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黄河流域水质监测相关参考文献有哪些?

首页

黄河流域水质监测相关参考文献有哪些?

黄河流域水质监测相关参考文献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5-18 17:43:47
  •   黄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排入黄河的废污水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1。7亿吨,增加至90年代初期的42亿吨。黄河干流上大的污染源有300多个。据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可满足生活用水的河长仅占评价河长的29。2%。
      黄河水质较差,劣五类水质占39。5%,干流水质略好于支流。支流61。9%的断面水质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1污染情况编辑 专家分析 专家指出,来水量少是导致黄河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多年平均来水量相比,2013年上半年黄河来水量偏少32%—50%。由于降水量少,2014年以来,黄河出现罕见的全流域性干旱。今年五六月,黄河干支流普遍来水偏少,来水量为50年来的最低点。 2污染原因编辑 近十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加之天然来水量偏少,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日益加重。
       变化过程 据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最新发布的《黄河流域近十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表明,近十年来,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形势更为严峻。二00三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超三类水质标准(以下简称超标)河长达百分之七十八点六,与一九九四年的百分之六十八点八相比,有所上升。
      近十年间水质最差的年份为一九九七年及二00二年,其超标河长分别占百分之八十及百分之八十点六。 与全流域水质情况相比,黄河干流污染发展趋势更为严重。二000年以后,水质急剧下降,至二00三年超标河长达百分之七十八点一。与一九九四年相比,超标河长上升幅度已达百分之二十点七。
      目前,黄河干流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石嘴山至乌达桥、三湖河口至喇嘛湾以及潼关至三门峡等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 从支流来看,历年来水质均很差,超标河长所占比例一直都高居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五之间。目前,污染严重的支流主要有湟水、汾河、涑水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其入黄河段水质几乎常年为劣五类(劣五类水已基本失去水体功能)。
      与干流相比,支流污染项目明显增多,主要超标项目除在干流上常见的外,还有溶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砷化物、重金属等。 专家介绍 专家分析认为,造成黄河流域近十年水质污染逐渐加重的原因是,近年来流域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废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而污染治理严重滞后,部分企业未实现达标排放,加之农业耕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
      同时,由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降水减少、水量偏枯,水体稀释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引起流域水质变差。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
      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
      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
      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级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3水质检测情况编辑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敏表示:“我国的7大水系中只有长江和珠江80%断面达到地表水Ⅰ~Ⅲ类标准,黄河有60%达到上述标准,而其他河流只有30%左右的断面达到标准,然而就是这些数字的取得也是经过了几年严格监控的结果。
      ” 中国北方最大的河流黄河在近10年来水质急剧下降。粗放型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大量增加,黄河已经难负重荷,断流事件时有发生。据2008年环保部的环境公报显示:黄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尤其是黄河的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河“血液”已经不仅仅是裹挟着泥沙的水,海量的散发着刺鼻腥臭的各种废水成为其难以去除的“血液毒素”。
      

    看***

    2014-05-18 17:43:4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