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辅车相依,唇寒齿亡

首页

辅车相依,唇寒齿亡

请问“辅车相依,唇寒齿亡”是什么意思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4-22 21:22:39
  •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

    随***

    2006-04-22 21:22:39

  • 2006-04-22 21:20:41
  •   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是比喻相邻两国安危与共的密切关系。辅,是面颊,也写作酺;车,是牙床,即牙车骨。面颊和牙车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辅车相依”。嘴唇和牙齿,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齿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齿寒”,也叫做“唇齿相依”。
       春秋时,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在今山西和河北的南部一带;虢指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虞,在平陆县东北。)晋国想并吞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往虢国,必先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虢国联合抗晋,晋国虽强,也将难于得逞。
         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让我军通过,估计虞公(虞国国君)会同意的。”晋献公说:“这名马和美玉是我们晋国的两样宝物,怎可随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宝物暂时送给虞公,还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晋献公顿悟,便派他带着名马美玉去见虞公。
         虞国大夫宫之奇知道了荀息的来意,便劝虞公不可答应晋军“借路”的要求,道:“虢虞两国,一表一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如果虢国灭亡,我们虞国也就要保不住了!”   宫之奇对虞公说的这段话,原载《左传·僖公五年》。在《左传·哀公八年》的记载中,子泄对吴王也说过:“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又,据《三国志·魏志·鲍勋传》载,鲍勋曾对魏文帝曹丕说过“吴、蜀唇齿相依”。   宫之奇以辅车唇齿来比喻虢虞两国相依相存的关系非常确切。但虞公竟不听宫之奇的良言忠告,不但答应“借路”,而且愿意出兵助晋打攻虢国。宫之奇料将亡国,无法挽救,只得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去了。
         这样,晋献公就在虞公的“慷慨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了虢国。晋军得胜回来,驻扎在虞国,说要暂住以整顿人马,虞公还是毫不戒备。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虞国也灭了。虞公被俘,屈地产的名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荀息笑道:“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美玉还是原来的美玉,不过马的牙齿增多几个罢了)。
      ”   马的牙齿是随年龄增加的,一年增一个,所以,数一数马的牙齿,就能知道马的年龄。古人比喻年岁逐渐老了,就叫“马齿渐增”;自谦年岁徒然增长而无所成就,就叫“马齿徒增”。   由于上述故事,还产生了“假道灭虢”或“假途灭虢”的成语。假,就是借;假道、假途,都是借路的意思。
      这句成语,形容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以后,回过头来连甲也一并消灭。 。

    春***

    2006-04-22 21:20:41

  • 2006-04-22 21:17:35
  •   “唇齿相依”源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弗听,许晋使”。
      果如宫之奇言,晋灭虢后,即把虞灭掉了。虞与虢,休戚相关、利益与共,文中说得清楚,其中,使用了唇与齿的密切关系进行形象的比喻,说明古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除《左传》外,这一用法在先秦古籍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如《墨子》、《庄子》、《吕氏春秋》等著作中都可找到。
      特别是《墨子·非攻中》说的“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的话,说明在它之前更久远的年代里,人们对唇齿关系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此典引申出的成语很多,如“唇亡齿寒”、“唇竭齿寒”、“唇齿辅车”、“辅车唇齿”、“辅车相依”、“虞虢相依”、“虢灭虞亡”、假途灭虢”等。
      
       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是比喻相邻的两国安危与共的密切关系。辅,是面颊,也写作酺;车,是牙床,即牙车骨。面颊和牙车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辅车相依”。嘴唇和牙齿,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齿失去俺庇,说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齿寒”,也叫做“唇齿相依”。

    l***

    2006-04-22 21:17:3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高考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