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清朝末年收回新疆?

首页

清朝末年收回新疆?

李鸿章是不是民族英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6-02 21:35:45
  • 在清朝末年,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满朝文武龟缩不出,推搪责任。新疆告急,而路途遥远,环境困苦,左宗棠挺身而出,长途奔涉,历经苦战,收回新疆,得以保存我中华大片疆土。而且,左某在当地开垦荒地,屯兵戍边,巩固边防。他倡导种的杨柳至今叫做“宗棠柳”。而且发明新疆特有的水利工程—坎儿井,至今发挥作用。
    居功至伟!
    同样的,但年东南亚已经是中华侨民开发,并且已经建立管辖,连连发信叫朝廷派官员前去管理,竟然以无暇顾及为理由,没有出现一个左宗棠。结果,大好机会失去,甚至侨民被其他民族赶走杀绝。相比之下,你有什么感慨?
    历史就是这样,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外***

    2006-06-02 21:35:45

  • 2006-06-02 21:26:05
  •   李鸿章是一个奇才。无论在经济、政治方面皆是如此。
      在经济上,他创办的一些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都管理有方,能和外国企业竞争,也维护民族的利益。此外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 ,洋务派创办了许多中国近代”第一”的东西,如铁路,海军等。
      李鸿章一直在帮助大清国富强,可以说他是个报效祖国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人,他主张与外国自由贸易,以强国,与改革相似。   在政治上,由于他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而招人唾骂,我认为这对他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这些人全是些盲目无知的人,难道他们不知道大清国如此虚弱的国力是不可能与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抗的?他们只凭几个暂的胜利,就以为大清国能征服法国。
      他们是被胜利冲昏了头,不顾将来事态的发展,完全没考虑若法国同其盟国卷土重来,大清国很可能会被逼上绝路,签订比《中法新约》更不平等的条约。李鸿章从长计议,主张求和。他是想让国家安定,趁此时努力富强国家,他的想法是没有错的。难道他是甘心求和?不!至于由他签约,是因为只有他有这种能力,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力,要知道他总是在尽力降低国家受到的损害。
      如果签约的不是李鸿章,历史也不会改变,将会由另一个签约,那么我想这个人现在一定是”卖国贼”了,这些签约的人总是当出气筒,作替罪羊,着实可怜。这些评论的人应该设身处地地想想,感受一下,再下定论才是! 哎!如果李鸿章出生在其他朝代,或出生在当代中国,那么的才干,一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伟人。
       过去李鸿章曾经被国人斥责为卖国贼, 今天又有很多人捧他为办洋务运动,搞“改良”的先驱,和有识之士。 历史是复杂的,李鸿章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我们要看清他的两面性。 说李鸿章是通洋务的有识之士没错,但是那只是与顽固的满清贵族相比。 就拿庚子年闹八国联军的事来说吧, 如果当时李鸿章不是被贬到广东, 象慈禧下令攻打使馆,并同时向八国宣战的很多愚蠢事情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慈禧的这些决定, 并不完全是因为八国联军攻打大沽炮台,和各国使馆卫队在京城开枪杀人。 最主要的是因为6月17日的一份神秘的“各国给清政府的一份外交照会”。 内容有四:一,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代收各省钱粮; 三,代掌天下兵权;四,勒令皇太后归政。
       事后证明,这是一份满清贵族载漪假造的文件。 他抓住了慈禧“爱权力胜过一切”这一最大特点,想让慈禧与各国宣战。 否则,如果与洋人“和平解决”,他儿子就不能顶替光绪而登上帝位。 这份文书的造假手段十分拙劣,它并不是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送达朝廷的, 甚至在它已经到达慈禧太后面前的时候, 根本没有经过中外任何一个外交人员的手。
       如果当时李鸿章当时在京,只要简单地到使馆核实一下,就可以轻易揭穿事实。 正是由于满清贵族的顽固、愚蠢、和一点儿不通洋务, 才致使慈禧下决心与洋人彻底作对,并导致了后来的严重后果。 慈禧知道八国军队要清政府交出大沽炮台,并来京保护使馆人员, 是6月17日,也就是得到那份神秘的“外交照会”的同时。
       八国联军攻打大沽炮台是在18日凌晨,慈禧19日得到清军“大捷”的消息。 克林德被满洲兵丁恩海所杀,向八国宣战,开始围攻使馆,是6月20日的事。 远在广州的李鸿章当时曾发电报给北京的清政府, 认为最好的对策是保护使馆安全,并最好将使馆人员护送到天津。
       让各国知道使馆人员安全,最好能在天津安全地见到使馆人员, 者样可以才可以避免一场战争。 但是,当时北京的清政府完全被顽固的满清贵族控制了。 这些顽固满清贵族盲目排外,甚至到了叫嚣要杀“一龙二虎”的地步。 一龙指光绪皇帝,二虎则包括李鸿章。
       京城当时都闹除了闯皇宫要杀皇帝的荒唐闹剧,难道还会听李鸿章的建议吗? 再回过头来说各国使馆卫队在京城杀人的事情吧。 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往往谴责列强的侵略、野蛮行径。 但是,却没有去深问一下,这些持枪的使馆卫队是如何出现在北京的? 各国在华使馆的保卫职责应该由中国军队担任, 而不应该是由外国的“武装使馆卫队”来保卫,这是外交常识。
       而在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北京附近时, 恰恰是满清贵族把持的清朝政府,允许洋兵进北京保卫使馆的。 6月1日清晨。第一批洋兵300人顺利到达北京城内。 各国军队进入北京的当天,克林德便公开露面, 带头在街上抓了一名义和团团员,拖到德国使馆内“处决”了。
       第二天,克林德率领德国水兵从使馆“出击”,四出寻找挑衅的机会—— “行于内城之上,见下面沙地,有拳民练习,即毫不迟疑,遂令开枪, 水兵闻命即放,于是沙地拳民死者,约二十人。” 一方面纵容义和团,另一方面又引狼入室,让洋兵进入自己的首都, 这就是顽固的满清贵族的愚蠢行为,难道他们能比李鸿章爱国? 我们甚至可以追溯到义和团的起源问题上。
       义和团反抗洋人,是因为洋人传教士利用“治外法权”来胡作非为, 包括一些“吃教”(不是真正信教)的中国教民,借助洋人的势力横行乡里, 连中国的官府都管不了,民间只能组织义和团来与之抗衡,自我保护。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洋人及教民享受的“治外法权”是怎么来的? 洋人“治外法权”的借口是中国的法制是落后的。
       满清政府为了统治人民,保留了许多残酷的法律,如凌迟、砍头、株连九族等, 洋人借口这些“野蛮的刑法”不能适用于他们“文明人”, 而要求“治外法权”,等中国的法制改进文明之后,再取消“治外法权”。 面对洋人的“治外法权”要求,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大力改进中国的法制,使洋人失去借口。
       但是,顽固的满清贵族却迟迟不肯变法,而宁可给洋人以“治外法权”。 中国的封建法制从来都是等级性质的,贵族是享有法制上的特权的。 顽固的满清贵族可以给洋人象贵族特权一样的“治外法权”, 却绝不肯给自己的国民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这就是他们的反动逻辑。
       在我们抨击洋人在“治外法权”下的胡作非为时,不能忘记它存在的封建根源。 一方面用“治外法权”将自己的国民置于洋人的欺压之下, 另一方面,又纵容、利用自己国民对洋人的“非法”反抗。 这就是顽固的满清贵族酿成义和团运动的实质,难道这是真爱国? 慈禧攻打使馆,向八国宣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 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发起了“东南互保”运动。
       他们竟称清朝政府的《宣战诏书》是“乱命”,而拒不服从。 他们一方面说慈禧与光绪是被顽固的满清贵族“挟持”了, 另一方面,又在东南各省与洋人达成了“和平共处”的协议, 拒绝向北方派兵“抗击洋人”、“勤王保驾”。 他们一方面在东南各省镇压义和团,担负起保护洋人安全的职责, 另一方面又以此为借口,拒绝洋人向东南各省派兵干预。
       者从客观上保证的中国东南经济重地免于战火的洗劫。 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李鸿章等人的这种行为,到底是“爱国”还是“不爱国”? 但是,有一点是很值得注意的: 这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中国新兴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第一次公开违抗朝廷圣命。 这种半个中国的地方官吏,违抗朝廷圣命的情况,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这是中国新兴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顽固的满清贵族,利益开始分化的重要标志。 这种分化,可以说是辛亥革命后的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的一次预演。 这种分化,是最终导致了清朝政府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慈禧逃往西安后,不但没有斥责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违抗圣命的“东南互保”, 反而还要依仗李鸿章来与洋人谈判。
       实际上慈禧这时候,一方面已经没有实力斥责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了, 另一方面,她恐怕也认识到了些顽固的满清贵族误国的危害了。 等到她从西安回京时,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新政”,和“君主立宪”的准备。 这也是庚子年,中国新兴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顽固的满清贵族较量的结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李鸿章奉命回京与洋人谈判。 除了俄国之外,各国都对他十分冷落,并借此想压他接受更苛刻的谈判条件。 当然,俄国也不是什么善良之辈。 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同时,俄国派兵入侵了中国的东北。 俄国想用在北京谈判中的让步,来换取李鸿章承认其在东北入侵获得的利益。
       李鸿章一方面想利用俄国人在北京谈判中压低各国的谈判条件, 另一方面,又不想失去东北的权利。 李鸿章“以夷制夷”的策略,一直是以“联俄反日”为主线的。 这种策略本身是很难说用“爱国”或“卖国”来衡量的。 但“以夷制夷”策略最终以俄国的贪得无厌而失败,他也难免背上卖国骂名。
       李鸿章在北京的谈判,算是“非常成功”的,至少在慈禧看来是如此。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最终谈判竟然没有“割让土地”,没有让她太失面子, 特别是洋人不但没有要求制裁她这个始作俑者,还不再要求她还政给光绪, 洋人“仅仅”出于惩罚和羞辱每一个中国人的目的, 要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每人赔偿一两白银,一共四亿五千万两。
       慈禧真是太满意了,也太感激李鸿章了 ——唯一遗憾的是,她再也见不到李鸿章了。 李鸿章没有等到慈禧回京,就连病带气而死了。 在李鸿章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终于知道他的“以夷制夷”策略是行不通的了。 北京的谈判虽然没有割让土地,但是俄国人却实际上侵占了中国东北。
       就在他咽气的前一个小时,俄国人还在他的病床前,逼他签字出卖中国东北。 今天,一些人赞赏李鸿章等新兴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爱国”与“理智”, 赞赏“以夷制夷”和“东南互保”策略的务实,实在是太牵强了。 因为这些只能是与顽固满清贵族的盲目排外想比较,才能显示出一点点价值。
       李鸿章等新兴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走的并不是一条真正的强国之路。 当然,顽固满清贵族“利用”义和团来盲目排外,更不是什么依靠人民来强国。 今天我们应该看到李鸿章比顽固满清贵族先进的一面, 同时也要看到李鸿章等新兴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封建、落后一面。
       不论是“洋务运动”还是“以夷制夷”,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大前提下的, 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现代化是买不来的,别人是靠不住的,“以夷制夷”最终被出卖的只能是自己。 李鸿章等新兴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用“爱满清政府”代替“爱国”, 虽然能减少一些顽固满清贵族给中国造成的损失, 却无法改变整个封建王朝给中国带来的落后和灾难。
       这就是李鸿章的两面性所在。 。

    q***

    2006-06-02 21:26:05

  • 2006-06-02 21:23:01
  • 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不是李鸿章.

    j***

    2006-06-02 21:23: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