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重视海洋?

首页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重视海洋?

问问大家.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3-01 20:20:41
       中国过去一千年的海军史是以两大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大陆的中国和海洋的中国——之间的互相冲突为其特征的。前者始于公元前221年中国中部和北部诸候国家的统一。在此后的一千年当中,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唐(公元618年至907年)两大王朝将中国变为一个以陆地为主的强大的 文明帝国。
      这个强大的帝国地处原战国时期封建诸候割据的、经济上能自给自足的江河流域。高度的集中统一和独立标志着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的发展。 公元907年唐王朝的覆灭之日就是海洋的中国形成之时。从那时起,古老的江河文化发展到了沿海,渗入东南沿海的许多部落。
      如果说大陆的中国代表了一个古老国家的稳定,那么,海洋的中国则以一个新兴国家的动荡不安为其特征。在随后的一千年中,宋、元、明、清四个王朝都企图解决由海上交通、海上贸易和外国思想传入所引起的新问题。 有些君臣看到了向海洋发展的利益,但他们的政策往往遭到主张闭关锁国的官僚们的反对。
      明朝初期的七次伟大航行(公元1405年至1433年)使得中国的海上力量向南进入了印度洋,继而抵达非洲。然而,迫于大陆派的压力,这些航行如同它们刚刚兴起时一样,突然停止了。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当局制定了许多法规,严重妨碍了海上力量和海洋事业的发展,海上力量和贸易船队没有能力(有时甚至不允许)远航。
       下面将介绍历史上的各种势力和中国大陆派与海洋派之间的思想斗争。这个斗争在许多方面代表了中国的第八次航行——重建中国海上力量的道路。这次航程充满了动荡的海疆与强大的大陆传统势力之间的矛盾。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今日。当今的中国当局对于到底如何对待海洋的问题仍然同她过去的王朝一样,存在着意见分歧。
       地理、市场和运输 在开始的一千年中,北方是中国文明的中心。肥沃的地区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平原和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分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都集中在这些谷地和平原。这些地区主要是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劳动,北方种植小麦、谷子,南方的长江流域则种植水稻 自给自足的市场体制最初产生于农村,它不依赖于海洋进行交换。
      这种市场体制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以及中国政府行政机构将产生重大影响。据官方研究材料来看,市场体制是由以下四种基本交易单位发展而成的:中心村镇、一般集镇、中型城镇和中心都市。由村镇到都市,人口随之增多,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则随之减少。官吏、商贾、地主和从事一些专门职业者均集中于都市。
       中国北部沿海,除有点山峦起伏的山东半岛之外,地势平坦,并已经过开发。长江以北有大片的沼泽地和芦苇滩,并有大片盐田。港口在严冬季节则被冰封和淤塞。甚至在那样早的年代,这个地区的土地异常贫脊,以致生长不了森林。因此,造船业仅限于生产一些小型的内河船只。
      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贫脊荒芜和交通不便使人普遍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即海洋只不过是一道无控制的天然防御屏障。 所以,中国古代封建朝廷根本不重视海军和海洋事业的发展。

    撕***

    2007-03-01 20:20: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