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法”、“律”?

首页

什么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15 22:51:56
  •   
    甲骨文中未发现“法”字,西周铜器铭文中“法”字的古体是“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 释为:“濾,刑也。平之如水,从水。薦所触不直者去之,从薦去。”“薦”在传说中是生性正直的
    神羊•一独角兽;“去”就是断案时由神羊触审,被神羊所触的人败诉;“水”代表神意裁判公平、 不偏不倚、平之如水,描述了一幅神羊裁判的图画。
      尽管战国时期已有了简化的“法”字,但其 古体一直保留到秦汉时期。周代已经有“法”的存在,《礼记•月令》:“命有司修法制”,《周礼》 言“以八法治官府”。但现代意义上的“法”的大量使用是在战国时期法家学派诞生以后,晋国 有“被庐之法”、“夷搜之法”,魏国有“法经”、“国法”,燕国有“奉法”。
       “律”出自原始社会黄帝时代“师出以律”(《周易•师》)的故事。黄帝命伶伦把竹竿截成 竹筒,钻上眼,用嘴吹,发出各种声响,用来指挥军队的前进和后退。竹筒的声响“律”体现了军 队的纪律,有军法、战时号令的作用,又延伸出“规范”的含义,“范不一而归于一”,以后带有军 刑意义的都称为律。
      后来,商鞅变法“改法为律”,以“律”为新制定的法律的总称,但其影响并 不限于秦国。云梦秦简《为吏之道》摘有魏安鳌王时的户律和奔命律,说明至少在秦始皇统一 前,魏国已经使用了律的名称。律既表现为综合性法典,也表现为单行法规。此后,中国历代的 正式法典都称律,秦律被汉朝继承,号称“九章律”;汉律被改编为曹魏的“新律”;西晋“泰始律” 被东晋及南朝沿用;北朝有“北魏律”、北周有“大律”、“大齐律”;隋朝有“开皇律”;唐朝有最具 代表性的唐律及其疏议;明朝有“大明律”,清朝继之改称“大清律例”。
      但民国时的立法,法典 又改“律”为“法”了。

    赵***

    2016-06-15 22:51: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