨眉山是我国最高的一座旅游名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超过泰山的一倍多。全山山势雄伟而又树木葱茏、秀色如海,所以有“雄秀”之称。因为山体巨大,登山路线近百里,体弱者很难登顶,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以轻松登临,在极顶俯瞰万里云海。
      峨眉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在峨眉山市境内,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望峨眉山,双峰缥缈如画眉,其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有"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
      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山上共有在小佛寺数十处,寺内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文物。许多笃信佛教的老人不辞艰苦,一步一歇,历经十数日始上山顶,情景十分感人,山上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许多野生猕猴不时出没于路旁,拦住游客索要食物,也为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
      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 峨眉山植被茂盛,植被随着地势高度而变化,据统计,植物多达3700余 种。在高山密林中,栖息着多种动物,其中尤以猴最为有趣,经常出没于林间小道和寺院回廊,向游客乞食嬉戏,人称"猴居士"。
       峨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人们探奇揽胜、求仙修道的理想处所。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道家宫观。佛教是晋初传上山的。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之际,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侣一度达1700人之多,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
       《峨眉山志》等资料记载了这么一个传说故事: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回头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象于峨眉山”。
      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眉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以后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仅仅依据此传说,以后历代修建寺庙时都以普贤为中心,公认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并发展成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门户,背靠雄伟的光明山,面对秀巧的凤凰包。原名"会宗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清嘉庆和光绪时经过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寺庙。
       伏虎寺离报国寺很近,始建于唐,原名神龙堂,后以寺后有山雄峙,横出寺背,蹲伏如虎,改名伏虎寺。该寺在明末毁于兵火,清初大事扩建,历时20年,建成13重殿字的崇隆大庙,岑楼复阁,曲折深邃。 神水阁一带,是宗教景点萃集之处。
      纯阳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前不远处有 普贤石,传为普贤登山憩息处。附近的千人洞是道教凌虚第七洞天遗迹,十字洞传为吕纯阳剑划而成。 峨眉山海拔700-3000米,有黑龙江、白龙江穿插其中,河床落差大,构成了众多的流泉飞瀑、峡谷悬崖。
      仙峰寺、洪椿坪、清音阁一带,峰谷高差都在七八百米以上。 清音阁隐现于牛心岭下,左黑龙江,右白龙江,两水回抱,汇合处的峡谷有 一黑色巨石形似牛心,称牛心石。"黑白二水洗牛心"成为峨眉山一名景。 清音阁系唐僖宗乾符四年(877)慧通禅师所创建。
      原名集云阁,清康熙时重建,改名清音阁。殿宇一排,供奉释迦、普贤、文殊像三尊。这里山环水绕,溪流有声,岩壑林泉,清幽绝佳,被誉为峨眉山第一胜景。 清音阁西的黑龙江峡谷,两岸对峙,险如刀削,宽约6米,最窄处仅宽3米,倾崖壁立,直落江底,形势十分险要。
       牛心寺位于牛心岭下,杉木茂密,遮天蔽日。此寺古称延福院,为唐代药王孙思邈修身炼丹之所。 佛光、云海、神灯,是峨眉金顶的三大自然奇观。在金顶的睹光台眺望,台前白云平铺之时,阳光照在云层上,可见明亮艳丽的五彩光环。
      僧人称之为"佛光",据说影入佛光可获吉祥,故名金顶祥光。云海是峨眉金顶的另一奇观。每当晴空万里,深谷雾起,弥漫于睹光岩前,越积越厚,一望无涯。峨眉顶部诸峰在茫茫云海中犹如孤岛。如空中无风,云面似镜,寂静无声,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如遇风起,云海波涛翻滚,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月黑风清的夜晚,岩下幽谷中有时可以看到一种神秘的圣灯。实际上,圣灯既非来自阴间,又非出于神灵,而是由于大自然中的磷化氢燃烧而产生的。 峨眉山以它的佛教文化和独到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四方游客,把人们带入那雄秀幻绝的奇妙境界。
       旅游指南 【美食特产】 峨眉山寺院多精于烹调,其素斋简朴而味美,游客万勿错过。雪魔芋是峨眉僧人的传统食品,魔芋经掩埋于冰雪之中冻结后,内部形成许多小孔,烹调时更易入味,现已成为山间特产。此外,峨眉古权威茂密,藤蔓纵横,用野竹和野藤制作的手杖,自然别致,也是很好的登山纪念品。
       还有中药峨参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祛瘀生新,用于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肺虚喘,老人夜尿,水肿,跌打损伤,腰痛。 【万年寺】 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其明代砖殿内的普贤骑象铜像为镇寺之宝。这尊铜像通高7。3米,重达62吨。
      万年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椿坪】 洪椿坪地处峨眉山中低部,海拔1100米,寺前洪椿古树相传为唐代所植。这里树木葱茏,清荫如云,既无山下之嘈杂,又无山顶之寒冷,空气清新,是全山最宜长住避暑寺庙。抗战时期,蒋介石就曾在此小住。
       【洗象池】 洗象池位于峨眉山中部,海拔约2100米,相传是普贤菩萨洗浴白象的地方。这里山高气朗,以清绝的月夜景色最为美丽,“象池夜月”为峨眉十景之一。游客如能在月圆之夜借宿于此,感受将极为独特。 【金顶】 金顶与峨眉绝顶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7。
      96,这里高山层云,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摄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如果天气晴好,还可远眺数百里外的贡嘎雪峰。金顶地处高寒地带,游客须注意防寒,体弱者不宜久留。 【峨眉山灵猴】 峨眉山的猴群主要生活在林密草深的中山地带,以海拔1800米的九老洞到海拔2100米的洗象池一带数量最多,由于多年来寺僧和游客喂饲成习,猴群已养成拦在路上向游人索取食品的习惯。
      游客如途遇猴群,可将花生、糖果等物品尽数交给它们,然后拍手示意已全部上供,猴群通灵,一般会开恩放行。千万不可逗弄他们,以致不测。 【报国寺】 坐落在峨眉山脚,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为峨眉山第一景。报国寺建于明代,匾额为康熙帝亲书。
      寺内殿宇四重,掩映在苍松翠柏间,还有新建的亭台楼榭和精巧雅致的花园。报国寺中有三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造的高2。4米的巨型瓷佛,二是高7米、四周铸刻有4700余尊佛像和华严经全文的14层“华严塔”,三是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
       【清音阁】 “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位于牛心岭下的清音阁,是峨眉山胜景之一。它建于公元4世纪,阁下有双飞桥,两桥之间耸立双飞亭,两条清澈的溪水从桥下奔流而过,两溪交汇处有一大石矗立其间,溪水撞击大石,发出巨响,浪花飞溅,激起阵阵薄雾,阳光下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虹影,令人爽心悦目。
       【峨眉伏虎寺华严铜塔】 在四川省峨眉山伏虎寺内,距县城仅7公里,是游人登峨眉山的必经之路。伏虎寺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规模宏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华严铜塔。铜塔高7米,分三段十四级。下段为粗壮的覆钵体,塔身上部为双重楼阁,中间以巨大塔檐划分为两段,上、下各七级。
      塔身上铸有“严华经”经文及佛像4700余尊。华严铜塔兼具我国古代亭台与佛教建筑的特色。其上之雕饰多属高浮雕,且造型特殊,状如两重七层宝塔相叠。在大型金属建筑物中,堪称首屈一指。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佛教、雕刻艺术之珍贵文物。 【气候】 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
      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陡峭,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
       四大佛教名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 、四川峨眉山、 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华山。 (1)建寺最早、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 (2)孤悬碧海清波之中的"海天佛国"普陀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道场。
      
       (3)地处四川盆地绵延数百里常有金顶佛光奇观的"峨眉天下秀"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 (4)号称山有四百八十寺的九华山就是那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菩萨地藏王的道场。 。

    l***

    2007-05-08 17:59:3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