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东北电力大学是个什么样子的学校呢?

首页

东北电力大学是个什么样子的学校呢?

东北电力大学是个什么样子的学校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10-11 16:53:41
  •   东北电力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著名旅游城市--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电力工业特别是东北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电力大学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5年,学校由长春迁至吉林市。1958年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学校原隶属于电力工业部,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5年12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学校并与2005年为改善教学条件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规模扩建校舍,加大对各专业基础实验室的投资力度,打造了一批在同类院校具有竞争力的实验室。其中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应用化学水处理仿真实验室等属教育同行业先进实验室。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学校拥有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有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从1992年开始,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学科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42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12人,本、专科生13223人;另有函授学生5185人,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190人。学校现有18个院系,8个研究所。有32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
      学校有教职工1422人,其中教师725人。有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2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356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3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8人;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主讲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有博士生导师9人。
      学校占地面积8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现有34个与学科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其中有省一级实验室4个,省“双基”(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有省重点建设工程训练教学中心1个,省重点建设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所1个。
      有11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23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图书馆面积1。3万平方米,藏书125。3万册,中外文期刊3382种。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络,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吉林市城市节点单位。学校固定资产7。7亿元。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有40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门课程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31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优秀课程。
      学校学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特别是服装与表演专业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多次摘取服装设计、服装表演、模特大赛最高奖。学校教务处于1999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称号。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校团委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暨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0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5个省重点学科;有应用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省重点建设学科。“九五”以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9755篇,811篇被国际著名科技检索文献SCI、EI、ISTP收录;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61部;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8项。
      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项,获省、部级奖励72项。学校科研处于1996年、2001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授予“八五”、“九五”期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在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在长期的办学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本科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肯干的作风、勇于吃苦的品格和创业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7人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有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技术骨干。例如,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主任王志宝同志,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柴天佑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教授,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总裁王会生同志,原国家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现任国家电网公司顾问张贵行同志,国家电监会首席工程师、东北电网、西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的总工程师等均为我校培养的毕业生。
      近几年,随着国家电力事业的大发展,东北电力依靠在电力系统强大的人气和校友的影响以及毕业生的优秀质量,影响力不断的提升,就业率在国内理工院校中很高,就业质量也比较高,是电力工程师的摇篮。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韩国、德国、乌克兰、加拿大、保加利亚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研和学术交流。
      1998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自2001年起,学校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实施了“商务管理”和“商务信息系统”学士学位教育。展望未来,东北电力大学正满怀信心地向着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迈进。东北电力标志石头楼历史吉林省第一所大学――吉林大学旧址,坐落在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169号(现为东北电力学院)。
      因为楼体墙壁均为石筑,故人们称之为“石头楼”,这是吉林省的第一所高等学府。石头楼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毕业回国之后设计的第一件作品。这一点是吉林市文物处文物调研员于海民在查阅梁的建筑学著作时发现的。石头楼现已被《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建筑史图说》多部权威著作收录。
      在东北电力学院,石头楼甚至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它是学校的核心。校领导的办公室就在石头楼的主楼。石头楼始建于1929年,1931年建成。70多年过去了,石头楼虽然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命运,但是仍保存完好。东北电力学院几代人的细心呵护,使这座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保存了原有的风貌,让后人能够亲眼目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不朽之作,领略梁思成先生的设计风采。
      石头楼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建筑的本身。另外,这个吉林市乃至吉林省第一所高等学府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更使这石头楼具有了标志性的意义。■张作相办学上世纪3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仅有沈阳一所刚刚创建的“东北大学”。吉林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若想升学只能去“东大”,但因名额等原因所限,绝大部分家境宽裕的子弟均远涉关内京津等地求学。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子来说,若想深造,则难于登天。因此,地方有识之士纷纷向吉林省当局、时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省政府主席的张作相请愿,要求创办一所吉林省自己的大学。张作相同意后?旋即着手解决新校舍的选址问题。“吉林大学”新校址原选在江南一带,但因来往交通不便(因需摆渡过江),后又改选在吉林城西郊欢喜岭下八百垅(即现址)。
      此地地势平坦、环境静谧,极为适宜营建校舍。1929年6月,张作相携随从亲自前往八百垅察看地势,勘定位置,并决定聘请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先生任总体设计。“吉林大学”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营建起来的。■梁思成首作梁思成,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
      他是戊戌变法主要人物梁启超的次子,祖籍广东新会县。1901年4月20日,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27年6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27年9月―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1928年6月与一代才女、后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中国第一位建筑系女教授的林徽因结婚。
      1928年9月,听说父亲病重,正在欧洲进行建筑考察的梁和林乘火车从西伯利亚回到中国。在沈阳接站的高出梁思成两届的一位清华同学(当时任东北大学工学院院长)邀请梁和林到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梁答应了老同学的邀请,遂留在沈阳。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林做建筑系教授,教授美术和西方建筑史。
      那时梁和林除了教课外,也给一些有钱人家设计宅第,很是有名。张作相之所以能够找到梁和林,一是因为他们当时在东北,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张想把“吉林大学”创办成东北一流大学,所以要求建筑一定要有风格。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地方割据,给中国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建筑活动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到了欧美建筑商在中国的各通商口岸陆续开拓市场时期,留学欧美的中国建筑师纷纷起来与之抗衡,于是,国内营造欧式建筑之风大盛。时至上世纪30年代末,中国的建筑开始逐渐回归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与文化,并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到近代建筑之中。此后,中国建筑师们的作品均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摆脱了惟传统是尊的束缚。
      由于背景、民族气质及设计思想等因素的不同,这个时期国内各地建筑亦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建筑风格。作为这个时期的新锐建筑师,梁思成能够被张作相相中,成为总体设计师,也在情理之中。这是梁思成回国之后的第一部作品。参加设计的还有时任东北大学教授、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留学回国的陈植、蔡方荫等人。
      ■史话石头楼牛尚侃是东北电力学院的一位老教授,今年81岁。1949年东北电力学院创建之初,作为专职教师,牛教授被聘到东北电力学院(当时是长春机电高职),与他同时来的还有4位老师,现在都没了。因为牛做了多年的教务处处长,因此他直接见证了石头楼的沧桑往事。
      按吉林大学原来的初步规划,要设立文法和理工两个学院。文法学院下设教育系、法律系;理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后机械系因故未招生),规模包括预科,暂定为900人。校舍面积总计两万平方米,教学、生活各半,要求设计出特色,达到东北第一流。据此,设计组共设计了包括三座石造办公、教学楼和一座学生宿舍以及实验室、汽车库、收发室、服务组、20栋家属宿舍,大小共28栋建筑物。
      “刚建成之时,也没有汽车,马车倒是不少。因此汽车库就是马棚,也有几间屋做马夫的房间。”牛教授认为,石头楼打破了一般对这种类型建筑设计的常规,即主楼中矗,东西配楼对称,取得庄严和谐的做法,将三座石楼按海、陆、空三军的含意,象形飞机、军舰、堡垒的特点进行设计,并采取中式建筑和西洋式建筑结合的做法,使全部建筑实现了特异的色彩。
      “这在当时是一种突破,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在外人看来,东西两座石头楼外观上差不多,但是牛尚侃却很了解这两座楼的细部。他说,东石头楼除了在一楼的东西侧各有一门外,在楼外的南北侧也各开了一个门,象征通往军舰前后甲板的通路,而且在楼的东北角矗立着一根高达36米的烟筒,象征军舰的烟筒,并且除在二、三楼的走廊的两端(即一楼南、北门的上部)为了照顾走廊的采光照明,设有较小的采光窗外,南北山墙的其余部分全部封闭,不再开窗。
      而西侧石头楼则仅在东西两侧开门,南北两侧不设门,并在南北山墙上按全楼统一标准设置大型采光窗,同时在一、二、三楼走廊的南北两端也按同一标准开设明窗,象征堡垒。中间主楼的设计,则使门厅部分朝前突出,象征飞机的首部,两侧办公用房象征机翼,中间礼堂和图书馆则垂直向后延伸,模仿机身,在飞机的尾翼部分,梁思成只在图纸上画出了轮廓,并注明作为图书馆藏书库的扩建部分留归后期建设,“1989年在东北电力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这里才扩建完成尾翼。
      ”全部建筑采用了大块花岗岩材,增加了威严庄重的感觉,而在楼的顶端和女儿墙部位,加装了石砌斗拱花纹,门柱上部按中国建筑风格安装石雕螭吻,使整个建筑增添了明快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印象。主楼的门厅部分则设计得堂皇古朴,云拥护栏的圆形柱头上设有节日布置盆花的位置。
      在石头楼中间广场的中心位置,设计了一座喷水鱼池,构成了小型庭院,将全部建筑联系在一起。在牛教授的印象里,当时吉林市西郊房屋稀少,三座石楼建成后,巍然鼎立,加上松江龙蟠、北山遥拱,形成了气度恢宏的校区景色。■沧桑数十载整个校区建成后,70多年来,几经变易,先是吉林大学于1929年8月20日在校长张作相、副校长李锡恩的主持下正式开学。
      但由于新校舍正在兴建,招收的文法学院学生,法律系、教育系本科生各一班,专科生两个班和原法政专门学院法律科学生两个班,暂在原法政专门学校原址(原裕华染织厂位置)学习,理工学院招收的土木工程系本科生一个班和预科两个班,暂在北大街南端的临时校舍(现已拆除)学习,并曾一度借用原市一高中校舍上课。
      1931年7月校舍竣工。但启用后不久,“9?18事变”,吉林大学停办。伪满时期,1932年初,吉林省第一师范学校迁入本校舍,1934年改办为高等师范学校,1938年又改名为“国立师范大学”,1945年,“8?15”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师范大学停办。
      光复后,八路军进驻吉林,于1946年初恢复了吉林大学,对接收的大学生组织政治学习和培训工作。1946年6月,国民党占领吉林市,成立了“长白师范学院”。1948年3月8日,吉林市解放,又重新恢复了“吉林大学”。1948年6月,原在佳木斯市的“东北大学”迁入吉林,与吉林大学合并,学校改称“东北大学”。
      1948年10月18日,长春解放,“东北大学”陆续搬迁,到1949年初,全部迁往长春成立了师范大学。其后吉林省曾利用本校舍开办了省委党校。1950年初,经东北局决定,“东北工人政治大学”由沈迁吉,在本校址开办。一年后的1951年夏,东北工人政治大学又迁回沈阳,将本校舍交给吉林省军区。
      1955年5月,吉林省军区伴同省委、省政府迁往长春。长春电力学校将校舍与吉林省军区在吉房舍对调,迁来此地,改名吉林电力学校,并于1958年8月升格为高等工科院校,改名为“吉林电力学院”。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前,虽然历年也稍有兴建,但总的面积不大。
      学院的教学活动,还基本上是围绕着三座石楼为中心进行的。■“文革”风雨中在“文化大革命”中,石头楼也同样经受了“战斗的洗礼”。造反派认为楼上的螭吻有反革命的嫌疑,遂用水泥涂上,喷水鱼池被拆除,建成了毛主席像。学院成为武斗据点,有两派红卫兵,一个是八一三,一个是井冈山,在此进行武斗。
      井冈山红卫兵在北山炮轰石楼。“主楼东北角现在还能看到炮轰的痕迹,许多地方的小白点就是当时用炮轰的结果。但是石楼确实很结实。只是东侧石楼烟筒上的维修铁梯被炮弹毁了,有一段翻卷起来高悬半空。现在这个烟筒也没有什么用了,但是为了保持建筑的完整,学院没有拆。
      ”就在这一期间,学院负责维修工作的同志曾因三座石楼防水层破坏、一楼严重漏水问题、“进到地下室都得趟水了”,去北京请教原设计者――当时关在“牛棚”中的建筑工程部梁思成副部长。虽然因为年代久远情况生疏,他表示爱莫能助,但抚摸着学院带去的具有他本人签名的图纸,他仍感慨万千地表示,在他参加过的大量建筑设计中,对这份带有青年豪气与几分稚气的最初作品还是颇有偏爱的。
      可惜这个原来一直保存在学院档案室的图纸现在已经没有了。■载入建筑史作为文物调研员的于海民对于建筑很有研究。石头楼也是他研究的课题之一。于海民从建筑专家的角度分析了石头楼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他认为石头楼平面布局呈品字形,这种平面布局颇具东北满族民居三合院风格。
      主楼、东、西配楼皆用长方形花岗石砌成,总建筑面积为9222平方米。主楼平面略呈“T”字形。东、西配楼式样相同、面积相等且相互对称。顶部均为人字形屋脊,南、北两侧置门。三栋建筑摆脱了屋顶的繁琐,并以现代的手法处理粗石。主楼的全部和东、西配楼的中间部分以粗花岗石饰面,上部两端以中国清代传统建筑的琉璃螭吻形象结束,窗间墙做中国传统木结构八角形处理,柱上端露出枋头,承接檐口的仿我国古代北齐天龙山石窟(山西)的一斗三升、人字拱装饰。
      这些不同时代的古典细部装饰,处理巧妙、组合融洽,在富有中国传统式样的简洁中,透出现代建筑的趋向,将立面装饰得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同时含有很强的文化韵味和中国精神。“吉林大学”――石头楼的设计,与梁思成、林徽因1932年共同设计的“北京仁立地毯公司”的思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表现出设计者期望中国建筑走向现代化的追求。
      于海民认为,上世纪30年代末,一种向国际化过渡的“装饰艺术”作品在中国出现,引起了中国建筑师的注意和社会的兴趣,从而出现了以装饰主义为特征的传统主义。于海民认为石头楼就是其中典型的早期作品。文物处的王立明处长认为石头楼是吉林市保存得较好的文物。
      1999年,这里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东北电力学院资产与后勤处副处长甘凤林介绍,2003年和2004年对石头楼的维修费用已经达到了上百万元。这部分资金一部分是财政支出,一部分是自筹资金。正是文物处和东北电力学院的文化保护意识,才使石头楼完好如初。
      

    周***

    2017-10-11 16:53: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院校信息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