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性猝死的的概念是什么?

心脏性猝死的的概念是什么?
程*** | 2016-04-13 12:12:56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4-13 16:12:56
  •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心血管病防治中的重要问题,是自1966年Kuller等人确定SCD概念以来,30余年过去了。30余年来,在心血管病防治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冠心病的发病率已有下降,治疗上也有很大的发展。高血压的治疗、靶器官的保护也很有成效,但SCD发生率下降不多、防治收效不大,也无统一的防治规范。2001年《欧洲心...

    查看全部>>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心血管病防治中的重要问题,是自1966年Kuller等人确定SCD概念以来,30余年过去了。30余年来,在心血管病防治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冠心病的发病率已有下降,治疗上也有很大的发展。高血压的治疗、靶器官的保护也很有成效,但SCD发生率下降不多、防治收效不大,也无统一的防治规范。2001年《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欧洲心脏病学会的SCD对策,内容全面新颖,值得我国借鉴,为此,《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组织力量,结合我国现状,编写了我国SCD防治建议。该建议对其定义的界定进行了如下复习、解释:SCD—词已应用数个世纪,但如何适当地去界定它,不同的作者有过争论。1997年Bmunwalde编著的《心脏病学》中把SCD界定为:心脏原因的自然死亡,在症状出现后1h内突然意识丧失,以前已知有心脏病史,但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未预料的。定义的关键是“自然”“突然”和“未预料”,争论的焦点也就在于“突然”和“如何”起自心脏,曾提及过与SCD相关联的一些标准。SCD临床描述常包含了特殊机制,机制清楚就有较好的防治措施,如心脏梗死后瞬间死亡的病例,快速心律失常就是潜在原因,其他机制也可导致猝死,如主动脉破裂、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心脏破裂压塞、大面积肺栓塞和其他等。此外,实际上死亡可能还是心律失常,但并不是突然发生,如患者血流动力学上的虚脱和随后并发症住院后,死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发作。猝死定义核心问题是事件的非外伤性质和突然死亡是未预料和瞬间发生的。为了限定突然死于心脏病,冠以“心脏”一词而成心脏猝死(SCD),进一步亚组分类提出区分冠心与非冠心SCD。至于时间界定,早期为24h,为了说明最可能的机制为心律失常,后来改为1h,甚至瞬间。按理在不同的临床试验中SCD定义有很大的差别,界定死亡方式为很多作者所关心,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是死亡的区分。未料及的死亡,发现时已死于床上,很多作者都会把这样的事件误认为SCD,对此是不可能去界定患者什么时候还活着或死前患者多长时间有症状。最近的一些临床试验已不再分析介入和介入装置对SCD的影响,而替代使用“心律失常死亡(arrhythmic death)”,但SCD与心律失常死亡两个词是不一致的,如患者即使不是突然死亡也可死于心律失常(即不是瞬间或未预料的),相反地,也不是所有突然死亡都是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p*** | 2016-04-13 16:12:56 142 6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