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关“重阳”的传说,诗词

首页

有关“重阳”的传说,诗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0-08 10:59:43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竽遥④镙且韵当郏歉咭栈ň疲宋匣隹沙>叭缪跃偌业巧健O梗G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民间故事继承了《续齐谐记》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间艺人想像创造的情节,又产生了很多重阳节传说的异文。这里选择了三则异文展示给大家。   第一则:采自河南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
      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
      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瞇瞇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
      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的传到现在。   第二则: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
      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 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第三则: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
      《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据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戳怂颓⒄袅艘还飧爻套鞲闪浮S侄嗾袅艘恍└夥指罅谟疑帷R蛭飧馐怯美辞熳?岛V凶丛院罄从凶拥苌涎У娜思遥苍谥匮艚谡舾夥址ⅲ忠桓龊谜淄贰V匮艚诔愿獾南八拙驼庋戳恕?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黄。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镉把愠醴桑肟托洗湮ⅰ?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荫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 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日渡江   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酬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

    流***

    2006-10-08 10:59:43

其他答案

    2006-10-08 12:53:51
  •   重阳节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他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

    昵***

    2006-10-08 12:53:51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