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代的冠是指什么?

首页

古代的冠是指什么?

古代的冠是指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0-19 10:19:02
  •   
    冠,是一般贵族所戴的普通帽子。男子长到二十岁要 行冠礼。《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冠” 与“字”都是动词。冠读去声gudn,贯。字,另取别名。行冠礼时有很繁缛的仪节。少年男子一经行过冠礼,社会 和家庭就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了,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于 封建道德。
      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人把戴冠看成是一种 “礼”。《晏子春秋•内谏下》:“首服(元服)足以修敬, 而不重也。”《晋语》:“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于 是冠就成了贵族的常服。《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述卫国内 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 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被对方杀死了。
      在当时的贵族 社会中,当冠而不冠是“非礼”的。例如《晏子春秋•内 篇杂上》载:“〔齐〕景公……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 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返之,曰:‘尔非吾君也。’景公惭 而不朝。”(闺:宫门。刖跪:因罪被砍去脚的人,这里指 受过刖刑而守闺门的人。
      )不仅帝王将相如此,有“教养” 的平民也如此。《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未做官时“敬 事寡嫂,不冠不入庐”。 这种规矩一直贯穿在整个封建社会中。陆游《老学庵 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朝服)之外,惟服帽 衫。归乡,幕客来,亦必著帽与坐,延以酒食。
      伯祖中大 夫公每赴官,或从其子赴仕,必著帽,遍别乡曲。”如果犯 了罪,就如同奴仆罪犯,不应戴冠。所以当战国时的赵国 公子平原君得罪了信陵君,信陵君准备离开赵国时,平原 君要“免冠谢,固留公子”。 。

    你***

    2016-10-19 10:19: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