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血压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血压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为什么能测出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值来?
l*** | 2006-12-13 10:51:48

好评回答

2006-12-13 12:20:41
野*** |2006-12-13 12:20:41 1520 846 评论
   测量血压的仪器称为血压计。血压计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两种血压计的工作原理是不相同的,直接式是用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压力变化;间接式的工作原理则是控制从外部施加到被测部位上的压强,并将控制的结果与其相关的柯氏音的产生和消失的信息加以判断。前者不管对动脉或静脉都可连续测试,而后者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间接法测量血压的原理?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和水在平整光滑的河道内流动一...

查看全部>>

   测量血压的仪器称为血压计。血压计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两种血压计的工作原理是不相同的,直接式是用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压力变化;间接式的工作原理则是控制从外部施加到被测部位上的压强,并将控制的结果与其相关的柯氏音的产生和消失的信息加以判断。前者不管对动脉或静脉都可连续测试,而后者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间接法测量血压的原理?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和水在平整光滑的河道内流动一样,通常是没有声音的,但当血液或水通过狭窄的管道形成涡流时,则可发出声音,测量人体血压的血压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目前临床上测量血压均采用间接测量法,所用的血压计由气球、袖带和检压计三部分组成。袖带的橡皮囊二管分别与气球和检压计相连,三者形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检压计有水银柱式和弹簧式两种。

  测量血压时先用气球向缠缚于上臂的袖带内充气加压,压力经软组织作用于肱动脉。当所加压力高于心收缩压力时,由气球慢慢向外放气,袖带内的压力即随之下降,当袖带内的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心缩压时,随着心缩射血,血液即可冲开被阻断的血管形成涡流,用听诊器便开始听到搏动的声音,此时检压计所指示的压力值即相当于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使袖带内压力逐渐降低,当袖带内压力低于心收缩压,但高于心舒张压这一段时间内,心脏每收缩一次,均可听到一次声音。当袖带压力降低到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复又畅通,伴随心跳所发出的声音便突然变弱或消失,此时检压计所指示的压力值即相当于舒张压。
   其他的血压计也大致是按照这个原理而制造出来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6-12-13 11:27:56
  • 血压计的发明和工作原理 
    
        用于测量人体血压的工具--血压计的发明与研制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至今有近两百年的时间。人们测量血压是在动物身上作首次试验的。18世纪初,英国医生哈尔斯把自己家里饲养着的一匹最心爱的高头大马作为测试血压的对象。他将一根9英尺长的玻璃管与一根铜管的一端相连接,接着将铜管的另一端插入马腿的动脉内,然后使玻璃管垂直,让马腿动脉血管里的血顺着玻璃管上升,这样就测得马...

    查看全部>>

    血压计的发明和工作原理 
    
        用于测量人体血压的工具--血压计的发明与研制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至今有近两百年的时间。人们测量血压是在动物身上作首次试验的。18世纪初,英国医生哈尔斯把自己家里饲养着的一匹最心爱的高头大马作为测试血压的对象。他将一根9英尺长的玻璃管与一根铜管的一端相连接,接着将铜管的另一端插入马腿的动脉内,然后使玻璃管垂直,让马腿动脉血管里的血顺着玻璃管上升,这样就测得马的血压为83英寸的高度。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血压测量。很明显,这样测量血压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特别是对血管的破坏更严重,是难以用于人类的。于是,到1896年,意大利人里瓦罗克西在哈尔斯测量马的血压的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经过大胆的试验,终于改制成了一种不破坏血管的血压计。这种血压计由袖带、压力表和气球三个部分构成。测量血压时,将袖带平铺缠绕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压气球,然后观察压力表跳动的高度,以此推测血压的数值。显然,以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较之哈尔斯的测量方法要科学、安全得多。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而且测量出的数值也只是一个推测性的约数,欠准确性。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大约10年后,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对罗克西的血压计的基本构造不变,只是在测定血压时,另在袖带里面靠肘窝内侧动脉搏动处放上听诊器。在测量时,当听到听诊器中传出的第一个声音时,水银柱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收缩压,接着水银柱下降,到脉搏跳动声音变弱时,此时水银柱所在的高度就是舒张压。大量临床应用证明,这种血压计测定血压的方法既科学,又安全、准确。所以,它一直延用至今。
    1*** | 2006-12-13 11:27:56 1523 85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