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么学好古文

首页

怎么学好古文

古文难记,有难背.如何理解古文每个字的意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5-11 20:17:37
  •    学古文关键在于多读,大声的朗读可以体味语言的韵律、节奏、美感;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经典的名篇要做到滚瓜烂熟,广泛的涉猎课外的名家名作;再就是要多思考,常见的实词、虚词要用心理解辨析,并能有课内迁移到课外,学以致用吧。
        总之,学古文也是一种感觉(语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好也不是很难的事

    悄***

    2006-05-11 20:17:37

  • 2006-05-07 16:19:11
  • 我当年是这样
    自己喜欢的人坐在我右边
    早读时就在他那背书 互相背
    因为要在下课前背完
    就都很努力去背
    自己背熟了叫对方检查
    效率好得不得了
    而且
    现在他是我男友哦
    HOHOHOHO
    我赚大了

    小***

    2006-05-07 16:19:11

  • 2006-05-06 14:42:17
  • 其实古文和英语一样是有语感的,这也就是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原因。

    W***

    2006-05-06 14:42:17

  • 2006-05-06 11:01:38
  • 理解是前提,积累文言词语是最好的途径.

    w***

    2006-05-06 11:01:38

  • 2006-05-03 00:50:49
  • 我自己是通读了一下《聊斋志异》,感觉爽……

    c***

    2006-05-03 00:50:49

  • 2006-05-02 19:29:51
  • 关键在于理解,任何事都在于理解。还要有兴趣,否则,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很困难。最重要的积累,没有积累,古文是无法学好的。

    月***

    2006-05-02 19:29:51

  • 2006-05-01 17:45:30
  • 把学过的古文,较为重点的都把解释全部背下来,考试就万无一失了

    智***

    2006-05-01 17:45:30

  • 2006-05-01 11:03:02
  •       多读,就是名家名篇,好的文章诗词要大声朗读,古文中多有韵律,多读了,就能摸索到。
     
        多看,就是广泛阅读文言文或者诗词,读原文,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多背,就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尽量背出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嘛。
       多想,是做了以上练习后,要多多思考,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此外,还应做到: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
      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
      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3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
      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
      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2、克服懒惰,“勤”字当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苦和勤在学习文言文上尤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诵,密密麻麻的注释要一一背会,频频出现的语法要条条掌握,没有“勤”是断然不行的,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勤背勤记勤写的同学才能学好它。
      

    骑***

    2006-05-01 11:03:02

  • 2006-04-30 12:19:16
  • 多看古文版的三国演义 很有用

    猪***

    2006-04-30 12:19:16

  • 2006-04-30 12:11:05
  • 关键在于多看古文课外阅读,老师教的要掌握,
    熟背老师要求背的古文,掌握基本虚词、常用实词、特殊句式

    入***

    2006-04-30 12:11:05

  • 2006-04-29 17:46:52
  • 你是哪个省份的?中考考古文课外阅读吗?
    如果不考,把书上要求背诵,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达到倒背如流,完全掌握.我们语文老师讲过,古文在中考中应该是不丢分的项.
    如果考课外阅读的话,那么参考一下高中的辅导材料,一般这类书都有120个实词和40~50个虚词吧,准确数目记不得了.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然后有针对性的练习.
    不过,最好的方法还是向老师求助,他们一般都有丰富的经验,都会对症下药的.

    乘***

    2006-04-29 17:46:52

  • 2006-04-29 12:54:53
  •    关键是要弄清一些虚词的意思,因为实词的含义基本和现代文差不多,有区别的也会有注释注解,把它由单音节转换为双音节就可以了,如“愚公移山”,“移”:移动;“山”:大山。
       关于虚词可以自己总结一下它的基本用法,如“之”,1.做代词,代前文中所指;2.做动词,“去”的意思;3.结构助词,有时表示“的”的意思, 有时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译。 
       如何掌握,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的多读,没有什么捷径,熟能生巧。

    坐***

    2006-04-29 12:54:53

  • 2006-04-29 11:59:08
  • 古文其实也挺好学的,虽然是文言文,可是和白话文也有相同的地方啊.只要找到这些地方,学起来,应该很容易.

    帅***

    2006-04-29 11:59:08

  • 2006-04-28 21:44:40
  • 拿下18个基本虚词、150个常用实词、4类特殊句式,再熟背10多篇典范的古文,基本能应付考试和阅读一般难度的古文。

    三***

    2006-04-28 21:44:40

  • 2006-04-28 19:12:12
  • 勤能补拙。努力一点。

    忍***

    2006-04-28 19:12: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74-193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