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说能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

首页

说能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

说能详细的介绍一下中国的各个型号东风系列导弹?                    。。。。

(如射程、装备数量、性能和一些其他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30 18:13:44
      东风-1战术导弹 
    东风-1(R-2)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推进剂:单级液氧+酒精等液体燃料 
      射程:600公里 
      弹长:17。7米 
      弹径:1。65米 
      弹重:20。5吨 
      弹头:常规高爆炸药 
      制导:惯性+无线电 
      精度(CEP):数公里 
    东风-2近程地对地弹道导弹 
    推进剂:单级过氧化氢+ 酒精液体燃料 
    射程:1,300公里;DF-2A为1,500公里 
    弹长:20。
      9米 弹径:1。65米 弹重:29。8吨 弹头:1,500公斤常规高爆炸药; 一枚1,290公斤的2万吨级 当量核弹头(DF-2A) 制导:惯性陀螺电解积分仪 精度(CEP):1,500米-3,000米 东风-2型是我国第一种正式装备部队的弹道导弹。
      东风-2型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首发试验于1965年。东风-2型导弹的开发目的是拥有打击日本国土的能力。估计生产了160枚东风-2型导弹,目前该弹已被东风-3型所取代。 东风3型(又称CSS-2)导弹 东风3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1,700 英里,动力装置为液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装4800磅常规高爆炸药或百万吨当量级核弹头。
       风-3型是一种机动发射、单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可覆盖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该型导弹据估计于1969年开始服役,携带一枚当量约100-300万吨的核弹头。1986年7月,大陆开始了对东风-3型多弹头系统的研究。改进后的型号据信可以携带多弹头,当量约5-10万吨,分别攻击不同的目标。
      东风-3型也可以携带重达4800磅的常规高爆炸药。大陆在80年代估计生产了90-120枚东风-3型导弹,正逐步被东风-21A型所取代,目前最多还有40枚部署现 东风4型洲际导弹 东风4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2900英里,动力装置为两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可装核弹头。
          东风4型导弹也是一种机动发射、两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关岛的美军基地,经改进后射程可以覆盖莫斯科。   据大陆官方报道,解放军的第二炮兵部队在1985年对该型导弹的控制软件作了改进,在命中精度上得到了一定提高。大多数东风-4型导弹储藏在山洞里,战时必须先移至露天,花两个小时灌装好液体燃料后才能发射。
      估计有30枚东风-4型导弹正服 东风5型(又称CSS-4型)导弹 东风5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8000英里,动力装置为两级自携式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战斗部可列装核弹头。   东风-5型也是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进行了首次试验。
      该型导弹射程可以打击到美国的西部区域。   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该型导弹自身携带液体燃料(无须战时灌装),贮存于地下发射井中,随时可以发射。1986年,东风-5型导弹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
      该型导弹的装备数目是一个迷,大概在20枚到150枚之间,这是因为特意隐藏了该型导弹的部署,以提高战时的生存率 东风11短程地地导弹(East Wind-11/M-11) 性能:车载流动地地导弹,出口型称M-11   研制国家: 中国   使用国家: 中国等   服役时间: 1992   长: 9。
      75米          体直径: 80厘米   有效载荷:800千克单弹头    发射重量: 3800千克   弹头: 高爆弹头或 9万吨当量核弹头   制导: 惯性制导+终端控制   推进: 1级固体发动机   射程: 280千米       精度:60米圆概率误差 东风15中程弹道导弹 性能:车载流动地地导弹,出口型称M-9  研制国家: 中国            使用国家: 中国,伊朗,巴基斯坦等  服役时间: 1991            长: 10。
      0米  体直径: 100厘米           有效载荷:500千克单弹头  发射重量:6000千克        弹头: 高爆弹头或 9万吨当量核弹头  制导: 惯性制导+终端控制  推进: 1级固体发动机  射程: 600千米  精度:300米圆概率误差   东风15(M-9)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加末端修正方式,长度约30 英尺,射程370 英里。
      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命中精度:误差半径 300-900 英尺。战斗部装1100磅常规高爆炸药或9万吨当量级核弹头。   东风-15,又称M-9, 是我国自行发展、可机动发射的战术导弹,采用与美国Pershing I-A型导弹类似的惯性制导方式。
      末端GPS制导系统也正在发展中,命中精度将提高到300英尺内, 对特定目标提供足够的命中精度。据称其改进计划得到了以色列的技术帮助。 东风-21洲际导弹 推进剂:两级固体聚硫橡胶   射程:1,700公里;   1,800公里(Mod1);   2,700公里(Mod2);   3,000公里(Mod3)   弹长:10。
      7米   弹径:1。4米   弹重:14。7吨   弹头:一枚600公斤的30万吨级   当量热核弹头或电磁脉冲弹头   制导:惯性陀螺+弹载计算机   精度(CEP):300-500米         服役情况:东风-21主要有三种型号服役;早先服役的Mod1射程为1,800公里,酬载600公斤,估计它的核威力在250到300kT之间,中国在制造了大约100枚以后已经停产,为因应台海局势已经有相当部份的部队改装了常规弹头;改良后的Mod2(DF-21A)射程增至2,700公里,量产持续中;最新型的Mod3为穿破TMD和NMD的保护伞再作精进,拥有精密导引与主被动突防辅助装置,再入大气层部有气动翼面控制弹道,虽机动力和战机相比拉不到几个G,好在马赫10的速度大大缩小了拦截导弹的误差容忍度,使其升空迎击时错之丝毫,差之数里。
      其CEP可降到50米左右。整体表现Mod3已经接近于美国已拆毁的潘兴II式导弹,在阅兵式上公开展视Mod2后,可能已经服 东风31型洲际导弹 东风31型导弹性能:   基本外形:3节             长度:10米   直径:3米               重量:20吨   推进燃料:固体             研制时间:1983年   首次试射时间:1992年4月29日   部署形式:流动             射程:最远达8000公里   弹头重量:700公斤          命中半径:500米   发射预备需时:10至15分钟        速度:每秒1公里   费用:约300万美元   载重: 一枚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各重9万吨多弹头核弹 东风-31是采用固体燃料的3级机动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携带一枚700公斤相当于1百万吨级的弹头。
      东风-31有限射程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强的打击能力。而且各阶段的反制导弹方式十分先进,从发射前的机动到导弹的末端飞行,拦截都将非常困难。 就象巨浪-1导弹建立在东风-21导弹的基础上那样,东风-31和巨浪-2实际上是同一类型的导弹,一个部署在陆地上,另一个部署在海洋上。
      东风-31的前2级推进器是采用了被取消的东风-25常规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而东风-41则在继续使用这2级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了1级更大的推进器。自从1983年底2米周长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后,这些导弹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导弹的尺寸和性能已经接近美制的3级固体推进器多弹头三叉戢C-4远程导弹。
      东风-31近5000英里的射程已经可以有效的打击美国西海岸的任何目标以及北部山区的几个州。据估计导弹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部份俄罗斯现役导弹的技术。其中包括改进的机动发射平台(TEL),导弹和弹头上采用的先进材料,导弹冲破防御系统时使用的假弹头,以及改良的固体推进设备。
       东风-31是由中航集团公司,二炮,和其它的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1993年3月中航把导弹的发射任务交给了二炮。这种新式导弹在最终设计定居后将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东风-31的发展项目是高起点,为北京(指中国政府)提出了许多技术上的挑战。中国在制造固体燃料发动机和分离燃料与导弹时曾经遇到不少挫折。
      在东风-31研制的最后阶段发生过多次延迟,但预计将在世纪结交之时完成部署。。在1996年时就预计东风-31将于1998年服役,1999年可以证实东风-31最早可能于2002-2003年正式的形成战斗力。 从东风31公开的资料上看,1998年(美国空军)国家航空情报中心标明东风-31还未完成飞行测试。
      根据有关的信息和东风-31还在进行中的不断改进,估计东风-31的许多部件将进行先期的测试,最后再进行导弹的整体测试。 外界普遍的猜测导弹的第一次试验是于1992年4月29日完成。由于导弹部件的质量问题,在发射升空后爆炸。第二次试验也以失败告终。
      但1995年后连续4次试验成功。1995年11月10日和1996年1月10日的试验中,导弹携带了外大气层的模仿运载器。东风-31的第4次成功试验是于1996年12月28日在山西的某一基地进行。1997年12月中旬东风-31在Wuhai基地的发射台上被观测到,随后即进行了飞行测试。
      同月东风-31还进行了从潜艇发射管中的模拟测试。1998年12月进行了一次“软发射”。1999年8月2日,中国成功的在山西Wuzhai二炮基地发射了一枚东风-31,导弹下落点位于新疆的LopNor(?)。中国在1998年下半年进行的一系列发射准备期间,美国派遣了USS观测岛号海军侦查舰停泊在西太平洋实施了监视,但中国的导弹并没有向海上方面发射。
      1999年10月1日中国50年大庆典上举行了规模最大的阅兵式,展示了许多新的武器装备,出动了11000名官兵,17对地面阵容,25对方队,和包括132架飞机参与的10次排队表演。东风-31也在其中,不过导弹被装在巨大的发射管内。 在东风-31完成部署后,中国会逐步的淘汰现役的东风-5洲际导弹。
      中国的洲际导弹力量将转向公路机动发射,以此增强核导弹的生存能力以及对与反导弹措施的抵制。目前急需的是东风-31的机动发射平台改进。现有的发射平台可能受到地面环境的限制。改进后的底盘将加强在野地环境中的机动性能。这些改进措施将使导弹更难被发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生存性。
      美国情报机构以及在北京南圆的东风-31工厂附近拍摄到了白俄罗斯造的六轴轮机动发射车照片。白俄罗斯的MAZ发射车底盘曾经用于前苏联的SS-20中程弹道导弹。中国不太可能直接把东风-31装到这种发射车上,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其中包括了全轮独立悬置,驾驶员控制的中央轮胎充气装备,大号轮胎,等等。
      中国还可能把其现有的机动发射平台技术移植到MAZ发射车上,是其主要性能都能有所提高。 东风31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外形:3节 长度:10米直径:3米 重量:20吨 推进燃料:固体 研制时间:1983年 首次试射时间:1992年4月29日 部署形式:流动 射程:最远达8000公里 弹头重量:700公斤 命中半径:500米 发射预备需时:10至15分钟 速度:每秒2。
      5-3M 单价:约300万美元 载重:一枚700公斤,当量为100万吨核弹头或3枚各当量为9万吨多弹头核弹 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东风31的运载车再度经过改良。来自白俄罗斯的消息来源称,若干年前开始,他们和中国建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帮助中国设计、制造供弹道导弹使用的运载车。
      刚刚亮相的东风31发射车外形完全类似苏联SS20 IRBM使用的12X12MAZ547V竖立发射系统。      报道强调东风31在换装新型运载车之后,外形更加接近SS20。为提高越野性,新的东风31发射筒以十条左右的加强筋进行了加固。
      由轮胎直径以及发射车长度推算,新东风31发射筒尺寸在二十米左右。比一九九九年天安门展出的东风31长度略长,显示它可能属于改良型,增大了射程,也许就是传闻已久的东风31A。另一方面来自华盛顿的情报专家分析新的DF31运载车也许不具备机动竖立发射的能力,仅仅用于运输。
       东风-41洲际导弹 根据80年代初提出的大规模毁灭性核报复,国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设计院下达了研制固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命令   东风四十一于1984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东风四十一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四十一研制工作历时十年。      东风四十一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
            东风四十一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固体燃料,两级结构。东风四十一能够携带十二枚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一万四千公里。
            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
      由于东风四十一弹体重量巨大,已经达到了公路机动平台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放弃了较复杂的冷发射而采用热发射,与冷发射相比,热发射对导弹本身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要求较高,但是节省了发射载车上的有限空间。严格地讲,东风四十一在设计上可以理解成东风三十一的放大,新技术的验证弹,是一种过渡产品,所以不会大量部署。
               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   射程:14,000公里   弹长:17。5米   弹径:2。2米   弹重:20吨   弹头:一枚1,2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或6枚200公斤3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制导:三轴液浮惯性陀螺+数字式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100-200米 。
      

    Y***

    2006-12-30 18:13:44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