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双孢菇的生活史如何?

首页

双孢菇的生活史如何?

双孢菇的生活史如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26 23:04:02
      双孢菇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为菌丝,再由菌丝扭结而产生原 基,由原基进一步分化为菌蕾而形成子实体,最后子实体成熟后 从菌褶上再释放出孢子。双孢菇从担孢子萌发,到子实体衰亡的全过程称双孢菇的生活史。双孢菇子实层是片状组织结构,两侧 着生孢子的面积比平铺的增加20倍。
      一个成熟的双孢菇子实体 可释放亿万个孢子。在子实体即将成熟时,处在菌褶两侧顶端的 一个双核细胞(原担子)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逐渐扩大而形 成棍棒状的担子。担子顶端产生4个突起,同时原来双核细胞的 两个核融合为一,成为双倍体细胞(在子实层中时间很短,仅发 生在成熟的子实层内)。
      然后,融合的核连续进行两次分裂(其 中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一次为普通有丝分裂),变成4 个单相的核。双孢菇担子上的另外两个突起发育不完全,最终是 一对细胞核分别迁移到两个担孢子中,形成两个双核的担孢子, 因而称双孢菇。双孢菇大多数担孢子(约占81。
      5%)萌发后,便 长成一条结实的异核菌丝(也叫初生菌丝或一级菌丝)。双孢菇 的部分担孢子所萌发的部分单核菌丝,它们可以结合而生长发 育。因此,双孢菇的任何杂交都是在同一菌株的菌丝之间进行 的。所以,生产上栽培的双孢菇菌株都是在多孢菌株杂交的基础 上产生的。
      1。担孢子萌发双孢菇担孢子是从成熟子实层上弹射出来 的。先是在担孢子与担孢子小梗间分泌出水滴,水滴在几秒钟内 膨大到最大体积。由于渗透压力作用,水滴带着担孢子迅速与小 梗脱离。弹射而出,飞散到远处。双孢菇担孢子萌发及结实性除能决定它们的遗传性状外,还 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
      首先,没有双孢菇菌丝的刺激,单个担孢 子是不易萌发的。采用生长旺盛的双孢菇菌丝刺激担孢子,其萌 发率达32。 7%。其次,挥发性的有机酸——异戊酸能刺激双孢菇 担孢子的萌发,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抑制双孢菇担孢子萌发。 在pH值3以下和pH值9以上时,双孢菇担孢子萌发受到抑制。
       采用液体培养双孢菇担孢子,其萌发率可达45%〜70%。而且对 于担孢子萌发过程和形态观察都更为方便易行。在双孢菇担孢子 萌发过程中,首先在担孢子上长出1〜2个以上的球形泡状芽体,然后产生1至多个棒状凸起,凸起延伸形成芽管,芽管进一步伸 长并分叉形成初生菌丝。
      2。菌丝生长双孢菇菌丝由管状细胞组成,粗1〜10微米, 多细胞,有横隔,具分枝。双孢菇初生菌丝(一级菌丝)纤细; 次生菌丝(二级菌丝或线状菌丝)粗壮,呈扇形生长;三生菌丝 (索状菌丝)高度分化,由稀疏变成十分致密的菌丝组织,三生 菌丝形成的菌丝索为线状小管,可输送养料,。
      支撑菇体。无论是初生菌生、次生菌丝还是三生菌丝,都依靠尖端生 长,反复产生分枝。各菌丝间相互联结,构成网状体一一菌丝体 而形成巨大菌落。双孢菇菌丝体在酵母、麦芽浸膏培养基(酵母 浸膏3克,麦芽浸膏15克,琼脂18克,水1000毫升)中,其菌 落可产生8种类型:白色紧贴绒毛型、白色绒毛型、褐色绒毛 型、白色环带型、白色无环带粉状型、褐色无环带粉状型、褐色 环带粉状型和贴生掌状型。
      我国1978年开始从国外引进双孢菇菌株,其菌落形态多为 紧贴型或基内型,即我们所说的匍匐型。而我国传统生产使用的 菌种菌落形态多为绒毛状气生菌丝,即我们通常说的气生型。匍 匐型菌株菌丝分解能力强,吸收水分和营养速度快,抗性强,出 菇早,转潮快,产量高,但子实体组织疏松、含水量高,子实体 表面易产生鳞片,’菌盖平展或凹陷,色泽灰暗,加工性能差;气 生型则正好相反,菌丝抗性差,出菇晚,转潮慢,产量低,但子 实体组织紧密,含水量低,菌盖呈球形、饱满,光滑、色白,加 工质量好。
      3。菌丝体形态结构菌丝是由担孢子萌发后长成的。担孢子 萌发出菌丝,在正常情况下需7〜12天。菌丝靠顶端细胞不知分 裂生长而延长,并不断分枝而形成白色绒毛状的菌丝体。在显微 镜下观察,双孢菇菌丝形态结构呈长管状,每一细胞之间有隔膜 分开,中间都有一隔膜相通,相互联结在一起。
      在栽培过程中, 一部分受到损坏时,会影响其他菌丝正常生长。菌丝体在不同生长阶段,又可分为绒毛菌丝、线状菌丝和束状菌丝三种类型。(1)绒毛菌丝担孢子萌发后,初期生长的菌丝纤细呈绒毛 状,为初生菌丝,又称一级菌丝。一级菌丝多为单根菌丝组成, 故称为绒毛菌丝。
      在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过程中和培养料内 的发菌阶段,主要是培养绒毛菌丝,尽量防止线状菌丝产生。(2)线状菌丝绒毛菌M生长到一定阶段,遇到适宜的环境 条件,便结合成线状菌丝。线状菌丝为发育菌丝,可直接形成子 实体,又叫二级菌丝。双孢菇覆土调水后,尤其在喷结菇重水前 后,要求形成线状菌丝,进而出菇。
      绒毛菌丝不能直接形成子实必须变为线状菌丝后才能形成子实体。(3)束状菌丝束状菌丝是菌丝体进一步分化后组成的,又 叫三级菌丝。子实体的各部分,其实都是束状菌丝最后分化而成 的各种组织。双孢菇的老根以及越冬前后土层内的粗壮菌丝都是 由束状菌丝组成的。
      4。子实体形态结构双孢菇子实体包括菌盖、菌柄、菌褶、 菌环和孢子等几部分。(1)菌盖菌盖即子实体上部的盖,又叫“菇盖’’或菌伞。 菌盖张开后呈伞状。菌盖为双孢菇食用的主要部分,又是产生孢 子的器官。双孢菇菌盖直径一般在5〜12厘米,初期为半球形, 后平展,白色、棕色、米色等,光滑,干燥时有些菌株表面有鳞 片,边缘初期内卷。
      菌肉白色,伤后变淡红色,具有双孢菇特有 的香味。人工栽培双孢菇要求菌盖呈球形或半球形,色白、肉 厚、饱满、结实。。(2)菌柄菌柄是菌盖中央的支撑部分,又是给菌盖输送水 分和营养的通道。菌柄白色、光滑,近圆柱形,中实或中心有白 色疏松的髓部。生产中要求菌柄短而粗壮,无空心。
      但管理不当 时,菌柄细长并出现空心。(3)菌褶双孢菇开伞后,菌盖下面呈辐射状排列的片状部 分即为菌褶。双孢菇菌褶密集、离生、窄、不等长。初为白色,逐渐变为淡粉红色,随着成熟度的变化而成为紫褐色,开伞后呈 暗紫色。菌褶两面为子实层。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子实层表面 着生很多棒状的担子,担子上生有2枚担子梗,每枚担子梗上产 生1个担孢子。
      (4)菌幕菌幕为菌盖与菌柄间连接的一层薄膜,也叫菌 膜,起保护菌褶的作用。随着子实体成熟度的增加,菌幕逐渐拉 开变薄,直至破裂。采收种菇孢子的标准是菌幕将破而未破时成 熟度最好。(5)菌环当子实体成熟开伞,菌幕破裂后,在菌柄周围留 下一圈环状物即为菌环。
      菌环单层、膜质、白色,生于菌柄中 部,易脱落,它在分类学上具有十分重要价值。(6)担孢子双孢菇有性繁殖细胞叫孢子。子实体成熟开伞 后,菌褶两个侧面着生在担子梗上的担孢子便会自动弹射下落。 担孢子遇到适宜条件萌发,生长成菌丝,进行繁衍。未成熟担孢 子为白色,逐渐成熟后为淡褐色或深褐色,孢子深褐色。
      担孢子 呈椭圆形,光滑,大小为长6〜8。 5微米,宽5〜6微米。

    D***

    2018-04-26 23:04: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