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瓜田李下的瓜是什么瓜?西瓜?

首页

瓜田李下的瓜是什么瓜?西瓜?

如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06 11:44:24
      应该说,肯定不是西瓜。正像有网友所引用资料说的那样,“西瓜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大约是在唐代初年,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宋辽时期。”而“瓜田李下”这一成语是出自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古乐府所集录的是汉以来至唐初的诗作。
      所以,“瓜田李下”中的“瓜”应该不是西瓜。 我觉得,这个“瓜”应该是甜瓜。我国是甜瓜的原产地,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水果之一,因其味道甘甜,食用方便,且生长期短,容易栽培,所以当时各地都有种植。50年代,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遗址曾出土过“芝麻”,后来被认为是甜瓜籽。
      
      80年代,江苏省吴江县龙南遗址也出土了甜瓜籽。说明甜瓜的种植至少是始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另外,还应该结合“瓜田李下”中的“李”来看。李子也是中国的原产水果,《诗经·大雅》中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之句。由于甜瓜和李子都是中国的传统水果,所以我认为,“瓜田李下”中的“瓜”指的当是甜瓜。

    绿***

    2006-06-06 11:44:24

其他答案

    2006-06-05 09:50:49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因为可疑,所以避嫌。     这是唐书柳公权传所记载的一段故事。      据说有一次唐文宗李昂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说,近来外间对朝廷的措施,有什么批评和不满意的地方?柳公权说:「自从你派郭?L做了?宁(今陕西?县)的主官以后,虽然有些人赞成,但亦有部份人士表示坚决的反对。
      」   「那为什么呢?」唐文宗显得有点不高兴,停了一停,又说:「郭?L是尚父的从子,太皇太后的季父,一向做官清廉,没有过失,如今我放他到?宁去做一个小小的主官,这难道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柳公权说:「按照郭?L以往对国家朝廷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放他到?宁去当主官,原是十分合理合情,无可非议的。
      只是议论的人说,因为郭?L曾进献了两个女儿,才得到这份官位的。」唐文宗于是向他说明郭?L的两个女儿进献入宫,仅仅是为了参见太后,并不献给他做妃子的。可是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够使家家户户每个人都明白呢?」   柳是当时的名书法家,他那时所说「瓜田李下」一语,就是根据古乐府「君子行」里面的两句诗文所引申而来的,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意思是说:在瓜田里最好不要蹲下来穿鞋子,在李树下最好不要整理帽子。因为当你在低头穿鞋时,就很容易被人误会你在偷瓜,当你在举手整理帽子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人怀疑你是在摘李子。   因此,后人便把处在某种容易让人误会,或嫌疑的场合,名之为「瓜田李下」。
       也叫「李下瓜田」或「瓜李之嫌」,喻嫌疑之地,不可以不避开也。「唐书」「柳公权传」:「瓜李之嫌,何以户晓。」又「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古诗《君子行》载: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意思是说:从人家瓜田边经过,即使鞋子脱落了,也不要弯下腰去穿上它,这是为了避嫌疑,否则人家会疑心你在偷瓜,所以说:“瓜田不纳履”。同样,在人家李树下经过,即使帽子碰歪了,也不要举手去戴它,这也是为了避嫌,否则人家会疑心你在偷李子,所以说;“李下不整冠”。
         俗语说:“瓜田李下,各避嫌疑。”就是这个典故。人们把难于解释明白的嫌疑,叫做“瓜李之嫌”。唐朝韩?骸疤岱拦侠钅苤帐迹饫⒂谛母捍松怼!?   《唐书·柳公权传》记有这么一件事:唐文宗派一个名叫郭?G的去当?宁(今陕西?县)的地方官,人们纷纷议论,说是因为郭?G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所以得了这个官职。
      唐文宗便向柳公权(当时任“工部侍郎”)解释道:“郭?G的两个女儿是进宫来参见太后的,根本同我没有关系。”但是,柳公权说:“瓜李之嫌,何以户晓(这个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可能让每户人家都了解呢)?”   《北史·袁聿(Yu)传》也记有这样一件事:邢劭送给袁聿修白绸一匹,袁不受,写信答复道:“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 。

    z***

    2006-06-05 09:50:49

  • 2006-06-05 08:55:36
  • 我觉得,,
    应该是黄瓜吧,,,那是本土产品吧,,,,呵呵。。
    搭个架子。人站在那正好。。。

    听***

    2006-06-05 08:55:36

  • 2006-05-25 10:20:34
  • 瓜田李下,不得不防,就这个意思

    C***

    2006-05-25 10:20:34

  • 2006-05-24 23:40:10
  •    瓜田李下的瓜西瓜,没错。 
    瓜田李下,这两个地方都是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如果你站在其中,即使未摘食,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现在即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词 目 瓜田李下 发 音 guā tián lǐ xià 释 义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 处 《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示 例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补充说明: 西瓜的原产地在非洲热带的干旱沙漠地带。
      考古学家现已在埃及古墓中,发现有西瓜子和叶片;在南非卡拉哈里半沙漠地区,迄今为止,仍有野生西瓜种;而且根据西瓜热耐旱的特点,南非小气候环境和风土条件也非常适合西瓜起源的自然摇篮。因此现在一般认为西瓜起源于非洲。西瓜的传播首先从埃及传到小亚细亚地区,一支沿地中海北岸传到欧洲腹地,十九世纪中叶移植到美国,又进入北美和南美。
      另一支则经波斯向东传入印度;向北经阿富汗,越帕米尔高原,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回纥,引种到中国内地。 西瓜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大约是在唐代初年,而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宋辽时期。西瓜一词见于《新五代史》:“(胡矫)居虏中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略能道其所见,云: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又行三日,遂至上京,……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
      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1995年夏秋之际,考古人员在赤峰市敖汉旗境内一座大型壁画墓中,发现了中国迄今已知时代最早的西瓜图画(见图) 。从而证实了胡峤的记载是可信的。然而,契丹只是把西瓜从西域带到了他们所统治的北方地区,至于南方西瓜种植则在其后。
      据现已发现的南宋施州郡守秦伯玉于咸淳六年(1270)所立《西瓜碑》的记载,推测淮西(南?)地区种植西瓜的时间开始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前后。 但当时所种的西瓜,瓜种可能并不是直接来自北方,因为碑中另外还提到了一种“回回瓜”,它是庚子嘉熙(1240)“北游带过种来”,咸淳五年(1269)试种并取得成功的。
       。

    孙***

    2006-05-24 23:40: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